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区名上的州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

作者&投稿:孟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如:泉州、福州、广州、温州、台州、苏州、漳州、杭州、贵州、株州......谁还知道还有什么州?

解析:

划州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原始社会的黄帝时代已经开始“画野分州”,每一万平方里为一州;尧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大禹治水后又分天下为九州。在《尚书•禹贡》中详细记载着九州的名称,它们是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其他古籍所记载的九州名称与《禹贡》稍有出入。十二州的说法,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有列出州名。因此,“九州”一说要比“十二州”的影响大,后来九州也就成了中国的别称。

汉代在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同时还采用了州制。封国势力过于强大,往往会形成割据的局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经过一系列对内削藩,对外开拓疆土的基础上,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分成十三州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各置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事务。从东汉至南北朝,不断沿用州制。虽然各个时期都有改动,州的划分、数目与名称不尽相同,但基本格局未变,均以州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构机,下辖郡、县等。到隋炀帝时,废除州制,恢复推行郡、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至此,中国历史在八百多年后又回到秦初的统治方式。

州名太多了,添加几个。泸州,徽州,湖州,扬州,柳州,郴州,徐州,,德州,滁州,泉州,漳州……

~

州是什么年代的称呼
答:州是西汉时期的称呼。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翊)、三河(河内、河南、河东)、弘农7个郡设司隶校尉部,与州同级,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13州合称14部州。西汉...

古代地名为何有“州”
答: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郡县制,无州之设置。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翔)、三河(河内、河南、河东)、弘农7个郡设司隶校尉部,与州同级,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13州...

中国古代最早把州作为行政区的年代?
答:东汉。中国先秦时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东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区划。三皇五帝时代(公元前2607-2110年)即有九州,即彼时将天下分为九个“州”。东汉末年,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13州,相当于现行的“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制度前后延续了四...

州作为政区始于什么朝代
答:在东汉开始的。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为监督地方官吏及诸侯王,将天下分为13州部,在每一州设置一名刺史。这时的州只是监察区,刺史只是监察官,并不干涉地方各项事务。,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三河(河内、河南、...

我国以「 ”州”为名的省会有五座,其名分别始于哪个朝代?
答:「 ”州”最初为我国古代地理区域,如「 ”古九州”,后来演化为行政区划,最早为一级行政区,后为二级甚至三级行政区,现在则仅在地名中有所体现,著名的有青州、徐州等,而在我国现有28个「 ”省会”中仅有五个以「 ”州”为名,分别为杭州、福州、广州、郑州及兰州。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

中国行政区划的州郡时期
答:在原始社会,人们按氏族、部落进行生产和生活,根本不需要行政区划,也没有地域区划的概念。直到夏朝建立,中国行政规划才渐渐萌芽。对于先秦时期行政规划有“十二州”、“九州”、“五服”之说,其中以“九州”之说较为有名。它是传说中夏帝朝大禹时代的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春秋、战国时代。在西汉以前,都认为“...

“州”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答:“府”作为行政区划要晚很多,唐朝开元元年(713年),改雍州(唐朝都城长安城所在)为京兆府,是“府”作为行政区单位的开始。唐朝时,府在道以下,与州同级。一般设在京师、陪都和其他重要城市,如雍州设京兆府,洛州(洛阳城)设河南府,并州(太原)设太原府,益州(成都)...

古代的地名里为什么大多都有个“州”字,用其它不行吗?
答: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一些城市名字的后边都带州,比如说广州,杭州,苏州,扬州什么的,这种的名字城市通常知名度都很大,有着一定的历史底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地区带州这字呢,实际上在很久以前,华夏地面就被称为是九州了,自然跟现在日本的九州岛没关系,那时候其实就是九个地区统一变成华夏,于是便那...

古代城市分为府、郡、州、县
答:出现的最早的行政区划是黄帝时代的九州,当时黄帝将天下划为九州:青、冀、兖、徐、扬、荆、雍、梁、豫,每州设州牧一名管理;之后的夏、商、周则是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地上立国并拥天子为共主,所以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有N个国家;至始皇扫六合后,将以往的诸侯国改为了若干个郡,郡之下设县...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的州服制说
答:即说黄帝时已有州制,尧因洪水之灾,分中国为十二州,禹治水后更改为九州,以后又把中国分为五服。实际上,所谓夏、商、周代的“十二州”、“九州”、“五服”之说都仅是种种传说而已。 它是传说中大禹时代的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春秋、战国时代。在西汉以前,都认为“九州”系禹治水后划分的,但具体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