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卫城? 卫城是什么样的?

作者&投稿:蔽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卫城概述
  [编辑本段]
  卫城一词来自西方,是指建在高处城邦国家的都城,利于防守。内部建有宫殿、神庙、粮库、卫兵住所与水源。其实,每座古希腊城邦都拥有自己专属的卫城,且必定建于城邦的最高点,平时作为公共集会的场所,战时则发挥堡垒作用,成为居高临下的作战指挥中心。雅典卫城现存的最重要遗迹除了巴特农神庙,还包括门楼、尼基胜利女神庙以及伊拉克里翁神殿。每座神殿的建筑也大有看头。

  雅典卫城(图示)
  [编辑本段]

  在希腊古代遗址中,最为有名的当属雅典卫城。雅典卫城,希腊语称之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丘上的城邦”。古代在此建有神庙,同时又是城市防卫要塞。

  卫城坐落在雅典城中央一个不大的孤立的山冈上,山冈面积约为4平方千米,山顶石灰石裸露,大致平坦,高于四周平地70~80m。东西长约280m,南北最宽处130m。

  古代希腊城市具有战时市民避难之处的功能,是由坚固的防护墙壁拱卫着的山冈城市。坚固的城墙筑在四周。自然的山体使人们只能从西侧登上卫城。高地东面、南面和北面都是悬崖绝壁,地形十分险峻。 公元前1500年,这里是王宫所在地,从公元前800年开始,人们在这里兴建神庙等祭祀用的建筑物,使之成为雅典宗教活动的中心,并且逐渐于高地下形成城市。

  雅典作为最民主的城邦国家,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供奉雅典娜的大庙帕提农(Parthenon)从前在山顶中央,重建时移到南边,人工垫高它的地坪。

  波斯人曾在希波战争中破坏了雅典卫城。人们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希波战争结束之后,修筑了一条“长墙”,长65千米,连结雅典与比雷埃夫斯港。此外,卫城内的神庙也进行了重建。公元前4世纪以后,雅典人在山下建起了一整套建筑物,体现了雅典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如竞技场、会堂、扩建的狄奥尼索斯露天剧场、大柱廊等。17世纪阿克罗波利斯遭受破坏,变成一片废墟。1833年希腊建立王国后,逐渐进行修复。

  在希腊古代遗址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均建造于雅典黄金时期的雅典卫城。作为古希腊建筑的的代表作,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编号为545-003,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文明、神话、宗教在希腊兴盛了一千多年。阿克罗波利斯包含四个古希腊艺术最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被认为是世界传统观念的象征。”

  公元前5世纪,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邦里,从平民中产生了工商奴隶主。他们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方式。他们联合了以小农和小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平民群众,进一步战胜了经营农业的贵族奴隶主,建立了城邦范围内的自由民民主制度。这时候奴隶制并没有普及到生产的多数领域,小自耕农经济与独立手工业是古典社会全盛时期的经济基础。小农和小手工业者在这些城邦里获得更加多的政治权利。

  自由民民主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大繁荣与平民文化中健康、积极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在一场生死攸关的艰险战争中(公元前500~前449年)打败了实行专制制度的波斯的侵略,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光辉的高峰。希腊建筑也在这时结出了最完美的果实。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城邦在古典盛期领土面积约1600k㎡,有25万人口。同时的科林斯有9万人口,阿各斯(Argos)约45000人,有些城邦只有5000人或更少,雅典在战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城市类型丰富了许多,造起了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馆、商场、作坊、船埠、体育场等公共建筑物。建设的重点是卫城。

  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第一,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炫耀它的霸主地位;第二,把卫城建设成为全希腊的最重要的圣地,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来,以繁荣雅典;第三,给各行各业的自由民工匠以就业的机会,建设中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工人总数的25%;第四,感谢守护神雅典娜保佑雅典在坚苦卓绝的反波斯入侵战争中赢得的辉煌的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工匠的积极性很高。古罗马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tarch,约46~120年)写到卫城建设时说:“大厦巍然耸立,宏伟卓越,轮廓秀丽,无与伦比,因为匠师各尽其技,各逞其能,彼此竞赛,不甘落后。

  卫城由大量重要的建筑物组成,包括:

  * 巴特农神殿

  是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坐落山上的最高处,在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有“希腊国宝”之誉,已有约4,000年历史,供奉希腊神话中雅典娜的守护神,亦即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女神雕像有12米高,由象牙和金子制成,在昏暗的庙中金光闪烁。古代末期,此雕像被罗马皇帝带往君士坦丁堡,从此下落不明。神殿长228公尺、宽11公尺、高65公尺,内外比例对称,每根巨柱均向内微斜,这种独特的设计在美学原理上,矫正了视觉上的偏差,被认为现存建筑最具均衡美感的伟大建筑。现今虽有点破败,但当年的雄姿,却也依稀可辩,令人着迷。

