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事仆射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史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不角事仆射的翻译

唐刘仁轨为左仆射,戴至德为右仆射,皆多刘而鄙戴。时有一老妇陈牒,至德方欲下笔,老妇顾左右曰:"此刘仆射?戴仆射?"左右以戴仆射言。急就前曰。"此是不解事仆射,却将牒来。"至德笑,令授之。戴仆射在职无异迹,当朝似不能言。及薨后,高宗叹曰:"自吾丧至德,无所复闻,当其在时,事有不是者,未尝放我过,因出其前后所陈,章奏盈箧,阅而流涕,朝廷始追重之。(出《国史异纂》)

【译文】

唐高宗时,刘仁轨做左仆射,戴至德做右仆射。大家都尊崇刘仁轨而鄙视戴至德。当时有一位老妇人呈递申述状,戴至德刚要下笔批示。老妇人向左右的人们问,这是刘仆射还是戴仆射?属下告诉她这是戴仆射。老妇人忙上前说:"这是不管事的仆射,把诉状还给我。"戴至德一笑,让人把诉状还她。在职期间,戴至德没什么明显的业绩。在皇帝和同僚面前,也不善于言词。他死后,唐高宗很痛惜。说:"自从我失去戴至德,再也听不到意见了。他在的时候,我有不对的地方,从不放过。"高宗把戴至德陈事的奏章拿出来,竟有满满的一匣子。高宗一边看一边流着眼泪,大家才知道戴至德是这样一位值得尊重的人

2. 名如其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刘仁轨为左仆射,戴至德为右仆射,人皆多刘而鄙戴。有老妇陈牒,至德方欲下笔老妇问左右曰:“次刘仆射,戴仆射?”曰:“戴仆射。”因急就前曰:“此是不解事仆射,却将牒来!”至德笑领受之。

戴仆射在职无异迹,当朝似不能言。及薨,高宗叹曰:“自吾丧至德,无复闻谠言。在时,事有不是者,未尝放过我。”因索其前后所陈奏张盈箧,阅而流涕。朝庭始追重之。

翻译

戴至德,唐高宗时为右仆射,办事公正,从来不计较私人恩怨。另有一个刘仁轨,字正则,唐高宗时为左仆射。当时的人,都称道刘仁轨,而看不起戴至德。 有一个老妇人,向他们呈上状子,当时,戴至德就在老妇人的近处,所以,戴至德便接过了状子。 戴至德正准备下笔批示时,老妇人向旁边的人问:“这位是刘仆射,还是戴仆射?”旁边的人回答说:“是戴仆射。” 老妇人听了,便赶忙上前,说:“你是个不能解决问题的仆射,快把状子还给我。”戴至德笑了笑,就把状子,还给了老妇人。

戴至德仆射,在职期间,没有什么特别显眼的成就,当朝似乎也不能说他什么。后来,等到戴至德死了,高宗感叹道:“我自从失去了戴至德以后,至今,再没有听到忠直之言了。他活着的时候,我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总是直言劝谏,从不放过我!” 于是,高宗要来戴至德前前后后所陈上的奏章,一看,竟有满满的一大筐子!高宗边看奏章,边流泪,感叹不止。这时,朝廷才追重戴至德。

3. 李绩煮粥侍姊文言文翻译

原文

英公①虽贵②为仆射③,其姊病,必亲为粥,釜④燃辄⑤焚其须⑥。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⑦今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 (选自《隋唐嘉话》)

翻译

唐朝宰相李绩,虽然身份高贵官至仆射,但他的姐姐病了,他必定亲自为姐姐烧火煮粥,锅底下的火往往烧了他的胡须。姐姐劝他说:“你的仆人那么多,你自己为何要这样自讨苦吃?”李绩回答说:“难道真的因为没有人去做吗?只不过姐姐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

注释

①英公:唐朝名将李绩,被封为英国公。

②贵:地位高。

③仆射(yè):官名,相当于宰相。

④釜:古代的一种锅。

⑤辄:往往。

⑥须:胡须。

⑦顾:只不过。

启示

弟弟为有病的姐姐熬粥在普通人家在平常不过,但这件事发生在年老的宰相李绩身上就不同寻常了。李绩家中仆人很多,可他坚持自己动手,说明李绩珍惜亲情,认为情义无价。

4. 梁书 列传第三十一 文言文翻译

何敬容身高八尺,皮肤白皙,长着漂亮的胡须和眉毛。

性格庄重,着装特别光鲜亮丽,每次在朝堂上站入百官行列,仪容举止都超出一般人。天监三年,担任尚书右仆射之职,当时的仆射徐勉掌管国家机密,因生病而请求解职,于是就推举何敬荣接替自己的职位,因此才有了授官给他的事情。

何敬荣长时间在朝为官,对过去的朝事全都熟悉,并且为人聪慧懂得治理之道,勤于处理公文,整理朝事,日夜不停。从晋宋以来,宰相全都以文掩饰自己而图安逸,唯有何敬容勤于政务,被他吏所嘲笑鄙视。

