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谁发明的? 放大镜是谁发明的

作者&投稿:直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放大镜是列文虎克发明的。

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荷兰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列文虎克作为杰出的显微观察家,在生物学史上是相当重要的。直到19世纪,显微科学的研究才超过他的水平。从职业上看,他是一位业余科学家,他的主要职业是商人,而且即使在科学研究中他也保留了某些商人的习性。

例如,他对自己的某些方法秘不示人,惟恐别人掌握,而且他喜欢“独立经营”,很少与别人交流科学研究的结果。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他却是一位真正的杰出科学家。

他对科学研究如痴如狂地迷恋,他的严谨而勤奋的治学态度和作风,以及他所做出的贡献,这些不仅在当时,而且在整个生物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文虎克



人类可能早在千年前就发现了,使用透明水晶或宝石磨制成的「透镜」具有放大影像的功能;但是真正将透镜嵌入镜架做成「眼镜」呢,据说是在13世纪末叶时,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欧洲。有人说是中国一位不知名的工艺匠所发明的;有人说是中世纪义大利多斯加尼的一个位尚-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也有人说是十三世纪英国学者-罗杰.贝肯 (Roger Bacon)所发明的。

在西元1260年,马可波罗就曾经描述中国老人家戴著眼镜看小字的景象。据说,中国古代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镜片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用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而且当时的眼镜造价不斐,也因此被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据说,就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的代价换一付眼镜的记录。

而在欧洲,眼镜是十三世纪末,在义大利发明的,当时的威尼斯与纽伦堡就以制造高透明镜片闻名欧洲,不过,当时的眼镜只能说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公元前3500年左右腓尼基人在沙漠上烹煮食物时就于无意中发现了玻璃的制造方法,但直到5000年后,人类才掌握了将玻璃磨成透镜并进而制成望远镜的方法。在13世纪时,放大镜已经非常普及。

17世纪的荷兰商人利伯希(Hans Lippershey)通常被认为是望远镜的发明者。1608年,他与雅可布�6�1梅提斯(Jacob Metius)几乎同时申请了可以“看到远方的东西,仿佛它们就在身边”的设备的专利。但实际上,他只是第一个将这种新设备——把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安装在一个管子里——广而告之的人而已。

1609年,伽利略在听到利伯希有关望远镜的工作的消息后不久,就自行制造出了一架小的天文望远镜。这架望远镜只能提供30倍的放大率,而且视野非常狭窄。事实上,如果不调整望远镜的位置的话,伽利略只能看到1/4张月亮的脸。但是,伽利略还是利用它观测到了月球陨石坑、太阳黑子、木星的4颗卫星、土星环,并指出银河实际上是由许多恒星构成的。

1672年,牛顿提出了一种新的望远镜设计概念。区别于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新望远镜使用一面凹透镜将光线聚集并反射到焦点上,因此被称为反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的反射镜就像一个水桶一样,水桶越大,装的水越多,反射镜越大,能够收集到的光也越多。这种设计使望远镜的放大倍率达到了数百万倍,远远超过了折射望远镜所能达到的极限。

虽然基本原理一直不变,但牛顿使用的6英寸直径小铜镜却在随后的岁月里逐渐被更大口径的折射镜所取代。1845年,威廉�6�1帕森(William Parsons)在爱尔兰建成了一架口径为72英寸的反射望远镜。直到1917年为止,它一直占据着世界最大的反射望远镜的宝座。

1917年,胡克望远镜(Hooker Telescop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它的主反射镜口径为100英寸。正是使用这座望远镜,埃德温�6�1哈勃(Edwin Hubble)发现了宇宙正在膨胀的惊人事实。

1930年,德国天文学家伯哈德�6�1施密特(Bernhard Schmidt)将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的优点(折射望远镜像差小但有色差而且尺寸越大越昂贵,反射望远镜没有色差、造价低廉且反射镜可以造得很大,但存在像差)结合起来,制成了第一台折反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被称为施密特-卡塞格伦望远镜,是目前最流行的天文望远镜。

1990年,NASA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轨道,然而,由于镜面故障,直到1993年宇航员完成太空修复并更换了透镜后,哈勃望远镜才开始全面发挥作用。由于可以不受地球大气的干扰,哈勃望远镜的图像清晰度是地球上同类望远镜拍下图像的10倍。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是1993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凯克望远镜,它的主透镜的口径达到了10米。

