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淘气的孩子讲道理和立规矩哪个更管用? 孩子又熊又皮,家长是该跟孩子讲道理还给孩子立规矩呢?为何?

作者&投稿:勾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家长口吐莲花跟孩子把道理讲通了,要让孩子做到,仍然是千难万难的事,因为,孩子就是孩子,他没有那么强的自控力。

比如,宝贝爱打游戏,吃完饭就想打,晚上睡觉前还在打,也不知道跟谁学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小小手指头划得特别利索,估计比爸妈玩游戏的水平都高。

爸妈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就跟孩子讲道理:打游戏不能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损害视力,对身体不好,久坐不利于健康,应该多锻炼;忙于打游戏,社交也没了,应该出去找小朋友玩。

孩子一听,爸妈说的特别有道理,嘴上说要少打游戏,身子又跑回去打游戏了。

古人早就总结出经验来了,那就是:帮孩子立规矩。通过适当的强制性,来弥补孩子自制力的不足。

古人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是非分明的好孩子,也没有天生就不知好歹的熊孩子。在孩子是非观没有形成之前,父母的正确引导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从无数实践来看,并不会,那些有规矩的自由叫才叫做活泼,身边就有不少这样优秀的少年;而没有规矩的自由只能叫做放肆,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熊孩子。



悠悠小朋友9月份刚上幼儿园,和大部分孩子一样,第一周几乎每天早上醒来都哭着说:“我不要去幼儿园。”但在我们的苦苦劝导和安慰下,还是坚持下来了。
当然,这个过程会让人觉得有点煎熬,有点不耐烦,但这种情绪不应该带给一个刚满三岁的孩子。
她哭,她闹,你不能跟着她一起哭,一起闹,毕竟我们是成人,成人会讲道理,成人会立规矩。
那么,问题来了,是先立规矩呢,还是先讲道理呢?亦或是立规矩和讲道理,哪个更重要呢?
有些家长会说,不用给孩子讲道理,说了他也听不懂,只要事先立好规矩,一不听话就严格执行赏罚规则就行了,哪怕是棍棒教育也OK!但是,仅仅靠立规矩就可以教育好孩子了吗?
我们普遍的教育理念是,“立规矩”比“讲道理”更重要,教育管理中常用的手段就是激励奖赏、评价机制、竞争和监督等,只要孩子遵循一定的规则就是好孩子。但是,发展心理学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只定下规则,不向孩子解释道理,长期看来是不利于孩子的创造力发展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麦金农,曾发起一项“创造性人格”调查,主要针对特定领域的调研人群,例如作家/建筑师群体最具创造性的那批人。
麦金农发现:这些人群中最具创造力的人,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重点不是“立规矩”,而是“讲道理”,父母会不厌其烦地解释规则背后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为什么那样做是不合理的。
同时,也有大量研究者对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发现“权威-控制”型(一般是立规矩比较多)的母亲教养下的儿童普遍缺乏创造性,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更多的顺从性特点。而“民主-教育”(一般是耐心讲道理)型的母亲教养的儿童表现出较好的创造性。
为什么在保护创造力方面,“讲道理”比“立规矩”更重要呢?
套用一个流行术语,“讲道理”其实是告诉孩子规则背后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最近因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而大火,基本意思是通过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和问题,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出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上一层层往上走。
把“第一性原理”运用到讲道理层面,给孩子讲道理就是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孩子懂了这个,就能通过内在的秩序管理自己的行为,不必被迫遵守各种外在的条条框框,这为发挥创造力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大家大可放心,不要以为“讲道理”孩子听不懂。实际上,孩子到了七八岁,就会进入一个非常强烈的道德敏感期。在这个关键阶段,你表扬他道德特质,比表扬他的具体行为更有效。
比如,当孩子帮别的小朋友捡起了足球,你会怎么表扬他呢?这里给出两个选项:
1.“你主动帮助了别人,这样做非常棒!”
2.“你是一个非常善良而且乐于助人的人!”
想想看,你该选哪种?
简单分析一下,1是针对行为的表扬,2是针对道德特质的表扬。
通过心理学家对照实验得出,针对道德特质的表扬,会对孩子的行为有更持久的影响。在帮助别人以后,受到道德特质表扬的孩子,一周后有45%的人捐了玩具。而受到行为表扬的孩子,一周后只有10%的人把自己的玩具捐给了医院生病的小朋友。而原因可能是,孩子把这种道德特质内化成了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并努力用行为来和这种身份认同保持前后行动上的一致。
不只是针对孩子,心理学家还发现,这个规律对成人同样适用。在日常生活中,谴责一个人的道德特质比谴责行为更有杀伤力。
比如,你对朋友说,“请不要撒谎”,效果就远远不如对他说“请不要成为一个骗子”。再比如杜绝酒驾的公益广告,广告语“请不要酒后驾车”,震慑力远远不如“请不要成为一个醉驾司机”来得好。
这些都可能说明,人的道德敏感性比我们想象得大很多,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道德人格和道德敏感性。
教育孩子,既要“立规矩”,更要“讲道理”。

