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是什么出身?年幼丧父的她是如何成为千古贤后的?

作者&投稿:红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长孙皇后愿意为丈夫而死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结发之妻,她为丈夫而活,也愿意为丈夫而死。贞观中期,李世民得了一种肺部疾病,一年内都被疾病困扰,长孙皇后日夜照顾在丈夫身边,可谓是无微不至。而在李世民病重期间,长孙皇后偷偷地给自己准备好了毒药,一旦丈夫去世,她就喝下毒药,陪伴丈夫同死。后来李世民痊愈了,但自从这次事件之后,长孙皇后公然向众人宣称:「要是我丈夫有个三长两短,我绝对不独活于世,我肯定会为他殉情而死」。据《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长孙皇后为了防备李世民有所不测,长孙皇后「常系毒药于衣带」。要是李世民去了,以长孙皇后的性格,肯定会服毒自尽,以身殉夫。

二、长孙皇后不妒

长孙皇后怀着身孕的时候,还主动在给李世民物色漂亮女孩,充实李世民的后宫,希望丈夫能够多多开枝散叶。她听说原隋朝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是一等一的绝色美女,于是长孙皇后就请求李世民下旨纳其为妃。长孙皇后对于其他妃嫔非常关爱,李世民后宫中的妃嫔要是生病了,长孙皇后必定要亲自上门探望慰问,并且把自己使用的名贵药材送给对方。长孙皇后不仅自己不善妒,也主动将这种优秀的品质传递给其他中国女人。李世民曾经赐给房玄龄一名美女,但是房玄龄拒绝了,因为房玄龄的老婆卢氏是一位妒妇。长孙皇后就主动召见房玄龄的夫人卢氏,开导她作为女人不应该如此善妒。

三、长孙皇后无私

对待非亲生子女李世民有个妃子难产而死,留下了一个女儿豫章公主。长孙皇后亲自抚养这个公主,对她的宠爱甚至越过了自己的孩子。长孙皇后毫无妒意、关爱妃嫔、慈爱非亲生的子女,面对着这样贤惠的正妻夫人,李世民能不满意她的称职吗?

四、长孙皇后不溺爱亲生子女

长孙皇后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对于自己的亲子并不溺爱。首先她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朴素,衣食住行只取自己基本需要的,绝不多要一分。她的亲生长子李承乾住在东宫,日常生活由乳母遂安夫人负责。遂安夫人对于青春期的李承乾有些溺爱,她向皇后屡屡请求增加太子的拨款和器物,长孙皇后严厉拒绝,并且批评道「身为太子应该注意留心自己的名声,怎么能只惦记着东西不够用呢?」

五、长孙皇后坚决不允许妇女干政

唐朝妇女有糟糕的一面,在混乱的中唐,唐朝妇女如:武皇后,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她们作为妇女却野心勃勃,干涉朝政,使得政局混乱。但在初唐的时候,唐朝妇女并不是这样的,尤其是长孙皇后,她坚定地反对妇女干政。其实长孙皇后具备一定的政治眼光,武德年间就为李世民夺嫡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长孙氏成为皇后之后,就再也不插手政事了。有时李世民主动询问她,她以女人参与政治是「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意思是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为由拒绝。而她对李世民的劝谏,仅限于通过说话的艺术去拐弯抹角软化他的态度,绝不沾染参与实际事务,更加不可能搞出武则天这样二圣并尊的丑事。长孙皇后这种坚决拒绝女性参政的态度,怎能不让历代儒生夸奖她?

六、长孙皇后主动打压娘家人

长孙皇后自从十三岁嫁给了李世民后,就一心只为丈夫和夫家着想,不再为娘家着想。李世民宠爱长孙皇后,爱屋及乌,想提拔她的家人都做大官,她却劝阻丈夫,说:我娘家长孙家的人要是遍布朝野,必然会导致他们结党报团,外戚之祸不可不防范,最终危害到你李家的。放到今天,长孙皇后就是那种处处为夫家着想,把娘家放到第二位,绝对不做扶弟魔坑死丈夫,或者和父母一起谋算丈夫的贤妻。

七、长孙皇后谦卑

长孙皇后闲时常在后宫读史书,以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皇后,多年来她积攒下了三十多卷笔记。可她这种行为李世民并不知晓,她的婢女们看不下去,劝她把书献给丈夫,不正可以增加丈夫的好感度吗?可长孙皇后却说:「我们女人写的文章没有逻辑条理,我的作品不配给我的丈夫过目」。因此,直到她死后,她的文章才被宫人献给李世民。李世民没想到皇后竟然如此贤德,于是把这些作品编辑成《女则》传播天下。