公元前3500年左右腓尼基人在沙漠上烹煮食物时就于无意中发现了玻璃的制造方法,但直到5000年后,人类才掌握了将玻璃磨成透镜并进而制成望远镜的方法。在13世纪时,放大镜已经非常普及。
17世纪的荷兰商人利伯希(Hans
Lippershey)通常被认为是望远镜的发明者。1608年,他与雅可布•梅提斯(Jacob
Metius)几乎同时申请了可以“看到远方的东西,仿佛它们就在身边”的设备的专利。但实际上,他只是第一个将这种新设备——把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安装在一个管子里——广而告之的人而已。
1609年,伽利略在听到利伯希有关望远镜的工作的消息后不久,就自行制造出了一架小的天文望远镜。这架望远镜只能提供30倍的放大率,而且视野非常狭窄。事实上,如果不调整望远镜的位置的话,伽利略只能看到1/4张月亮的脸。但是,伽利略还是利用它观测到了月球陨石坑、太阳黑子、木星的4颗卫星、土星环,并指出银河实际上是由许多恒星构成的。
1672年,牛顿提出了一种新的望远镜设计概念。区别于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新望远镜使用一面凹透镜将光线聚集并反射到焦点上,因此被称为反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的反射镜就像一个水桶一样,水桶越大,装的水越多,反射镜越大,能够收集到的光也越多。这种设计使望远镜的放大倍率达到了数百万倍,远远超过了折射望远镜所能达到的极限。
虽然基本原理一直不变,但牛顿使用的6英寸直径小铜镜却在随后的岁月里逐渐被更大口径的折射镜所取代。1845年,威廉•帕森(William
Parsons)在爱尔兰建成了一架口径为72英寸的反射望远镜。直到1917年为止,它一直占据着世界最大的反射望远镜的宝座。
1917年,胡克望远镜(Hooker
Telescop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它的主反射镜口径为100英寸。正是使用这座望远镜,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发现了宇宙正在膨胀的惊人事实。
1930年,德国天文学家伯哈德•施密特(Bernhard
Schmidt)将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的优点(折射望远镜像差小但有色差而且尺寸越大越昂贵,反射望远镜没有色差、造价低廉且反射镜可以造得很大,但存在像差)结合起来,制成了第一台折反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被称为施密特-卡塞格伦望远镜,是目前最流行的天文望远镜。
1990年,NASA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轨道,然而,由于镜面故障,直到1993年宇航员完成太空修复并更换了透镜后,哈勃望远镜才开始全面发挥作用。由于可以不受地球大气的干扰,哈勃望远镜的图像清晰度是地球上同类望远镜拍下图像的10倍。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是1993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凯克望远镜,它的主透镜的口径达到了10米。

历史上关于透镜的最早记录是大约公元前700年,亚述人用水晶制作的。古埃及、希腊和巴比伦也有类似的镜片。古罗马和希腊人用盛水的玻璃容器做透镜。玻璃放大镜是直到十三世纪才有的事。罗杰·培根(Roger Bacon)用玻璃片制作成放大镜,并推荐别人用它们来阅读。他的设计来源于十世纪的伊斯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阿尔哈真(Alhazen,全名是Abu Ali al-Hasan Ibn al-Haitham)。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中间,为了阅读经卷,僧侣也使用一种叫阅读石的透镜,它其实就是抛成两半的玻璃球。阅读石被逐渐被改良,人们发现越薄的透镜放大效果越好。

历史上关于透镜的最早记录是大约公元前700年,亚述人用水晶制作的。古埃及、希腊和巴比伦也有类似的镜片。古罗马和希腊人用盛水的玻璃容器做透镜。玻璃放大镜是直到十三世纪才有的事。罗杰·培根(Roger Bacon)用玻璃片制作成放大镜,并推荐别人用它们来阅读。他的设计来源于十世纪的伊斯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阿尔哈真(Alhazen,全名是Abu Ali al-Hasan Ibn al-Haitham)。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中间,为了阅读经卷,僧侣也使用一种叫阅读石的透镜,它其实就是抛成两半的玻璃球。阅读石被逐渐被改良,人们发现越薄的透镜放大效果越好。
记得采纳啊