当然是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订立规矩时,让孩子明了规矩的订立与孩子切身利益所相关  规矩的订立意味着这项约定在将来的执行,所以,家长在跟孩子约定时,不妨清楚的告诉他们,这条约定所存在的意义,当约定与切身的利益相结合时,相信孩子能更容易接受你提出的条件。  比如说过马路时,你必须让孩子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千万不要因为赶路而抢红灯,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在补充一句,红灯是车流的运行标志,如果人抢红灯很容易遭遇危险,出车祸,清楚的告诉孩子这些潜在的危机,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规矩的约束。  
2、一事归一事,不要翻旧账  孩子犯错时,就是需要家长给孩子订立规矩,给予正确引导的好时机,然而很多母亲却用错误的手段来处理问题,不但失去了教育的机会,也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很多母亲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当孩子在一件事上犯了错,母亲在指责孩子的过程中总喜欢把孩子很久以前的过失翻出来再指责一遍,这种行为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极容易令孩子产生厌恶感。 
 3、自己能解决的事情就别再告诉别人  妈妈能解决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告诉爸爸了,重复的指责孩子的过错,不但不能让孩子接受你定下的规矩,反而容易滋生他的叛逆心理。这世上没有不犯错的人,犯错了,改正就好,妈妈将孩子的错误分享给别人,孩子会认为他的认错是不被接受的,自己是不受信任的,同时,在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懊悔自责时,也令他意识到这件事并不光彩,使他伤心的同时更伤面子。 
 4、惩罚要具体到点  惩罚不是一句空话,只有惩罚确确实实伤害到我们的切身利益时,我们才开始追悔莫及,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一旦家长决定给孩子惩罚,那么就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不能用一句空话来表达事件的严重性。空话只会衍生孩子的侥幸心理,不构成威胁的惩罚没有存在的意义。  一、定出的规矩要清晰,而且要坚持如意要想让你定出的规矩不但有效而且长期有效,一定要坚守住,持续如意。之所以需要“长期有效”,因为你肯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重申、执行这些规矩。坚守住你认为最要紧的少数几条规矩,肯定比你同时监督并执行二三十条规矩要容易得多。不论是容易坚守的还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一条事实请你记住:如果不能坚持如一地推行你定立的规矩,那么对于孩子学习就会陷于困惑之中:这规矩,到底是不是当真的呢?二、要告诉孩子你定这条规矩的理由如果你发出命令的时候,肯多说那么一句话,解释给孩子听为何要这么做,孩子往往更容易听从你的要求。三、要帮助孩子遵守规矩和我们这些成年人一样,孩子也会忘记要求。因此,适时提醒孩子,重申要求或者可以事先的约定,这很有助于提高孩子养成反思的习惯刚出现“犯规”苗头的时候,再次重复规矩。犯规后,落实行为后果。如果以上的提醒、提示都不起作用,那么,请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不过,你在""执法""的时候,要保持平和的态度。四、亲和孩子一起定规矩约好一个时间来商谈,帮孩子定出一个框架,鼓励孩子在你允许的范围内提出自己的想法,清晰陈述大家已经同意了的规矩。规矩的订立应该合情合理,怎样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些约束,要看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家庭教育讲究方式,一味的抱怨或者强制性的要求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1、订立规矩时,让孩子明了规矩的订立与孩子切身利益所相关

  规矩的订立意味着这项约定在将来的执行,所以,家长在跟孩子约定时,不妨清楚的告诉他们,这条约定所存在的意义,当约定与切身的利益相结合时,相信孩子能更容易接受你提出的条件。

  比如说过马路时,你必须让孩子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千万不要因为赶路而抢红灯,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在补充一句,红灯是车流的运行标志,如果人抢红灯很容易遭遇危险,出车祸,清楚的告诉孩子这些潜在的危机,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规矩的约束。

