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事迹故事 英雄事迹的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庄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给你点新的,抗震小英雄事迹的故事还有心的体会,自己组织抄一下
  马健,男,14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学未能从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时,马健和同学发现了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着大雨,悄悄回到学校,蜷缩着身子钻进废墟,用双手将一块块砖头刨开、运出去,又钻进去,再钻出来,匍匐着身体一趟又一趟。手磨破了,腿脚渐渐地不听使唤,但他没有放弃。大约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双手血肉模糊的马健终于把向孝廉从废墟里刨了出来。紧接着,他又开始寻找其他幸存者。凭着打火机微小的火光,他看到有两位同学被水泥板压住,但没有大型工具无法营救。他立即赶到尚未倒塌的学生食堂,给他们找来水,帮助两位同学坚持。

  02 马小凤

  马小凤,女,17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马小凤从震后昏迷中醒来,用唯一能动的左手迅速检查身体,发现后脑勺出血,就立即用书将自己的头垫起来。做了这些自救,她听到从废墟右侧的一堵墙壁外传来同学殷少华呼救的声音,便立即大喊殷少华,“不能哭,不能浪费能量”。随后,马小凤调匀呼吸,把自己的右手和双腿从石缝中抽出来,去帮助殷少华。但因断墙阻隔,未能成功。马小凤尝试着大声呼救,没有听到回应。她摸到了半截课桌腿,不断敲击头上的水泥板,还是没有回应。她用双手和这半截课桌腿,在废墟中艰难地开出道路,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了10米,仍无法找到出口。在这期间,她又听到了同学曹健强、葛轲、薛肖的声音。马小凤不时提醒大家,要相互鼓励,要坚持,千万不能睡觉。经过近75个小时的等待,他们的呼救声被救援人员听到,4人被先后救出。

  03 王 波

  王波,男,16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地震时,在教室中的王波迅速冷静下来,跨过去拔掉墙上的电源,又快速掰开已变形被卡住的门,让同学们快速撤出教室,直到教室里最后一个同学离开,他自己才跑出去。随后,王波投入到营救之中。在学校实验楼下,他听到呼救声,用双手不停地搬、挖,成功救出一名女生。又有求救的声音传来,他顺着废墟的缝隙掏挖,开出一个仅能容身的小洞爬进去,把压在同学身上的石块一块一块地移走,将这名同学救出。他再一次进入废墟,又发现了一个女同学。他迅速用脚抵住摇摇欲坠的石块,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同学的上方,脱下上衣包住她的头,把同学救到安全的地方。在坍塌的教学楼边上,他发现一个男生被废墟压着,只剩下头和手在外面。王波一边搬移石块,一边高声喊来附近的群众,这名同学又被救出。手掌磨肿了,手臂被划伤,鞋子也被钢筋穿破,但王波仍坚持营救同学,一刻也不退缩。

  04 王 亮

  王亮,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王亮和另外两名同学被垮塌的水泥板压在二楼至三楼的走道间。他发觉左前方有光亮透进来,便和同学一起挣脱水泥板,从缝隙中成功脱险。随后,王亮就开始寻找和救助其他同学。在救出一名同学后,他发现两名女生被水泥板压住,没有工具,就用手刨,并找来2个群众,一起将同学救出。他又爬进废墟,找到了3名被困的女同学,并立即叫来救援人员和医生,合力将她们解救出来。王亮的背部在营救同学时被严重划伤,一直淌着血,右脚踝也在余震中受伤。地震当天的整个下午、夜晚,王亮一直跛着脚走路,帮助救人,共发现和帮助多名同学成功脱险。

  05 邓清清

  邓清清,女,14岁,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当邓清清被武警部队的官兵抢救出来时,她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诚实而又坚强的话语,令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武警官兵们抱起她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06 申 龙、王佳明

  申龙,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王佳明,男,18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正在上生物课的申龙、王佳明帮助老师快速组织同学们撤离。随后他们又组织同学开展营救,用手掏、用木棒敲,很快在废墟中救出4名同学。为便于救助垮塌教学楼里的师生,他们组织同学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开了两条路,一条专门走担架,一条供救援人员进入。在王佳明和申龙等同学的努力下,总共救出20多名师生。他们还冒着余震给被困的同学送水,扶送受伤的老师去安全地带。晚上八点,同学们自发分组,王佳明为第三组组长,参加运送伤员、遇难者遗体以及氧气瓶和小型机械等。第二天早上,帮救援部队抬帐篷、向受灾群众分发食物。向绵阳转移时,由于所有老师仍在救灾,申龙、王佳明担任了临时班主任,组织同学们安全抵达目的地。

