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作者&投稿:致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是平等尊重。平等,做到不容易,特别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古有“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古训,可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有多宽。现在不讲这一套了,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还像是驱扫不去的阴魂,还会时常在教育的天空中徘徊。但是,要做到平等,就不能不一扫这些东西,作为教师,首先要扫除自己身上的“权”思想,扫除认为学生就应当听从、服从老师的陈词滥调。当然,这样做,教师是肯定要负出“代价”的,就会被别人认为是失去“师道尊严”,就会被别人认为没有“老师的样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呢?这与现今的世风有关,当今社会风气,与古时相比,不能说是“世风日下,”但在社会上,又确实存在着歪风邪气,比如,现在世面上,流行“形象工程”,流行“面子工程”,等等一些只顾外在好看,奢侈浪费,不问实际效果的东西,就是这种不良风气的明证,也就是说,现在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象模象样”,都要“有个样子,”所以,说到教师,就要求教师也得要有个“教师的样子。”正因为这样,作为老师,真正想与学生做到平等相待,是很不容易的。不容易,才有挑战性,才值得去做。 平等,要无处不在。课堂上的平等,是尊重学生的见解,不以老师的一言堂,来禁锢学生的各抒己见,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偏见,也要给予包容。课下的平等,更加重要。按一般的惯例,教师习惯只把学生看单一的角色,好像学生在学校,就只能是“学生”,只能是教师教的对象,只能是学习的那个主体的角色。很少把学生当成一个“人”看待。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就只是以课堂为主了,课下,教师与学生,基本上不搭界了,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或联系了,也是点到为止。其实,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说,教师与学生在课下的接触,比课堂更为重要,一是课堂毕竟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关注那么多的学生;二是课下是个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愿意,是可以接触众多学生的;三是课堂上,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基本上仅限于知识方面,其他方面,即使有,也是一带而过的。所以说,课下,教师,一是可以面对众多的学生,二是可谈知识、学习方面以外的更多的事情,学生,他是一个“人”,他的生活、精神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与学生谈,谈学习以外的方面,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比如他的生活,比如它的家庭,比如他的爱好,比如他的苦恼,比如他的将来的打算,等等。教师可以聆听学生的诉说,倾听学生内心的隐藏,了解学生平常不为人所知的生活点滴。学生,也许不会从教师这儿,真正想得到些什么具体的东西,也许,他只是把他的想法告诉你,他慢慢会认为你可以承载他的精神诉求,成为他的情绪抒发的一个窗口,是他可以坦城交流的对象,慢慢的,他就会喜欢你这个教师。 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实际上,有时又是枯燥无味的。当一个学校,仅把学习当成这个学校的唯一的目标任务时,这个学校是让人不感兴趣的。因为,学生的需求不是单一的,除了学习,学生还有身体的成长,精神世界的发展,情感的丰富与发展,还有性格的形成,还有品质的建立,而这些的需求,在学校得不满足时,学生就会对这个学校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且,现在的学校的功能,已经很单一,知识的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网络的高度发达,信息资迅的飞速传播,对人的精神世界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学校,还是用老传统,走老路子,只把学习当成学生在校的唯一目标,那已经背离了学生的发展实际了,眼前获得的,可能是一时之得,可也多是在问题重重的情形下,狼狈不堪的情形下取得的。 学校,必须寻找它久已失落的功能。而不走知识教育的极端,是教育功能回归第一位要做的事情。要让知识的教育,回到正常的轨道,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读书而牺牲一切,为了读书而让学生付出情感、付出健康、付出思想、付出品质的代价,教训实在是太大了,也使现在的教育,扭曲了人性的发展。正常天性的受到遏制,就是违反人性的教育。 说得太远了,大道理说得太多没有用,事实明摆在那里,彻底的改变,不是朝夕之事,不说也罢。还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清一些道理,可以使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更清晰明白二者之间交流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平等好,还是不平等好?一般认为,肯定是平等好。但在学校里,平等,要付出代价,前面已经说过。一有代价付出,要执行平等,可能就要打折扣。也许有人为了图省事,口里喊着平等,实际施行的,却还是不平等的事,也就是“我说你听你执行”,这样做不仅来得轻松,而且还能体现自己的“权威”,突出做教师的“权”的优越感。但是,这样一来,又回到了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教师怎么让学生喜欢自己。用这种权威的做法,效果,肯定有,但是会到什么程度,估计不会怎么样。其实,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并不难,所谓的平等,就是去掉不平等的东西,如此而已。正如深宅大院与通衢大道的连接,虽冰火两重天地,其实很简单,扒掉院墙而已。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不能平等,更多是不肯、不愿、不想、不作。 (二)是包容体谅。