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著名彝族土司安邦彦简介,安邦彦有后人吗?

作者&投稿:经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物简介

安邦彦是明朝末年西南的川贵等省历史上著名的“奢、安之乱”的主要头领,曾经在明代天启2年(1622年)2月7日,率10万叛军进围黔中首府贵阳。在围困的10个月中,贵阳犹如一座孤岛,外无援军,内缺粮食,以至城内百姓落入“人相食”的可悲境地。作乱多年后,于崇祯二年(1629),才被兵部尚书朱燮元,督贵、川、湖、滇、粤五省兵马平复。八月水西,被斩杀。

人物故事

安邦彦是贵州水西(辖鸭池河以西地区)宣慰土同知,宣慰使尧臣族子。尧臣死,子位幼,其母奢社辉代领其事。社辉,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女弟也,邦彦遂专兵柄。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至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金汗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会朝议征西南兵援辽,安邦彦桀黠,素怀异志,欲乘以起事,诣李请行,谕止之。邦彦归,益为反谋。累疏请增兵益饷,中朝方急辽事,置不问。

天启元年(1621年),四川永宁(辖叙永、筠连、古蔺等县地)宣抚使奢崇明趁机起兵反明,据重庆,攻合江,破泸州,陷遵义……当奢崇明进围成都、自号“大梁王”的消息传到贵州时,贵州全境 *** 。为了支持奢崇明,实现自己称雄一方的宿愿,贵州水西彝族土同知安邦彦也想借机发难。为此,他特别到巡抚官邸拜见李,“诡言与奢氏有仇隙,愿发己兵剿永宁以自效”。李知其心怀叵测,于是谢绝其要求。安邦彦虽然碰了软钉子,但不死心,返回大方后,积极策划反明事宜。

奢崇明叛乱以后,明廷调水西(今贵州西北一带)兵赴川平叛。安邦彦乘机以援川为名,于天启二年二月,率军2万至毕节(今属贵州省),发动叛乱,自称“罗甸大王”,在乌撒(今贵州威宁)土知府安效良的协助下,攻占毕节。四川东川(今云南会泽)、云南沾益(今云南宣威)、贵州洪边(今贵州开阳县境)等地土官纷起响应。叛军先后分兵攻陷安顺、平坝、沾益、龙里、瓮安(今均属贵州省)、偏桥(今贵州省施秉县)、沅州(今湖南芷江县)、普安(今贵州盘县)、安南(今贵州晴隆)等地,切断了官军援路及滇黔通路。二月初九日,安邦彦率军包围贵阳,声称破辰(辰州)常(常德),下荆州,直抵中原。宝庆、靖州(今湖南靖县)一带为之震动。时贵阳兵力空虚,候代巡抚李、巡按御史史永安督率军民坚守孤城。总兵张彦芳由铜仁(今属贵州)率兵2万赴援,被叛军诱败于龙里。三月,明廷令贵州附近各镇派精兵应援,并调湖广、云南、广西三省4万官军入黔。六月,新任巡抚王三善率军1万进驻平越(今贵州福泉),等待各地援兵。副总兵徐时逢、参将范仲仁领兵增援,在新添(今贵州贵定西)瓮城河被叛军打败,贵阳援绝粮断。十一月底,王三善分兵3路破围,自率中路2万精锐出敌不意,经新添,至龙里,连战皆捷,斩叛军万余人。十二月贵阳解围,安邦彦退守陆广河。时云南官军也先后收复平夷(今云南省富源)、沾益二城,云南的反叛势力基本肃清。贵阳破围后,湖广、广西及四川援黔部队先后到达贵阳,王三善兵分3路,进军水西。三年(1623年)一月,安邦彦联合永宁(今四川叙永西南)奢崇明和乌撒安效良,诱官军渡陆广河,先后在陆广、鸭池大败官军,龙里一带复为叛将何仲蔚占据。贵阳再次受到威胁。

四月,安邦彦欲再犯贵阳。王三善遣游击祁继祖、参将王建中等先后在莲花堡、青岩、八菇荡等地击败叛军,擒叛将多人。五月,安效良降服。六月,总兵张彦芳败叛军于羊耳。九月,滇师两路援黔,解安南之围。十月,收复普安、新兴(今贵州普安),打通贵州上六卫的通道。王三善亲自率军6万,渡陆广河、略地300里,斩叛军1.8万,直捣大方(今属贵州)。水西宣慰使安位(安邦彦之侄)弃大方走火灼堡(今贵州黔西西北),安邦彦逃窜织金(今属贵州)。王三善驻屯大方3月余,因后援不继,粮饷断绝,于四年(1624年)正月撤退,遭叛军追击被执遇害,诸将战死百余人。四月,云贵总督兼贵州巡抚蔡复一遣总理鲁钦、参将尹伸等在凯里、普定(今贵州安顺市)等地,屡败叛军。十一月,安邦彦驱兵3万余,渡三岔河,谋犯普定。蔡复一遣鲁钦等在汪家冲、蒋义寨大败之。乘胜追击,过三岔河、直抵织金。五年(1625年)正月,鲁钦等回师渡河,遭叛军袭击,士卒死亡2000多人,蔡复一亦为此被免职。三月,明廷命王为贵州巡抚,实际上仍由蔡复一和巡按监军傅宗龙主持贵州军务。他们决定采取沿河渡口置寨驻兵,就地屯田,彻底封锁水西的策略。时云南官军也于沾益击败叛军,安效良败死。六年(1626年)三月,安邦彦为摆脱日益困难的处境,率军数万渡江入犯威清(今贵州清镇)、威胁贵阳,结果大败,回到水西。后经两年多休养生息,蓄积力量,兵力发展到10万余人。

