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以上这句话,出自何处、何人? 柴米油盐酱醋茶,下联

作者&投稿:郁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自元人杂剧中,有一首《当家诗》。和明代江南著名才子唐伯虎的《除夕口占》。

1、当家诗

原文:

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

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译文:让你当家的时候不当家,到了当家的时候就乱了,早上起来持家的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比喻封建社会中的当家难,告诫人们当家要量入为出,勤俭持家。

2、除夕口占

原文: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幕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译文:别人过年,自己却因家境贫寒而躲到寺院中去欣赏梅花,虽然清高,毕竟很不是滋味。

扩展资料:

开门七件事开门七件事是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已成为中国的谚语。从“开门”(即开始家庭一天正常运作之时或持家,维持生计),就都离不开七件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提示家庭各样必需品。

开门七件事之说,一般认为始于宋朝。对当时的人来讲,开门七件事乃是新事物。米(即稻)在宋朝是主要粮食。酱在宋朝才明确地指酱油。在宋朝以前的醋,仍不是生活必需品。

茶在唐朝以至北宋,乃是奢侈品,而且不常见。至于油,指由芝麻、紫苏属和大麻榨成的油,因南宋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普及。

很多文人雅士的歌吟都以开门七件事为题,并流存在民间。开门七件事的排列和内容都大有讲究,全都与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有关。时至今日,开门七件事的意义已与古时有别,主要泛指与人民有切身利益的必备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人杂剧中,有一首《当家诗》:“想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首诗是告诫当家人要当好家,要量入为出,作好安排,做到勤剑持家.

明代江南著名才子唐伯虎,并不是如小说所描写那样的风流才子。历史上的唐伯虎一生中长时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写有一首《除夕口占》的诗:“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这首诗反映了他穷困的家境,连热闹的除夕夜也清闲无事,省却了常人家庭的“七件事”之烦,“闲情逸致”地到寺院去观赏梅花,自是一番自我解嘲的旷达。

明代有一位男子不顾其妻再三规劝而纳妾,其妻闻之乃写赠一诗:“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理家。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与茶。”从诗中可以看出,妻横下心从此“洗手不理家”,将家务“七件事”中的“六件”作了交待,唯对“醋”字不提,并非妻子粗心忘记,而是说“醋”留自用,意为“吃醋”也!
参考资料:2001年3月1日《三湘都市报》岳振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2001年3月1日《三湘都市报》岳振 这是我从百度知道上粘下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柴米油盐酱醋茶

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 宋 吴自牧《梦粱录·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芙蓉》1980年第1期:“山里哪样不好?有饭吃,有柴烧,种了棉花可以织布,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差一包盐。”

开门七件事开门七件事是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已成为中国的谚语。从“开门”(即开始家庭一天正常运作之时或持家,维持生计),就都离不开七件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提示家庭各样必需品。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蕴含着中华文化中对日常生活的朴素描绘。它出自何处、何人,让我们一起循着它的足迹,探寻它的源头。
有学者认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最早出现于汉代的《淮南子》。在《淮南子·时则训》中,有这样一句话:“彼炊亨之人,舐其羮而不知其味,彼耕稼之人,食其粟而不知其美”。这句话描述了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平淡与辛劳。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其意境相通,揭示了人们对基本生活物资的依赖。
到了唐朝,“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一说法开始在诗歌中出现。唐代诗人李白在《自遣行》中写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米油盐酱醋茶,谁知茶烟轻复重?”诗人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六种必需品一一道出,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感悟。
宋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更加普及,并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宋代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凭江刘郎意气高,千古英雄,无觅处。渺渺神州何处寻?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旧曾谙。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天地英雄气,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中,“柴米油盐酱醋茶”虽未直接出现,但诗人所表达的对人生变迁、英雄无觅的感慨,却与这句俗语的意蕴遥相呼应。
元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更加深入人心,甚至成为民间谚语。元代曲作家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写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日无了,你便怎生捱?”这句唱词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窘境,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为他们生存的必需。
明清时期,“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继续流传,并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俗语。它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俗语的源头悠远,从汉代的《淮南子》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它跨越了历史的变迁,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描绘的日常生活的朴素与辛劳,也深深融入到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

我妈说的

柴米油盐酱醋茶,它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般般都在别人家
出自:明 唐寅《开门七件事》
原文: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译文: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在别人的家里。
赏析:反映了作者穷困不堪的生活境况。

扩展资料:
而在古代,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代称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合称为“开门七件事”,意思是说,不论贫贱富贵,从早上一开门开始,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这七件东西。
一般的平民家庭每天为生活辛苦奔波,主要就是为了这“开门七件事”,一些文雅之士也不能免俗,免不了为此而烦恼,于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关于“七件事”的诗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汉语—开门七件事