教师与学生,前面说过,是一对矛盾体,其中的差别是巨大的。这个差别表现在,一是因为教师是成人,成人的世界,当然有自己的特点;二是学生是未成年人,所谓未成年人,表现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身体处在成长时期,思想处在发展时期,总之,都是“未成熟”,这两方面,与作为成年人的教师相比,区别是明显的。先不说学生生理的不成熟,只说学生心理的发展。青年学生处于快速的成长时期,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兴趣,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没有陈规陋习阻碍,对接受大人的意见,能听进去,但又不盲从,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对感兴趣的事情,能乐此不疲,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则会无动于衷,或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从而导致心理的不稳定,所以他们的心理波动会很大,大喜大悲会集中于一体,这就是未成年人。在学校,这些心理地东西,显为外在的表现,就是学生常常会做出超过常规的事情,具体地说,就是他们会不自觉地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外在的约束,与学生的内在发展,是一对矛盾。而学校的教育现状,教师的心里,是最怕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因为,这会很麻烦,学校的规章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可具体的执行人,是教师和班主任,一个班级的纪律好否,又是与班主任的“政绩”挂钩的,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违纪现象是深恶痛绝的。 教师该怎么样做?了解了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教师,就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就要宽容体谅学生,要以最大的耐心对待学生,教育无小事,任何的盲动,都是不理智的,或者说是简单的,粗暴的,弄不好,结果会是灾难性的。学生的任何的违纪的行为,永远都不要认为他是故意的。对于课堂,对于学校的正常秩序来说,学生的任何违纪行为都是不容许的,但是,作为教师,千万不能认为,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看学生,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要知道,学生是处在成长之中,这些问题是成长中的问题,而不是他们本性真的出了问题,退一步讲,即使有那样的学生,也是只是极少的,不可以偏盖全的。 对于一个违纪的学生,教师用宽大的胸怀,包容他,也许,会比严厉的批评,更能促进他进步。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心的呵护,耐心的等待,宽大的包容,才能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茁壮成长,“团团如车盖矣。” 对学生的宽容体谅,才能显出教师教育的功夫,教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上几节课的简单劳动。学生的违纪,都会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只要不是强词夺理,作为教师,为何不能对他们宽容一些呢?为了班级的实际利益,为了突显学生的听话,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对待违纪的学生不能容忍,或者粗暴打击,或批评处罚,等等,此一类的做法,都是教师工作方式简单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教育不成功的表现。这样的教师,怎么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呢?不听学生的解释,不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肯倾听学生的内心感觉,只是用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放大镜,往学生的身上照,这种只“唯上”的管理做法,根本就没有把学生的正当诉求,放在考虑范围,学生没有任何的辩解机会。说得重一点,深一点 ,就是对违法乱纪的犯人,在法庭上,还有个人申请的机会和权利,而今天的学生,在学校,却没有正当的说话机会,真是岂有此理? 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为什么去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他的出发点是什么?原因到底在哪里?是执行学校的规章重要,还是学生的发展重要,怎么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学校,教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了吗?学校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了吗?口号叫得响,实际做得怎么样呢? 宽容体谅学生,其实很简单,多倾听学生的声音,把他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对待,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心声,用人文关怀来对待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学校规章制度下的遵守者、服从者。对待能理解宽容学生的教师,对待能体谅学生的偶尔出轨的教师,学生怎么能不从心底里喜欢呢? (三)是用爱,用正面的心态对待学生。爱,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没有爱,其实,也就没有教育,学校教育的一切,都应该是以爱作为基础的。怎么样爱学生呢?有人提出,要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有人说,要他作为自己的弟弟妹妹,等等,总之,说到底,就是一个意思,是说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要像爱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爱他们。我们怎么爱自己的孩子,每个人都清楚,这不用说。移植到学生身上,能做到吗?