崇祯元年(1628年)六月,明廷起用朱燮元为兵部尚书,总督云、贵、川、湖、广西军务兼贵州巡抚,移驻贵竹司(治今贵州贵阳),招流移,广开垦,恢复经济;据险要,立营垒,充实军伍。二年(1629年)四月,朱燮元遣贵州总兵许成名等由永宁出兵收复赤水卫(今四川赤水河),揭开了与叛军主力决战的序幕(参见永宁之战)。八月,安邦彦分兵守陆广、鸭池、三岔等要地,并进逼遵义,自称“四裔大长老”,奢崇明称“大梁王”,合兵10万进击赤水。朱燮元授计许成名佯败,诱敌至永宁一带,先后在五峰山、桃红坝、鹅项岭,大败叛军,斩首数万级,安邦彦、奢崇明败死,叛军主力基本消灭。

安位率余部继续顽抗。朱燮元采取“四面迭攻,渐次荡涤”的作战方针,屯兵险要,四面包围,逐步压缩,绝其资储,经过100多天的围剿,斩叛军万余人。三年(1630年)春,安位遣使乞降,平叛战争结束。

安邦彦叛乱的平定和奢崇明败亡,消灭了明末西南两大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揭秘明朝奢安之乱的社会背景
答:而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上,奢安之乱就爆发了,当时的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两人看中了时机,在各自的领地上开始作乱,这场混战持续了十七年,常年的征战让明朝的力量被消耗了很多,而在这场战争当中,很多将士都付出了生命,生灵涂炭,正常的社会生产被打断了,而这样的结局也就昭示了明朝的灭亡。奢安...

文史宴:十一省移民与十八族少民组成的名城,堪称民族和谐的典范_百度知 ...
答:明朝的土司制度更为严密,土司所辖民众被分别登入“民户”“军户”,分别受布政司与都指挥使的管辖,明军在驿道沿线修建的卫所很多位于土司辖地,两者互不统帅。 洪武五年(1372年),水东安氏与水西宋氏共同入朝,明将水西水东合二为一,为贵州宣慰司,安氏世代为宣慰使,宋氏世代为宣慰同知。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布...

明朝民变的后期
答:阿哲起兵 ,是指1621年(明朝天启元年)到1630年(崇祯三年)间彝族抗明的起事,由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在四川永宁及贵州水西一带起事,波及黔川全省,最终由朱燮元平定。天启元年九月,明政府与后金战争吃紧,命令水西、永宁二土司征兵赴辽作战。永宁宣抚司奢崇明调集兵马两万至重庆,但明政府拒不发放军饷军粮,并扣除饷银。

水西土司的历史
答:明洪武五年(1372),水西宣抚使霭翠及水东宣抚同知宋蒙故(后赐名钦)入朝袭职,旋列为正副宣慰使,治所移至贵州(今贵阳)。后宋钦死,霭翠年老,分别由钦妻刘淑贞(或作刘赎珠)及翠妻奢香摄职。水西历代土司对外称宣抚使或宣慰使,是元、明王朝封授的命官,对内则自称“苴穆”(或作趣幕),其妻称“乃叶”(一...

水西土司历史
答:然而,明朝末期,奢崇明叛乱,水西宣慰同知安邦彦响应,导致战乱。最终,清顺治十五年,清军攻入云南,吴三桂率军通过水西,迫使安坤投降。康熙年间,吴三桂废除了水西宣慰司,改设四府。尽管有安坤遗腹子圣祖的短暂复辟,但最终在清政府的改土归流政策下,水西土司的统治于康熙年间彻底结束,黔西北的土司制度...

为什么有人说裁撤驿卒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你怎么看?
答:1 崇祯为什么要裁撤驿卒?先来看看《明史》是怎么记述的。天启二年,公安人(现湖北公安市)毛羽健中进士,在四川万县、巴县先后任知县,后来进京任云南道御史,因弹劾获罪被除籍。崇祯继位后,重新启用他为御史。御史是负责监察、弹劾官员和进谏的官,有责任和权利廷议朝政。面对明末彝族土司安邦彦叛乱...

古彝族的历史
答: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奢崇明做了最后的努力,自号大梁王,安邦彦号四裔大长老,二人合兵全力进攻永宁,但遭到朱燮元所率明朝川黔诸军的包围,全军覆没,奢崇明、安邦彦战死。 清初,清军吴三桂进军西南,击败贵州彝族水西土司及乌撒土知府安氏,设黔西、大定、平远、威宁四府,改置流官。雍正初,东川府、乌蒙府、镇雄府改属...

历史上女将有几个
答:遇难经历 蛇节是元代水西(今滇黔界,彝族)土司阿那之妻,元大德五年(1301年)与土官宋隆济共同起义。美貌善战,号水西红娘子,曾击败中书右丞刘深所率的两万官军,但后被刘国杰击败,不幸被俘,并于军营中斩首示众。 姓名 廖氏 朝代 明 身份 民间反明义军女将 生卒年份 -1449 武艺 高强 容貌 美 遇难经历 1448年4月,...

泸州历史上的名人
答:五月,克蔺州(今四川省古蔺)。奢崇明父子率余部败退水西龙场(位于四川省叙永县东南,今属贵州省),联合贵州安邦彦,分兵犯永宁、遵义,被川军击退。此后,奢崇明父子长期客居水西,依附于土司安邦彦(彝族)。天启六年(1626年),奢寅被部下杀死。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奢崇明作最后的努力,自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