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默写篇目的文字资料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作者&投稿:战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次①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②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③一帆悬。
海日④生残夜⑤,江春入旧年⑥。 乡书⑦何处达?归雁⑧洛阳边。
〔作者简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注释〕
①次:停歇,这里指停船。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② 客路:远行的路;③风正:指顺风;④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⑤残夜:夜将尽为尽的时候。⑥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⑦乡书:家信。
⑧归雁:古时传说雁能传信。这句是说,希望雁能把我的信捎到故乡洛阳去。
〔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赏析〕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①,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④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②澹澹:水波摇荡貌;③竦峙:耸立;④星汉:银河。
〔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主要描写登山观海所见到雄浑的景象,从而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

《钱塘湖①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②,水面初乎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争暖树④,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⑤,绿杨阴里白沙堤⑥。
〔注释〕
①钱塘湖:即西湖,在今杭州市西,是著名游览胜地;②孤山寺:南朝陈时所建,在里外湖中间的孤山上。贾亭:贾全在贞元年间任杭州刺史时所造,又名贾公亭;③云脚:下雨前后接近地面的云气,又名“雨脚”;④暖树:背风向阳的树;⑤不足:不够、不厌;⑥白沙堤,即白堤,又名断桥堤。后人误为白氏所筑,称白公堤,非是。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赏析〕
这是一首西湖写景的名篇。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万物复苏,气象更新,燕舞莺歌,百花吐馥。历代诗人骚客留下了数以万计歌咏春天的作品。而白氏这首《钱塘湖春行》,以游览胜地西湖的春天为背景,摄取云雨、湖水、动植物等几个富有典型特征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将西湖初春胜景展示在读者面前,成为历代同题咏作中的佼佼者。

《泊秦淮①》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注释〕
①.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准河;②.笼:笼罩。 ③.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船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商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赏析〕
此诗写秦淮月夜,朴朔迷离,酒家夜市繁荣,弦歌处处,而世风日下,花天酒地歌舞沉迷已成风气,商女只知清讴娱客,岂知前朝亡国之鉴?诗之警策之处在"不知"与"犹唱"的对比。诗人以冷眼看时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这样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地酿成的。人们脚下的金陵古城,就曾见证过多少这样的亡国故事啊!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这首诗选自《樊川文集》。秦淮指秦淮河,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西流经南京市入长江。河道是秦时所开,凿钟山以疏淮水,故名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一段,在六朝时期两岸酒家林立,至唐代繁华不减当年。《泊秦淮》写客中偶感,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闻王昌龄①左迁②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③落尽子规④啼,闻道龙标⑤过五溪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⑦直到夜郎⑧西。
〔注意〕“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的地区将“君”写为“风”,“及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②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③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④子规:即杜鹃鸟;⑤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⑥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⑦随风:一作“随君”;⑧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你被贬龙标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 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赏析〕
王昌龄左迁龙标,其实他并无舛误,以故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表明自己的清白:“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知道他的不幸遭遇后遥寄此诗,深表同情与安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①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②,却话③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②共剪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③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作者简介〕
(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陷入牛李党争,仕途坎坷。擅骈文,尤工诗,为晚唐大家。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1《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参考资料:累死莪了,卟会了
回答者:⊙琴声de嗳★ - 魔法学徒 一级 7-19 15:09
《次①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②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③一帆悬。
海日④生残夜⑤,江春入旧年⑥。 乡书⑦何处达?归雁⑧洛阳边。
〔作者简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注释〕
①次:停歇,这里指停船。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② 客路:远行的路;③风正:指顺风;④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⑤残夜:夜将尽为尽的时候。⑥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⑦乡书:家信。
⑧归雁:古时传说雁能传信。这句是说,希望雁能把我的信捎到故乡洛阳去。
〔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赏析〕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①,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④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②澹澹:水波摇荡貌;③竦峙:耸立;④星汉:银河。
〔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主要描写登山观海所见到雄浑的景象,从而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