  07 刘 刚

  刘刚,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地震时刘刚正在上历史课,好多同学开始往走廊里跑。刘刚高喊大家不要惊慌,赶紧用双手护头躲到课桌下,他却被楼上掉下的水泥块砸晕。醒来后,他首先想到要赶紧弄出一条通道,让同学们赶紧离开。他爬到教室出口处,用拳头猛砸堵在此处的水泥块,终于打开了一个出口。由于出口很小,每次只能爬出去一个人。有的同学已经没有爬出去的气力,他就在通道里边托住同学的身体往外推送,另一个男同学在外接应。最后一名同学被一大块砖石压在腰上,刘刚竭尽全力把砖石搬开,抱着她爬出通道。他们刚出去,楼房再次垮塌,掉下的砖石砸在他们挪开的位置上。

  08 许中政

  许中政,男,9岁,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学三年级学生。

  地震后许中政在废墟下被挤在桌椅架起的空隙里,受了轻微的皮外伤。他和小伙伴们说着话,隐隐听到同在废墟下的邹老师的声音,她在数“一、二、三”,让大家一起喊救命。老师的声音给他们增添了勇气。许中政劝周围的小伙伴,不要害怕,周围这么黑,就当我们在做游戏,看谁勇敢,不怕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觉得肚子饿、口渴的厉害。当他因饥饿昏睡醒来时,用嘴去啃那硬硬的桌子,把桌子想象成了方便面。他带头和小伙伴们唱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歌声从废墟中传出,紧张救援的消防官兵迅速赶过去,从洞口递进两瓶矿泉水。许中政却把水递给了同学,自己则使劲地舔着干渴的嘴唇。他们很快得救了。

  09 阳玉洁

  阳玉洁,女,12岁,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

  地震时,阳玉洁反应很快。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迅速向楼外撤离。阳玉洁本可以最先跑下楼,突然看见已经冲出教室的王老师又返回去,她马上站住,觉得自己应该为老师分忧。这时,强余震袭来,一片尖尖的玻璃正对着王老师砸去,她跳过去拉住王老师就跑。快到二楼时,她和王老师、还有几位同学被摔倒在拐角的平台上。阳玉洁的膝盖受了伤,同学徐敏昏厥过去。阳玉洁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天花板,已经撕开拳头大的裂缝。她急忙上前背起了比她高大许多的徐敏,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跑到楼外,随后又冲上楼,扶着老师赶到安全的操场上。

  10 李 阳

  李阳,17岁,男,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5月12日下午,李阳正在北川县委礼堂内等待表演节目。地震发生后,他随着人群跑出,直奔学校。李阳跳上废墟,焦急地喊着“我是李阳,我来救你们了,你们要挺住!”经过紧张的搜救,李阳发现了被压在教室天花板下的廖波。李阳便用手去抬,天花板太重,难以搬动。他便鼓励廖波说,一定要坚持住,我的好兄弟。13日早晨,救援人员进入北川。李阳立即喊来救援人员,并主动举着输液瓶,帮助医疗人员给废墟下的廖波打点滴,直到廖波成功获救。当天,李阳还与其他同学一起,徒手救出了四名同学。

  11 李剑波

  李剑波,男,14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民族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地震时,李剑波的座位离教室门口很近,他完全可以第一个冲出教室,可他却退到门边,不断地把同学推出教室。当他回头看到同桌还躺在教室、满脸是血时,立即背起同学冲向操场。几秒钟后,教学楼的走廊垮塌。随后,李剑波组织12个高个子男生组成担架队,把受伤的同学一个个送到医疗点,帮着消毒、包扎。最后一个同学的伤口包扎好后,他又不顾余震危险,与男老师一起搬运食品,在学校操场上搭建帐篷。

  第二天,下起了大雨。李剑波与部分师生到两里外的“温井子”挑水、到山上拾柴,使700多名同学喝上了热粥。下午,他自发组织同学到废墟中救人,与一位母亲合力救出她的儿子,又与十几名同学救出一位同学的妈妈。

