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独立团”介绍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取得什么什么和什么的胜利

作者&投稿:璩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全团入湘的时候,共2100人,步枪1300只,机关枪3挺,手枪40只。
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正式成立,是周恩来抽调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的革命青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筹建的以共产党员为主要骨干的部队,叶挺被广东区委推荐担任该团团长。叶挺独立团名义上隶属第四军,实际上由中共广东区委具体领导,其干部的任免、调动和人员的补充全由共产党独立负责。连级以上干部全是共产党员。全团2000余人,85%的士兵是共产党员、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和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革命青年。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它是北伐军中政治素质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1926年5月初,叶挺率独立团从肇庆出师北伐,途经广州时,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给独立团连以上干部作了政治动员。独立团官兵肩负着党的重托,出韶关,向湖南进军。5月中旬,独立团击溃陈炯明的粤军1000余人,占领汝城,取得首战胜利。5月底,叶挺接到第八军军长唐生智的告急电报,又率部冒雨兼程驰援安仁,经过两日战斗,先后击败敌军4个团的兵力,并乘胜追击,占领攸县,解除了唐生智部侧背所受的威胁,为北伐各军进入湖南创造了有利条件。两战两捷使叶挺独立团威名远扬。

北伐军兵临武汉,吴佩孚急忙调遣近3万人的兵力,企图利用粤汉路上三面环水、一面高山耸立的天险汀泗桥,死守待援。因此,北伐军攻打汀泗桥,是北伐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8月26日,第四军的6个团对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敌人据险顽抗。吴佩孚亲临督战,将“大刀队”分为8路监军,下令“退却者杀无赦”。双方隔桥对峙,争夺十分激烈。北伐军连续冲锋10多次。汀泗桥4次易手。双方伤亡很大。27日拂晓,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的一部由农民带路,迂回到敌人背后,前后夹攻,终于突破敌人阵地,占领了汀泗桥。接着,独立团乘胜追击,占领咸宁城。

吴佩孚又在同样地势险要的贺胜桥建立指挥部,集中4万多人的兵力,布置了3道防线,亲自坐镇指挥。四军奉命首先攻打贺胜桥。叶挺独立团担任第一线主攻。叶挺指挥部队连续作战,乘吴佩孚喘息未定之际,乘着夜色快速前进,直插敌人纵深阵地,完成了中央突破的任务。叶挺在孤军前出、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严令部队向前攻击,接连突破野牛都山、铁路桥等敌军核心阵地。经过激烈的肉搏战,吴佩孚丢下设在贺胜桥的铁甲列车指挥所,仓皇逃跑。这时几万人的北洋军已经完全为独立团的声威所吓倒,不战自溃。吴佩孚为了挽救兵败山倒之势,亲自枪毙了一个旅长,把他的头挂在贺胜桥上,也没能把军心稳定下来。在后续部队的支援下,独立团又乘势突破最后两道防线,打通了通向武汉的门户。

作为北伐先锋的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中出生入死,所向披靡,取得辉煌战绩,为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叶挺被公认为“北伐名将”。

