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黛玉有两次葬花的描写吗 红楼梦中林黛玉有几次葬花?第二次葬花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简述...

作者&投稿:辉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楼梦》中提到三次葬花,分别发生在第二十三回、二十七回和六十二回。三次葬花,葬花人、葬花对象、寓意各有不同。其中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最为凄绝,那首凄婉哀愁的《葬花吟》千古流传。

第一次葬花,用舒芜先生先生的话来说,是一个“优美的爱情小戏剧”。当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宝玉和黛玉不约而同地对散落的桃花动了怜惜之情。宝玉将落在满身满树满地的桃花兜起来,抖落到池中,任其飘飘荡荡流出沁芳闸去。而黛玉则担着花锄、挂着花馕、拿着花帚,专门扫了,装在绢袋中,掘了花冢,拿土埋上。两人遇见后,共同将落花掩埋妥协。其间,因了《会真记》的妙词戏语,两人第一次大胆地表白了相互爱慕的情感。宝玉一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以及变作忘八“驮一辈子碑”的誓言,使得这个“落红成阵”的春天在宝黛的心里变得格外美丽,格外值得珍惜。

第二次葬花发生在黛玉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的次日,正是芒种节这一天。古时风俗,芒种节这一天要祭饯花神,因为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需要饯行。正是在这样一个颇具意味的日子里,黛玉感时伤逝,勾起伤春愁思,默默来到和宝玉共同葬花的花冢前,吟出这段如泣如诉的千古佳句。这一次,两人没有共同葬花,却共同心碎肠断。为的是人生苦短、春光易逝,纵有那良辰美景、如花美眷,也终不免落花流水、无可寻觅之时;为的是虽有两情相悦,却不免风霜刀剑相逼、前途归宿茫茫;为的是双手无法把握自己的爱情与人生,满怀的愁绪无可名状。一句“花落人亡两不知”竟成为宝黛之间爱情结局的谶语。

第三次葬花安排在宝玉过生日这天,同样别有深意。表面上看预示着香菱遭受妒妇兼悍妇夏金桂的摧残下的悲惨命运,实际上联系到这天夜里怡红院“群芳开夜宴”的场景,则这次葬花无疑暗含了大观园中如花如梦的女儿们青春、爱情与人生的结局,也就是所谓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次夜宴在行酒令中掣花签,牡丹宝钗、杏花探春、老梅李纨、芙蓉黛玉、海棠湘云、桃花袭人……将每个人的命运与一种花联系在了一起。更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是大观园的女儿们最肆无忌惮的一次狂欢,又是喝酒、又是唱歌,东倒西歪、不拘一格,以至于“大家黑甜一觉,不知所之”。然而,盛极必衰,自此以后,大观园里再无如此欢乐情景了。这竟然成了绝唱

其实在红楼梦中,黛玉有两次葬花的描写。
一次是花朝节,黛玉自己去收拾花来埋,后来宝玉来找她,他们一起看西厢记。这次她葬的是桃花。
后来著名的葬花词那段,却不是桃花了。而是凤仙石榴之类的花。
这是两个不同的季节,所以花不一样。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 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 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 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

有关葬花的故事的由来
说到葬花的故事的由来,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那么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女性形象。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杯净土掩风流.

孤标傲世懈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
浦露庭霜何寂寞,
雁归穹病恐相思!

淡极始知花更艳

眼前道路无经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

博得嫦娥应自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入世冷挑红雪去,
迎面香割紫云来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黛玉葬花吟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中黛玉两次葬花分别是什么情况?~

在红楼梦中,有两次黛玉葬花的描写。
一次是花朝节,黛玉自己去收拾花来埋,后来宝玉来找她,他们一起看西厢记。这次她葬的是桃花。
后来著名的葬花词那段,却不是桃花了。而是凤仙石榴之类的花。
这是两个不同的季节,所以花不一样。
原文如下: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 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 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


黛玉葬花,自然黛玉是主角。但这两次葬花,小说的视角全从宝玉出发;从戏剧的角度说,宝玉是事件的引入者。

贾宝玉向黛玉正式表露心意,就发生在第一次葬花。却说早已尝试过云雨之情的贾宝玉,在满足了肉欲之后,显然没有放松对情感交流的需求。在葬花之前,明里暗里,对黛玉已有多次表示好感,但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来正式表达爱情。同样,暗自喜欢宝玉的黛玉对于贾宝玉跟其他女孩的接触,也不失时机地多次发出醋意信号。醋意是有了,明着说则未必肯,她总不能向咱们的中学生那样丢小纸条吧。