  * 艾力费郎祠堂

  祠堂位于巴特龙神殿左侧,本为放置八圣徒遗骨的石殿,最吸引人之处是石殿的巨柱,设计成少女托柱石像,支撑着殿顶,宛似女神,造型栩栩如生,神态极为优美。传说这里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东为争做雅典保护神而斗智的地方。

  * 山门:位于登山顶入口处,全部以大理石筑成,十分宏伟。

  * 胜利神殿:在巨门之侧,是座小神殿,有记述众神与波斯人大战的雕刻。

  * 卫城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主要收藏了雅典卫城及附近挖掘的历史文物,陈列品中以雅典鼎盛时期,即巴特龙神庙建造时期的文物最多。雅典娜古神庙的遗物也多有保留,由此可见昔日雅典娜古神庙的英姿。

  和巴特农神庙遥遥相望的伊拉克里翁神殿,六尊立于石柱上的女神一字排开,特别吸引人们的目光。和巴特农神殿简单利落的陶立克石柱相比,羊角般的爱奥尼亚式石柱,是伊拉克里翁神殿的特色。

  说起来,希腊人已经靠着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庇荫,口袋赚金无数。希腊考古学家为了让神殿残留的石头不再继续被市民搬回家盖房子,又不想破坏卫城原貌,所以特别将博物馆建于地下,并把卫城残留的石柱、神殿、雕塑一一搬入,打上美美的灯光,让你细细端详品味。

  从卫城博物馆旁的城墙往下眺望,山下有座罗马式的阿提库斯音乐餐厅,音乐餐厅会固定推出结合现代灯光技术的古典戏剧,说穿了,也就是专为游客打造的声光秀。眩目归眩目,不过太观光化,不一定人人喜欢,可以省下这笔预算。但是,听说这音乐厅偶尔会有世界级的男高音、流行乐女天后在此办演唱会,这时,无论票价多么昂贵,也别错过亲耳聆听古剧场音效,才算不虚此行。

  从卫城下山时,绕行穿越曲折的民宅,直抵热闹的波卡拉区。这个深受旅人眷恋的山丘区域,以错综复杂的巷道串连,美食餐厅林立,书店、纪念品店穿插其中,加上车辆禁止进入,逛起来很过瘾。

  傍晚时分,空气中飘荡着串烧的香气,这些粗犷的鲜虾、肉排和蔬菜串烧,以及油炸小花枝,深受游客喜爱,价格虽然也是观光客级,不过看在山城气氛浪漫,还能抬头远眺卫城神殿,也就心甘情愿挨了这“温柔一刀”。这种置身大古迹里的不可思议的经验,让人忘了去计较食物是否真的美味道地。

  迈锡尼卫城
  [编辑本段]
  迈锡尼城的卫城由四十五道城墙串连组成,入口“狮子门”有一对镶嵌在门上的巨石双狮,重约二十吨,算是欧洲使用狮子作为皇室象征的始祖。整座迈锡尼城以堆垒的大石砖建造,石块大小雷同但四周却无裁切痕迹,石与石之间也没有任何接着物,全赖交叉堆叠而成,建造方法类似埃及金字塔,有些考古学家因而推断必有“外力协助”,更添神秘气息。

  距离迈锡尼城不远处,值得顺道寻访的遗址,还包括亚翠尔斯宝藏库以及艾帕迪奥斯户外剧场。尽管外头的天气艳阳高照,一进入宝藏库却觉得凉爽无比,这座建筑也是由巨石堆垒而成,高十三公尺,直径约十四点五公尺,酷似金字塔原理,即使一扇窗户也没有,却可以达到通风透气又干燥的效果,令人赞叹。

  古时候,希腊人把体育竞赛看作是祭祀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一种节日活动。公元前667年,在距离雅典约三百公里的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奥林匹亚村举行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动会,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为纪念奥林匹亚运动会,1896年在雅典举行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后,运动会虽改为轮流在其他国家举行,但仍用奥林匹克的名称,并且每一届的火炬都从这里点燃。

  听说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和《木马屠城记》有关,整个迈锡尼遗址的发现与挖掘,前后分作好几个时期,最早是德国查理曼博士在一八七一年发现了迈锡尼遗址,紧接着希腊考古学家陆续挖掘出埋葬了十九个遗骸的墓穴。