当时萧琛的儿子叫萧巡,很有一点儿刻薄之才,就写了卦名离合一类的内容的诗来嘲讽他,何敬容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对待它,也不屑去回应。天监十一年,因为爱妾之弟费慧明担任导仓丞一职,在夜间偷盗了官府的粮食,被监管部门捉住,移送领军府。

当时的河东王萧誉担任领军将军,何敬容就用书信来为慧明开脱,萧誉当即封存了这封信来上奏朝廷。高祖非常生气,就交给南司来审查此事。

御史中丞张绾上奏朝廷说何敬容因私情而蒙骗皇上,最后舍弃市刑,下诏免去何敬容的官职。

5. 文言文 翻译

高祖(高欢)在信都起义,世隆等人知道司马子如和高祖有旧交,就怀疑他,把他贬到南岐州当刺史。

子如愤怒怨恨,哭着为自己陈述辩解,却仍不能被免除贬谪。高祖的军队进入洛阳,子如派使者发出祝贺,仍然和高祖叙述从前的恩惠旧事。

不久子如又追随高祖到京城,高祖任命他为大行台尚书,让他早晚陪伴在高祖左右,参与管理军队和国家的事务。天平初年,子如又被提拔为左仆射,和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等人共同执掌朝中政事,特别得到高祖的信任和器重。

高祖镇守晋阳,子如不时地到那里拜见高祖。高祖对待他非常优厚,和他一起入座、吃饭,从早晨一直待到傍晚。

6. 李绩煮粥文言翻译

李绩煮粥(又称《煮粥侍姊》,选自《隋唐嘉话》)

【原文】英公①虽贵②为仆射③,其姊病,必亲为粥,釜④燃辄焚其须⑤。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⑥今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

【翻译】

唐英公李绩,身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必定亲自为她烧火煮粥,以致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和头发。姐姐劝他说:“你的妾那么多,你自己为何要这样辛苦?”李绩回答说:“(这些事)难道真的没有人去做吗?只不过姐姐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

【注释】

①英公:唐朝名将李绩,被封为英国公。

②贵:地位高。

③仆射(yè):官名,相当于宰相。

④釜:古代的一种锅。

⑤须:胡须。

⑥顾:只不过。

【启示】已经到很老的他却还要给他姐姐煮粥,这可以体现他对姐姐的孝顺,说明李绩具有珍惜亲情的品质特征。

7. 乌重胤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原文】

乌重胤,潞州牙将也。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师加讨。潞帅卢从史虽出军,而密与贼通。时神策行营吐突承璀与从史军相近,承璀与重胤谋,缚从史于帐下。是日,重胤戒严,潞军无敢动者。宪宗赏其功,授潞府左司马,迁怀州刺史,兼充河阳三城节度使。

会讨淮、蔡,用重胤压境,仍割汝州隶河阳。自王师讨淮西三年,重胤与李光颜掎角相应,大小百余战,以至元济诛。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转司空。蔡将有李端者,过溵河降重胤。其妻为贼束缚于树,脔食至死,将绝,犹呼其夫曰:“善事乌仆射。”其得人心如此。

(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十一》)

【翻译】

乌重胤,是潞州的牙将。元和年间,(契丹人成德(河北正定)军节度王武俊(735年-801)长子继任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759年-809年)之子)王承宗反叛朝廷,朝廷派军队加以讨伐。潞帅(昭仪节度使)卢从史虽然已经出兵,但暗中与王承宗互通消息。(因为)当时(宦官左)神策军行营中尉吐突承璀与卢从史的军队相近,(所以)他与乌重胤谋划到卢从史的营帐抓捕他。这天,乌重胤(进行全军)戒严,潞州军队没有敢轻举妄动的。唐宪宗嘉奖乌重胤的功劳,封他为潞州府左司马,升任怀州刺史,兼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后来)恰逢讨伐淮州、蔡州(两地的叛军),唐宪宗命令乌重胤(率军)逼近叛军边境,又将汝州划归给(他节度的河阳)。自从朝廷军队征讨淮西开始的三年间,乌重胤与(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互为犄角,互相配合,(经过)大小一百多次战斗,最终吴元济被杀。乌重胤因功加封检校尚书右仆射,接着转任检校司空。(当时)蔡州的叛将(吴元济部)有一个叫李端的,渡过溵河投降乌重胤。他的妻子被叛贼抓住绑到树上,脔食至死(将她的肉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地吃掉,一直到她彻底死掉),(李端的妻子)在将要断气时,还高喊她丈夫道:“好好侍奉乌重胤仆射!”乌重胤得人心就像这样。

8. 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这篇文言文翻译,急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

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

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

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柳芳说: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在宰相位去世,总共有三十二年,天下人称为贤相。可是无法形容他的伟大,德行可说是相当高深了。所以太宗平定外祸内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谈自己的功劳,王圭、魏征劝谏国君,而房玄龄、杜如晦让位给他们,李世绩、李靖善于统御部众而房玄龄、杜如晦采用他们的意见,使得政治得到太平,却把善处归给国君。说他们是唐宗室大臣,是很恰当的。

