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姓的由来? 请问中国汉族的龙姓的起源

作者&投稿:姜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出自御龙氏、舜臣纳言龙(纳言为官名),《姓纂》及广韵等书均有记载。

二、出自子姓。商朝出土文物有商子龙鼎。后代称龙氏。

三、出自嬴姓,以国为氏。周朝出土文物有龙伯戟(伯爵),樊夫人龙嬴墓葬等。至春秋时期国尚存,后代称龙氏。

四、见于传说。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上古大人国有龙伯国,见于《列子·汤问》。甲骨文记载商有龙侯,《山海经》载“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东“。西汉初在山东设有龙侯国。

扩展资料

当代龙姓的人口已近280万,为全国第八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龙姓人口由12万激增到280万,增长了23倍多,龙姓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这主要是因为明清两朝龙氏的分布中心由北方转移到较为安定的东南各省有关,另明清中期改土归流中有相当一部分湘黔地区的少数民族流用汉姓也有一定影响。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贵州、湖南、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黔东、湘西、渝鄂北部(即湘黔渝鄂交界处的土苗侗彝等民族自治区域),居住了龙姓总人口的约26%,基本上是少数民族侗族、苗族、彝族的龙姓人口。另云南也有部分苗族、彝族龙姓人口。

川渝湘鄂赣、两粤以及黔西北则分布着大量汉族龙氏,此外皖苏鲁冀豫陕甘等地皆有分布。海南岛(由福建迁入),以及海外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分布着龙氏族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姓



龙姓的源流清晰,历代少有赐姓,旧言出自御龙氏或纳言龙,随着先秦史料的不断丰富(商朝甲骨文及先秦金文等),可考的是源自少皞氏或太皞氏的嬴姓,和帝喾的子姓。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扩展资料

龙姓的迁徙:

先秦时期,龙姓源出河南、山东,而后搬迁,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以及安徽。

汉朝时期,据郡望可知,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

宋朝时期,龙姓大约有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

宋元之际,受“大时代影响”,龙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和其他汉姓氏族一样,四川和河南地区龙姓人口急剧减少,而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江西地区。

明朝时期,龙姓大约有12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姓



[龙姓源流]

在中华民族的各种传说中以龙的传说历史最悠久,龙的形象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根植最深。早在6000年前,龙的形象已经诞生,这从河南濮阳发现的6000年前用蚌壳摆塑的龙图案可以证实。龙在远古受到华夏先民的尊崇,中华民族以炎黄为始祖是五千年历史的共识,他们的氏族就以龙为图腾。作为姓氏的龙姓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龙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85位。龙姓的起源大致有如下几处:

(1)黄帝大臣龙行的后裔。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及《竹书纪年》中记载:“黄帝臣有龙行。”据各种史籍记载,黄帝居住在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作为皇帝重要大臣之一的龙性行自然也应居住在有熊,因此这一支龙姓出自河南省新郑市。

(2)舜时纳言龙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和《元和姓纂》等书记载,舜有个大臣叫龙,任纳言(《书·尧典》中说纳言是负责宣达帝命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尚书令)之职,《书经》《舜典》中说:“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指的就是龙任纳言之事。他的后裔就以龙为姓氏,舜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在晋南地区,因此这一支支龙姓应出自今天的山西省境内。

(3)出自己姓,豢龙氏的后裔。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董父曾经为帝舜驯养龙,因此被赐姓董,任为豢龙氏。他的后代中有有一支就以龙为氏。董父是黄帝的后裔,黄帝为己姓,所以说皇帝出自己姓。相传今天河南省临颖县境内的豢龙城就是董父的封邑,另一种说法是董父的封邑位于今天山东定陶县西北。

(4)御龙氏的后裔。《姓氏考略》引《姓氏急就篇》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武陵、天水。尧帝的后裔刘累曾经跟豢龙氏学过驯养龙的技术,因此被夏朝第13代后孔甲赐为御龙氏,负责驯化孔甲的几条龙,此事见于《史记·夏本纪》。刘累的后裔中的一支以龙为氏。《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中的记载:“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 洛州缑氏县位于今天河南省偃师县南,因此这一支龙姓也出自河南。