  12 杨 琳

  杨琳,女,14岁,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教学楼坍塌后,杨琳被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利用这个空间,杨琳将两名同学成功推到安全地带,而自己却被余震中滚落的石头砸中,动弹不得。当她醒来时,看见废墟中透出一丝亮光。借着光亮,她小心翼翼地把砖石挪开,勇敢而又艰难地爬了出来,随即又昏倒在废墟上。杨琳的骨盆、下巴、颅骨、双脚等多处被挤压砸中,经常会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阵发性巨痛。可当人们走进她的病房时,看到她躺在床上,正和身旁的奶奶聊天,脸上没有一丝痛苦和惊恐。

  13 杨松尚

  杨松尚,男,17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漩口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杨松尚迅速躲到墙角。教学楼下沉时,地板大角度倾斜,他从教室的这头滑到另一端。此刻,杨松尚并没有选择逃生,得救人!他不顾一切冲向掩埋同学最多的地方,开始动手抢救。他狠命用手刨开碎砖,搬开压在同学身上的砖柱和桌椅。第一个同学顺利救出来了,他的手也磨破了。杨松尚依旧用力刨着,边刨边喊:“先救女生和伤重的同学”。听到墙角处又传来一声微弱的呻吟,他马上冲过去,一边呼喊着同学的名字,激励她,鼓励她,一边用尽力气挖刨。这期间,他与老师和同学奋力救出了8名同学。

  14 何亚军

  何亚军,女,11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曲山小学五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何亚军和两名女同学在废墟下相互鼓励,一定要挺住。被埋19个小时后,她们被救援人员发现。一位救援人员用长绳绑住矿泉水瓶,缓慢放绳递给何亚军,并叮嘱她,“孩子,挺住,相信叔叔一定能把你们救出去!”由于亚军和另一位同学牛钰恰好是背对背,而牛钰又被深埋在亚军斜下方1米多处。她只能往后伸出手臂,拼命后仰倾倒矿泉水,“快喝,牛钰!”身体后仰使压着的腿很疼,但她还是不断地给同学喂水。在被救援的50个小时里,她给同学喂水120多次。何亚军和牛钰同时获救。由于长时间挤压摩擦,导致何亚军的右小腿皮肤坏死,严重感染,在送往绵阳时,医务人员建议截肢。经过与第三军医大学专家会诊后,决定为何亚军的腿部实施“减压”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在医院,她主动要了一张白纸,写上两个大字“感谢!”。她说,感谢从废墟中救我的叔叔。

  15 何翠青

  何翠青,女,13岁,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何翠青在废墟中被埋三天后获救。地震中,她本可以安全逃出,因为她平常有个习惯,午休时总会提前起床。地震发生时,她已经走出寝室,忽然感到脚下猛烈晃动起来。“地震了”,何翠青赶紧往外跑。没跑几步,她突然想到:寝室内还有14位姐妹在午休,得赶紧叫她们去!何翠青毫不犹豫地转回身,边喊:地震了!地震了!边去叫还在午休的同学。大家赶紧下床往外跑。但没等跑出多远,在一阵摇晃中,学生宿舍楼轰然倒塌,何翠青和同宿舍的姐妹被压在废墟下。她们互相鼓励着,约定要好好活下去,并轮流呼救以保存体力。三天后,何翠青终于被救了出来。当天晚上,她接受紧急救治。不过,由于被埋时间太长,右小腿已发生坏死,被迫做了截肢。何翠青“把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全校师生。

  16 宋 雪

  宋雪,女,12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土门小学五年级学生。

  5月12日地震来临时,作为值周学生干部的宋雪正在检查午睡,她马上大声呼喊:“地震了,大家快跑,快跑……”并迅速跑出了教室。学生们听到呼喊,快速冲出教室,奔向操场。宋雪透过窗户,看到教室里有两名同学还趴在桌子上,她大声呼喊:“曾雨、韩洁,地震了。快出来,快出来!”熟睡中的她们没有听到呼喊。宋雪立即冲进教室,将两位同学摇醒。两人迅速冲出教室,奔向了操场。

  老师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全班只差宋雪,当即成立搜救组,到废墟里寻找。第二天上午,当救援人员在教室后门仅两步之遥的地方发现宋雪的遗体时,她仍然保持着冲向门口的姿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宋雪将生的希望给了同学,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

  17 张 博

  张博,男,藏族,18岁,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张博在冲出教室后又跑回去,看到本班同学都已安全撤出,又冒着余震,主动到别的班级救人,把一名女老师扶下楼,确认教学楼里无人后才离开。震后不久开始下雨,他迅速跑回家,拿出所有的衣服给同学穿。然后和大家一起在操场上搭帐篷。同学们进了帐篷,他却带着几个高三的男生,处理棚顶的积水。晚上,同学们都睡了,他却到处查看,清理帐篷积水。白天,他到学校临时搭建的食堂,帮助找柴、运柴、洗菜、洗碗、打水,开饭时帮助维持秩序,还主动对学校厕所、垃圾桶进行消毒,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