  目前,藏在雅典考古博物馆迈锡尼室的镇馆之宝“黄金面具”就出土自墓穴,其中一个雕刻最精细的黄金面罩,更被大胆猜测是当年领军攻打特洛伊城,阿格曼农国王所拥有。虽然后来证实,黄金面罩的历史比阿格曼农去世的时间还要再早五百年,但由于他功勋彪炳,打赢了跨越神人两界的特洛伊战争,希腊子孙宁可相信面具就是阿格曼农国王所有。

  五女山卫城
  [编辑本段]

  五女山位于本溪市桓仁县城东北8公里的浑江西北岸。山体呈长方形,主峰海拔821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多米,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败于宫廷之争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王城,史称纥升骨城。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

  近年来,考古专家在山上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年代最早的遗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山上生活。发现的遗物还有战国晚期的石剑、石凿、陶壶以及一些辽金时期的生活、生产工具和兵器。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2年五女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2004年五女山山城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公元3年,高句丽王朝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类利把都城迁到了集安。公元427年,高句丽王朝迁都平壤。公元668年被灭亡之后,一部分人迁入内地今河南一带,与汉族融合,还有一部分人投奔突厥、靺鞨和新罗。因此,不能把古老的高句丽民族与现在的朝鲜族视为一个垂直的体系。作为第一代王城,高句丽王朝的政权在此经历了整整40年的时间,先后有两代国王在这执掌政权,发号施令。

  五女山被称为东方第一卫城。提到卫城,大家会想起雅典卫城和迈锡尼卫城。五女山同样具备卫城的六大要素,有神庙、宫殿、粮仓、兵营、水源和海拔高度相对200米高的城墙,因此,五女山山城被誉为东方第一卫城。

  高句丽时期的大型建筑遗址长16.4米,宽9.3米,深1.4米,北面借助山城凿出土壁,另三面砌有石墙,底部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岩石。当年,在此放上滚木和木板,用作屯放粮食。凹坑便是兵营遗址,它们呈半地下状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地窨子,主要起到一个冬暖夏凉的作用。里面这个折尺形的建筑便是火炕,里面分别设有2至3个烟道,上铺石板,石板上抹泥,形成炕面。炕内设火灶,土塄上设有烟囱。前些年,考古专家在此发现了大量陶器、铁器等遗物,其中多见兵器,还出土了一件比较完整的甲衣,由此可以判断,这里应是当时的兵营,是山城卫戍部队的驻地。

  “霜重险峰紫,叶落满坡红;松抱一线月,云绕五女城。”这是原辽宁省副省长林声为五女山写的一首诗。如果您春季到五女山,会发现山上生有大片的山野菜;夏季您可以看到天女木兰花;秋季,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如火如荼;冬季,整座山峰银装素裹,整个世界仿佛被淡化了,到处白茫茫一片。五女山四季皆景,处处为史,愿大家游五女山能有一份收获。

卫城一词来自西方,是指建在高处城邦国家的都城,利于防守。内部建有宫殿、神庙、粮库、卫兵住所与水源。其实,每座古希腊城邦都拥有自己专属的卫城,且必定建于城邦的最高点,平时作为公共集会的场所,战时则发挥堡垒作用,成为居高临下的作战指挥中心。雅典卫城现存的最重要遗迹除了巴特农神庙,还包括门楼、尼基胜利女神庙以及伊拉克里翁神殿。每座神殿的建筑也大有看头。

卫城概述
[编辑本段]
卫城一词来自西方,是指建在高处城邦国家的都城,利于防守。内部建有宫殿、神庙、粮库、卫兵住所与水源。其实,每座古希腊城邦都拥有自己专属的卫城,且必定建于城邦的最高点,平时作为公共集会的场所,战时则发挥堡垒作用,成为居高临下的作战指挥中心。雅典卫城现存的最重要遗迹除了巴特农神庙,还包括门楼、尼基胜利女神庙以及伊拉克里翁神殿。每座神殿的建筑也大有看头。

“今敌在内,关城无可守,卫城连关,可步屟而上也。”明史-卷一百三十八。指的是守卫主城、关城的卫城或卫星城。前面的都是大忽悠,地地道道的本土词,真正的外来词大多音译。

我国古代的四大卫城是什么?~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创设了卫所制度。当时全国有36卫,镇海卫与威海卫、天津卫、金山卫列为明初四大名卫。除镇海卫外,其他三大名卫为:


威海卫


明代倭寇屡犯我国沿海,威海也深受其害。由于威海地处要冲,为加强海防,抵御倭寇,明洪武年间设威海卫,屯兵驻守。并于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筑威海卫城,从此,威海卫港便成为海防重要军港。


