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成为一个更有智慧的人,就看你有没有掌握这种思维形式

作者&投稿:项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以前,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美国是“民主的灯塔”,这个国家所有的一切都几乎是完美的,人人都向往去那里。

但经过这一两年发生的事情,尤其是经过疫情和香港的事件,今时今日再去观望美国,它是不是真的就这么“完美无瑕”呢?

相信大家都会明白到,这个国家的缺点,并不比我们中国少。而我们国家,也并不是如同某些“公知”所说的那样,真的如此“不堪”。

然而,那是不是代表美国就开始变得一无是处呢?不管这个国家曾经多么了不起,现在都已经变得不可取呢?或者反过来说,是不是我们中国所做的所有事情,就开始变得是完美无缺呢?

我想你肯定不会认同这种观点。

如果你认为,事情是这样就只能这样,不能是其他的样子。那么也许现在的你,还没有足够的智慧了。

因为你缺少了“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这种思维形式,只要接受过教育,对此肯定多多少少都有过了解。但你能够说出一个“所以然”出来吗?

在解释什么是“辩证思维”之前,首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格拉底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向大众宣讲“美德”。于是苏格拉底就向这位年轻人请教:“请问什么是美德呢?”

年轻人有点不以为然地答道:“所谓美德,就是不偷盗、不欺骗等品德的体现。”

苏格拉底问:“不偷盗就属于美德了吗?”

年轻人说:“当然,偷盗怎么会是美德呢?”

苏格拉底举例说:“那我在军队当兵,受命需要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部署计划偷盗出来,阻止这场战争。请问,我这种偷盗是美德还是恶德呢?”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小心说道:“偷盗敌人的东西,阻止战争的发生,避免更多的人生灵涂炭,这当然是美德。我说的偷盗,是指偷盗朋友的东西,这才是恶德。”

苏格拉底又说:“那有一次,我一个好朋友遭到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对人生失去希望。他买了一把刀,准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上山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知道后,趁他不注意时把这个刀子偷了出来,让他死不了。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呢?”

年轻人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也不是美德,于是便虚心请教苏格拉底,什么是美德。

这个故事,就是展示了苏格拉底如何运用辩证思维,去反驳年轻人的观点。

可以看得出,所谓 “辩证思维”,就是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跟逻辑思维是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都有“明确”的结论,是真的就不能是假的,是这样的就不能是那样的,非此即彼。

然而在辩证思维当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那样”,“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亦此亦彼。

“人性多变”,就是一种辩证思维的看法。有些人在别人来看是一个非常老实的人,但在另一些人眼中,他可能就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人前一个样子,背地里一个样子。

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无法辩证地去看待他,我们很可能就会犯下“先入为主”的错误,以为这个人是这个样子,就会一直是这个样子。

有些女生就会这样子。刚开始,男生为了追求她,得到她的芳心,于是不辞劳苦地付出,任劳任怨地去满足女生的需求。然后女生就会觉得,这个男生值得嫁,心想结婚之后会一直享受着公主般的待遇。

但问题是,人是会累的,如果无法及时补充能量,这种付出就很难一直持续下去。刚开始的时候,激情就是能量。而结婚之后,激情减退,那么维持男生这种付出的能量,也许就会变成是女生的照顾,安慰或者关心。

如果结婚之后,女生一看到男生开始怠慢她,就立刻大骂:“你看你现在什么样子啊?以前你对我多么好啊,当我公主那样,现在呢?连我喝水都让我自己去拿!”

却从不关心男生累不累,从不站在男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你不能辩证地看待事情的变化,而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经营婚礼,维持彼此的爱意,只要求其中一方无止境地付出,那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悲剧”。

同样,不能辩证地看待一个人,以为对你好就不会移情别恋,那么到头来遇人不淑,遇到了渣男渣女,受苦的只能是你自己。

而有智慧的人,就会用变化发展的目光,去认识事物。在什么情况下,他会对我这么好呢?在哪些时候,她会对我发脾气呢?

