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尊师文言文注释

作者&投稿:太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汉明帝尊师》的古文解释

下次请人翻译请贴原文。

明帝自从当太子时,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势沉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问起居情况,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拥经上前,抚摸着他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桓荣死后,帝亲自改换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之阳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

2. 文言文汉明帝尊师字词解释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1)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

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今亡亦死 亡: (2)宜多应者 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上使外将兵 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用原文回答)(2分)答: 10.答案:(1)逃亡(逃走) (2)响应 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 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分)答: 10.C;(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1分)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共2分。

解题和分析文章内容各1分)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

3. 《汉明帝尊师》的古文解释

【译文】 明帝自从当太子时,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

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

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势沉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

明帝亲自到他家问起居情况,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拥经上前,抚摸着他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

桓荣死后,帝亲自改换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之阳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

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 汉明帝尊师原文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 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简评】 《汉明帝尊师》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汉明帝(公元28-75年)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刘庄,30岁时以皇太子身份嗣大位,史称汉明帝。

《后汉书·明帝纪》称:“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 古人云:“一日之师,终身事之。”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在山东曲阜开创第一所“学校”以来,尊师之风日兴。汉明帝尊师重教,一以贯之,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4. 汉明帝尊师上自为太子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译文:明帝自从当太子时,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势沉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问起居情况,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拥经上前,抚摸着他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桓荣死后,帝亲自改换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之阳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

5. 汉明帝尊师的注释

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执业:听讲。

③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④爵士:爵位和封地。

⑤幸:驾幸,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

师道文言文答案
答:3.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阅读答案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

尊师重道的文言文故事
答:5、汉明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

文言文汉明帝尊师字词解释
答:太师在这

穆宁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5.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阅读答案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

古人尊重师长文言文简短
答: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我赞许...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重道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

宣王重虚名文言文答案
答:7.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阅读答案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

幸灵文言文答案
答:3.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阅读答案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答: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

急求,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 1.培养...

谁有古代礼貌待人250——300字小故事
答: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