机会终于来了。看“黄色书籍”看得起劲的贾宝玉,感触书中的“落红阵阵”,竟心理投射到了落在地上的桃花;此时的落红阵阵当然是袭人的,他怜惜但不珍惜,一股脑地抛到水里,随它爱去哪儿就去哪儿(一语成箴,后来果然如此)。恰在此时,黛玉出现,说这花还是埋在土里好,集中而且固定,“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贾宝玉当然赞同。埋花就去埋好了,他非要加一句“待我放下书”,迹近诱惑。喜读诗书的黛玉果然上当,连声追问是什么书。宝玉唯恐黛玉不看,一边藏一边说:“不过是《中庸》《大学》”,这几乎就等于往人手里塞了--谁会在看四书五经的时候想到葬花?

黛玉目不转睛地将书看完。接下来两人的对话,在性与欲上的表白远比现代人直接,至少我上中学时没这个胆子。

首先挑衅的当然是贾宝玉,他先是试探:你说好不好?黛玉当然回应:果然有趣。宝玉受到鼓舞,直入主题:我就是那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个“倾国倾城的貌”。看过西厢记的人都明白,宝玉说自己是张生,黛玉是崔莺莺。张生与崔莺莺心心相印,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自是不假,但不要以为这两位“榜样”光聊天来着。不妨抄上一段。

〔元和令〕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够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云鬟仿佛坠金钗,偏宜(髟下为狄)髻儿歪。
〔上马娇〕我将这钮扣儿松,把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口台),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胜葫芦〕我这里软玉温香抱满怀。呀,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间花弄色。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

第一次被人开这样的玩笑,大家碧玉的林黛玉表面上恼怒,心中想必是欢喜的,她指责贾宝玉欺负人,潜台词却是让对方作出进一步的保证。在得到贾宝玉的进一步保证后,黛玉自己也开起了玩笑:原来你是个银样蜡枪头。惊叹!这几乎是赤裸裸的抱怨。宝玉若是少说废话,多干实事,黛玉未必不肯!

出于对黛玉的“尊重”,宝玉没有进一步的行动。而可能早已窥伺良久的袭人此时突然出现,拉走了宝玉。

独留黛玉一人边听戏文边伤春不已。伤春就是思春。
被刺激起性欲的贾宝玉在回到自己房间后,意犹未尽地把目标又对准了大丫头鸳鸯,又是嗅颈,又是吃唇,按下不表。

黛玉的第二次葬花又与宝玉相遇,在这之前,却是一连串的阻碍与误会。先是几乎能代表着官方意见的凤姐,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要把黛玉许配宝玉,却因别人下毒,突然与宝玉同时发病,话题未能继续下去。待到宝玉病好,来到黛玉房中,借开紫鹃的玩笑再一次表达欲望,黛玉要的是感情,要他进一步承诺,可偏偏恰在此时,宝玉又被薛蟠用计叫了出去。黛玉没有得到确实的回应,自然要去问个明白,那曾想,被宝玉丫鬟们一阵揶揄,连门都没开;门后来倒是开了,出来的却是情敌宝钗。

春末夏初,冷暖自知。黛玉重拾花锄,又去葬花,边葬边唱,边唱边哭。看到此景,宝玉心如刀割,不禁同哭。

借着这第二次的葬花相会,宝玉正式表达了心径,先是做了个历史性的回顾,又重申了黛玉在他心中是独一无二的,并以死发誓。叙述甚长,我就不抄了。可以说明的一点是,此次并无肉欲词汇的参与,更多的是感情的交融。

