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的最后一段赏析,第一句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后面一句的含义 故乡鲁迅课文中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作者&投稿:蓟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

这段文字,意味深长,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小说写“我”“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通过自己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新回乡的一番物是人非的感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是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中国的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作者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呐喊)自序》)。1919年12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



把希望比喻为地上的路,生动形象的说明: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努力斗争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无”。表现了作者希望人们满怀希望的去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你可不可以把句子写下来

鲁迅故乡最后一句赏析~

鲁迅故乡最后一句,就是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有实现的可能。
从这句话中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希望之路是走出来的路,是实践出来的路,是探索得来的路。
这个结尾深化了的主题,给人以鼓舞与信心。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为了追求新生活而去奋斗与实践。
希望采纳~

故乡鲁迅课文中结尾的景物描写有暗示作用,情感烘托,奠定基调的作用。
体现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描述故乡一景一物,突出自己对故乡怀念之深!

《故乡》主要内容
答:《故乡》其中的 故事 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我们去领略一下那时的社会风貌吧。 一《故乡》原文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

鲁迅先生作品《故乡》原文是什么?
答:第一部分:回故乡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

《故乡》原文赏析 故乡课文解析
答:《故乡》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运用白描手法,再现了“ 我” 回故乡,同亲友邻居各类人物相处的生活场面,揭示了生活变故和人事变故,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故乡课文解析 《故乡》这篇短篇小说已经被编入初中语文课本中,是鲁迅先生于1921年1月创作发表...

根据鲁迅的《故乡》最后一句话,写一篇
答: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以运水为原型,塑造出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鲁迅的故乡 赏析和好句 拜托各位明天就要了!谁第一个回答就是最佳答案...
答:对鲁迅《故乡》的赏析的感情,“感情”也只成了捞取好处的手段。她的眼里只有“物”,只有“利”,只有“钱”,而没有“人”,没有有感情。有道德、有精神需要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她是能捞就捞,能骗就骗,能偷就偷,能抢就抢。但人类社会是在相互关联中存在和发展的,人类为了共同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心灵的沟通,...

鲁迅的《故乡》的美文赏析200以上
答: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 (一)回忆中的“故乡” “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 它的“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2017年鲁迅故乡的句子赏析
答:《故乡》句子赏析 (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 方法 。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1)外貌对照: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m...

鲁迅《故乡》的重点句分析及整体感知?
答:2007-11-17 鲁迅 故乡的详细分析 574 2011-06-01 对鲁迅《故乡》的赏析 504 2009-06-02 鲁迅《故乡》的练习... 156 2013-12-09 鲁迅《故乡》主要内容 1275 2012-10-06 鲁迅《故乡》板书设计 34 2015-11-04 鲁迅《故乡》中,最后两句怎么理解 8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

对鲁迅《故乡》的赏析!!!急
答:《故乡》让我们看到,只有少年闰土和少年“我”的关系才是符合人性的,后来这种封建礼法关系不是人的本性中就具有的,而是在社会的压力之下形成的,是一种扭曲了的人性。人在自然的发展中不会把自己树为一个卑贱的、无能的人,像闰土这样一个人的封建礼法观念是在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下逐渐形成的。社会压抑了一个人...

鲁迅写的《故乡》
答: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加的,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