有了这些思考,你才能够把控彼此的关系,该止损就止损,该投入就投入,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谈到辩证思维,就不能不提到“矛盾”。

这个世界充斥着各种“矛盾”的事物,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以变化、发展、联系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例如“快”与“慢”是一对矛盾的事物。我们开车的时候,行驶在乡间小路,车速需要快还是慢的?当我们行驶在高速公路时,我们的车速又是需要快还是慢呢?

我们不能在所有道路上都保持高速的行车速度,这不仅是违法的行为,而且也是不安全的行为。但我们也不能在所有的道路上,都保持着慢速的行车速度,对人对己都是有害的行为。

我们就需要根据外界的变化,针对性地转变驾驶车辆的速度了。

正因为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矛盾,所以也就无处不需要辩证思维的运用。 当所有的判断都是以一个参照物为标准的,那么一旦参照物变化了,结论也就变化了。

而这就是“对立统一”法则,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

所谓 “对立”,可以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也可能是同一事物中矛盾的双方

例如人类和猛兽,就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有人类生存的地方,不可能会有野兽;有野兽生存的地方,也不可能会存在人类。而优点与缺点,就是同一事物中,存在矛盾的双方。就好比一辆车,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的。

当然,有时对立面在表面看来好像并不存在,这时我们就就需要主动去挖掘、设置,甚至去创造出来。

例如认真学习或者努力工作,听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不好的地方。但是,如果你的认真学习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上,而努力工作则是建立在无效奋斗、盲目付出之上,那么这种认真和努力,自然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所以 在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懂得如何强化对立面,把有对立面和没有对立面的情况揪出来,做认真的对比,把对立双方在一起和不在一起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只要这样,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才会全面而不偏颇。

这就是对立的情况,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的,那如何做到“统一性”呢?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最好的也可能发展成最坏的,最坏的也可以变成 最好的。这就是辩证的统一。

而在对立的两极中找到事物的统一性,并运用统一性去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的难点。

例如以下故事:

一位老婆婆去找禅师说:“我每一天都很忧愁,禅师能否帮帮我?”

禅师问是什么事,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个卖伞的,小女儿嫁给卖帽子的。如果是晴天,我就担心大女儿家没生意。如果是雨天,我就担心女儿家没生意。因此,每一天都很忧愁。”

禅师笑了笑,说:“其实你应该每天都很开心呀。如果是晴天,小女儿家生意好。如果是雨天,大女儿家生意好。这样来看,天天是好天。”

不管是什么天气,老婆婆总有一个女儿都是生意不好的状态,这是事物的对立面。但当她懂得调整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发现,总有一个女儿,不管什么天气都是生意好的状态,于是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天天都是好天。

统一性往往是深藏在事物的背后,不易找到,也不易理解。只有深刻地观察、分析,深入地思考,才能发现这个统一性。

把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会成为一种创新。而对立统一的思考形式,大概有三种:

从空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的一种观点。例如生活环境。

尽管人类和猛兽不能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底下,彼此相互对立,但人类和猛兽不能相互取代或者消灭彼此。大家都生活在这个地球共同的环境上,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统一性”。

从时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式。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时间发展,从失去马匹,到儿子摔断腿,最后无法参军保住性命,导致“失马”这件事,跟“儿子能保命”这件事的核心想法统一起来了。

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

以前大英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后来衰落之后,就被美国夺去霸主这个地位。相信在往后的时日里,中国也会慢慢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的霸主,尽管我们并没有刻意而为之。

这就是对象在空间和时间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个结果。

换言之,辩证思维,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考察的一种观点方法。

当然,辩证思维也并不是万能的。

例如你失恋,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尽管你被伤害了,但你可以找到更好的人。或者说现在正在遭受工作上的打击,那么从辩证的角度去看,这种打击说不定会让未来的你变得更加强大。那么这种“辩证”,就是有益的。

但如果好像香港“高考”的 历史 试卷中那样,出现这样的试题:是否同意“1900-19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的说法。