9. 文言文《北齐书》张耀翻译

张耀,字灵光,是上谷昌平人。父亲叫凤,晋州长史。耀年轻时坚贞谨慎,颇通吏事。解褐给事中,转司徒水曹行参军。义旗建起,高祖擢耀为中军大都督韩轨府长史。韩轨任瀛、冀二州刺史时,又让耀做了自己的咨议参军。后遭御史弹劾,州府僚佐以及轨左右因赃罪受牵连的一百多人,惟独耀由于清白未被审查。征为丞相府仓曹。

显祖嗣位,迁耀相府掾。天保初,赐爵都亭乡男,摄仓、库二曹事,所有的奖赏赐给,常让耀主管出纳。转秘书丞,迁尚书右丞。显祖曾因外出,令耀居守中殿。显祖夜还,耀不开门,并提醒士兵加强戒备。帝在门外等候许久,催促十分急迫。因为夜深,真伪难分,须等火把取来后面识,门才能开。于是耀独自出门相见。显祖笑道:“你想学郅君章呀!”便让耀打开大门,然后进来。显祖为此事感叹了好长时间,还赏赐给他锦彩。出朝为南青州刺史,未赴任。肃宗辅政,迁为秘书监。

耀历事高祖、显祖、肃宗等帝,奉职恪勤,未尝出现差错。每得禄赐,便散发给宗族。节俭朴素,车服饮食,从未超出制度。好读《春秋》,每月一遍,时人将他同贾梁道相比。赵彦深曾对耀说:“你研讨《左氏》,是想找出服虔、杜预的纰缪吗?”耀说:“并非如此。《左氏》之书,言事详尽,恶人可以自戒,善人可以庶几。所以努力温习,不是想诋诃古人的得失。”天统元年(565),世祖临朝,耀奏事,疾病暴发,倒在御座前面。帝跑下御座探视,呼喊数声没有反应。帝哭着说:“老天呀,你为什么要弄走我的良臣?”只十天时间,就辞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诏书说耀忠贞正直,温恭廉慎。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燕州刺史,谥号贞简。



~

孙权劝学 的教案和翻译
答: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教学建议一、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

李抱真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 萧德言 萧德言,雍州长安人,南齐尚书左仆射萧思话的玄孙。本来是兰陵人,南陈灭亡,迁徙到关中。祖父萧介,南朝梁的侍中、都官尚书。父亲萧引,南朝陈的吏部侍郎。都在当时享有盛名。萧德言广泛的涉猎研究经学和史学,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喜欢写文章。贞观年间,官拜著作郎,兼任弘文馆学士。 萧...

李材传文言文注释
答:6. 李密传文言文翻译 翻译:《晋书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

分散各地文言文
答: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2. 古文翻译:元次山为道州刺史,作《舂陵行》,其序云:“州旧四万 原文: 元次山为道州刺史,作《舂陵行》,其序云:“州旧四万余户,经贼以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期限者罪至贬...

唐代杜亚文言文
答:7. 中书政事堂记李华文言文翻译 中书政事堂记 【唐】李华 【原文】 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起复授司空,房元龄起复授左仆射,魏徵授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至高宗光宅元年,裴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事宰相笔,乃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记曰:政事堂者,君不...

戴至德: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答:唐高宗李治曾经写飞白书赏赐大臣,赐给戴至德的是“漂流大海,有待舟楫”,辞中都有寓意,升任尚书右仆射。当时刘仁轨任左仆射,有人来上诉,大都答应受理;戴至德却先追问探究来龙去脉,理由充分的终为他秘密上奏,始终不显示个人的恩惠。因此,当时多数人称赞刘仁轨,称刘仁轨为“解事仆射”。曾经...

《世说新语》两则翻译
答:《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

文言文阅读孔颖达翻译
答:4. 文言文翻译请老师翻译一下:《礼记大传》说宗子合族之礼道∶同姓 原文是: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 名著而男女有别。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 其夫属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礼记•大传第十六》 参考译文如下...

陈述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4. 鲁学士祝寿文言文翻译 1、鲁学士祝寿文言文翻译 赵司成,号类庵,京城人士。有一天经过鲁国学士的家,鲁学士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啊?“司成说:“今天是西涯先生的生日,我要去给他贺寿。“ 鲁学士说:“那你送什么寿礼呢?”司成说:“两方锦帕。” 鲁学士说:“我也要和你一样送两方锦帕。”但是进屋打开...

宋史文言文阅读
答:迁给事中、工部侍郎,徙金州.召还,充史馆修撰,又出知滁州,就加礼部.大中祥符二年,卒.丕纯厚畏慎,似不能言者.历典州郡,虽不优于吏事,能以清介自持,时称其长者云.(节选自《宋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处之晏如晏如:安然自若.B.人多讽诵之讽诵:吟咏诵读.C.解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