  叶挺独立团的组建及历史背景
  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从而实现首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促成了革命武装力量的建立。1924年5月,在苏联和.的倡议和支持下,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于广州黄埔岛上正式创办了训练革命军官的学校——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在第一期学生中就有徐向前、陈赓、蒋先云、左权、许继慎等。这期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10%。.曾先后派出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熊雄、聂荣臻等一批共产党人担任该校的政治领导工作及其他工作。11月,周恩来和.广东区委在取得孙中山同意之后,从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部分党团员作为骨干,组成“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孙中山逝世后,改名为“国民政府铁甲车队”),该铁甲车队便是叶挺独立团官兵的主要来源之一。后来成为铁甲车队队长、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的周士弟和曹渊、许继慎等叶挺独立团的营长,便是来自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的共产党员。与此同时,后来成为独立团团长的叶挺将军,于1924年秋,经孙中山同意,并得到廖仲恺帮助,辞去军队工作,第一个以国民党党员资格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于同年12月,在苏留学期间经王若飞、王一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吸收到.旅莫支部。
  当时由陈延年任书记的.广东区委,军事方面由军委会书记(一说军事部长)周恩来、秘书聂荣臻、干事饶来杰负责,后来还有付烈、黄锦辉等同志。1925年,.广东区委在.中央和苏联顾问的指导和帮助下,与国民党人一道发动和领导以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军校学生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广东国民革命军,先后两次东征、一次南征盘踞粤东地区和南路、琼崖的军阀,平定滇、桂军阀的叛乱,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同时,加紧对旧军队的改造,将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工农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输送到军队中。在此期间,.广东区委决定建立一支由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正规军队,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中坚力量。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但由于当时继续执政的是国民党左派,声明要继承孙中山所决定的政策,接受总理遗嘱,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加入中国国民党,系为接受本党之主义政纲,而负实行国民革命之责任者。本党为使国民革命迅速成功,不能拒绝任何派别之革命主义者加入。”[1]国民党内很多事情还要依靠共产党,廖仲恺等左派力量也积极支持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建立武装,苏联顾问鲍罗廷对国民党影响很大,威信很高。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在孙中山逝世后,仍表示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断发表很左的言论。1925年9月,他在黄埔军校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要晓得,反共产这个口号,还不是中了帝国主义者的毒计么?总而言之,总理定下来的主张,我们是不可以违背的,如果不然,就无论你如何信仰三民主义也是假的了。”[2].广东区委通过国共合作对国民党旧军队的改造甚至在国民党军队中组建一支由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正规武装的计划,只要搞好统战工作,在当时不但没有阻力,还可争取到国民党人的支持。
  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叶挺独立团的酝酿、组建过程,充分体现出国共合作期间统战工作的重要作用。1925年秋冬,.广东区委陈延年、周恩来等同志经过和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民政府负责人,黄埔军校党代表汪精卫,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兼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等人商议,决定在第四军第十二师建立三十四团。调第四军参谋处长叶挺同志为团长。财政来源由军部、师部直接供给。

  叶挺独立团的组建工作,实际上由时任.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并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职务的周恩来具体负责安排。1925年11月,国民政府铁甲车队从深圳参加沙鱼涌战斗返回广州后,周恩来同志对到.广东区委汇报工作的铁甲车队党代表廖乾吾及随行的党员魏鉴贤说:“我们要建立一支党直接领导的正规军队,现在准备一批干部组建独立团。你们铁甲车队大部分同志都要到独立团去,还要从黄埔军校抽一部分同志去,但主要还是你们铁甲车队。”[3]随后,.广东区委负责人和叶挺同志都向铁甲车队队长周士第谈及独立团建设问题,周士第表示完全服从党的决定。
  早在1924年11月建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两任队长徐成章和周士第(开始为副队长,徐成章调走后,任队长)、党代表廖乾吾、军事教官赵自选、政治教官曹汝谦都是共产党员,3个排的排长亦都在铁甲车队里加入共产党。不久,除铁甲车队党代表廖乾吾调去第四军第十二师任政治部主任(后升任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和另调出一部分人员派到各处工作外,其余近百人调到肇庆组建叶挺独立团,并提级使用,即士兵当班长,班长担任排长,排长担任连长,队长周士第任一营营长(后任团参谋长)。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又亲自从军校调来许继慎、杨宁等一批军事干部到独立团,士兵主要来源于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整顿部队时,遣散了一些出身于流氓、地痞,表现又很不好的官兵,在湖南、广东、广西招收了一批农民,及由工厂、矿山的党组织介绍来的部分工人,作为部队的基本成分。[4]
  独立团主要军官人选确定后,叶挺便与即将组建的独立团团副罗隆、团参谋长吴济民、团参谋董朗(后任二十四师师长、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任红军军长,后在湘鄂革命根据地牺牲),该团第一营营长周士第(原任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队长),第二营营长贺声洋、第三营营长杨宁等研究,这个团成立后如何进行军事训练、政治教育、支援农民运动等问题。
  1925年11月21日,值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旅扩编为第十二师时,叶挺独立团在广东省肇庆正式成立。始建时,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次年1月肃靖南路,“琼崖底定”时,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全团官兵2100多人。该团在北伐战争中勇当先锋,屡建奇功,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的殊荣,团长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故人们称之为叶挺独立团。
  .广东区委决定在第四军第十二师组建独立团,主要考虑到第四军副军长兼十二师师长陈可钰原是孙中山警卫团长,副师长张发奎(琼崖克复后,升为师长)原是警卫团三营营长,而叶挺曾是警卫团二营营长。他们之间有很深的交往。而建团选点在肇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肇庆当时是第四军的后勤部所在地,副军长陈可钰负责后勤部的工作,各方面都很方便,部队给养充足,水陆交通方便,便于与设在广州的.广东区委联络;二是肇庆属军事重镇,是两广水陆交通要冲,扼西江之咽喉,地形险要,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倾向于国民政府,独立团建于肇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三是当时西江一带农民运动刚开始,农会力量还薄弱,而反动的民团猖獗。独立团建于肇庆,有利于支援农民运动,镇慑西江一带的反动民团,推动国民革命。
  独立团的成功组建,是.广东区委执行.“三大”制定的统一战线方针,在军事上实行国共合作的成果。
  叶挺独立团番号属国民党第四军,其财政来源、武器装备由国民党军队配给,但实质却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由中国共产党建立和直接领导的正规军队。该团组建初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后,革命潮流继续高涨,但北洋军阀还控制

