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世尊教化众生,不依赖别人,是什么意思? 佛教里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

作者&投稿:缑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因为世尊(佛陀)有圆满的智悲力,救度众生之时根本不用依赖任何人。
佛陀的具有究极的智慧,精通一切救度众生的方便(方式方法);其次,佛陀具有圆满的悲心,无需任何人劝请,恒时会观照和救度一切众生;同时佛陀具足无上的力量(神通神变),可以用最恰当和善巧的方式来度化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的解释~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意思是:有一个众生没有成佛,我都不会先证涅槃。这就像地藏王菩萨一样,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这两句出自《楞严经》:“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意思是:很虔诚地请求世尊为我阿难证明这种愿力,在这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的五浊中,刚强众生难调难伏,我要先到这罪恶的娑婆世界来度众生。如果有一个众生还没有成就佛果,我始终不会取阿罗汉的果证,亦不会取佛的涅盘果位。



扩展资料
《楞严经》是著名佛教经典,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译,10卷。
般剌密谛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诵出楞严经十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居士房融笔受。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清代,章嘉呼图克图等将其译成藏文,并刊有汉、满、藏、蒙四体合璧的《首楞严经》全帙。在日本,此经亦流传不断。
《楞严经》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的深刻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
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从而不受迷惑、不入歧途。
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广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楞严经

正遍知就是正知与遍知,正知就是总相知,遍知就是道种知与差别知,总相知就是如,道种知,差别知就是来,正遍知就是如来

寻诸佛菩萨简介。
答:8、地藏菩萨。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众生不度,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的雕像大多数是僧侣袈裟打扮,左手拿着宝珠,右手拿锡杖。参考资料:http://b...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写经是不是他不提倡写
答:佛曰,不可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意思
答:宗教用语中,表示发自内心赞美诸佛菩萨,由此代表信仰的誓言。佛教,常用在十方诸佛、诸菩萨、诸贤圣僧、尊圣名之前,表示婆娑世界众生向,至心礼敬或皈依三宝。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

大家是怎么理解禅的,禅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答:外不着相即为禅,内部动心即为定。“禅定”就是“外不着想,内不动心”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上说:‘什么叫禅?什么叫定?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他的话是从《金刚经》上来的。《金刚经》上,世尊教导须菩提尊者,教化众生要守住一个原则,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六祖所...

妙湛总持不动尊是什么意思
答:“微妙净法身,湛然映一切”。“总持”是赞佛的报身,报身具般若妙智,如陀罗尼,能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不动”是赞佛之应身,应众生之机而现身度之。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随机应现,能应种种身,但本体不动,在不动道场而教化众生。“尊”是指佛的十种名号之一,即世尊。

念佛的朋友大家好
答:不是,这是善业所感的善果,也不是人为的。由此可知,善恶的力量不可思议,经上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这三个力量一样大。因此,佛陀对我们的恩德无他,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觉悟明白的人就要知道自求多福!(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问:“佛菩萨还受不...

请问,这张图片上的是什么佛??
答:《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亦说:‘尔时世尊,告金刚密迹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邦,其国有山号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上,为诸众生,于...

请问您,我今年28周岁,我的本尊是何种身像现身呢??
答:虚空藏菩萨在众多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如愿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名。虚空藏菩萨早已在他方成佛,为助此土世尊教化众生故示现菩萨形。虚空藏菩萨的主要形象:形象一:头戴五佛冠,双手持禅定印,手捧虚空宝瓶,象征其智慧、...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何意呢?
答:这句话是出自《楞伽经》,指的是地藏菩萨的宏愿。根据藏菩萨原誓经,藏传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指示,在释迦牟尼死后、弥勒佛出生前,要保存世界,教育所有活人逃离地狱、饥饿鬼、野兽、阿修罗、人和天国的众生。他发誓说:“地狱不是空的,也不会变成佛。”有识之士背诵自己的名字,崇拜和崇拜他们的形象...

有谁知道更多佛理典故?
答: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这就是极为有名的“五方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