 
 2、一事归一事,不要翻旧账

  孩子犯错时,就是需要家长给孩子订立规矩,给予正确引导的好时机,然而很多母亲却用错误的手段来处理问题,不但失去了教育的机会,也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很多母亲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当孩子在一件事上犯了错,母亲在指责孩子的过程中总喜欢把孩子很久以前的过失翻出来再指责一遍,这种行为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极容易令孩子产生厌恶感。
  3、自己能解决的事情就别再告诉别人

  妈妈能解决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告诉爸爸了,重复的指责孩子的过错,不但不能让孩子接受你定下的规矩,反而容易滋生他的叛逆心理。这世上没有不犯错的人,犯错了,改正就好,妈妈将孩子的错误分享给别人,孩子会认为他的认错是不被接受的,自己是不受信任的,同时,在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懊悔自责时,也令他意识到这件事并不光彩,使他伤心的同时更伤面子。

  
4、惩罚要具体到点

  惩罚不是一句空话,只有惩罚确确实实伤害到我们的切身利益时,我们才开始追悔莫及,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一旦家长决定给孩子惩罚,那么就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不能用一句空话来表达事件的严重性。空话只会衍生孩子的侥幸心理,不构成威胁的惩罚没有存在的意义。

  
一、定出的规矩要清晰,而且要坚持如意

要想让你定出的规矩不但有效而且长期有效,一定要坚守住,持续如意。之所以需要“长期有效”,因为你肯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重申、执行这些规矩。

坚守住你认为最要紧的少数几条规矩,肯定比你同时监督并执行二三十条规矩要容易得多。

不论是容易坚守的还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一条事实请你记住:如果不能坚持如一地推行你定立的规矩,那么对于孩子学习就会陷于困惑之中:这规矩,到底是不是当真的呢?
二、要告诉孩子你定这条规矩的理由

如果你发出命令的时候,肯多说那么一句话,解释给孩子听为何要这么做,孩子往往更容易听从你的要求。
三、要帮助孩子遵守规矩

和我们这些成年人一样,孩子也会忘记要求。因此,适时提醒孩子,重申要求或者可以事先的约定,这很有助于提高孩子养成反思的习惯刚出现“犯规”苗头的时候,再次重复规矩。

犯规后,落实行为后果。如果以上的提醒、提示都不起作用,那么,请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不过,你在""执法""的时候,要保持平和的态度。