两次葬花,两次感情的升华,从两下无猜到肉欲需求,再上升到对濡沫与共相伴终老的追求,两人终于心心相印,从此达到了爱情的共识。

在红楼梦中,黛玉有两次葬花的描写。
一次是花朝节,黛玉自己去收拾花来埋,后来宝玉来找她,他们一起看西厢记。这次她葬的是桃花。
后来著名的葬花词那段,却不是桃花了。而是凤仙石榴之类的花。
这是两个不同的季节,所以花不一样。
黛玉葬花这个情节一是为了突出黛玉在贾府待着看似荣华富贵,心里却是隐约委屈着的。
因为,贾家是以戎马出身,而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正经的探花郎出身,所以一文一武,在价值观上有很大的出入。贾府上下接受的教育以及教育方式都是跟黛玉从小所受的熏染是大相径庭的。
(黛玉第一天进贾府时在贾母处吃饭,有一段很明显的写出了贾林两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书中这样写道:“当日林家教女以惜福养身,每饭后必过片时方可吃茶,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接了茶。……”这段描写很清楚的表述出了两家的理念差异。黛玉必然不适应,不适应就会有所感,何况黛玉还是如此敏感的女子?所以有了这葬花。)
作者在这里强调葬花这一段描写,也是为了呼应宝玉偷偷的在沁芳闸边桃花树下看《会真记》时,突然发现落红成阵,他恐怕脚步践踏了,所以兜着花瓣扫到池水里的情节。
是为了突出宝黛二人在思想上是有相当的共鸣的,所以两人才会惺惺相惜。

红楼梦里第一次提到黛玉葬花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事情经过是什么样的?
答:《红楼梦》里曾两次写到黛玉葬花。第一次是刚搬到大观园不久,宝玉在大观园的沁芳桥底下一块石头上看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剧本,一阵微风吹过,《西厢记》描写的“落红成阵”的景象出现在眼前,桃花瓣纷纷掉落在宝玉的身上,落得他“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也是爱惜落花的人,生怕抖落下来的花瓣...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葬花原因
答: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在《葬花辞》中,有这么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女儿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见,她是以花代己,葬花也是另一种的对自己的爱惜与对现实的无奈。黛玉两次葬花,第一...

红楼梦黛玉葬花片段中,你知道黛玉葬了几次花吗?
答:黛玉不理宝玉;探春在宝玉面骂赵姨娘,主动提出要给宝玉作鞋,被拒绝。黛玉葬花,宝玉痴倒。2、《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

黛玉两次葬花有什么意义?
答:可以看出,曹雪芹通过描写黛玉第一次葬花,将黛玉的通透清明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那令“明珠蒙尘埃”的,恰恰是众人追逐外在的贪恋之欲,而黛玉却拥有眼前已俱足的境界。黛玉第二次葬花是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黛玉因疑心宝玉对自己有所误会,伤感哭泣。第二天到了原“葬花处”,念出了《葬花吟》,...

《红楼梦》中林黛玉两次葬花的原因是什么
答: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

黛玉两次葬花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人会怎么做?黛玉在明知道前途是绝望的时候,展现出来的反而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勇气了。明知道身患绝症命不久长,还能平稳的过自己的日子,这才不是容易的事情吧?哪怕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在第二次葬花之前,因为晴雯的擅作主张,而误认为宝玉有了姐姐忘了妹妹,连最后的精神依靠几乎...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表达了哪些?
答:其二是黛玉身世哀音的代表——《葬花吟》。从“花满天”到“红颜老”,从“有谁怜”到“两不知”,可见黛玉借花的遭遇感叹自身不幸。我认为在《红楼梦》中最脱离世俗的是黛玉,最清醒的仍是黛玉,故她在14岁时就说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4岁在我们看来应当是无忧无虑的花样...

红楼梦林黛玉两次葬花有什么寓意
答:《红楼梦》出现黛玉葬花情节的地方一共有两处:1.流水知音,惜花惜人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节选: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

红楼梦:柔弱女子林黛玉三次葬花,她葬的都是什么花?
答:第2次葬花是林黛玉吃了苦,那时候真是在4月。然后林黛玉就感叹道,人生苦短什么的就感悟人生什么的。想了自己人生的经历,感觉到自己前途很迷茫,也没有把握住自己的爱情,人生感觉到了尽头。当时心中应该都是苦闷,满心的愁苦都没有地方发泄。而贾宝玉听到了那篇词里写的词的时候就痛苦不堪,马上...

黛玉葬花当中葬的是什么花呐?
答:第一次是桃花。 第二次是著名的葬花词那段,是凤仙石榴之类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