  着北方大片地区,各省还有许多小军阀割据一方,国民党则内部分裂加剧。虽然.中央领导陈独秀等主张退让,以缓和国民党内的矛盾。而当时正酝酿北伐,全国民众乃至海外华侨纷纷致电国民政府敦促北伐。“对于北伐,蒋介石是拥护的,因为他想通过战争,可以吞并各派势力,发展地盘,又可以排除异已,削弱共产党的力量。”[5]国民政府仍须依靠共产党的力量,打倒列强,驱除军阀。
  在叶挺独立团建立的同时,.广东区委也决定成立.叶挺独立团支部,以陈独秀的外甥吴季严为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吴季严离开革命队伍)。当时,支部领导不叫支委会而称支部干事会,干事有叶挺,吴济民(初期任参谋长,两月后脱离)、董朗(负责组织),周士第(负责宣传)。吴济民调走后,周士第随即担任独立团参谋长。建团之初,有.党员20多人,后来发展至100多人。支部下设团部、一、二、三营、直属队(两个)共6个党小组。第一营党小组长先是周士第担任,后来周士第同志调到团部,第一营营长由曹渊担任,并由曹渊任党小组组长,第二营党小组长先由该营营长贺声洋兼任,后来贺被调走,改由新任的第二营营长许继慎同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鄂皖革命根据地任红一军军长,后因张国焘推行肃反扩大化,他被杀害,以后,党和政府追认许继慎同志为烈士)兼任党小组组长。第三营党小组长,先是杨宁,1926年5月北伐前,杨调走,便由第三营营长张伯黄兼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不属四军政治部管,而是属广东区委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就找周恩来同志,周恩来不在时,就直接找陈延年同志。以后北伐到了武汉仍属军委系统直接管,当时主要是找聂荣臻同志汇报工作和请示有关问题;独立团还建立共青团组织,直属党支部领导。“独立团内没有国民党的组织,只有共产党的组织” ,[6]军队中设立共产党的组织,这不仅是国民革命军中所没有的,也是.在军队中最早的一个。
  .广东区委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对叶挺独立团实行直接领导:军委傅烈同志委派西江特派员吴铁若住肇庆十字路,代号为“一百”,和叶挺独立团参谋董朗建立单线联系。[7]政治组织上通过区委组织部实行领导。组织部长“穆青同志每月去肇庆两三次,到独立团参加他们的组织生活”,了解独立团的政治思想情况,并“根据周恩来同志指示,对独立团进行政治建军”。[8]干部的任免调动以及兵源的补充,也是由广东区委决定,连以上干部都是由周恩来挑选优秀共产党员担任,甚至有的党员士兵也由周恩来同志亲笔签写意见派到独立团来,对四军只是采取“先斩后奏”形式。独立团在北伐途中成立特别大队和补充营,都是在党的指示下“先斩后奏”的。攻克武昌后,叶挺独立团由于一路牺牲太大,干部减员过多,也是由军委特派员聂荣臻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中派往武汉补充了诸如林彪等一批干部的。平时,团长叶挺、书记吴季严、参谋长周士第和参谋董朗也经常到广州向区委领导汇报请示工作。有时,区委领导也直接找独立团干部谈话。北伐挥师之初,叶挺率独立团为北伐先遣队从肇庆、新会出发,路经广州时,周恩来同志在司后街(现越华路)叶家祠召集连以上党员干部会议,军委秘书聂荣臻同志也到会参加。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作了六项指示,并以“饮马长江”、“武汉见面”的豪言壮语激励大家。
  独立团党的支部委员会,是团的领导核心。一些重大问题,都是经过支部讨论决定。在各项工作中,叶挺同志和党支部,坚决执行.广东区委的指示。排以上干部的任免、部队人员补充及重大的政治军事训练计划等,由独立团根据上级党的决定,自行负责处理,不受军部的约束。叶挺同志根据党的指示,同支部干事会成员一起,按苏联红军的样式努力加强部队军政训练,开展“三反”活动

