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精深的问题,众生是有是无??? 佛教,机器人究竟有没有意识啊?是无情众生吗?

作者&投稿:年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问的好!
你说“万法唯心造,万相皆由心生”,尚属别教境界,菩萨进修有四个次第,藏、通、别、圆,要在圆教来讲,应该是““万法唯心变,万相皆由心现”。造和生,就有一个次第了,先有这个再有那个,而且有个能造与所造,能生与所生,这就不是一真法界,不是不二法门,有能所就不是绝待,所以不究竟。在圆教来说,万法万相,一念变现,,生和现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做梦,梦中有自他,有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佛菩萨畜生等,可是在梦中,我们一般指觉得梦中的自己是自己,梦中的别人不是自己,其实梦中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现出来的,都是自己。梦中的自己是自己,梦中的别人是自己,梦中的花草、山河、冷暖、佛菩萨、畜生、鬼、牛屎狗粪,哪一个不是自己?本无分别,也没有二,就一念心,但是在梦中妄想分别,什么都有了,有了二,有了自他,有了多,有了一切万法。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这个所谓的现实世界亦如是,只是我们的妙明真心所现的。但是呢,真心无形无相,当下的哪一法不是真心呢?什么都是,当下即是!这就是圆教大法了。说道这个妙明真心,到底是什么?这个真心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你也可以称之为佛性、自性、法性、法身、菩提、涅槃、如来藏。佛性无形无相,难道还有两个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诸佛与众生同一佛性、同一法身。佛性无二,真心是一个,化现出万法万相,有你有我,有山河大地、有天人鬼畜、花草树木。其实呢,你联系前面讲的梦,哪一个不是哪一个?你就是我,我就是一朵花,一朵花就是一坨屎,一坨屎就是一只小蜜蜂,小蜜蜂是不是如来藏?是不是妙明真心?是不是佛?
不要惊疑,此是法华楞严之意,自古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回到你的问题,其实,众生也是同一个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也叫第八识,第八识包含无量第七识,第七识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了。不是有个神通叫他心通吗?为什么能知道别人想什么?有那么神奇吗?只是大家一个阿赖耶识,只是我们本是一个,所以我们才能知道。我们同处一个时空点,看到的一样,那是我们的同分妄见,我们的同分妄见一样,所以我们都是人,鬼看到水是火,天人看到水是琉璃,就是同分妄见的不一样。然后我们各有差别,相貌、环境、福报不同,这是别业妄见,所做的业不同,随业显现,这叫应供,应自己的供。
最后概括一下宇宙人生、万法万相的真相,也就是法华楞严的核心:一心三藏。真心,也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无形无相,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称真心是空如来藏;世间万法万相不空,我们称之为不空如来藏,因为本来也就是如来藏变现啊;不空如来藏其实就是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就是不空如来藏,这叫空不空如来藏。真心我前面说了,就是如来藏,三个如来藏当下是一个,就是真心。
如果想搞清楚明白,就读《楞严经》《法华经》,想更快更简单,就好好听印广法师的开示!

《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可见,我,人,芸芸众生,山河大地,古往今来,都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而非实有。度众生,实是度自己。经典中,经常能见到佛菩萨在因地时发的愿,并且说,若此愿不能圆满,则不成正觉。从我们凡夫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愿,似乎佛菩萨的愿并没有圆满,我们依然在痛苦的轮回,为什么他们却都成佛了?是不是佛菩萨违背自己的愿望?不是的!因为在佛的眼里,众生都是佛,一切度众生的愿自然圆满成就。契入众生都是佛的实相,自己哪有不是佛的道理。问题不在佛菩萨,而在我们自己。我们深深迷失在妄想分别执着的烦恼里不能自拔,我们自己不愿意作佛,而不是佛菩萨不愿意救渡,佛菩萨一刻都不曾离开众生。
我们这一生遇到的种种人事物,都是我们自己的业力变现的。佛说的因缘果报,也是自己的业力变现。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修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一切人都当成佛菩萨,就我一个人是凡夫,山河大地,芸芸众生,都是佛菩萨变现来度我的。事实上也是这样,一切人真的是佛菩萨,而不是当成佛菩萨。自己修行未成,一切人都是凡夫,自己修行成就,则一切人都是佛菩萨。能以这种心去修行,此生必定成就。

