母系社会真的存在吗? 母系社会真的存在吗?

作者&投稿:占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明确提到了,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是母系氏族制社会,并指出“私有化出现之后才进入了父系社会,女性作为男性的财产而被控制,是最早的阶级压迫”。

听起来好有道理呀,但是有一个问题——女性能干的活男人也能干,甚至体力上还存在优势,那女性到底控制了什么才获得了领导权呢?

母系社会的逻辑存在漏洞

历史书上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原始部落实行外婚制,出生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只能构建以母亲为联系的社会结构。而在人类文化进步,进入农耕文明之后,从播种中得到启发,理解了生育与男性的关系,进而为进入父权作好了铺垫。

嗯……这个听起来也好有道理呀,因为女性直接孕育了生命,所以她们与子女的关系是最明确且最直接的。而因为文明落后,所以男性一直没有理解自己其实也是生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科学最引人讨厌的一点就是不像小说一样——说得通就完事了。科学家们总是会不厌其烦地去研究,去寻找证据。所以有的理论听起来近乎完美,但是却被现实无情打脸,而且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上面的也是一样。

动物学家在自然界研究许多群居动物,然后发现了一些与相当然相当矛盾的事实。比如狮群是一个少数雄性统领多数雌性的父系家族,有时从别处来的雄狮会与现任狮王爆发冲突,如果打败并赶走了原狮王它就可以拥有狮群的统治权。而且新狮王会把雌狮子身边上任狮王的后代,可爱的小狮子们都咬死。

如果说没有进入农耕文明的人类无法领悟雄性与后代的关系,狮子是怎么知道的?人类的理解能力还不如狮子?!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动物天然存在预防近亲交配的机制,比如大草原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土拨鼠。一窝幼鼠在长大之后,母亲会将所有的“女儿”全部“赶出家门”。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聚集在一个区域的土拨鼠家族一般拥有共同的父系祖先,这里的雄性土拨鼠都是“兄弟”关系。

这也就是说,即使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依然可以建立起以父系为中心的族群关系,只需要将雌性后代全部赶出去并接纳来自其它族群的雌性即可。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种动物也是采取这族群结构的,而且它们是这个地球上与人类最接近的物种——黑猩猩。

父系社会——战争助推器

那为什么它们会有这样的结构呢,研究发现父系结构对于一种行为非常有利——战争。

是的,黑猩猩会发动族群之间的战争,而且相当频繁且有针对性。由于体力上的优势,战争这种同族间的厮杀一般都是由雄性主导的,而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血缘扭带作为支撑,就很容易出现二五仔,一但看到对方形势大好就直接投靠。

想象一下,如果是母系社会,雄性就存在很大的流动性,毕竟来到这个族群中可能只是一个偶然,有什么必要赌上性命呢?有危险就直接换一个更强大的族群不就好了。这样的族群也就无法参与到极其残酷的战争中来。

于是在母系与父系同等存在的情况下,战争会让母系逐渐瓦解,最终只存在父系的社会结构。而人类史基本上就是一本战争史,人类对于战争的喜爱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曾经广泛存在母系是说不通的。

女性祭司说

有一种解释认为——女性在人类史的某一个阶段确实承担过重要地位,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母权,这一点是受到的虎鲸的启发。

在虎鲸的族群中,年老的雌性个体通常担负着传授幼鲸捕猎知识的使命,这让它在族群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可以优先享用猎物。

同样,对于原始人类来说,无论是战争还是捕猎,都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工作,所以男性可能在族群中的损耗较大,大约在30岁之后就会陆续死去。而女性由于从事的是较安全的工作,所以部分人可以活到60以上,这些年老的女性很可能充当了传承族群知识的使命,是最早的“祭司”从业者。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的寿命也得到了提高,渐渐地取代了女性拥有的特殊地位,从而全面进入父权社会。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原始人类社会很可能是由父系亲缘构成部落,但存在特殊阶职女性的结构,男性是权力核心的可能性更大,但女性确实比进入完全体父权社会时要更有权力。

我是酋知鱼,一个不水稿的科学创作者,欢迎关注!