  18 张 强

  张强,男,16岁,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小学三年级时,一场车祸夺走他左手的五个手指,双腿也因为手术变得一长一短,成了一个残疾人。

  张强的教室在四楼,当他跑到三楼时,地震已将教学楼扯开了无数裂口,砖头、水泥块、楼板开始垮落。他看到了楼外的升旗旗杆,纵身越过三楼的阳台,死死的抱住旗杆,平安地滑到地面。脱险后,他立即跑向废墟救人。没有工具,只能用手,左手不行,他就用右手。挖出一个同学,他就背起跑向操场。当救助队来时,张强已经从废墟中救出了四名同学。而他的右手被划出了无数道血口,身上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第二天早上,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张强报名参加了志愿者。现在,他正在成都、德阳和金堂等地,进行志愿服务。

  19 张兴成

  张兴成,男,13岁,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小学六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张兴成在街上找到了弟弟,并把弟弟交给亲戚看护,然后立即和大人们一起参加抗震救灾。他和几个同学齐心协力、共同抢救废墟里的一个孩子。但救出这名孩子后,下面还有一个小女孩。一个同学抱起救出的孩子送往医院,张兴成则和其他同学一起,继续用双手清理被埋女孩周围的砖块,将她从废墟中救出。在抗震救灾中,张兴成表现得非常主动。当见有人在搭帐篷时,他会自觉上前帮忙;当听说老年人需要人照顾时,他会积极地赶过去,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0 张庚杰

  张庚杰,男,8岁,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下寺小学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张庚杰在离学校不远的街道上,突然看见前面一位同学在朝一堵即将倒塌的围墙走去。他一边高喊“围墙要倒了,赶紧闪开”,一边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拉开那位同学。这时,两米多高的围墙倒塌,同学被掩埋,张庚杰的左脚也被砸成粉碎性骨折。他一边艰难地爬向被埋的同学,一边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位同学被压在围墙下了。”闻讯赶来的老师见张庚杰的左脚被砸,血流不止,马上抱他去医院。他却指着倒塌的围墙焦急地说,“快,有位小同学被压在围墙下,先去救他。都怪我跑慢了,没能把他推开。”

  张庚杰的左脚掌前端被切除。但他却说,比起地震中死去的同学,我幸运多了。我一定会坚强地面对生活。

  21 张春玲

  张春玲,女,13岁,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石坎小学六年级学生。

  3岁时的一次意外,让张春玲面部重度毁容,左手截肢,右手五根手指每根都只剩两节。地震发生后,正在向校外跑的张春玲听到身后同学的求救声,立即停住了脚步,迅速返回去救人。“小妹妹”杜艳梅被楼板压住,张春玲因人小力薄,怎么也抬不动,她就捂住同学的头止血。另一名同学也在呼救,张春玲赶上前去,将同学背到麦田边。之后,她马上跑去找来几个群众,共同把杜艳梅救出来,而张春玲的肩膀却被掉落的石块砸伤,鲜血顺着手臂流淌。5月19日,“帐篷学校”开学了,张春玲和停课7天的460余名同学又走进了课堂。

  22 陈 浩

  陈浩,男,12岁,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陈浩和同学们赶紧向楼下跑,穿过楼边的升旗台,到达了安全地带。他转头一看,身后的一个女同学还站在升旗台的高墙前,而那堵高墙眼看就要坍塌。陈浩奋力跑过去,一把将她推开。三、四米高的砖墙倒塌了,女同学安然无事,而他自己的背部和双腿被埋在瓦砾之中。被救后,陈浩的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无完好、出现肺挫伤和肺出血。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没能及时用上麻药,可他都坚强地挺了下来,愣是没有哭出一声。陈浩说,“我不后悔。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23 佘友富

  佘友富,男,17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漩口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5月12日地震时,佘友富正在5楼教室上课。突然间,头顶的一根横梁断裂,猛然弹起的课桌重重地撞在他的背上,他当即陷入昏迷。佘友富被同学们的叫声惊醒,他发现自己被压在一堆砖头和混凝土下,动弹不得。师生们使劲搬开砖头和混凝土块,将他从废墟中抢救出来。