阿弥陀佛

恕末学直言指正师兄的几个误解;

  1. 这个世界乃至其它的器世界都是由众生的心“幻化”而来。但这个幻化并非指虚幻或是魔术什么的。--------与己对境同则显,不同则不见。

  2. 这个世界也确实是由众生个人的心识幻化而来,这个幻化指的就是自己的阿赖耶识所现。都是因为种子开始结果了才会出现的,也就是每个人各人的缘分的展现。而展现的过程及结果被说成幻化这个词了(之前没有、之后没有觅之又了不可得)就好像世人对明心见性这个词没有不着相的一般。所以即可以说世界的万物及众生还有事项是自己的心识幻化而来,也可以说是众生的心识所现。因为彼此之间都是存在于各自的阿赖耶识当中的啊,阿赖耶识未有具现的就更多了,没具现是因为缘分还没到。就是那个种子还没到结果的时候。

  3. 不要将醒来与梦划等号,有这个念头都不可以。因为不是什么人都有根器学禅的,何况先古大德所说都是在其所悟境界的实语,不可以当作咱们凡夫的境界去相同比较。这样做了的人就是迷就是困惑更是愚痴。凡所修法皆应以根器入门,根器讲的不就是自己的水平嘛,而大德的开悟之语说的也是他自己所在境界水平的描述。两者的水平根本不在一个地方,是万不能混淆和攀缘的。

  4. 梦修之法最早本源于《般舟三昧经》,是提升和对比教诫自己修行精进与否的。可以兼修但不应当作独立法门,因为梦境的修法有其不可控的一面如果没有睡梦成就的师傅或说有所成的师傅天天盯着其实是有危险的。现代心理学对于梦境中潜意识的作用研究早就到出了实验室的水平,应用上来讲虽是小范围的但是效果很明确,这种教学也以非正式的方式在国内教授。末学接触过一些这类的教学,确实能改变现实。但控制起来是极难的,更碰到自己的心魔,那时更难以把握甚至事得其反。而古大德以梦修做为对自己的教诫,每梦中无忆佛念佛晨朝必直奔佛前痛哭忏悔自己的懈怠不精进请佛于梦中加持。而末学以为唯有佛的加持才能在梦中给予最安全、有利的引导与护佑。何况参禅这种事醒着专心思维都搞不明白,做着梦岂不是更没有把握。在末学看来楼主所修应是上士道之法,并非我等钝根愚痴之人可学。我国的道家是有梦修的道法,初可体态康健,中可葆青春长寿,高的就要看器量了。这方面末学没有研究,相信楼主也不会想修这个吧。




综上末学以为楼主的基础教理甚为掺杂,未能很好的相融。佛陀对于对境贯通于修学的教诫是住世时一再强调过的,可后辈弟子能铭记的却不多。这也不是个别情况,也请师兄不要往心里去。另外请师兄能先将宗放下一下,把教先疏通理顺一下。因为通教比通宗要重要的多,历来也多有大德对于通教通宗的教诲。如果连教都不通,那还叫什么佛教,那还是跟着佛去学习吗那就真的成了人们所诟病的宗教了。其中做的比较好的可以以藏地密宗为例:解放前想与上师学法必须要有八年学习经文的功底,学习好的才有资格跟随上师。后来学习经文的时间越缩越短,但也还算是有的。汉地的禅宗也是如此。这就是通宗之前先通教的实例。以希望其他能看到的师兄同修能够共勉。最后末学以为师兄有偏空的迹象,有佛的一个教诫想送给师兄与师兄共享。末学也不想多说了免得被误会成“好为人师”了。