四、亲和孩子一起定规矩

约好一个时间来商谈,帮孩子定出一个框架,鼓励孩子在你允许的范围内提出自己的想法,清晰陈述大家已经同意了的规矩。

规矩的订立应该合情合理,怎样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些约束,要看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家庭教育讲究方式,一味的抱怨或者强制性的要求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这对父母来说,就会非常挫折。因而日常生活,大家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特别是爱唠叨的老母亲,唏嘘不已地吐槽说“当娘太惨了,给娃讲理真的很难!”。对啊,任由你上知天文,下晓自然地理,碰到“不懂事”的小孩,只能是“秀才遇上兵,言之有理讲不清”了,那样父母们究竟该怎么做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共享3个比较简单,却很有效果的办法,父母们还记得个人收藏哦。
第一种方式:立即定规矩比讲理有用
我还记得我家儿子有一段时间,十分痴迷吃一些刺激的食物,然后就导致自己缺乏营养,整个身体瘦的麻秆一样。作为妈妈,我自然很急,几回意味深长地和小孩讲理,可是孩子不但“听不进”。有时,我讲的多了,小孩还会继续与我对着干,最终母子俩两都很崩溃,如同法国的教育学家卢梭常说,给孩子讲大道理,和孩子发脾气、或是刻意的去打动小孩,实际上都是最没有用处教育理念。
因此,我便彻底地选择放弃与儿子讲理,而且在孩子爸爸的意见下,逐渐实实在在的与他定规矩,起先跟孩子爸爸一起给小孩开了一个“家庭都会”,和孩子一起商议建立了一些吃饭的规矩,例如早上和晚上务必喝一次纯牛奶,又比如吃饭时,盛在碗里的饭食务必吃了,这一点我和孩子爸爸也一样。
除此之外,大家归还小孩建立了严格奖惩制度,如果孩子假如持续1个月主要表现达标,那我就会达到他一个小愿望,可是假如他没做到,那我会对应的做出处罚,例如降低它的零花钱,降低它的零食,的水果供给量等。结论推行一段时间后,小孩尽管也会耍无赖,但总归是召开会议所决定的,并且我和孩子爸爸也会遵照,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孩实施的都很不错,慢慢地,宝宝就改掉了偏吃的小毛病
不得不承认,对孩子来说,有些时候,当家长对他说不应该这样做的情况下,小孩通常会抵抗听不进,但当你定个规定,随后问孩子你能不能做到时,小孩往往会愿意挑战自己了。作为父母,大家千万不要对着干,想要试着用聪慧去处理。
许多公共场合都能够制订规定
自打孩子学好滑板以后,就变得十分沉迷,尤其是在孩子爸爸给她买了一双折叠式的溜冰鞋以后,孩子的脚基本上生长在了里边,走哪都需要衣着。而作为妈妈,我自然也是觉得,那样轻易地使他穿外出,确实很不安全的,但是不管我跟他说是多少大道理,注重几回这非常危险,孩子就是不懂事。
后来我又想起了定规矩,与儿子承诺,在一些场所,虽然他可穿,但是一定要把车轮子收起来,但在另一些场所,他便务必穿正常的的鞋。以后小孩果真实行得非常好。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说到底还是小孩期待被尊重问题,试想一下,大家在跟孩子讲道理的情况下,是否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孩务必听自己的,那样对孩子来说,就会感觉家长在抑制自身,在忽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由。因为当爸爸妈妈讲道理的情况下,小孩就会很容易与父母争锋相对,表现的不服管教。反过来的,当父母放低姿态,跟孩子有商有量,引导孩子立起规定,她们就会感觉被尊重,因此也更喜欢去挑战自己。并且在这过程中,孩子也会显得更有使命感!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种方式:规定立好啦,可是孩子彻底不执行该怎么办?让儿童承担责任
想必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状况,一件可怕的事情,你觉得一千遍一万遍,小孩不仅听不进,还会继续变得更加摩拳擦掌,但是一旦她们尝到不良影响,这样就会自觉地不会再碰触风险。因为当家长与孩子立起规定,但是孩子彻底不执行,父母们一定要懂得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就用我家儿子来举例,每一次喝纯牛奶和水果汁,都洒得到处都是,大人说也不听,立了规定也不放在心上。然后我就在再一次撒了水果汁牛奶时,处罚他把地面和桌面清理得一干二净。结论那一天老大哼哧哼哧地忙碌了快两小时以后,再喝果汁牛奶就十分当心了,而且一旦撒了一点,也会主动去打扫干净,而非像从前一样不闻不问,等待成年人帮助整理。
第三种方式:耗尽方法都不管用该怎么办?立即处理关键问题!
小孩,特别是男孩儿,总喜欢上窜下跳的玩,仿佛肯定不会“贴近生活”,我家儿子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每一次在家里,并不是窝在沙发上,便是在阳台、餐桌上爬高爬低玩,几回我嘱咐他“快下来,当心跌倒,万一掉下去骨折了或是遍体鳞伤了就惨了”,结果孩子压根听不进。总是独来独往。并且说多了还很不耐烦。后来我又换了一种构思,即然拦不住他,那么就协助他玩得安全系数高吧,然后我汇总了许多不受伤小妙招,还一一示范性给小孩咋玩,结果孩子就会变得比过去乖巧得多。
而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态度变化,说到底还是他觉得我很尊重他,很乐意共享它的开心,那样对孩子来说,心态就会好很多,可能就乐于接受我们建议。、如同在网络上常说,人与人的相处,就是为了管好对方的感受,这样才可以相处愉快。
结语
给孩子讲大道理,相当于学如逆水行舟,推行下去当然难以。那么如果父母们可以学会尊重孩子情绪和看法,沿着小孩方向来,以更柔和和理性的方法,去准确地指导和教育小孩,那么孩子想来就会更加愿意去纠正自身。亲子沟通也会更加和睦。
回答于 2022-10-14

教育孩子,既要“立规矩”,更要“讲道理”~

悠悠小朋友9月份刚上幼儿园,和大部分孩子一样,第一周几乎每天早上醒来都哭着说:“我不要去幼儿园。”但在我们的苦苦劝导和安慰下,还是坚持下来了。

当然,这个过程会让人觉得有点煎熬,有点不耐烦,但这种情绪不应该带给一个刚满三岁的孩子。

她哭,她闹,你不能跟着她一起哭,一起闹,毕竟我们是成人,成人会讲道理,成人会立规矩。

那么,问题来了,是先立规矩呢,还是先讲道理呢?亦或是立规矩和讲道理,哪个更重要呢?

