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饱私囊的意思及故事

作者&投稿:谷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饱私囊的意思及故事如下:

1、含义:经手钱物和有权的人,利用工作之便将自己的腰包装得满满的。

中饱私囊,汉语成语,拼音:zhōng bǎo sī náng

最早出自于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 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佞富矣’”。

2、故事

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的正卿。

赵简子的青少年时代处于晋平昭公年间,当时,晋国内政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原来地位显赫的旧贵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赵、韩、魏、智、范、中行六家取代,形成异姓大夫专权的局面。

六卿相互之间围绕晋国统治大权和土地也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矛盾十分尖锐。在这场角逐中,赵氏家族曾一度凌驾于众卿之上,但自“下宫之难”后一蹶不振, 直到赵简子父景叔时,其势力仍不及范氏、中行氏,这种局面延续到赵简子执政初期。

年仅二十多岁的赵简子执政以后,在复兴赵氏宗室的责任感的驱使下,励精图治,终于使赵氏东山再起。赵简子执掌晋国朝政大权后,勤政爱民,体谅百姓疾苦,一心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但是赵简子却不善于约束手下官员,他们经常借着各种机会搜刮百姓。

有一年,国家财政吃紧,赵简子派税官去收赋税,这可是个大捞一笔的好机会, 但是在临行前,税官还是假惺惺地来问赵简子说:“请您指示一下, 这次收税的税率是多少?”

那时候,国家收税没有固定的税率,收多收少应当是和当年的收成成比例。

赵简子考虑到国家的实际困难与人民的生活情况,就回答道:“别太多也别太少,还是不轻不重最好。税收重了,国家富了,但老百姓穷了;税收轻了,老百姓富了,但国家穷了。如果你们不暗藏私心,这件事情完全可以做得很好。”

税务官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因为赵简子根本就没有说清楚到底要收多少税,什么不多不少,不轻不重,那还不是自己说了算,赶忙领命走了。

这时,有个叫薄疑的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 您的国家现在的情况实际上是中饱。”

一开始,赵简子还以为薄疑说自己的国家很富裕,心里十分高兴。但是他装作不明白的样子,故意问薄疑这是什么意思。

没想到薄疑直截了当地说:“您的国家真正富有的是您手下的那些官员。上面国库是空的,下面的百姓也是穷的,因为即使您不征税,那些官员也会想尽办法去搜刮百姓。所以中间的那些贪官污吏都很富有,他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中饱私囊。”

听了这话,赵简子十分吃惊。后来,赵简子大力整顿吏治,礼贤下士,选贤任能,为赵氏立国奠定了基础。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饱私囊的.意思及故事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饱私囊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中饱私囊

【拼音】:

[zhōng bǎo sī náng]

【解释】:

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出处】:

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独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举例造句】:

小人贪利,事本非常,所可恨者,银两~,不曾济国家之实用耳。

中饱私囊的成语故事及释义

中饱私囊的成语故事讲的是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他执掌晋国朝政大权后,勤政爱民,体谅百姓疾苦,希望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但是他却不善于约束手下官员。税官便指出了这一点,赵简子听了后瞬间明白了过来。

1、中饱私囊的成语故事

春秋后期,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赵国君王的先人),派税官去收赋税。

临行前,税官问赵简子:这次收税的税率是多少?

赵简子回答道:不轻不重最好。税收重了,国家富了,但老百姓穷了;税收轻了,老百姓富了,但国家穷了。你们如果没有私心,这件事就可以做得很好。

这时,有个叫薄疑的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您的国家实际上是中饱。

赵简子还以为簿疑说自已的国家很富呢,十分高兴,还故意问簿疑是什么意思。

薄疑直截了当地说:您的国家上面国库是空的,下面百姓是穷的,而中间那些贪官污吏都富了。

赵简子听了这话十分吃惊。后来,赵简子大力整顿吏治,礼贤下士,选贤任能,为赵氏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饱私囊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zhōng bǎo sī náng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解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近义词】雁过拔毛

【例句】他利用贷款之便,收取回扣,中饱私囊。

3、中饱私囊的成语故事点评

真正"要求严格"的上司总是一开始就能看清某人的长处,了解他什么事情应该做得很好,接着就会严格地要求他去把事情做好,让他充分地展示长处。小朋友们当班干部也要这样哦,要有一双慧眼。



~

中饱私囊什么意思
答:中饱私囊的意思:从中得利。例如在经手钱财时从中贪污。1、中饱私囊【zhōng,bǎo,sī,náng】,汉语成语,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中:居中。饱:鼓起来。私囊:自己的腰包。中间过一过手便塞进自己的腰包。2、中饱私囊指那些经手钱物和有权的人,利用工作之便将自己的腰包装得满满的。

中饱私囊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中饱私囊,汉语成语。拼音:zhōng bǎo sī náng。解析:最早出自于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饱私囊是指经手钱物和有权的人,利用工作之便将自己的腰包装得满满的;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

中饱私囊是什么意思
答:近义词:损公肥私、饱其私囊、背公营私。反义词:克己奉公、两袖清风、廉洁奉公。解析:中饱私囊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指以权谋私,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这种行为违背了公正和廉洁原则,是一种腐败行为。中饱私囊的意思是用公共职务来谋取个人私利,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富,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

以饱私囊是什么意思?
答:饱:满足;囊:口袋。指非法侵吞钱财,装入自己腰包。

中饱私囊是什么意思
答:1、中饱私囊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zhōng bǎo sī náng,含义是指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2、成语的出处:(1)来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的一段话:“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

中饱私囊有什么意思?中饱私囊的读音是什么
答:官员们常常假公济私,中饱私囊,导致百姓生活困苦。同样,在现代社会,有些人利用贷款、审批等机会收取回扣,中饱私囊。中饱私囊这一成语具有鲜明的贬义色彩,用来批评和揭露那些自私自利、贪污腐败的行为。与这一成语意思相近的词汇有“自私自利”、“雁过拔毛”等,而其反义词则有大公无私等。

中饱私囊的意思解释
答:中饱私囊的意思解释指经手钱物和有权的人,利用工作之便将自己的腰包装得满满的。中饱私囊,汉语成语,拼音:zhōng bǎo sī náng,最早出自于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饱私囊是指经手钱物和有权的人,利用工作之便将自己的腰包装得满满的;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中饱私囊的意思
答:中饱私囊的意思为: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拼音: zhōng bǎo sī náng。详细释义:小人贪利,事本非常,所可恨者,银两~,不曾济国家之实用耳。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回。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

公饱私囊是什么意思?
答:在现代社会,公饱私囊仍然存在。有些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公众的利益。政府和企业也面临着一些行为类似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强监管,确保公共资源的公正分配和有效利用。企业应该遵守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不得把自身的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公共利益。作为公民,我们应该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