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许

(楼主越问越离谱了,还是好好想想佛陀的教诫吧)



山河湖海等一切事与物的最初都是由心念构思出来的。事与物本身是没有名称或定义的,比方说(山河)你不管它叫山河它不也在那里吗,管它叫什么都可以对吧,再比方说甲长的很帅很美乙长的非常难看很丑,这也都是心想出来的,世上所有的人长的都和乙一样想想看乙还很丑吗,都是经过心念所确定的。事与物都是会演变的不会永远都是一个个样的。所以说心里想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既然不是真实的那就可以说是并非实有或虚幻的。

人生就是一场梦一晃就过来了人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的,你能预先知道明天会做什么样的梦吗-你不知道-就和你不知道人生的明天和未来一样。
梦中的你和其他都是存在的而这些也都是由心念造成的,在梦中才能见到真实的自己但是并不能主宰你自己对吧否则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人的身体就像是一部机器任谁都可以来开一圈,神佛可以-仙鬼也可以-当然魔来的次数最多了-呵呵-这与梦中的自己没有区别。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自己说了算能自己做自己的主-度化众生。能自己做主时就是小和尚了同时也就进了罗汉道。
经书看的越多就越迷糊-什么是经-(经)就是修行的经过-真经就是修行真实的经过-所以说(经)是用来修行的不是拿来念的或想的-研究的。

《楞严经》中的三种相续(世界相续、人生相续、业果相续)很详细地阐述了世界、众生形成的真正原因即是众生的一念无明妄动所致,在经文中提到了诸人造作同一共因而产生的共业,以及个别造作的别业。 金刚经与心经又提到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以及无眼耳鼻舌身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等,而前7识又与八识心王相互作用,八识别含藏诸种子,玄奘法师作有《八识规矩颂》,其中阿赖耶识颂二“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兄弟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往来传消息”,一个痴,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不管好坏它都接受。最伶俐是第六识,它分别能力最强。门前做买卖的,就是眼、耳、鼻、舌、身,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境,都是对外的。往来传消息的,就是第七识末那识,接受前面六识传给它的信息,送往第八识里藏起来..大乘密严经卷中曰:‘心有八种,或复九种。’是也。说阿摩罗识者,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四曰:‘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离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即自性清净心。

众生可以理解为相,世界也是一合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而业力是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行为影响。 比如众人造了杀业,而都感召都断命的报,那业力此时等于众生吗?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

佛教说众生只有一个本心是什么意思?~

1: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切众生都是一体所用.
这个法身就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佛经中类似的名词有很多啦,真如,本性,实相,法性,佛性,本心等等所指都是一样的,只是侧重不同.

2:也就是说佛与佛,佛与众生,众生与众生之间根本上在性德上是相同平等无二的.区别就是在于佛是觉,众生是迷,觉的时候全体起用,迷的时候局部起用.将大海比喻成法身,众生就比喻成大海中所起的气泡,气泡是大海的局部应用和大海是没有区别的,问题在于众生因为迷惑颠倒认为气泡才是自己,只是局限一个很小范围的应用,而放弃了整个大海.佛是觉者,已经知道整个大海才是自己,所以是全体起用的.众生与众生之间,就如同大大小小各种气泡之间关系一样的,好像是有区别实际上都是大海的应用,如果能放弃对小气泡的执着,回归大海,那么同样也就是平等无二,全体起用.
3:众生之所以有各自独立的意识,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执着妄想,迷的程度不同而已,各自在本性全体运用中加减乘除,造各种各样的业因,在六道中受不同的果报.无始无终,无有穷尽.在我们各自不同的妄想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互摄互入的,如同一室燃千灯,一盏灯照亮整个房间,其他灯同样照亮整个房间,光光是互摄互入没有任何障碍的,因为毕竟都是一体所用.