历朝历代,长孙皇后都被称为千古贤后,尤其在儒家眼里,三代以来没有比长孙皇后更优秀的皇后了,为什么长孙皇后是儒家最为崇拜的贤后?因为长孙皇后完美履行了皇后的职责,她的言行完全符合儒家社会对皇后角色和女性角色的要求。司马光和朱熹对于长孙皇后都尊敬不已,甚至把她称为圣人。而她也是全体中国女性的榜样。

供参考。



长孙皇后的出身并不是很好,年幼丧父,在舅舅家寄人篱下,是一个比较睿智的人,她曾经旁敲侧击,劝说周武帝善待突厥女子,长期和平共处,所以有了千古贤后的称号。

长孙皇后是一个婢女生出来的孩子,长孙皇后就是对医学特别有研究,皇帝非常的喜欢这一点,让她做了皇后,她也非常的深明大义,成为了千古贤后。

长孙皇后就是一代平民出身,父母都是农民,是因为长孙皇后天资聪慧,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把后宫打理得非常的好,和妃子的关系也很好。

~

为什么长孙皇后被称之为中国的三大贤后之首?
答:文德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姓孙强,河南洛阳人,汉族。唐皇后,孙胜幼女,李世民太宗,唐高宗李治之母,太尉孙昌无极之妹。八岁丧父,由叔父高世廉抚养。大冶九年(13岁),与唐国公李元帝的次子李世民结婚。武术元年,他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公主。李渊致力于孝敬唐高祖,寻求后宫的支持。...

历史上真实的孙皇后
答:说起来她的父亲,只是一个县薄的女儿。小小县薄的女儿能够入宫选妃。是因为明朝对皇后的出身要求并不算高。她的母亲经常出入皇宫,再加上她从小样貌出众,所以十几岁就进了宫。不过当她最开始嫁给朱瞻基时,他已有正妻,而她只能成为一个嫔妃。 所以等到朱瞻基登上皇位时,她并没有成为皇后,而是成为贵妃。贵妃和皇后的...

长孙无忧皇后,唐太宗的皇后是不是叫长孙无忧
答:626年继帝位。 长孙皇后由于受到父亲长孙晨的影响,喜好内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读书,尤爱图传,精通文史,常常引用古往今来了国家统一,对外与邻国广泛文的善恶以自鉴,并十分熟悉礼法。长孙晟的哥哥长孙炽是周时的通道馆学土,听说窦氏(唐太领起到了积作用,出现了历史宗李世民的母亲)曾经劝后周武帝安抚其皇后...

探索孝恭孙皇后的跌宕人生,她是个怎样的人?
答:孙皇后一生骂也是她,赞也是她,这就是宣宗孙皇后的跌宕人生。一、孙家有女初长成,天差地别身份换有明一朝,老祖宗是草根起家,因此在选妃选后这件事上有明确规定,不选达官显贵之女,选择家世清白的小门小户的姑娘。据《明史·列传第一·后妃一》记载:“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县主簿也。...

正史中的孙若微真像《大明风华》中一样霸气能干吗?
答:历史上真正的孙皇后,做了些什么呢?我们看正史怎么说。一:出身 “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县主簿也。诚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时时入禁中,言忠有贤女,遂得入宫。”孙氏,山东邹平人,父亲是小小主簿,她因容貌俊美受到皇室的喜欢,入宫便与朱瞻基在一起,青梅...

帮我查一下历史上伟大的母亲
答:湛氏,三国时代(243年)出生于新干南市村(今金川镇),病逝于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终年75岁,葬于今江西鄱阳县城东,现有陶母墓.陶侃因年幼丧父,家贫无所依托,湛氏只好携陶侃由鄱阳回外祖父家。陶母即以纺织谋生养子,供陶侃读书。湛氏家教能严谨,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还以忠顺...

明宪宗为什么专宠比他大17岁的万贵妃?
答:因为太子朱见深从2岁开始就与如同保姆的万贞儿形影不离,万贞儿在朱见深的眼中象姐姐。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代宗夺权,年幼太子被废为沂王,移居南门冷宫,生活凄苦。幸得宫女万贞儿照应,固对她十分依赖。其父英宗复位后,朱见深10岁时再立为太子,仍由万氏服侍。万贵妃懂事,并且心思机敏,两个人在...

女人比男人大17岁是什么概念呢?
答:万贞儿四岁时就入掖庭当宫女,因为聪慧机警一直服侍在孙皇后身边。在朱见深两岁时,父亲朱祁镇被俘虏,而且叔父朱祁钰也不待见他,就将他送到了冷宫南宫,孙皇后命万贞儿服侍朱见深,没想到这一陪伴竟是38年。万贞儿是怎样得到明宪宗的宠爱呢?第一,万贞儿在明宪宗两岁时就陪伴在他的身边,照顾朱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