  一扫旧军队的恶习,把部队培养成为红色的革命新军。营房里除挂孙中山的像外,还挂马克思、列宁的像,官兵常唱《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叶挺经常和吴季严、董朗、周士第等支部干事,党小组长曹渊、许继慎、杨宁等讨论研究如何加强党支部工作,怎样加强对独立团共青团团支部的工作,以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独立团在驻防肇庆期间,各项工作都有很大的进展,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奠定了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革命军队的基础,成为后来北伐战争中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屡战屡胜,能迅速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天险的重要因素。
  叶挺独立团与其他部队所不同的显著特点就是,独立团坚决支援农民运动,使广大贫苦农民生活能得到改善。独立团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给予帮助开展西江农民运动的任务。独立团拨出一部分枪支给西江农民运动特派员周其鉴同志,发给西江各地农民自卫军;并经常帮助他们开展农民运动。叶挺独立团在驻防肇庆的半年时间里,还出兵处理高要的领村事件,出兵支援高要、新会等地农民运动,以革命的武装.了反革命的武装,大大促进了西江地区14个县的农民运动,使该地区的农民运动,开始了以高要县为中心的蓬蓬勃勃发展的新阶段。
  叶挺独立团于1926年5月出师北伐,在北伐战争中战无不胜,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誉,为国民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整个北伐战争中,独立团伤亡约有1000人,牺牲的有600多人。广东、湖南,湖北党组织不断调来干部、输送新兵给独立团,补充兵员,以维持战斗力。北伐胜利后,叶挺独立团改编为七十三团,后来又进行了扩编。大革命失败后,以叶挺独立团为骨干扩编的几支部队及其主要领导人先后参加了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来源之一。

叶挺将军的简介~

我来告诉你!
囚歌 囚歌
作者:叶挺
提名时:六面碰壁居士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
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
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次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在中国革命的转变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5月,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初,日军五千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将敌击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多次交涉没.
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获释,第二天,他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4月8日,他后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杨眉和幼子阿九。
噩耗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提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讲解]: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随后的“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廖廖八个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骄狂、阴险、狰狞的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们律已的法则。“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法西斯的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
对于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死亡并不是什么骇人的东西。他们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他们已与死亡比邻而居。志士的被囚,对很多人来说,这便可能是他们整个抗争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无惧于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辉煌。叶挺高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便大有此种意味。实际上,在他们选择成为自由斗士的开始,他们便已领悟到这选择与死亡之间存有割不断的脐带。“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也可看作是自由的斗士在思考自己最后的行程时向世人豪迈的告白。事实也正如诗人自己所预言的,叶挺将军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如此评价叶挺将军的《囚歌》:“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叶挺将军的这首诗,曾被谱上乐曲,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一起,被囚禁在这所法西斯集中营中的志士们所咏唱,维持着他们作为人的不可摧折的尊严。
叶挺囚居旧址
在恩施市老城西门外高井河西岸。叶挺(1896一1946),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新四军军长。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后,因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府主席陈诚与其同为原保定军官学校同窗,为做“转化工作”,于1942年冬,被国民党转囚于当时的湖北省府所在地恩施。故居地背靠红色砂山,面对小河与城墙,与外界隔绝,其地形极易看守。旧址为土木结构民居,中为木构架,围以土墙,正屋3间,东厢房2间,建筑面积共180平方米。原为富户李子尚产业,后为佃户刘贵金居住。叶挺因此时与夫人李秀文、长女叶杨眉住正房,刘贵金住厢房,看守居于西室。1943年夏曾转押广西桂林,至年底再次押回恩施,次子叶正明、四子叶华明,亦曾随住,直至1945年9月押往重庆。1983年,叶挺国居旧址经过维修,并扩建了纪念馆330平方米,以及将军亭、纪念碑等。
--------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随后的“爬出来呵,给你自由”这廖廖八个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骄狂、阴险、狰狞的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们律已的法则。“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法西斯的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
对于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死亡并不是什么骇人的东西。他们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他们已与死亡比邻而居。志士的被囚,对很多人来说,这便可能是他们整个抗争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无惧于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辉煌。叶挺高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便大有此种意味。实际上,在他们选择成为自由斗士的开始,他们便已领悟到这选择与死亡之间存有割不断的脐带。“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也可看作是自由的斗士在思考自己最后的行程时向世人豪迈的告白。事实也正如诗人自己所预言的,叶挺将军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如此评价叶挺将军的《囚歌》:“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叶挺将军的这首诗,曾被谱上乐曲,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一起,被囚禁在这所法西斯集中营中的志士们所咏唱,维持着他们作为人的不可摧折的尊严。