chái mǐ yóu yán jiàng cù chá
柴 米 油 盐 酱 醋 茶
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 宋吴自牧《梦粱录·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芙蓉》1980年第1期:“山里哪样不好?有饭吃,有柴烧,种了棉花可以织布,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差一包盐。”
开门七件事是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已成为中国的谚语。从“开门”(即开始家庭一天正常运作之时或持家,维持生计),就都离不开七件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提示家庭各样必需品。
开门七件事之说,一般认为始于宋朝。对当时的人来讲,开门七件事乃是新事物。米(即稻)在宋朝是主要粮食。酱在宋朝才明确地指酱油。在宋朝以前的醋,仍不是生活必需品。
茶在唐朝以至北宋,乃是奢侈品,而且不常见。至于油,指由芝麻、紫苏属和大麻榨成的油,因南宋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普及。
很多文人雅士的歌吟都以开门七件事为题,并流存在民间。开门七件事的排列和内容都大有讲究,全都与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有关。时至今日,开门七件事的意义已与古时有别,主要泛指与人民有切身利益的必备事情。
开门七件事的谚语始于何时,仍有待考证。在南宋时代吴自牧著《梦粱录》中提到八件事,所指的分别是:柴、米、油、盐、酒、酱、醋、茶。
由于酒算不上生活必需品,到元代时已被剔除了,只余下“七件事”。开门七件事至此出在宋代人的口语中。所以一般认为,吴自牧乃创开门七件事之人。
据元代著作《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记载,曾有宋人用俗语云:“湖女艳,莫娇他,平日为人吃,乌龟犹自可,虔婆似那咤!早晨起来七般事,油盐酱豉姜椒茶,冬要绫罗夏要纱。君不见,湖州张八仔,卖了良田千万顷,而今却去钓虾蟆,两片骨臀不奈遮!” 另在元杂剧《玉壶春》、《度柳翠》、《百花亭》等都有提及开门七件事。其中提及此“七件事”的有《刘行首》:“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将当家者为生活辛苦劳碌的“七件事”表现出来。
及至明代,唐伯虎借一首诗《除夕口占》点明了此“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现代随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开门七件事都随之而进步。在现代中国大多地区,柴已被石油气、天然气和煤气等所取代。
米、油、盐、酱、醋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于茶则成为独当一面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从另一方面看,开门七件事在生活上所花的时间已大不如前了。从前开门七件事占去了相当的时间,但如今取得和处理它们的途径越来越简便了。
2相关诗词
编辑
清代康熙之时,号“莲坡”的举人查为仁著有《莲坡诗话》,其中记载了湖南湘潭人张灿的一首七绝:
琴棋书画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事事都变更
柴米油盐酱醋茶
3其他引申
编辑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可做姓
郑州一位姓米的市民,想知道米姓的来源。
市民米远道对米姓有一定研究,据他了解,米姓源于官职。据说,西周时期设置了一种官位称为舍人。长官为舍令,官称舍人,俗称米史令、粟史令,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国库的九谷六米之出入,归地官府司管辖,为周王朝时期的重臣之一。在舍人的后裔子孙中,以官职称谓为姓氏的人,称米氏,世代相传。

柴米油盐酱醋茶,下联
答:清代康熙之时,号“莲坡”的举人查为仁著有《莲坡诗话》,其中记载了湖南湘潭人张灿的一首七绝:琴棋书画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事事都变更 柴米油盐酱醋茶 3其他引申 编辑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可做姓 郑州一位姓米的市民,想知道米姓的来源。市民米远道对米姓有一定研究,据他了解,米姓源于...

“柴米油盐酱醋茶”下一句是什么?
答:“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下一句是“般般都在别人家”。原文是唐寅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开门七件事 【作者】唐寅 【朝代】明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原文释义】柴、米、油、...

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可或缺千万家,如能金手出功德,枯藤也能出新芽
答:朋友,我不知道你到底想要知道什么,但是,你的这首诗不错

张爱玲有一句话是、真正的爱情是要落到柴米油盐上的、原话是什么
答: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另外 这句话是台湾作家三毛 的 不是张爱玲

上联:柴米油盐酱醋茶,对出下联,要工整
答:上下联字数相等,均为七个字,且词性相对。“柴米油盐酱醋茶”与“琴棋书画诗酒花”中,名词对名词,如“柴米”对“琴棋”,“油盐”对“书画”,形容词对形容词,如“酱醋”对“诗酒”,整体呈现出工整的对仗...

充满烟火气的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间烟火也有趣
答:1、灶台有汤,窗前有灯,阳台有花。2、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间烟火也有趣。3、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4、生活需要畅想,比如对小龙虾的向往。5、柴米油盐不算生活,柴米油盐和你才算。6、一边爱着人间烟火,一边被全世界诱惑。7、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8、雪夜里,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为何能列入其中?
答:关于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说,最开始是出自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鲞铺》一书中:“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大概就是最开始的记载了。为什么茶叶也能列入到开门七件事中,小约觉得,因为对于民众来说,茶真的是不可或缺吧。1、茶是家庭刚需 中国人民喝茶的习俗源远流长,至宋时,已经是...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哪里的俗语?
答:“书画琴棋诗酒花”指的是精神层面的高度-雅,“柴米油盐酱醋茶”-俗,指物质生活。诗中“雅”与“俗”的对照与转换,写出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现实的生存状态,而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对应“书画琴棋诗酒花”,则可见作者的巧思与创新,因多次运用已经钝化的这一俗语兼诗语,在此诗中得到焕发出新...

为什么古人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个七和八是什么意思?
答:其实这句话当中的七通常指的是我们在出门之前要做好的七件事,分别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是一家之主并且在出门有了一定的计划,那么我们在出门之前一定要把自己家里的老老少少在日常生活方面全部都安顿好,这样的话才可以出去。要不然可能出去之后也不太踏实,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些...

琴棋书画诗画酒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什么联
答:书架上有一册《饮之语》,可谈的全是茶,没有一句涉及到酒。真奇怪。在我国,茶固然是重要,酒同样重要,它们是“饮”中双壁,少了谁都不行。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油盐等相提,似乎档次很低,其实,品茗是很清雅的事,由其是在古代,汲泉坐水,扫雪烹茶,三杯茗香,能销十年尘梦,现代人若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