放大镜是谁发明的?~

放大镜是用以放大物体的凸透镜,显微镜的雏形。

历史
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资料显示放大镜是何时发明的,但可以肯定是不晚於十三世纪末发明的。

早於千多年前,人们己把透明水晶或宝石磨成「透镜」,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


眼镜
也可算放大镜的一种。有传闻这项杰作是某些人於13世纪末发明的。

中国的一位不知名工艺匠。
1260年,马可勃罗曾描述过中国老人家们看字时,戴著眼镜加大字体。
大椭圆形,把水晶石、石英、黄玉、紫晶磨制成镜片,并镶在龟壳内作镜框,眼镜脚一用铜制卡在鬓角上,二把细绳栓在耳朵上,三将镜脚固定在帽子上。
造价不斐,身份地位的象徵,曾有一乡绅用一匹马换一副眼镜。
义大利多斯加尼的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
威尼斯与纽伦堡制作的高透明镜片曾闻名欧洲。
只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英国学者罗杰·贝肯 (Roger Bacon)。
构造
分为两部份:透镜、镜柄。


透镜
一整块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
镜面为半弧形。
摸上去非常平滑,不会凹凸不平。
通常周围有物料围绕著。

镜柄
连著透镜。
样子并有没模限,最普遍的是柱状。

用处
放大物体的影像。
放大镜最主要的功能。
把放大镜放於物体前适当距离即可从透镜内观看被放大的影像。
留意物体实际上并没有被放大。
聚焦取火。
次要功能。
在强光照射下,透镜的焦点部位会特别光猛,焦点部份便会变焦或著火。
要注意放大镜并不能放大角度。


制作原料

透镜
最主要的还是玻璃,十分合乎经济原则,既便宜又美观,商人们的良好选择。
较贵重的可以是些稀有矿石,例如:红宝石、玛瑙、水晶等。
比较另类及有创意的可以是:水、……。

镜柄
这就甚麼都可能了,只要是想得出的固态物品,几乎都可以作为镜柄的原料,例如:

玻璃
塑胶
金属 (金、银、铜、铁、锡……都可,只是价钱不一罢了,但有些异常昂贵。)

贝壳
硬纸
石头

放大镜是列文虎克发明的
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荷兰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扩展资料:
列文虎克的成就:
列文虎克显微观察中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进一步证实了毛细血管的存在。他相继在鱼、蛙、人、哺乳动物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物体中观察到毛细血管。
列文虎克在观察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回圈时,还发现血液中的红血球,成为第一个看见并描述红细胞的人。还第一次发现了一些非常细小并只能透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生物,他称之为 “微生物”。
此外,列文虎克对于昆虫的结构也进行了大量的显微观察。他观察了昆虫的复眼,认为复眼便于昆虫迅速发现其他物体;他发现蚜虫的发生无需受精,即如今所称的孤雌生殖,幼虫从未受精的雌体中产生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文虎克

介绍几个民国之前的上海名人
答:在大境阁,李善兰翻译出版的西方科技著作6部,共86卷,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在当时中国学者中首屈一指。 同治七年(1868年),李善兰被聘为同文馆数学总教习。任职10余年,授徒百余人,知名的如胡玉麟、席淦、熊方桓、江槐庭等。这些学员在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

千古一爱苏东坡——苏轼群诗阅读教学课堂实录
答:苏轼到达黄州,看到农人们徒手插秧,甚是辛劳,于是发明了一个新的插秧工具,名为“秧马”,黄州百姓又给它另起新名,为“苏公马”。没有俸禄,苏轼带领家人们开荒种地,亲耕田园,做起陶渊明,自号东坡;没有房子住,苏轼带领大伙建造房子,起名“雪堂”。看到黄州有丢弃女婴的恶俗,气愤之下的苏轼积极倡导成立救儿院,一方面卖...

练习书法的好处
答:1、有助于培养孩子凝神静气:许多孩子的日常就是与手机做伴,与游戏为伍,游戏中的种种事物,可能会令孩子更加的暴躁。学习书法可以让孩子安静的坐下来,体会文字之美,感受墨在纸上的变化与舞蹈。同时也是一种气质的培养。2、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书法方法:现在的大多数学校,虽然有些会对...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句子摘抄
答:巴罗 30、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拉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句子摘抄2 1、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2、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3、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 4、各种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