当初回答时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看,有些表述过于随意,恐怕引起误解。现补充、订正如下: 1.母系主要是指一种世系继嗣制度,而不是“母权制”。 继嗣制度可以是双边继嗣,也可以是单系继嗣,后者只强调两性中的某一系.如父系或母系。母系继嗣与我们所熟悉的父系原则相反。 在母系社会中,男女社会地位情况复杂,但也不大可能有女性统治男性的现象。如果非要比较的话,与男性中心普遍存在的父系社会相比,还是有所区别,有不少男女地位大致平等的实例。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观察到并科学记录的母系社会的例子有:19世纪以前的印度喀拉拉邦的纳亚尔人,阿萨姆的卡西人和加罗人,16世纪北美大多数的印第安部落(其中易洛魁印第安人最著名),直到20世纪中期,北美普埃布洛印第安人、纳瓦霍印第安部落,阿拉斯加部分因纽特人,印度尼西亚的米南卡保人,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人,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的一些部落,比利牛斯山区的巴斯克人,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的居民,非洲的卡西亚人、阿散蒂人以及赞比亚、加纳、科特迪瓦、贝宁等国一些民族,中国的永宁区纳西族、澜沧部分拉祜族、台湾阿美族等,仍残存着母系制。 人类学资料表明,在世界各民族之中,实行母系制的约占15%,多半发生在农业社会中,而狩猎采集社会和游牧社会中较少。 2.母系社会是否为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 母系先于父系为人类进化两个阶段的说法,首先是巴霍芬提出来的,摩尔根以易洛魁人为实例对此多有阐发。后来得到马、恩的肯定,成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19世纪的学者,我们不应该苛求;不过,也不能置百年来若干新材料于不顾,更不能无限上纲上线,把不同观点斥之为“力图否定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证明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和合理性”。 这与母系社会是否存在不同,是一个历时性的问题,所以需要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或者其他能提供时间尺度的角度,比如分子人类学和历史语言学。 与人类学的参与观察相反,考古遗存反映了一个死的、不会自己说话的社会,但是提供足够的了时间深度。现在一般认为,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生计是狩猎和采集,这个时期的性别分工是男性主导狩猎(主要指击杀动物这一环节)而女性主导采集和家庭生活,狩猎促进直立行走的完善和群体合作的发展,肉食是促进脑容量扩大的直接因素,能量的密集度也高于素食,因此从经济基础的角度看似乎男性居于优势地位。距今约一万年以后几个在历史上相对重要的地区开始进入农耕社会(其余仍停留在狩猎采集时代),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生产过渡意味着男性要从前英武敏捷的猎手形象要让位于老实肯干的农夫形象,这一转变过程并不很容易,农业特别是谷物种植业和之前女性主导的小种子植物采集关系更密切,而且在动物驯化还不成熟之前还需要男性狩猎,可以想见当猎物日渐稀少(实际上早在旧石器时代之末,随着大动物的绝灭,狩猎的回报已经越来越低)、而食物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男性对于社会贡献就会减小,这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女性占优势地位的社会(经历数千年时间),何况处理家庭事务还是得靠女性,母系社会的形成也就理所当然。(关于狩猎采集向农业生产过渡阶段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问题,转述自陈胜前老师的相关博文) 就中国的考古证据看,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男女地位应该是大致平等的(由于地域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不排除个别情况女性略占优),比如男女墓葬中的随葬品数量和质量没有显著差别,女性墓葬随葬品中还有农业生产工具,没有男女合葬或女性附葬男性的习俗,人像或神像雕塑品一般都是女性的形象,等等。男性地位明显高于女性是伴随着社会复杂化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的事,很可能是源于男性在越来越复杂的手工业和越来越频繁的战争中取得了优势,而且在农业生产领域也逐渐把女性排除在外,具体证据和之前的相反,即高等级墓葬中男性较女性为多,出现一男一女合葬习俗,墓葬中随葬品和房址内日用品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显著,女性越来越多的退出农业生产工具领域,生殖崇拜的对象变成男性,等等。考古学证据虽然多数不能直接推断亲属关系和继嗣制度,但毕竟为母系社会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和理论上的证明。 很多母系社会并没有自身的文献,他们自己的历史要么通过口传,要么只是被别的族群记述或被很远以后的后代追述形成并不靠谱的文字。具体到中国历史中,带女字旁的早期姓氏是一个间接证据,若干民族关于祖先的神话传说(特别是感生神话)也算一个间接证据。不只是现代人类学家会记录现代土著,历史上的史学家也会记录当时的土著,中国的史学从史记开始就一向有这个传统,这虽然是不太“科学”、充满偏见的观察,但也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其中也有很多民族存在母系社会的线索。另外,中国的文化和文献传统都是延绵不绝的,从文献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从商周、两汉、隋唐到宋元明清女性地位是如何一步步降低的(若干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之后也经历了类似过程,只不过更快一些),由此反推,更早的女权来自于哪里呢?母系社会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本段纯属个人臆测)

远古时候真的有母系社会的存在吗?~

当然真的存在啊,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社会早期为母系社会,但随着男性获得驯养牲畜方面的特长使女性的权力逐渐旁落到男性手中。

  早在19世纪现代人类学研究萌芽开始就已经有人主张自从男性开始驯养牲畜开始,早期人类社会将开始向父系社会转变,男性的地位和继承权成为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东西。然而,没有人能够拿出切实的证据表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将68种非洲班图部落语言绘制了一个语言学进化树,发现大约在3000年前,随着各个部落的生存状态发生变化,每个部落以不同的速度由母系社会象父系社会转变。而伴随其中的语言变化包含的共同因素就是关于牲畜以及新娘财礼描述的变化。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拥有更多牲畜的男性可以娶到许多老婆。而富有男性对儿子的影响大过女儿,富人的儿子可以有许多子女,而女儿则不可能有太多。这个原因是儿子是男性,只要让女性怀孕就能有孩子,而女儿要获得子女必须自己怀孕生产,相对难度要大的多。这正好反映了父系社会中男性地位和继承权优于女性。

