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得效方文言文答案

作者&投稿:滕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小儿得效方文言文翻译

《小儿得效方》(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艾子事齐王,一日,朝而有忧色,宣王怪而问之。

对日:。臣不幸,稚子属疾①,欲谒告,念王无与图事者,今朝,然实系焉②。”

王日:“嘻,蛊早言乎③?寡人有良药,稚子顿服④,其愈矣⑤遂索以赐。艾子拜受而归,饮其子,辰服而已卒⑥。

他日,艾子忧甚戚,王问之故,戚然日⑦:“卿丧子可伤,赐卿黄金以助葬。”艾子日:“殇子不足以受君赐⑧,然臣将有所求。”

王日:“何求?”日:“只求前日小儿得效方。” ①稚子:幼儿。

属(zh已主):适值。②系(ji记):打结,此指记挂在心上。

③盍:何不。④顿:表次数。

顿服,一次服下。⑤愈:病好;使病好。

⑥辰:通“晨”。⑦戚然:悲伤的样子。

⑧殇(石伤)子:未成年而死的儿子。 艾子事奉齐宣王,有一天上朝的时候,面带忧色。

齐宣王很纳闷,便问他忧愁的原因。艾子说道:“我很不幸,小儿子患了病,本想告诉大王,但又想大王知道了也没什么用,所以虽然人在朝廷上,但心里还是挂念着儿子。”

宣王说:“为什么不早说?我有良药,你拿回去给儿子吃了,很快就会好。”说完就找来药赐给艾子。

艾子拜谢后,接了药带回家,给儿子吃了。上午吃过药,不到中午儿子就死了。

过了一些天,艾子更加难过,宣王问明了原因,伤心地说:“你死了儿子我很难过,赐你黄金用来埋葬他吧。”艾子曰:“夭折的孩子无资格受国君赏赐,但我想要求一样东西。”

宣王问:“你想要什么?”艾子答道:“想要大王前几天赐给我儿子的那种药方。”。

2. 《少年奇志》文言文的答案

《少年奇志》文言文的答案是:

陈蕃15岁,曾经避人独居一间房屋,却(从不打扫自己所住的居室以至)庭院杂草丛生,房间脏乱不堪.他的父亲的朋友同乡薛勤来看望他,对陈蕃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清扫庭院来迎接贵宾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应当打扫天下(肃清坏人,安定社会),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整治天下的大志向,感到惊异,认为他非同寻常。

1.《少年奇志》文言文的作者:

【南宋】范华,字尉宗,著有《后汉书》

2.《少年奇志》文言文表达的道理:

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莫以善小而不为”,“善”再小,也只有积善才能成德。“扫屋”与“扫天下”一脉相承,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排斥“扫一屋”呢?其实告诫我们成大事者需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头顶青天。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z/q594427613?sw=%E5%B0%91%E5%B9%B4%E5%A5%87%E5%BF%97&ch=new.w.search.3&

3.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答案

注释

日:太阳、日头。

东:到东方、去东边。

游:游历,游学。

辩斗:争辩。

辩:辩论;

斗:争斗。

其:指代两小儿。

故:原因,缘故、所以然。

以:认为、以为。

始:开始。

去:距离。

初:刚刚。

中:中午。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者:……的太阳。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伸手`伸出。

汤:热水。

决:判定,判断。

孰:谁,哪一个。

汝:你。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孰:谁。

为:通“谓”以为认为。

“知”通“智”,智慧。

乎:呢。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译文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就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正午时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到了正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离人远的感觉小,而离人近的感觉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非常的凉爽,到了正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难道不是近处的感觉热,远处的感觉凉爽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读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启示:

1.宇宙无限,知识无限,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4. 文言文点击两小儿辩日答案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去东方,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日出时离人近,而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日出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太阳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就像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觉热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5. 小儿辈文言文翻译