(5)西汉时爿羊 柯大姓。据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爿羊 柯大姓中有龙氏。爿羊 柯郡,西汉时设置,治所今天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西域古国且弥(今天新疆鄯善县)、焉耆(今天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王族的后裔。据唐朝李延寿所著的《北史》中记载:“且弥王、焉耆国王均龙姓。”焉耆西汉时西域的一个王国,龙会为其王时,国势甚胜,在葱岭以东地区声名远播。后来,他的儿子龙熙继位,自龙熙之后,这支龙姓渐渐融入中原文化圈中,成为龙姓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7)宋元时期位于今天贵州省惠水一带少数民族中的龙番的酋长都姓龙,明清时期其后裔融入汉、布依、水、苗等民族。

(8)彝族卢丝普氏族汉化而来的龙姓,卢丝普的汉语意思为龙氏族,后来该氏族的人就以龙为姓。此外,龙姓还是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姓氏。

从龙姓的起源可知,龙姓最早的活动地区应在河南、山西一带,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龙姓人开始不断的向外迁徒,约在夏代,有一支龙氏向东迁移到今天山东省钜野县西南的龙涸集。春秋时期,在今天泰安市西南曾存在过一个叫龙邑的小诸侯国。汉代之前,龙姓人已开始迁入蜀中,之后由蜀中南迁至贵州。到了汉代,很多地方已经有龙姓人活动了,这一时期龙姓人主要活动在今天的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区。魏晋南北朝时,历史的变迁使龙氏家族吸纳入了许多新的支派,一些少数民族加入了龙姓大家庭,龙姓人的活动区域更加广泛。与此同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龙姓为避战乱而大举南迁,南方龙姓人数有了急剧增长。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原籍福建莆田的龙海清奉命授封为琼州总镇,率兵数千入驻海南,他们在在文昌县会文镇冠南墟附近的下洋登陆,龙海清的后代便落籍文昌,龙海清成为龙姓进入海南的始祖。之后江西永新的一支龙姓迁至湖南茶陵东山。明洪武初年又从自东山迁至攸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原籍江西吉水县的龙秀三,带领兄弟迁到湖南。清朝康熙年间太湖洞庭山的龙又宏迁至松江。19世纪末期,许多龙姓人为寻找生计,乘船到南洋,分别驻足于新加坡、马来亚、印尼及菲律宾等地,新加坡的龙姓先祖南来后在寻找生计之馀,于1903年在狮城成立了一个“龙氏祠”,以便让来到南洋的老乡们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祭祀祖先并促进各龙姓者之间的感情和互助精神。“龙氏祠”后来发展为“琼崖龙氏公会”之后又发展为“新加坡龙氏公会”,从从龙姓第21世开始,新加坡龙姓的派序排列如下:武陵发其源,莆田仕籍登,官声著南粤,英杰垂继承。据此排序来看,新加坡龙姓很有可能是北宋时迁入海南的龙海清或其所率官兵中龙姓人的后裔。

龙姓在家族在历史上出过很多杰出人物,龙氏历史上出过许多有作为的人物,如《孟子》中提到的龙子,《列子》中提到的龙叔,魏国大将龙贾,项羽的大将龙旦。东汉时的龙述曾任零陵太守。北宋有著名诗人龙太初。明朝的龙华民精通天文历法,万历年间与徐光启等人在北京同撰《新法算术》。清朝有著名传奇作家龙燮,他所著的《琼华梦》、《英蓉城》等,为时人所称颂;龙汝言曾任内阁中书,著有《赐砚斋集》……,这些龙姓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祖地今日]

[新郑] 新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新郑是“华夏民族之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早在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在此定居。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诞生、建都于此。关于黄帝出生于新郑,建都于新郑的历史记载,古今文献一致。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生于轩辕丘,都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特别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于1992年,在新郑召开了炎黄文化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与会国际国内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黄帝故里、故都在新郑。目前,这一权威性定论已写进了中华文化研究会编著的《中华文化通志》。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在此建都达539年之久。新郑被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命名为“中华第一古都”。