机器人属于无情众生,但是他的境界当中是没有意识这一说的,因为意识是针对有情众,有起心动念的众生来说的。你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层次比较深,这里并不建议讨论。

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

是故舍利弗。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佛说不增不减经》

佛学问题。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
答:一切众生指的是有情众生,不包括无情物。“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指一切的显现都是佛身智功德的游舞。如果从唯识宗的观点来说,外在的一切山河大地等显现都是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和习气成熟以后妄现, 属于本来不存在而显现之法,故称为“无而现”。就像梦中显现的一切都是“梦心”自现一样,外在的...

...一下既然外在世界是自己心显现的那其他众生都是加的不存在的吗_百度...
答:别人才相信你,他,是指迷了的众生,众生迷而知返,诚心修行,亦能见性,见性即是佛。人心易动,动则不能见性,则是旁门左道。如如不动,不动才能见性,不用一法见如来者是也。动是无常,无常随起随灭。不动是真常,真常永恒不变。所以自性是一,一既是无。无有妄念,既是见性。

佛性是有,还是无?如果是有,就会灭。所以佛性是有生灭的,不是恒存的...
答:我们众生就是这样,用观念在学佛。 譬如说:在座诸位,我们今天听经闻法了,知道说:我们这个色身是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刹那生灭,一切法不可得,我们现在就是,我们永恒的佛性,不知道开悟的人的境界,就说:佛性是永恒的,他就马上避开无常,然后另外接受一个常的观念。这个就完蛋了!为什么师父说:大彻大悟的人...

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
答:出自:如本法师[当代]《佛学问答》。《佛学问答》:捧起此书,是你与佛学之间的机缘,为佛学袪魅,让佛教通俗,解常人之惑,作渡津之筏,引领你走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纠结的佛教世界。“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对于根器浅薄者,佛说做人的道理;对于厌世者,佛说解脱生死的方法;...

佛教的理论是所有宗教中最高深的,
答:【如果物质不是被产生或决定的,那就是本来就有的,那岂不成了无因之果?】如果一种(比如物质)现象无缘无故的出现,在违反唯物主义的因果关系(有果必有因)的同时,与基督教的上帝——所谓的第一因,有什么两样?有人解释说大爆炸,那大爆炸前的状态又是如何产生的?这又与另外一个问题:上帝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

是众生各有一个与大家相同的自性,还是众生共同拥有一个自性呢?请通俗...
答:打个比方:晚上做梦,梦中有我,还有我之外的你,以及山河大地,甚至还会出现日月星辰。在梦中还没醒来的时侯,执著我就是我,你就是你,山就是山,河就是河。当梦醒的时候才明白梦中的一切都是自己变现的,其实梦中一切全是自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法身,也就是自性。这个自性就是做梦的我。希望对...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就是说:八方上下的所有众生,和阿罗汉以及尚未证得阿罗汉的修行人。无学:指阿罗汉。有学:指未修证到阿罗汉果地的修行人。

佛家的非有非无是什么意思?既非有也非无,那是什么?
答:非有非无的意思就是,把有和无放在一起,折叠在一起,好和坏放在一起,动和静放在一起,空和有放在一起,就是非有非无,非有非无也也是即有既无,这是大乘修行的纲要,也是心经的总合,有代表着妄想,无代表着断灭,两者都不可以执着,也不可以产生离开有无的念想,若执着则成为众生,若离开则...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 什么是佛性?
答:佛性,也可以翻译成如来、法性、觉性,原指诸佛的本性,后发展成为证身成佛的可能性、因性、佛性种子,意思是一切众生皆有觉悟的本性。法藏认为:“在众生数中名为佛性”。所谓佛性,就是众生成佛的原因种子,是对众生成佛的可能性所做的保证。

佛祖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答:一切生命,本来是佛,由于执著颠倒而为不同的生命,就是这个意思。人有人的执著,各人有个人执著。狗有狗的执著,蜈蚣有蜈蚣的执著。所以成为不同的人、狗、蜈蚣。这些颠倒执著掩盖了本有的佛性,掩盖了本有的智慧,虽然成为人活着狗,本有的智慧并没丢失。所以说皆有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