如何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学生~

加油学习!!!上课多发言,多帮老师做些事情啊,像我们班有个同学就是多帮老师做事,上课积极发言,学习虽然不是顶尖,但老师很喜欢她的.还有和同学要好好相处,让老师少烦心也会好一点的.

学生要张弛有度的进行管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现在的孩子都讨厌说教,却喜欢你跟他说一些和他们生活相贴近的事情,时刻掌握学生的心态,对于学生喜欢的进行最大限度的支持,如果孩子们的想法过于偏激 ,作为一名班主任,你应该用她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多带孩子们做些活动,增强他们的凝聚力,让他们彼此之间活络起来,注意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哦,我觉得既然你担任班主任就该努力和孩子们打好关系,能揉入他们的生活,同时又能树立你作为老师的威信,这个尺度就需要你来掌握了,孩子们虽有时会叛逆,但也还是会喜欢那些真心对他们好的老师,所以,既为人师,就该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他们健康成长!!!祝您成为受人爱戴的好老师。管理学生也要分层次的,首先,要确定一个好的班长和班委成员。这里不是指学习好,而是要聪明,大胆,敢说敢为,加上你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基本保证班级大体平稳。其二,永远不要让学生知道你下一步要干什么。不要去做让学生都满意的班主任,有这一想法就错了,而是要做自己心里无愧的。其三,对问题学生没必要要求太严格,要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商定一个底线。让他们去坚持。不要太静静计较。适当宽容。其四,要让有前途的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去计较他人。

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答:学生讨厌的老师,那不管老师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技巧,多么苦口婆心,学生还是听不进去。想要受到学生的喜欢,就要用到上边的方法,找到他们的可爱之处。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很敏感的,老师内心对他们是讨厌还是喜欢,他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出来。所以,哪怕再讨厌的学生,也至少找到一个喜欢他的地方。这也会让你...

怎样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美术教师
答:整个篮球场地上,用积雪画的一幅画。我大声的惊呼:好可爱!他很高兴,和我谈了谈他的创作理念,跑下楼修改去了。他们喜欢我,我更爱他们,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信赖我 ,我也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总之,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

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答: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很不容易!你要做到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所教专业的各个知识点、内在联系和重点,教起来熟练自如,让学生佩服你。你要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让不同成绩的同学,都能得到进步。你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当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遇到困难困惑时,要...

怎样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答:一、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

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答:一、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

怎样做才会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怎样才算是一个好老师呢??
答:这被学生视为恶毒老师,学生对其令避而远之,还哪能有爱呢? 三、公平心是学生喜欢你的首要条件。 我们总说教育是千教万教教育学生做个真人,可有些老师却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做一个“假人”。不是吗?有的老师看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就一笑了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却抓住其小辫子不放去...

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演讲稿
答: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演讲稿范文如下: 范文一: 20年春节,我收到了家长的一条短信:成老师,今年的冬天特别地冷,但您的每一个微笑,都像春天里温暖的阳光,温暖着孩子和我们的心,我叫您“阳光老师”好吗?那一刻,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与孩子、先生分享着幸福;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世上最幸福...

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答: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或即将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确实让人劳费心神。有的是积极效仿,四处求学却效果不佳;有的是闭门修炼,煞费苦心却无果而终;有的是一味满足并伺机讨好,却适得其反;...

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答: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就要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在这一方面...

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答:欣赏学生,那么是在平时中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当学生有一点不俗的表现时,请给予他们欣赏的眼光和赞美的言辞。在生活中不断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在欣赏中得到更多的自信和力量。人的内心都需要欣赏和赞扬,一个善于在细节和寻常中赞美学生的老师必然也是受学生欢迎和喜欢的老师。欣赏学生,科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