[偃师]偃师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巩义市相邻,西边是洛阳市郊区和孟津县,南倚嵩山,北临黄河。全市东西长约44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总面积943.1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占31.4%,丘陵占51.9%,山区占16.7%。偃师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为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朝古都,境内有著名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西亳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东汉太学遗址等。还有众多名人墓葬,如西周伯夷叔齐墓、秦相吕不韦墓、唐太子李弘墓等。此外还有唐代武则天亲书的升仙太子碑、东汉灵台等古迹。偃师还是唐代高僧玄奘、宋朝名相吕蒙正的故乡,张衡、蔡伦、班固、王充等古代著名人物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偃师总人口80.1万人,包括汉、回、藏、维、苗、侗、纳西、满、裕固、蒙古、白、壮、瑶等13个民族,市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偃师市是河南省确定的18个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县(市)之一,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3.4亿元,财政收入达3201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8312万元。

百度知道
中国龙姓的由来?写回答
高粉答主
10929龙姓的源流清晰,历代少有赐姓,旧言出自御龙氏或纳言龙,随着先秦史料的不断丰富(商朝甲骨文及先秦金文等),可考的是源自少皞氏或太皞氏的嬴姓,和帝喾的子姓。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扩展资料龙姓的迁徙:先秦时期,龙姓源出河南、山东,而后搬迁,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以及安徽。汉朝时期,据郡望可知,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宋朝时期,龙姓大约有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宋元之际,受“大时代影响”,龙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和其他汉姓氏族一样,四川和河南地区龙姓人口急剧减少,而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江西地区。明朝时期,龙姓大约有12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传两千多年至汉代,有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 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二、迁徙分布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最近调查表明,四省龙姓均属武陵郡江西龙庚支派,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他们迁徙原因是宦游,与五胡乱华无关,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求解 在中国“竜”(Long)这个姓氏的由来?~

无此姓氏
汉字
  
竜   lóng   古同“龙”。   中国壮族所信仰的一种神灵,“竜”在壮语里是森林的意思。   “竜”也是日本所用的“龙”(龙)字的一种写法,其日语发音:neng 第二声。ㄌㄨㄥˊ, 比如“恐龙”在日语写成“恐竜”(きょうりゅう)。   读音:   音读:   汉音:Ryō(リョウ)   惯用音(较常用):Ryu(リュウ)   训读:Tatsu(たつ)。

龙姓总体概述 龙-百家姓排列256,约312万,占全国0.24%。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至汉代,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郡望堂号

龙姓郡望主要有五个:

1、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

2、天水郡,西汉时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治所在上圭阝(今天水市);

3、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

4、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号:“世师”、“八德”、“经德”、“纳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备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名人精粹

龙子:又称“龙叔”,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龙述: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为人敦厚,曾任山都长,武帝时官至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太守。
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燮:望江(今属安徽)人,清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启瑞:清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
龙汝元:清代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属北京)人,曾任职游击、参将、大沽协副将,在与英法联军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阵亡。
龙泽厚:清末广西桂林人,早年从康有为学,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等进步组织,后主持旧金山《文兴报》,作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著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鸣剑:四川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龙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一九四九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龙氏古老家族 表现出类拔萃
关于龙氏的来源,许多姓氏专书都有明确的记载,包括《广韵》上所说的:“舜纳言龙之后,或曰出于御龙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所说的:“《姓纂》曰,尚书,舜臣龙为纳言,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又,董父,己姓,赐姓豢龙氏,龙且,楚人,为项羽将,急就章,龙未央,亦楚人也”;以及《姓氏考略》所说的:“出于御龙氏,望出武陵、天水”等等。

由此可见,龙氏的确是一个古老家族,他们的始祖,是虞舜的纳言之臣龙。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书经》的《舜典》上有一段文字说:“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指的正是此事。

龙、刘二氏 当初是一家人

另外,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则夏朝御龙氏刘累的后裔之中,也有以龙为氏的。刘累,是后世刘时家族的始祖。这么说来,龙、刘二氏,当初根本就是一家人呢!

在早期历史上,龙氏一 直表现得出类拔萃。这种情形,曾经出现于《孟子滕文公》一文中的龙子,最足以说明。

根据《孟子滕文公》篇中的注解,龙子是一位古代的贤人,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列子》的《仲尼篇》上对他的事迹也有记述,是这样的——龙叔谓文挚曰:“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观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

五胡乱华时期 加入许多新血轮

几千年前便出了这样一位备受后世敬仰的贤人,龙氏家族的久享盛名,实在不难想见。

跟其他著名姓氏一样,到了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龙氏家族也加入了许多新的血轮,正如《北史》所记载的:“且弥王、焉耆国王均龙姓。”