《钱塘湖①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②,水面初乎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争暖树④,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⑤,绿杨阴里白沙堤⑥。
〔注释〕
①钱塘湖:即西湖,在今杭州市西,是著名游览胜地;②孤山寺:南朝陈时所建,在里外湖中间的孤山上。贾亭:贾全在贞元年间任杭州刺史时所造,又名贾公亭;③云脚:下雨前后接近地面的云气,又名“雨脚”;④暖树:背风向阳的树;⑤不足:不够、不厌;⑥白沙堤,即白堤,又名断桥堤。后人误为白氏所筑,称白公堤,非是。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赏析〕
这是一首西湖写景的名篇。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万物复苏,气象更新,燕舞莺歌,百花吐馥。历代诗人骚客留下了数以万计歌咏春天的作品。而白氏这首《钱塘湖春行》,以游览胜地西湖的春天为背景,摄取云雨、湖水、动植物等几个富有典型特征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将西湖初春胜景展示在读者面前,成为历代同题咏作中的佼佼者。

《泊秦淮①》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注释〕
①.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准河;②.笼:笼罩。 ③.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船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商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赏析〕
此诗写秦淮月夜,朴朔迷离,酒家夜市繁荣,弦歌处处,而世风日下,花天酒地歌舞沉迷已成风气,商女只知清讴娱客,岂知前朝亡国之鉴?诗之警策之处在"不知"与"犹唱"的对比。诗人以冷眼看时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这样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地酿成的。人们脚下的金陵古城,就曾见证过多少这样的亡国故事啊!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这首诗选自《樊川文集》。秦淮指秦淮河,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西流经南京市入长江。河道是秦时所开,凿钟山以疏淮水,故名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一段,在六朝时期两岸酒家林立,至唐代繁华不减当年。《泊秦淮》写客中偶感,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闻王昌龄①左迁②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③落尽子规④啼,闻道龙标⑤过五溪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⑦直到夜郎⑧西。
〔注意〕“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的地区将“君”写为“风”,“及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②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③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④子规:即杜鹃鸟;⑤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⑥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⑦随风:一作“随君”;⑧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你被贬龙标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 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赏析〕
王昌龄左迁龙标,其实他并无舛误,以故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表明自己的清白:“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知道他的不幸遭遇后遥寄此诗,深表同情与安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①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②,却话③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②共剪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③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作者简介〕
(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陷入牛李党争,仕途坎坷。擅骈文,尤工诗,为晚唐大家。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次①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②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③一帆悬。
海日④生残夜⑤,江春入旧年⑥。 乡书⑦何处达?归雁⑧洛阳边。
〔作者简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注释〕
①次:停歇,这里指停船。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② 客路:远行的路;③风正:指顺风;④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⑤残夜:夜将尽为尽的时候。⑥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⑦乡书:家信。
⑧归雁:古时传说雁能传信。这句是说,希望雁能把我的信捎到故乡洛阳去。
〔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赏析〕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①,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④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②澹澹:水波摇荡貌;③竦峙:耸立;④星汉:银河。
〔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主要描写登山观海所见到雄浑的景象,从而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

《钱塘湖①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②,水面初乎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争暖树④,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⑤,绿杨阴里白沙堤⑥。
〔注释〕
①钱塘湖:即西湖,在今杭州市西,是著名游览胜地;②孤山寺:南朝陈时所建,在里外湖中间的孤山上。贾亭:贾全在贞元年间任杭州刺史时所造,又名贾公亭;③云脚:下雨前后接近地面的云气,又名“雨脚”;④暖树:背风向阳的树;⑤不足:不够、不厌;⑥白沙堤,即白堤,又名断桥堤。后人误为白氏所筑,称白公堤,非是。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赏析〕
这是一首西湖写景的名篇。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万物复苏,气象更新,燕舞莺歌,百花吐馥。历代诗人骚客留下了数以万计歌咏春天的作品。而白氏这首《钱塘湖春行》,以游览胜地西湖的春天为背景,摄取云雨、湖水、动植物等几个富有典型特征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将西湖初春胜景展示在读者面前,成为历代同题咏作中的佼佼者。

