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分为哪五类? 地震按成因可分为哪几大类?是不是五类?哪五类

作者&投稿:李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我们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五类:
1.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3. 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按成因分类:

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是自然界发生的地震;
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是人类的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地震。

按震源深度不同分类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地球上75%以上的地震是浅源地震。其中震源深度多为5-20公里。
按震级大小不同分类
微震 1 级 ≤ 震级< 3 级的地震
小[地]震 3 级 ≤ 震级< 4.5 级的地震
中[地]震 4.5 级 ≤ 震级< 6 级的地震
强[地]震 6 级 ≤ 震级< 7 级的地震
大[地]震 震级 ≥ 7 级的地震
特大地震 震级 ≥ 8 级的大地震
有感地震 震中附近的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 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的地震
按震中距大小不同分类
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
近震 震中距100-1000公里
远震 震中距1000公里以上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分类: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按成因分类:

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是自然界发生的地震;
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是人类的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地震。

按震源深度不同分类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地球上75%以上的地震是浅源地震。其中震源深度多为5-20公里。
按震级大小不同分类
微震 1 级 ≤ 震级< 3 级的地震
小[地]震 3 级 ≤ 震级< 4.5 级的地震
中[地]震 4.5 级 ≤ 震级< 6 级的地震
强[地]震 6 级 ≤ 震级< 7 级的地震
大[地]震 震级 ≥ 7 级的地震
特大地震 震级 ≥ 8 级的大地震
有感地震 震中附近的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 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的地震
按震中距大小不同分类
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
近震 震中距100-1000公里
远震 震中距1000公里以上

每高一级,威力增加30倍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
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
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
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环太平洋深海沟地区最多,我国东北部有深源地震、台湾以东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动。
7.根据成因可将地震分为几种?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为构造地震?有何特点?
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30公里的地壳内。其特点是地震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并且有重复性。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谓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震源深度不超过10公里。
10.何谓陷落地震?
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顶盖支撑不住岩层的重压崩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12.震级为尺度,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震级小于3级的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
13.什么是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3倍。
14.何谓地震烈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样,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地址构造,地面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关。
15.中国地震烈度表表述的各烈度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16.何谓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产生于地球内部的弹性波,是地震释放能量的方式。
17.地震波的种类?有何特点?
地震波有体波和面波,体波有分为纵波和横波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在地面上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地面上反映了上下跳动(颠、簸)的振动。二者相比,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地震发生后感觉到上下跳动,其次才是左右摇晃。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18.震级和烈度的含义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力多少有关,而烈度反映是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处不同,烈度不仅同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震中距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19.一年中地球上发生多少次地震,破坏性地震有多少?
全球每年有五百多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一千多次,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十几次。
20.世界那些地方地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经我国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达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21.地震带发源于多深的地方?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30公里这一带。
2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目前记录到最大的地震还没有超过8.9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尔----哥仑比亚边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曾发生8.9级地震。
23.我国发生过多少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试举三例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现有资料统计发生8级以上地震17次,1679年9月发生在河北省三河的8级地震;1920年12月发生在海源的 8.5级大地震;1927年5月发生在甘肃省古浪的8级地震;1950年8月发生在西藏察隅的8.5级地震,1972年1月发生在台湾东边海中的8级地震。
24.我省发生过几次7级以上的地震,举出四例
共发生过5次。1679年发生在三河的8级地震;1830年发生在磁县的7.5级地震;1966年发生在邢台的7.2级地震;1976年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1976年发生在滦县的7.1级地震.
25.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带?
我国东部的主要地震带有郯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中部为南北地震带,贯穿中国;另外还有台湾地震带,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
26.华北地区有哪些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震发生较多的又较强烈的地带,华北地区的地震带有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庐江地震带。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我国大致可分为20个地震带。
1.台湾带;2.闽粤沿海带;3.东北深震带;4.营口-郯城-庐江带;5.河北平原带;6.海原-松潘-雅安带;7.山西带;8.渭河平原带; 9.银川带;10.兰州-天水带;11.河西走廊带;12.马边-巧家-通海带;13.冕宁-西昌-鱼鮓带;14.腾冲-澜沧带;15.哀牢山带;16. 炉霍-乾宁带;17.花石峡带;18.拉萨-察隅带;19.西藏西部带;20.天山带。
27.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谁发明的?简述地震仪的发展概况?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在公元前132年,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叫做侯风地动仪。
近代的地震仪在18世纪90年代才制作成,其原理与侯风地动仪基本相似,地震仪发展很快,种类繁多,现有长、短周期等各种类型,并已实现了无线遥测、磁带记录、数字化等。灵敏度从放大几倍到千倍、万倍、十万倍乃至百万倍不等,周期范围从0.05秒到100秒.
28.什么是地震预报?分几种?
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29.地震长期预报的内容是什么?
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包括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区划;建设规划及工程场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运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活动趋势大预测。
30.什么是地震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
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到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几天到几个月内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是指几天之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或警报;
31.我国成功的预报了哪几次地震?
曾成功的预报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乌恰县的两次地震;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潞西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级地震。尤其是海城7.3级地震,全世界公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涟发生7.3级地震,云南省地震局7月11日向地、县干部会汇报,并请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大大减轻了损失,受到云南省政府及国家地震局的嘉奖。
32.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由哪一级领导批准,何时批准,国家地震局何时发布的?
由国务院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由国家地震局发布。
33.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5.地震有前兆吗?
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次中强地震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条前兆异常。
36.地震前兆异常分几类?
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参考资料:http://www.80back.cn/html/2/0805/7627.html

地震按成因可分为哪几大类?是不是五类?哪五类~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按成因可分为哪几大类?是不是五类?哪五类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
1、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2、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3、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4、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答:地震的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换言之,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一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有记录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震级为8.9级。根据震级的大小,地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

按地震成因分为五大类,这五类是指?
答: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按地震成因分为五大类,这五类是指
答: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地震的分类、成因等都有哪些?
答:例如,最大振幅为10毫米(即1000微米),则M=4级。中国规定计算近震(震中距(△)小于1000千米)用近震震级ML表示,即ML=lg{A}μm+R(△),式中:{A}μm为以微米表示的实际地动位移,其值为地震记录图上量出的以微米表示的最大单振幅除地震仪的放大倍数,R(△)为震级量规函数。计算远震(震中距大于...

地震分为哪几类
答:震源深度为70—00公里。3、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五、按地震的远近分类 1、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2、近震 震中距为100—1000公里。3、远震 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六、按震级大小分类 1、弱震 震级小于3...

地震成因分五大类?是哪无类?
答: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

地震是怎么划分等级的
答: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基本信息: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

地震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答:地震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按地震成因分为五大类,这五类是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余震)。 2.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构造地震)。 3.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特...

地震等级是按什么来分的?
答:震级是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945年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X"表示震级):①一般将X<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地震成因的五大类,最可怕是哪一类
答: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爆发次数最多、规模最大、也是最可怕的一类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