焉耆,是当时称霸西胡的一个王国,尤其在龙会当国王的时候,曾经击灭龟兹王白山,一时葱岭以东,莫不率服,声威远播。后来,其子龙熙嗣立,投降后凉之主吕光,并且遣子入侍,结果,就逐渐与汉人混然一体,不再分得出彼此。

姓龙,在北京,但祖先一定不在北京,但是祖先在哪儿,没有人知道,好遗憾

中国有姓龙的吗
答:以下是关于龙姓的一些扩展资料:1.《北史》记载,古代焉耆国(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以及西域的且弥国(现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主都姓龙。2. 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龙姓。比如中国的苗族、普米族、哈尼族、彝族、侗族、瑶族和水族等民族中都有龙姓。关于汉族龙姓的起源,最初主要集中...

百家姓里有没有人姓龙?
答:《百家姓》中收录了龙姓,排名第256位。最初的《百家姓》搜集了411个姓氏,后来增加到504个,其中包括444个单姓和60个复姓。龙姓源自姬姓,也源自御龙氏,其望族出自天水。夏朝的御龙氏刘累(他是尧的后代,因擅长驯化龙而得到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为“御龙氏”)的后代中,有人以龙为姓,与刘姓...

百家姓里有没有姓龙的?
答:为龙姓人口最多的省份。当代龙姓人口已近280万,为全国第八十五位姓氏,占全国人口的0.22%。从明朝至今600年间,龙姓人口从12万激增到280万,增长了23倍多,龙姓人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

百家姓里有没有姓龙的?
答:《百家姓》有龙姓,龙姓排名第256位。《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龙姓出自姬姓。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和刘姓同源。另据《通志...

十二生肖都是姓氏??
答:兔姓的稀有与探索兔姓在中国历史中颇为罕见,即便在古代文献中提及也不多。它起源于何时何地,至今仍是一段未解之谜,仅在台湾、江苏兴化、四川等地,这个神秘的姓氏仿佛是兔子般轻盈地跳跃着。龙姓的神话与历史在生肖中,龙并非真实的动物,但龙姓的由来却源于黄帝时期的神话。董父因驯养龙而闻名,...

龙姓家谱56个字辈是什么?
答:龙姓出自御龙氏、舜臣纳言龙。龙姓望出天水,出自御龙氏。《姓纂》及广韵等书均有记载。另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其名龙为氏。龙姓出自偃姓,春秋时江淮之间有群舒国,皆偃姓。是舒国遗民与其他各偃姓国遗民合...

龙姓是谁的后代拜托各位了 3Q
答:在龙丘苌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其称号为姓氏者,沿袭称龙丘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龙氏、丘氏,是为浙江龙氏。 第十个渊源:源于羌族,出自西汉时期古牂牁地区龙氏,属于以图腾信仰为氏。 据史籍《华阳国志》记载,西汉时期,牂牁地区氐羌民族的大姓中即有龙氏,是战国时期南迁氐、羌民族的分支,先为游牧民族,视马如龙,并...

龙姓全国有多少人口
答:4. 贵州是龙姓人口最多的省份,占全国龙姓人口的26%。5. 全国龙姓人口主要分布在以贵州为中心的云贵川渝地区和鄂湘粤桂地区。6. 龙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源远流长,与上古神话传说有着密切联系。7. 龙姓的发源地主要在山西和河南等地。8. 从明朝至今的600年间,龙姓人口从12万激增至280万,...

姓龙的是苗族的吗?
答:湖南省湘西洲的凤凰县、花垣县、古丈县和贵州省的松桃县相毗邻地区的龙姓99%是属于苗语东部方言区的苗族,苗族龙姓(据说源于楚国芈姓)是从苗族历史上更改的汉姓,这些地区的苗族属于同一个苗族支系(自称果熊),另外湖南省通道县有部分龙姓是侗族。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少数民族的龙姓跟《百家姓》里面...

龙为什么姓敖?那凤的姓氏是什么?
答:为什么姓敖?是因为一个传说,相传是在上古时期,黄帝征战四方,后来把这些部落统一起来,创造出了一个图腾,这个图腾综合了各个部落缘由图腾的一些特点,这就是龙。之所以龙姓敖,因为最开始使用龙作为图腾的部落人姓敖,后来被黄帝征服之后,龙成为了一个更广泛的图腾,而龙族的姓也就跟随原本的部落姓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