有些家长会说,不用给孩子讲道理,说了他也听不懂,只要事先立好规矩,一不听话就严格执行赏罚规则就行了,哪怕是棍棒教育也OK!但是,仅仅靠立规矩就可以教育好孩子了吗?

我们普遍的教育理念是,“立规矩”比“讲道理”更重要,教育管理中常用的手段就是激励奖赏、评价机制、竞争和监督等,只要孩子遵循一定的规则就是好孩子。但是,发展心理学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只定下规则,不向孩子解释道理,长期看来是不利于孩子的创造力发展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麦金农,曾发起一项“创造性人格”调查,主要针对特定领域的调研人群,例如作家/建筑师群体最具创造性的那批人。

麦金农发现:这些人群中最具创造力的人,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重点不是“立规矩”,而是“讲道理”,父母会不厌其烦地解释规则背后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为什么那样做是不合理的。

同时,也有大量研究者对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发现“权威-控制”型(一般是立规矩比较多)的母亲教养下的儿童普遍缺乏创造性,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更多的顺从性特点。而“民主-教育”(一般是耐心讲道理)型的母亲教养的儿童表现出较好的创造性。

为什么在保护创造力方面,“讲道理”比“立规矩”更重要呢?

套用一个流行术语,“讲道理”其实是告诉孩子规则背后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最近因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而大火,基本意思是通过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和问题,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出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上一层层往上走。

把“第一性原理”运用到讲道理层面,给孩子讲道理就是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孩子懂了这个,就能通过内在的秩序管理自己的行为,不必被迫遵守各种外在的条条框框,这为发挥创造力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大家大可放心,不要以为“讲道理”孩子听不懂。实际上,孩子到了七八岁,就会进入一个非常强烈的道德敏感期。在这个关键阶段,你表扬他道德特质,比表扬他的具体行为更有效。

比如,当孩子帮别的小朋友捡起了足球,你会怎么表扬他呢?这里给出两个选项:

1.“你主动帮助了别人,这样做非常棒!”

2.“你是一个非常善良而且乐于助人的人!”

想想看,你该选哪种?

简单分析一下,1是针对行为的表扬,2是针对道德特质的表扬。

通过心理学家对照实验得出,针对道德特质的表扬,会对孩子的行为有更持久的影响。在帮助别人以后,受到道德特质表扬的孩子,一周后有45%的人捐了玩具。而受到行为表扬的孩子,一周后只有10%的人把自己的玩具捐给了医院生病的小朋友。而原因可能是,孩子把这种道德特质内化成了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并努力用行为来和这种身份认同保持前后行动上的一致。

不只是针对孩子,心理学家还发现,这个规律对成人同样适用。在日常生活中,谴责一个人的道德特质比谴责行为更有杀伤力。

比如,你对朋友说,“请不要撒谎”,效果就远远不如对他说“请不要成为一个骗子”。再比如杜绝酒驾的公益广告,广告语“请不要酒后驾车”,震慑力远远不如“请不要成为一个醉驾司机”来得好。

这些都可能说明,人的道德敏感性比我们想象得大很多,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道德人格和道德敏感性。

教育孩子,既要“立规矩”,更要“讲道理”。

孩子又熊又皮,家长是该跟孩子讲道理还给孩子立规矩,原因:因为平常生活中多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在察觉孩子兴趣爱好的与此同时,也需要教导孩子对事情感兴趣随后积极去学去玩。孩子总是长期调皮不听话,或许还有希望亲人陪他一起玩的心理状态需求。要想让她们终止顽皮,最好的方法就是帮他们找到适合她们玩儿,兴趣爱好所属的娱乐项目,让她们在玩中学,玩中养成良好习惯。小孩在小的时候不但可以培养阅读习惯,还能让孩子有足够的锻练。
家长应给孩子选择这些简单的绘本孩子在边上,一个一个给小孩读。孩子很喜欢角色扮演游戏,家长在家中还可以进行一下这样的活动。没把孩子的时间运用起来,小孩可能就会给其他人造成一定的不便。爸爸妈妈陪着孩子玩孩子才觉得很开心,不会一直调皮不听话,家长应跟孩子中间有一个同理心,这样宝宝才可以有真真正正感受的机遇。