肇庆有没有好的风景值得去啊???介绍几个吧!
答:7.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肇庆的旅游景点介绍大全 肇庆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答:肇庆市博物馆,是肇庆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现与叶挺独立团旧址纪念馆合署办公,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址在端州区江滨路阅江楼。新馆正在筹建中。肇庆市博物馆是肇庆城区内一所综合性博物馆,与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在阅江楼合署办公,属正科级公益性事业单位,下辖有阅江楼、梅庵、肇庆古城墙、丽谯楼、崇禧塔、元魁塔、...

60周年国庆大阅兵的项目有哪些?
答:新式120毫米轮式自行迫榴炮方队由济南军区某集团军两个“英雄团”联合组成,其前身分别是“叶挺独立团”和“秋收起义红二团”。方队受阅的轮式自行迫榴炮是国产的新型步兵炮,具有射程远、准确性高、机动能力强的特点。 第十二方队——轮式自行突击炮方队。新式100毫米轮式自行突击炮方队由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某师部队...

叶辅平的介绍
答:叶辅平(1902—1939),原名全,广东惠阳县秋长镇周田村人。叶挺胞弟。清宣统元年(1909)入私塾。民国12年(1923)创建周田农会,自任会长。民国14年(1925)11月任叶挺独立团军需主任。民国15年(1926)5月,参加叶挺独立团北伐先遣队。民国16年(1927)3月,升任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军需主任。5月,...

许继慎的个人简介
答:许继慎简介 许继慎生于公元1901年,原名许绍周,字旦如,号谨生,祖籍在安徽省的六安市,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杰出将领和 军事 家。曾两次参加黄埔军校的远征还曾担任叶挺独立团的营长。但是在1931年的“白雀园大肃反”事件中,许继慎遭到诬陷被杀害,年仅30岁。许继慎的家庭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

肇庆军事旅游景点介绍 肇庆市旅游景点
答:13、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在肇庆市阅江楼,阅江楼濒临西江,崇楼四敞。1959年重修并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馆名为朱德题写。14、清新温矿泉旅游度假区清新温矿泉座落在温泉之乡--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方圆五点五平方公里,距广州市仅七十分钟车程。她容纳了温泉、滑草、足球、...

周恩来的生平简介
答: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

周恩来的伟大事迹
答:在抗战时期,他是中共中央驻在国统区的中共代表团的主要负责人,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既保持了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关系,又广交各界朋友,深入宣传党的主张,扩大了统一战线队伍。到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是历届人民政协 (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立场,且有泱泱大国风度的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 ...

求肇庆风景介绍
答:13、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 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在肇庆市阅江楼,阅江楼濒临西江,崇楼四敞。1959年重修并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馆名为朱德题写。 14、清新温矿泉旅游度假区 清新温矿泉座落在温泉之乡--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方圆五点五平方公里,距广州市仅七十分钟车程。她容纳了温泉、滑草、足球...

陈韬的介绍
答:生于一个木工家庭。1923年,从郴州新华中学毕业后,应聘到郴州简易师范任教。1926年夏,北伐军途经郴县时,参加叶挺独立团,随军转战安仁、茶陵、长沙、武汉等地。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独立团三营二连连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由党组织派到长沙警备团任排长。“马日事变”后,回郴县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