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中世纪城市文学; 2.三一律; 3.卡拉马佐夫气质; 4.意识流小说。 名词解释: 1.流浪汉小说; 2.恶魔派三诗人; 3.“新人...

作者&投稿:澄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一律: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创作中的一条规范,规定一出戏只能模仿一个完整的行动,发生在一昼夜之内和同一地点。三一律对于克服法国戏剧的混乱状况有一定帮助,但它建立在对古希腊戏剧的曲解上,最终变成了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
城市文学:中世纪主要文学类型之一。城市文学是随着中世纪城市发展,市民阶级壮大,民间创作日盛而形成的。表现市民阶级的精神面貌,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倾向,生活气息浓厚,是文艺复兴文学的先驱。

名词解释: 1.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 2.《悭吝人》; 3.《复活》; 4.新小说派。~

后期英雄史诗指中世纪中期产生的史诗,它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诗中的英雄为保卫国家而战斗,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史诗都以一定的史实为基础,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形成。法国《罗兰之歌》是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罗兰之歌》是属于“查理大帝系”的英雄史诗,描写查理大帝的武功和事迹。
《悭吝人》,5幕喜剧,又译《吝啬鬼》,是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可以和《伪君子》媲美的作品。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新小说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最早兴起于法国,风行于20世纪50、60年代,影响波及英、德、美、日、波兰、捷克等国,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学现象。
主要有4个代表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娜塔莉·萨洛特、米歇尔·布陶和克洛德·西蒙。

1.流浪汉小说“消极抗议文学”,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文坛上流行着一种独特的小说。这种小说的产生与中世纪的市民文学有关,它以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为主,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它的主人公大多是出身贫寒,有的是孤儿、私生子,童年、少年生活往往不幸,早年一般保持了天真可爱、富于同情心等品格。但当他们一旦脱离家庭、投入社会的怀抱,就感到无法适应,于是为了活命、求得生存,不得不学着去阿谀、钻营、撒谎、诈骗,他们中的不少人终于被社会同化,成为堕落者或狡诈无耻之徒。 作品通常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写他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他们的消极反抗情绪。作品借主人公之口,抨击时政,指陈流弊,言语竭尽嘲讽夸张之能事,使读者在忍俊不禁之余,慨叹世道的不平和人生的艰辛
2.恶魔派诗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做过批评,骚塞就称拜伦和雪莱是“恶魔派”。 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用,象征积极反抗现实的斗士。恶魔派和湖畔派不同,他们始终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肯定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了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丰富了诗歌形式和格律。
3.所谓“新人”形象,是19世纪中叶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艺术形象。俄国贵族知识分子逐渐被平民知识分子取代,文学中“新人”形象取代了“多余人”形象;所谓“新人”,指的是平民知识分子,他们出身低贱,有革命理想,有坚实行动,尊重友谊、爱情等;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塑造了许多“新人”典型。
4.“硬汉性格”  20世纪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人物形象的特征,这些人物有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等,他们的共同性格特征是:百折不饶、坚强不屈,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时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就是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