父母有什么事一定要懂得和孩子商议,这样宝宝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爸爸妈妈看到孩子伤心难过,还可以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待孩子。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在哪儿,这类同理心观念就能够很好的去帮助自己的儿子。父母平常一定要以身作则,带领遵守规矩,和孩子一起出门在外不要乱扔垃圾,要有礼貌,看到亲戚朋友要问好,这虽是一些微小的行为,但通过爸妈的个人行为这么一变大,孩子会不由自主的遵循了。

父母还需要高度重视标准的建立,换句话说一定要开设相对性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要让孩子明白,打破规则也不是没有后果的,不良影响很严重。通过各种建立来让儿童稍微有所收敛,慢慢地,他就会知道塑造规则的重要性了,实际上标准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会惩罚,大家会标准,大家会使人们学会自律,学会克制,对孩子的来讲此大道理通用性。

孩子太调皮一岁半又教育不好?
答:孩子一岁半比较调皮,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调皮归调皮,要教给孩子懂得礼貌,当孩子做错的时候,首先不要想着去凶他,而是给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听不进去,就需要受到一些小小的惩罚,比如罚站,不给他买他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孩子记住一个道理,做错了事要受到惩罚的。

3周岁大的宝宝不听话不懂事该怎么教育?
答:三岁孩子要开始给他立规矩,让她知道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么大的孩子讲大道理没有用,也不明白。告诉他不可以就行,训练他对规矩的顺服,等他大一些能够理解了再慢慢讲道理,慢慢放手。

家长在教育做错了事情的孩子时,要讲究哪些正确的方法?
答:人处在社会上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孩子也是一样。家长惩罚孩子,就是告诉孩子“事情做得不对,会影响或伤害到他人,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孩子从小明白“犯了错要受到惩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孩子“趋利避害”地少犯错误。2.为孩子“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懂规矩的孩子更懂得承担责任,...

给娃立规矩,父母除了打骂之外,有哪些更好的办法?
答:立规矩的关键期,李玫瑾老师曾提出:6 岁之前一定要给孩子立好规矩。这期间孩子处在敏感期。他们开始逐渐具备自主意识和初步判断能力,这时候只要家长管教得当,孩子就会从“挑战规则”到“被提醒后愿意配合规则”和孩子讲规矩应该在孩子6岁之前。如果没有让他按规则行事,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

绝绝子!正确批评孩子的方法在这里
答:讲道理也好立规矩也罢,都等到我们恢复理智后再说。 二·、重新解读孩子的行为 孩子发脾气,我们常常会解读成是调皮、任性,故意和我们作对。 但其实,如果你对孩子的发展特点多一些了解,你就会把发脾气解读成是“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还在发展中,生气的时候没办法控制自己”,这样我们就没必要生气,只要抓住机会,多带孩子...

让孩子愉快的守规矩,父母需要避免哪些弯路?立规矩的技巧
答:第五,孩子淘气发脾气拒绝执行规矩怎么办?1.父母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一些其它的奖励,并不是要家长放弃规矩,而是通过迂回教育,在孩子心情平稳,开朗的时候再给他讲道理,孩子在哭闹发脾气的时候什么都听不进去,家长会越说越气,甚至责骂动手打孩子,这样对教育来说就起负面效果了。2.进行...

宝宝两岁故意淘气怎么惩罚不给孩子留下阴影?
答:尽量的用语言来说,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武力。

管教孩子该如何立规则?
答: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女儿非常任性,讲道理总是不听,该如何给孩子树立规矩?
答:女儿非常任性,讲道理总是不听,该如何给孩子树立规矩?制定规则时,前后保持一致,避免与孩子约定的规则。后期的变化会导致孩子开始产生疑惑,导致做事没有规则,认为可以随意改变,对以后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最先,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危害较大的一个教师,大家常说这一...

孩子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我争吵,不听话该怎么办?
答:这确实是不听话,但你怎么十分肯定是他不听正确的好话,还是你乱讲话?这只能说你不好控制他,那你就立规矩,说父母的话就是要听,因为父母说的大多都是对的,而且给他钱,就需要服从,要么你就是好好跟他讲道理,说服他,那如果他说对,你就要尊重他,让他坚持他所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