  半小时后,点名发现班里还有两名同学被压在废墟下。班主任决定立即组织营救。佘友富不顾身上的伤痛,毫不犹豫地举手报名,“我已经死过一回了,还怕什么!”听到一名女生的呼救声,他和几个男生循声搜寻,发现她和另一个男同学被混凝土块压在同一个地方。佘友富和同学们冒着余震引发再次垮塌的危险,拼命地挖刨废墟,成功救出了这两名同学。

  24 邹雯樱

  邹雯樱,女,12岁,藏族,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小学五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邹雯樱作为班长和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一直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同学撤离,她却自觉留在最后。当时邹雯樱已经跑到二楼楼梯口,为了返回救助其他同学,她却再也没能回来。当救援人员发现邹雯樱时,她还紧紧搀扶着一位同班同学。邹雯樱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名,还自学绘画和音乐,爱好体育。4月底曾代表学校参加汶川运动会,100米和200米都拿了名次。以她的奔跑速度,完全可以跑出去。

  25 林 浩

  林浩,男,9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林浩正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他被从上面滑落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作为班长,在被埋废墟时,他带领同学一起唱歌,战胜恐惧。爬出废墟后,发现一名昏倒的女同学,他立即把同学背到安全地带。紧接着,他又一次返回废墟,救出了另一名受伤的同学。在抢救同学的过程中,林浩的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医生给他检查完身体后,他拒绝救助站人员帮助,自己穿好衣服,和姐姐、妹妹一起从映秀镇步行7个多小时,安全撤离到都江堰。

  心得体会:
  当地震袭来,那些稚嫩生命的安危,是怎样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在灾难面前,那些孩子们的英雄故事,又是怎样感动着中国人民!

  9岁、11岁……如花般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年纪。然而灾难当前,这些年幼的孩子,却用坚强和勇敢,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让我们铭记这些灾难发生后的场面:9岁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已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毅然重返废墟,再次背出另一名被废墟掩埋的同学;14岁的小女孩邓清清,在被武警官兵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3岁的小男孩郎铮,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在地震发生后走了6个多小时到达绵阳安置点……

  这一个个场面,动人心魄,让人们在悲伤中感到了欣慰,在欣慰中汲取着力量。他们是灾区的孩子,中国的孩子。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却在内心生长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面对家园的破碎、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用坚强、勇气、乐观和善良与灾难搏斗,与死亡较量,让人们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希望。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这些新时代的小英雄身上,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格。他们在巨大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的意志坚强,让我们深感钦佩和骄傲。

  在此,我要向他们献上我——一名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

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
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完)
董存瑞(1933-1948)1945年,年轻的民兵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在激烈的战斗中逐渐锻炼成为一个机智勇敢的战士,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我军被敌暗堡所阻。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但找不到炸药支架,为保证整个战斗胜利,他毅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南方网讯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手托炸包,炸毁敌人桥型暗堡的刹那,到底喊的啥,是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

电影《董存瑞》的镜头是董存瑞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小学课本以及《董存瑞的故事》等书籍写的是董存瑞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那么董存瑞到底喊没喊过这两句话呢。

第一个报道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消息的是齐肃。文章题目是《共产党员奋不顾身董存瑞自牺牲使隆化战斗胜利完成》,刊登在1948年7月11日《群众日报》1版上。文中写到:“……董存瑞为完成任务,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毫不踌躇地一手托着炸药箱,一手拉导火索,在强烈的轰声中敌碉毁灭,董同志也光荣牺牲了。”同日发表在《群众日报》1版上的程子华司令员文章《董存瑞永垂不朽》也没有这两句话的记载。

195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为拍摄电影《董存瑞》,组织召开了董存瑞生前部队首长、战友座谈会,大家在座谈时也没有谈到,当时在讲到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时是这样记录的:“……这时他豪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把头扭向自己的同志,面色坚定而刚毅,接着一声巨响,碉堡被炸毁了,英勇的董存瑞与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

存瑞陵园管理处原主任吕小山曾访问过《真正的战士枣董存瑞的故事》作者、电影《董存瑞》的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1977年1月8日赵寰说:“1948年正是解放战争处于大反攻阶段,党中央发出‘五一’号召,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丁洪发表在《解放军报》1980年8月19日3版上的文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放光芒》指出,战斗故事片《董存瑞》,是根据原型,在舍身炸碉堡的人民英雄董存瑞生平事迹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它是文艺作品,有虚构的成分,但是构成电影故事的中心事件和影片所着力表现的主人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来说又是真实的……”