  另外一个使男性具有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是男性比女性强壮,能够更有效的保护自己的牧群不被抢。

母系(matriarchal)社会就是一个定义很含糊的词。到底什么叫“母系”?这可以有多种解释:1. 女性拥有政治权力,可以决定财产的分配;2. 女性在家庭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没有政治权力;3. 由于婚姻形式原因,氏族中的子女知母不知父,在计算世代时只能按母系计算,但女性既未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未必有政治权力。
按照英文维基,为了澄清这些不同情况,人类学家又提出了很多专门、准确的术语。因此,对于第一种解释,女性拥有政治权力,这是雌权(gynecocratic)社会;对于第二种解释,女性在家庭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是母主(matrifocal)社会;对于第三种解释,世代按母系计算,这是狭义的母系(matrilineal)社会。
有了这样的分析之后,人类学家的共识是:母主社会和母系社会肯定是存在的,虽然不普遍;雌权社会基本可以肯定是不存在的。

母系社会真的存在吗?
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有一个母系氏族的阶段,它的存在并不普遍,但确实存在。主要证据来自这几个方面:1.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这一现象本来就是为人类学家最先对活的社会观察到并科学记录的。总体上母系制的存在没有太大疑问,因为它的分布非常广,比如19世纪以前的印度喀拉拉邦的纳亚尔人,阿萨姆的卡西...

母系社会真的存在吗
答:几万年前到处存在,后来被父系取代了,留干很多传说,中国最著名的是“女娲补天”,现在还有少量残余,中国云、贵还有“走婚”民族,是母糸社会的(女人当权)。

母系氏族社会真的存在过吗
答:国的仰韵文化,红山文化都留下了大量遗址,物品,母系社会一定存在,而且时间比父系长很多。现在一些极端贫穷的地方依然是母系社会。中国少数民族中妇女地位较高,其实是母系文化的传承。到了游牧狩猎就是男性为主动,母系氏族社会退出历史舞台 考古发掘可以根据墓穴作出一定推断,根据墓地的结构何以判断社会结构...

现在是父系社会吗?
答:你好,现在的社会肯定不是父系社会,只是沿用了很多习惯,比如孩子要随父姓等等。

母系社会真的存在过吗?
答:于是在母系与父系同等存在的情况下,战争会让母系逐渐瓦解,最终只存在父系的社会结构。而人类史基本上就是一本战争史,人类对于战争的喜爱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曾经广泛存在母系是说不通的。女性祭司说 有一种解释认为——女性在人类史的某一个阶段确实承担过重要地位,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

母系社会如今真的消失殆尽了吗?
答:母系社会如今还未消失殆尽,不仅还存在母系社会,也存在着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你要相信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世界的极少部分地区民族内部仍有着母系社会的浓烈色彩,在非洲内大概包括有赞比亚中北部、坦桑尼亚南部和莫桑比克北部等等地区,主要有以列列人、刚果人、姆巴拉人等民族。在非洲加纳南部沿海...

母系社会真的存在吗?
答:gynecocratic)社会;对于第二种解释,女性在家庭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是母主(matrifocal)社会;对于第三种解释,世代按母系计算,这是狭义的母系(matrilineal)社会。有了这样的分析之后,人类学家的共识是:母主社会和母系社会肯定是存在的,虽然不普遍;雌权社会基本可以肯定是不存在的。

母系社会是什么时候,全部消失的?
答:中国母系社会大约开始于四、五万年前,大约在五千年前中国结束了母系社会。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距今大约一万年左右时,在考古学上属于中石器时代或属于新石器时代初期,母系氏族公社向前迈进了一步,到了距现在大约六七千年时,达到了繁荣时期。母系氏族以母系血缘维系的,并且由母系关系传递,即...

如何证明母系社会,三皇五帝和夏朝不存在?(辩论题)
答:只有母系社会相对好辩论一些,建议你从世界大的范围内来说,否定母系社会的存在性。证据如下:由于年代久远,关于那个遥远年代的一切大都已经淹没历史的尘埃之中。关于母系社会的存在性,以及母系社会和母权制的关系,考古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在历史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母系社会很可能并没有广泛存在过,...

母系社会为何会逐渐消亡?父系社会又是如何产生的?
答:母系社会会产生原因:母系氏族的存在是因为当时人类对于自身生理现象还没有足够的了解,没有把两性关系与繁衍后代联系起来,只知道子女与母亲有血缘关联,而不知道父亲的存在,更不知道与父亲的血缘关联。随着医学的发展,当人类发现两性关系与生儿育女之间的必然联系时,再由于男性生理条件更容易获得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