那么这种事,即便有辩证看待的方向和方法,也是错误的。毕竟日本侵华战争这件事,只有弊,而没有利。没有人会去辩证看待这件事。

所以, 在平常生活中,即便是运用辩证思维,我们也要懂得如何辩证地运用,这才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和有智慧。



~

一个人经历过什么,会突然成熟或变得有大智慧?
答:一个人会突然成熟或变得有大智慧,只有经历过大喜大悲。这是因为经历过大喜大悲,可能会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后往往会表现出突然成熟,但突然变得有大智慧,对一般人来说应该很难。 大喜大悲——大彻大悟 大喜,这里指极大的惊喜,意味着经历了自己一生最美好快乐的事情。 大悲,这里指极大的悲伤,意味着经历了自己平生...

学会这10堂人生的课程,你会成为一个更清醒的人,实现智慧增长
答:只是,那些根本不冒任何风险的人,可能只会实现小幅度的稳定增长。相反,风险则有可能带来丰厚的回报,并使你获得更高的成就。千万不要以为冒险,是需要你承担很多不必要的付出。例如你现在的工作让你很郁闷,你想换一个新的环境,但不知道新的工作会怎样,自己能不能适应,工资又满不满意,最终你还是...

一个人聪明与否并不重要
答:观一朵花开花落,便可从中领悟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早已深入民心,贯穿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无需阅读经典,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参悟儒家道家的人生智慧。最后,总结全文,一个人聪明与否并不重要。天生笨拙的人,也可以通过下苦功夫,成为聪明和有智慧的人,成就一番事业。

优秀的人,都从自身找原因,这是不仅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答:多年后,这个士兵成为了美国的最高领袖,他就是艾森豪威尔。人生在世,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凡事都找别人的毛病和问题,不仅不会很好的解决问题,反而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抱怨中。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男子发现妻子耳朵...

阅读会让教师更智慧吗?
答:由此我真的更加体会一位教师的知识量应该是全方位的。 教师真的应该博览群书,让阅读成为习惯,要让阅读常态化,那你就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会更优秀。 当然,博学多才,令人向往。 肯定是可以的。给您整理了三个观点。 1.教师读书,更具有职业和专业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

一个女人突然变聪明了说明什么
答:这也算把控人性的一种。 也许有人会疑惑,不是说了解一个人的渴望,更能拉近距离吗? 一个人的渴望,往往就是TA的痛苦。 你渴望金钱,那金钱其实就是能让你痛苦的东西。你渴望爱情,爱情同样是让你头疼的玩意儿。 你渴望一个温暖的家,那沿途所错过及错选的人和情感,依旧是让你烦躁的经历。 若你能理解对方的...

看穿不说穿(有一种智慧叫看穿不说穿)
答:我们常常感到自己像生活在一张无形的网中,稍不留神,就会碰得灰头土脸;稍不注意,就会无意之中得罪了人;稍不小心,就会被人孤立。 我们生活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 想简单却不能,太复杂又心累 ,不得不需要一种处事的智慧。我们常常诟病处事不能太圆滑,但是,世事本来就复杂,我们却一味地横冲直闯,处处表现得自己...

怎么样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还是女人
答:个人为全局可以忍辱负重,敢于承担责任,不管其过程是如何坎坷,曲折险峻。 我能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吗 1、第一模式:读万卷书。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获得足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区分、整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第二模式:行万里路。就是通过实践、体验、接触,在阅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的认识与...

生活中一个人的智慧和他的自信程度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不过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当一个能力不足的人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就可以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无知和错误,而自信的程度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显著降低。两位心理学家凭借着这篇报告斩获了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研究发现,人的自信程度会随着智慧的积累发生反复的波动,而所谓的智慧,我们可以看作...

成功人士一般都具有哪些相同的特质?
答:不同信仰的一群人纠合在一起,建立共识,一起行动。最伟大的成功不是展现在舞台上,而是在你的内心。7、专注。他们专注于最为重要的目标。他们不会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他们一定不办事拖沓。对于他们准备的重大方案,不到最后一刻,他们不会让方案就此搁笔。他们能繁忙而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