曾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郅顺义回忆说:“董存瑞突然身子向左一靠,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形碉堡,右手猛地一下拉开了导火索。导火索咝咝地冒着白烟!我被这情景惊呆了。导火索只能燃烧短短七秒钟,他是知道的呀!他更清楚这大包炸药具有多大的威力!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纵身一跳就朝他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对我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天崩地裂,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董存瑞在炸碉堡瞬间喊的最后一句话是:“卧倒!卧倒!快趴下!”董存瑞即没喊过“为了新中国,前进!”,也没喊过“为了新中国,冲啊!”但这并不影响他舍身为国的伟大形象。正如齐肃所说:“写新闻报道和写传记文章一样,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它不同于写小说、故事等文艺作品,可以虚构,进行艺术加工。不写‘为了新中国,冲啊!’的喊声,丝毫不影响英雄董存瑞舍身炸堡,为国捐躯的伟大光辉形象。”(编辑 阮志峰)

出了自己的生命。

邱少云:纪律重于生命。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战友,火烧在自己身上,一动也不动。他强忍着烈火烧身的灼热感,可是他一动也不动。他就像一块巨石一样。他就像一块儿坚不可摧的巨石。他为了不违规纪律,不让战友被敌人发现,他只是静静的趴他只是静静地趴在地上,等到死去。就让我们为邱少云这位像巨石一样的英雄,感到惋惜吧。

英雄事迹:英勇献身令人敬佩的人物故事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932517.html

英雄事迹小故事~

1、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
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2、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3、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4、岳飞
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岳家军神勇无比,令金兵闻风丧胆。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卨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5、于谦
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京城空虚,满朝恐慌,面临靖康之耻之险,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琳琅故事会

红色故事的英雄事迹
答:展开全部 1、朱德的扁担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2、巾帼英雄赵一曼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3、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

有关英烈的故事
答:1、黄继光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跟随部队来到上甘岭。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的部队接到命令,对上甘岭高地进行反击战争。炮火持续不断,在黄继光部队攻下5号阵地之后,双方人员伤亡损失惨重。特别是黄继光部队,战士和炮弹捉襟见肘。不妙的是,在进行下一个阵地攻击时,敌人隐藏已久的火力点...

英雄的事迹经典作文
答:以下是我准备的英雄的事迹经典作文,快一起来看看吧! 英雄的事迹经典作文【1】 我是一个胆小、羞涩的女孩,从来就没有想过当什么英雄,总觉得当英雄是一件离我多么遥远的事。自从读了《感动心灵的故事》中的一篇《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一文以后,我懂得了做自己英雄的重要性:那会激起你顽强的斗志,是你战胜困难...

英雄人物的事迹30字
答:关于英雄人物的事迹有:1、赵一曼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2、狼牙山五壮士 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

抗日英雄的故事30字
答:3、黄继光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4、董存瑞 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这时他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中国有那些不屈不挠的英雄人物事迹?
答:1、颜真卿 在平定安史叛乱中,颜真卿凑集河北二十万大军拖住叛军,打赢了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场大仗。叛军势盛时,河北各郡大都被攻陷,只有他固守的平原城没有陷落。后来,为了平息李希烈叛乱,他以七十七岁高龄独闯虎狼之地,面对土匪们明晃晃的尖刀,毫不畏惧,面不改色,在被李希烈扣留一年多后...

急求短篇红色经典的小故事
答:3、黄继光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4、董存瑞 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这时他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抗日英雄小故事300字
答:更多抗日英雄相关内容推荐↓↓↓ 中国抗日战争英雄人物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500字 抗日英雄的名人名言名句 抗日英雄吴其轺的简介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的作文 抗日英雄小故事篇一:李爱民 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 儿童 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

英雄事迹(短)
答:2010-04-05 革命烈士(英雄)小故事 短!!! 1377 2008-12-08 抗日英雄的英雄事迹(短一点的) 592 2011-11-20 革命英雄故事(人物 事迹)越短越好 207 2010-02-25 抗日英雄事迹(短一点) 297 2013-06-30 抗日战争英雄事迹(简短) 572 2008-10-14 英雄事迹最短 14 2008-05-20 英雄事迹短一点 ...

写英雄人物的名字及他们英雄事迹20字
答:1、狼牙山五壮士:保卫领地,宁死不屈,弹药耗尽后还坚持抵抗,最后跳崖牺牲。2、杨靖宇: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3、赵登禹:誓死捍卫卢沟桥,战死沙场。4、赵一曼: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5、佟麟阁: 誓死坚守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