天津卫


古代的天津是个渔村。元朝开发海运,在直沽寨一带驻兵屯垦,成为水旱码头,改名为津海镇。元亡以后,明代燕王朱棣兴兵南征由此渡船,取“奉天承运,吊民伐罪,得民心,顺天意”之意为“天”,取“渡河”之意为“津”,遂更名为“天津”。后来,各朝各代都在这里屯兵,明代设卫,最后才定名为“天津卫”。


金山卫


明代,沿海海氛不靖,鉴于金山沿海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与安庆侯仇成偕方鸣谦巡视浙江沿海,找一个地方建城。几经筹备,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滨海的盐业集镇小官镇筑城设卫,因与海中金山相望,故名金山卫,人们称小官镇为卫城。

所以山顶或城堡最初便是城市,在希腊语里叫做Polis,由于居留地扩大,分布到山冈很远的地方,卫城就是位于中央高处,冠以建筑的地方。卫城的山顶大致平坦,高于平地70~80米。东西长约280米(一说300米),南北最宽处130米。卫城的建筑群的一个重要的革新是突破小小城邦国家和地域的局限性,综合了多立克艺术和爱奥尼艺术。

雅典卫城是个什么样的建筑?
答:哥特式吧!

卫城的建筑特点是什么?
答:卫城是统治者的住地,长方形,四周有城墙和壕沟,城墙上建有若干望楼,主城门建在西南角。卫城的南部还建有会堂与寺庙等建筑。下城是居民区,街道纵横交错,住宅通常为多间建筑,间或还有二层楼房,有些房屋很大,包括几套院落,有的则是简陋的单间茅房,阶级分化已十分明显。除住宅外,下城还有专门的工...

雅典卫城的建设目的是什么?
答:门前的空间三面围合,为祭祀队伍提供了一个隆重而庄严的空间。山门有5开间,中央开间较宽,内部西低东高,相差约1.43米。各开间有隔墙分开,中央开间为坡道,两侧为踏步,祭祀队伍由此经过,空间变化丰富。雅典娜雕像高11米,手持长矛,面向山门东廊而立,正面朝向西南,是卫城建筑群的视觉焦点。雕像东南方...

雅典卫城是哪种建筑风格?
答:希腊古典文化在建筑和雕刻艺术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雅典卫城,是古典时代希腊建筑艺术的综合和典范。卫城建在雅典城的最高处,由一系列大小神庙和独立神像、门厅结合成的一组复杂的建筑群,其中最大、最主要的建筑物是耸立于卫城最高处的帕德嫩神庙。它长70米,宽30米,周围环绕46个...

雅典卫城建筑群有什么特殊之处?
答:神庙台基面积不过5.38米×8.15米,前后各有4根爱奥尼亚式柱子,为了与山门的多利克式柱子相协调,特意加大了柱子和柱径,使柱子比较粗壮。沿着基墙转弯,抬头可见雄踞于陡坡上面的卫城山门。宏伟壮丽的卫城门厅建筑在斜坡上,位于卫城的西端,它又称山门,实际上是卫城的入口。山门的多利克柱式挺拔而庄重...

罗马帝国被人遗忘的都城是哪个城市?
答:哈图沙与许许多多古代都城一样,有高大的城墙,城中央设有卫城,城内还有神庙和居民区。在哈图沙城南侧坚固的弧形城墙正中,辟有“斯芬克司门”,其右侧有“王之门”,左侧有“狮子门”;城墙墙壁由两重大理石石块垒砌而成,外部凹凸不平;城南建有4座神庙。都城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南部略高,北部略...

希腊雅典卫城的游玩拍照指南是什么?
答:希腊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有许多历史遗迹和艺术品,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以下是一些游玩拍照的建议:1. 最佳拍摄时间:早晨和傍晚是最佳的拍摄时间,因为这时的光线柔和,可以拍出更有层次感的照片。避免正午强烈的阳光,因为它会使照片过曝。2. 选择合适的角度:雅典卫城的...

明朝时期定海卫城军事部署是什么?
答:定海(今浙江镇海)的卫城,墙高7米,厚3.2米,周长4公里余。卫城共有6座城门,门上建城楼。各门道内设闸门,门外有瓮城。沿城墙建有供作战用的敌楼10座,供射击用的雉堞2188个。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各城门外设吊桥。卫城西北的招宝山(候涛山)扼甬江口,地势险要,山上筑有威远城。卫城之外的港口...

中国现代四大卫城是哪些地方
答:没有现代四大卫城这一说法。明代四大卫分别为: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

为何说宛平城是中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
答:这座城位于卢沟桥畔和京都要道之上,是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宛平城又称宛平县城,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境内,在卢沟桥东,与桥相距百余米,是一座桥头堡,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称拱北城,清朝时期改称拱极城,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称宛平城,在明清两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