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三大成就

作者&投稿:呼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伟大实践奠定了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扩展资料: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

1、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

2、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着力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要求。

3、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颁布《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第三,确立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就已存在。建国后,它们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

1949年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召开,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颁布1954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有了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哪些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

1、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
2、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
3、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195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4、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5、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制度。

求一篇"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感言"为题的小论文
答:自新中国成立已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此处省略490个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J19941013 2011-02-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额 历史作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

标志着中国从几千您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终于实现的...
答: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历史成就与失误有哪些?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一)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中国从...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行了哪些制度
答:可以说,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从总体上看,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经基本做到有法可依。6、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取得新的进展 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法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答:主要成就: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
答:而俄国建立的是政治体制是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立法与行政权统一。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成果的理解。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可以归纳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说民主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答: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回顾与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后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高度肯定,也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未来充满自信。回顾我国民主政治建设60年来...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取得了那些...
答: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请好评 ~手机提问者在我回答的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如还有新的问题,请不要追问的形式发送,另外发问题并向...

新中国成立时,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怎么样?
答: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中国百废待兴,面临重重困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第一,我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全中国,解放大西南、海南岛;和平解放西藏;第二,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和平的局面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第三,在农村...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答:是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需要: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第二,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