贺新郎·己丑为亲庭寿

祝贺新郎.己丑为亲中寿

【作者】李曾伯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朝代】宋代

满酌荆州酒。望莱庭、斑衣拜祝,俾吾亲寿。玉水雪楼游宦地,近访甘棠依旧。逢父老、颂声盈口。争道蜀边劳数载,也真宜、略伴云横岫。小儿辈,任成否。

满斟荆州酒。望莱庭、斑衣拜祝,让我父母长寿。玉水雪楼游宦地,最近访问甘棠依旧。遇到老人、颂声盈口。争道蜀边辛苦几年,啊真应该、略伴云横山岭。孩子们,任成了吗。

东皋十月梅开后。想亲朋、团栾一笑,从容觞豆。塞上弓刀成底事,不过腰金如斗。算不直、渊明株柳。只恐鲸鲵无计取,更须烦,绿野持竿手。看勋业,国长久。

东皋十月梅开后。想亲朋、团栾一笑,从容觞豆。塞上刀弓成底事,不过腰金如斗。计算不直、陶渊明株柳。只恐怕鲸鲵没有计取,还要麻烦,绿色田野持竿手。看功勋业绩,国长久。

6. 小儿大龟文言文翻译

昔有一小儿,陆地游戏,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而问人言:“云何得杀?”有人语言:“汝但掷置水中,实时可杀。”尔时,小儿信其语故,即掷水中,龟得水已,即便走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守护六根,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而问人言:“作何因缘,而得解脱?”邪见外道,天魔波旬,及恶知识而语之言:“汝但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语,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小儿,掷龟水中。 译: 从前有一个小孩子,在陆地上玩耍,得到一只大乌龟,想杀了它,但不知道怎么杀,便问别人说:“怎么才能杀?”那人说:“你只要把他放到水中,立刻可以杀。”于是小孩子听信了他的话,把乌龟仍到水里,乌龟立刻游走了。凡夫俗子,也是这样。想守护好六根,修行功德,不知道方法,便问他人:“有什么样的因果,才能解脱?”邪魔外道,魔鬼波旬,以及坏朋友对他说:“你只要放纵六根,恣意五欲,像我说的,必定能得到解脱。”这个笨人,不好好想想,便用他们的方法,身体朽坏而死,堕入三恶道中。像那个小孩子,把乌龟仍到水里。

7.

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8. 中朝有小儿阅读答案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①。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②?”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注释】

①中朝:西晋,晋帝室南渡后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

②尊侯:尊称对方的父亲。明德:光明的德行。当时俗传行疟的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使大人物得病,所以主人这样问。

【译文】

西晋时,有个小孩儿,父亲病了,他外出求医讨药。主人问他病情,他说:“是患疟子。”主人问:“令尊是位德行高洁的君子,为什么会患疟子呢?”小孩儿回答说:“正因为它来祸害君子,才是疟鬼呢!”

9. 文言文《两小儿辩斗》中这两小儿哪个说得有道理,包括理由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译文: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

小儿得效方的文言文答案
答: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

文言文小儿得效方
答: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小儿得效方文言文阅读答案 - 中国广告知道网整篇文言文的翻译
答:手机版 我的知道 小儿得效方文言文阅读答案 - 中国广告知道网整篇文言文的翻译 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6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文言文阅读 中国广告 文言文 小儿 翻译 搜索资料 本地图片 图片链接 提交回答...

齐宣王赐药中艾子为什么只求前日小儿得效方,从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
答:①想看看药死儿子的良方是什么样子;②劝诫齐王不要胡乱赐人药方;③委婉地表达齐王的不满。

关于《世说新语》1,3,7,9,11的题。(要经典,尽量多,配答案)
答:14.答案示例: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 俭朴清廉评分:每空1分,共2分后一空只答出“俭朴”即可得1 分意思对即可2007年淄博市(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1~12题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

有没有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的题
答:答案:6. 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

求5篇初中的文言文。。。
答: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
答:131.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132. 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133.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134. 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2、...

文言文阅读孟子
答:10. 偷鸡贼——《孟子·滕文公下》——有个偷鸡贼,天天偷鸡,有人劝他,他打算改正,打算改一天偷一只,改为一个月偷一只,这样明年就不偷了。 3. 文言文阅读(5题,共18分)齐桓晋文之事(节选)《孟子》齐宣王问 【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C【小题4】C【小题5】(1)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