《泊秦淮①》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注释〕
①.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准河;②.笼:笼罩。 ③.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船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商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赏析〕
此诗写秦淮月夜,朴朔迷离,酒家夜市繁荣,弦歌处处,而世风日下,花天酒地歌舞沉迷已成风气,商女只知清讴娱客,岂知前朝亡国之鉴?诗之警策之处在"不知"与"犹唱"的对比。诗人以冷眼看时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这样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地酿成的。人们脚下的金陵古城,就曾见证过多少这样的亡国故事啊!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这首诗选自《樊川文集》。秦淮指秦淮河,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西流经南京市入长江。河道是秦时所开,凿钟山以疏淮水,故名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一段,在六朝时期两岸酒家林立,至唐代繁华不减当年。《泊秦淮》写客中偶感,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闻王昌龄①左迁②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③落尽子规④啼,闻道龙标⑤过五溪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⑦直到夜郎⑧西。
〔注意〕“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的地区将“君”写为“风”,“及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②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③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④子规:即杜鹃鸟;⑤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⑥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⑦随风:一作“随君”;⑧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你被贬龙标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 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赏析〕
王昌龄左迁龙标,其实他并无舛误,以故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表明自己的清白:“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知道他的不幸遭遇后遥寄此诗,深表同情与安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①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②,却话③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②共剪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③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作者简介〕
(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陷入牛李党争,仕途坎坷。擅骈文,尤工诗,为晚唐大家。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者
[编辑本段]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朝代】:
[编辑本段]
北<U>[font color=#0000cc]宋王安石[/font]</U>
宋是我喜欢的朝代原因是我喜欢宋词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又让我对王安石有了个没更深的敬佩下面是我对王安石的了解请大家多多指教: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1《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上海高中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1、《登楼》——唐代: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释义: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2、《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释义: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雨霖铃·寒蝉凄切》_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释义: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4、《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释义: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5、《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释义: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风,唐,李峤

高一语文古诗句默写
答:高一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繁多,需要默写背诵的古诗句也很多,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古诗句默写,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古诗句默写(一)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永遇乐·京口北...

大幅增加,看看初中新增古诗文必背篇目都有哪些
答:《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

2023高考默写增加哪些古诗文?
答:3. 《咏柳》 - 贺知章 4.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5. 《春晓》 - 孟浩然 6.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7. 《鹿柴》 - 王维 8. 《赠汪伦》 - 李白 9. 《相思》 - 王维 10.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这些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是高考默写中常见的篇目。通过学习和...

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范围
答:每年都可能有少许变化 具体老师会说湖南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篇目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终已不顾”)《战国策》氓《诗经》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兰亭集序王羲之 赤壁赋苏轼 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至“此余之所...

今年湖北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的名字及全文
答:2015年高考大纲中,初中部分背诵篇目全部换新,撤下2014年的《出师表》、《桃花源记》、《醉翁亭记》、《观沧海》、《行路难》、《破阵子》,换上《论语十则...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病句修改,文学常识判断,文言文实词理解,文言文文本阅读分析,文言文断句,以及古诗文背诵默写。考生必须在这些识记型的知识部分下足...

高中语文必背的课外古文有哪些?
答:1. 高中古诗文篇目有哪些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荀子》*逍遥游(节选)《庄子》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过秦论贾谊*屈原列传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陈情表李密兰亭集序王羲之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谏太宗十思疏魏徵*滕王阁序王勃师说韩愈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赤壁赋苏轼石钟山记苏轼项脊...

2009上海中考语文古诗文言文默写范围重点都哪些?
答:古诗文默写分文言文和文言诗词曲两部分。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文言诗歌默写测试 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___

2020高中语文古诗文汇总
答:2020年高考在复习中,高中语文很多学过的古文我们都要背诵.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语文古诗文汇总,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一 苏轼《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求 高考 语文古诗文默写 重点句子
答:二.默写指导:古诗文默写都在考卷的第一卷,考查等级为D级,从去年全国各地高考默写考查分析,考查形式一般都是二选一,考查内容之一为高中课本上要求背诵篇目,之二为课外常见名言名句,评分标准对书写规范要求都比较严格,都为错一字即扣该句的所有分数,但值得注意的是06年高考默写的考法出自一段话...

初高中语文文言文必背
答:3. 高中必背初中古诗词文言文五十篇 高考语文背诵与默写篇目 (一)古文(11篇) 1 《劝学》 荀子 2 《过秦论》 贾谊 3 《师说》 韩愈 4 《阿房宫赋》 杜牧 5 《六国论》 苏洵 6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7 《石钟山记》 苏轼 8 《前赤壁赋》 苏轼 9 《离骚》屈原 10 滕王阁序 (唐)王勃 11《屈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