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字的笔顺

作者&投稿:叱干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萧字的笔顺如下:

1、萧的笔画

第一画:(横)、第二画:丨(竖)、第三画:丨(竖)、第四画:ㄱ(横折)、第五画:一(横)、第六画:一(横)、第七画:丨(竖)、第八画:ノ(撇)、第九画:丨(竖)、第十画:ノ(撇)、第十一画:丶(点)。

2、萧的释义

”萧“,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普通话读音为xiāo,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萧“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艾蒿也。从艸肃声。苏雕切”。“萧”的基本含义为艾蒿。引申含义为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如萧然、萧瑟。

3、萧的组词

萧条:寂寞冷落,没有生气。

萧然:寂寞冷清。

萧瑟:形容冷落,凄凉。

萧洒:形容举止自然、从容不迫的样子。

萧索:形容冷清寂寞,凄凉无人的样子。

萧飒:形容风声吹过的声音,也用来形容文笔清新洒脱的样子。

萧森:形容阴冷恐怖、凄凉阴郁的样子。

萧的例句:

1、风吹过草地,发出萧瑟的声音。

2、黄昏时分,整个城市显得萧索而寂静。

3、他的心情萧然平静,对外界的喧嚣不为所动。

4、冬日的街道显得萧条凄凉,几乎没有行人。

5、他走路时举止萧洒,显得从容不迫。

6、阵阵风声萧飒地吹过,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7、森林深处传来萧森的声音,让人感到阴冷恐怖。

8、广场上人烟稀疏,显得萧疏而寂静。

9、这个城市一片萧条无力的景象,经济萧然不振。

10、黄昏时分,夕阳下的草原显得萧条凄凉。

11、风声呼啸,发出萧杀的声音,让人感到凶猛有力。

12、这片原野显得萧寥空旷,没有一丝人烟。

13、他的心情萧爽开朗,总是笑容满面。

14、静谧的山林中只有风声萧索清寂,让人感到宁静。

15、冬日的街道冷冷清清,显得萧冷而寂寞。



~

字的笔顺怎么写
答:字的笔顺:点、点、横撇/横钩、横撇/横钩、竖钩、横。拼音zì,部首子部,部外笔画3画,总笔画6画。五笔PBF,仓颉JND,郑码WDYA,四角30407。结构上下,电码1316,区位5554,统一码5B57。笔顺:丶丨フフ丨一。基本字义:1、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汉字。字符。字母。字典。字句。字里行(...

字的笔顺怎样写?
答:笔画写法:横(一)、点(丶)、竖(丨)、折(乛)、点(丶)、撇(丿)、捺(乀)。“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折(乛)、弯()、钩(亅)”,是汉字的基本笔画,又称“永字八法”。

字的笔顺笔画
答:字的笔顺笔画是点、点、横撇/横钩、横撇/横钩、竖钩、横、字(拼音:z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在屋子(宀)里生养孩子(子)。“字”的本义指生育孩子,引申为抚养,又引申为女子许婚。古时把象形字称作“文”,把在象形字基础上滋生出来的字称作...

字的笔顺笔画顺序表
答:字的笔画顺序为:点、点、横撇/横钩、横撇/横钩、竖钩、横 字(拼音:z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在屋子(宀)里生养孩子(子)。“字”的本义指生育孩子,引申为抚养,又引申为女子许婚。古时把象形字称作“文”,把在象形字基础上滋生出来的字称作...

字笔顺怎么写
答:字的笔顺是:点、点、横撇、横撇、竖钩、横。字共有6画,其部首是宀,结构是上下结构。第一笔是点,第二笔同样是点,这两笔的笔画都是点。第三笔是横撇/横钩,第四笔也是横撇/横钩,这两笔的笔画都是横撇/横钩。第五笔是竖钩,第六笔是横,这两笔的笔画分别是竖钩和横。字的拼音是zì...

字笔顺怎么写的
答:字笔顺,如下:

字的笔顺 正确
答:字的笔画共有6画,笔画顺序为:点、点、横撇/横钩、横撇/横钩、竖钩、横。字(拼音:zì)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在屋子(宀)里生养孩子(“字”的本义指生育孩子,引申为抚养,又引申为女子许婚。古时把象形字称作“文”,把在象形字基础上滋生出来的字称作“字”。后统称...

字的笔顺怎么写(字笔顺怎么写)
答:例句:28、老张的散文文字优美,格调高雅,他的小说就相形见绌了。29、许多非法出版物只求销路,不惜诲淫诲盗,刊载不道德的文字、图片。30、那股强烈的气味,那种陌生的语言,以及许多稀奇古怪的文字写的花里花哨的招牌,叫他头昏眼花。6笔。1、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2、“字”字共有6画,笔画顺序为:...

字笔顺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答:字的笔顺读写为:点、点、横撇/横钩、横撇/横钩、竖钩、横。共计六笔,下面是每个笔画的写法和注意事项:点:第一笔是点,轻起笔,向右下方行笔,逐渐加重力度,最后收笔时要有一个轻微的顿笔。这个点的位置要在横中线的上方,大约在整个字高度的五分之一处。点:第二笔也是点,写法和第一...

汉字的笔画顺序是什么?
答:汉字的笔顺规则是:1、先横后竖(如:“干”),2、先撇后捺(如:“八”),3、从上到下(如:“主”),4、从左到右(如“林”),5、先进后关(如:“田”),6、先中间后两边(如:“水”),7、从外到内(如:“回”)等。如“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