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译文和注释

作者&投稿:道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译文:

丞相晏殊留守南京,范公的母亲去世后,他为母守丧借住在城下。晏公聘请范公掌管府学,范公经常住在学堂之中,训导督促学生都很有方法和尺度,辛勤劳苦,恭顺谦虚,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典范。晚上给学生上课,读书睡觉吃饭,都定下了时间。

范公总是暗暗地去斋舍察看,见到睡觉的人,就责问他,那人撒谎说:“刚好有些疲倦,刚躺下休息一会。”范公问休息之前看的是什么书,那人也胡乱对答,范公马上取来书问他,那个人不能对答,于是惩罚了他。

范公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了解题目的难易和用意,也让学生把它作为标准,所以这样,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后来宋代人在考场、朝廷上获得文学名声的,大多是范仲淹教出来的。

原文: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适疲倦,暂就枕耳。”

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者辐凑,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出自宋代朱熹的《五朝名臣言行录》。

扩展资料

从这篇文章来看,范仲淹在教育学生时体现出了勤劳恭谨、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讲究方法的品质了。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断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读书为乐趣。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整个城市热闹非凡,人们挤挤拥拥唯恐错过龙颜,范仲淹却不为所动,一个人闭门,仍然埋头读书。

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劝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中了进士。

范仲淹还特别善于识人,当狄青还是个下级军官时,范仲淹就对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狄青从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后以武官任枢密使,成为一代名将。

张载少年时,喜欢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二十一岁时谒见范仲淹,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作为将领实在屈才,劝他读《中庸》。后来张载遍观释老,无所得反而求六经,后成为北宋五子之一,宋明理学关学的创始人,一代大儒。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针对内忧(官僚队伍庞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现状,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纲领,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

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全国也普遍办起了学校。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败告终。但新政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仲淹掌学



~

岳阳楼记注释翻译
答:岳阳楼记注释翻译如下:一、注释:1、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

九年级岳阳楼记原文注释翻译
答:九年级岳阳楼记原文如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

岳阳楼记的翻译和原文,要一一对应
答: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译文: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他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当今贤人名士的诗赋刻在上面。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译文: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

岳阳楼记的完整翻译,要求有课下注释的按课下来
答: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滕子京)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它上面雕刻唐代名家和当今文人的诗文。(并)嘱托我写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远望那巴陵郡的美丽景色,全部在洞庭湖。(洞庭湖)包含...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注释
答:关于“岳阳楼记原文翻译注释”如下:《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主要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悟。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答: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少年,政通人和,百废事兴。从重修岳阳楼,增草日 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 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注释,原文,翻译,古今异词,主旨
答:1)选自《范文正公集》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开元年间,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名曰“岳阳楼”。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有没有《岳阳楼记》人教版的课下注释
答: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状,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答: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译文
答:《岳阳楼记》译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群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