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现任丈夫是谁

作者&投稿:束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继红的丈夫是已故主持人罗京,之后并没有再婚。

刘继红,央视第一主播罗京的妻子,比罗京小5岁,曾在中传上学,是他的校友,由于共同的专业,共同的爱好,他们聊得很投缘,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刘继红后来留校工作。

1988年6月的一天,罗京与刘继红来到街道办事处登记结婚。罗京的两人世界长达6年,他认为养育子女是需要条件的。无疑,时间和住房是他的实际问题。最后,刘继红在29岁这一年生下了儿子,儿子叫罗疏桐,罗京已34岁。

根据央视一位年龄较大的编导透露,罗京的老婆出名的贤惠,刚一结婚,家务都是由她一肩挑。据说,每天晚上,不论罗京多晚回到家,家里都会亮着一盏温暖的灯,累了一天的刘继红总是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等夫君。罗京一踏进家门,她就递上一杯热茶,茶里不是泡着胖大海,就是泡着几粒红枣。1995年,罗京和刘继红生下一个儿子。

罗京的简介

罗京(1961年5月29日-2009年6月5日),出生于北京市朝阳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祖籍四川省彭县隆丰镇(今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员。

1979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83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与赵忠祥、宋世雄并称“播音三巨头”;200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羊年春节联欢晚会,表演节目《吉祥送给您》;2007年,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2008年,罗京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09年6月5日早晨因病去世。



~

罗京妻子刘继红(罗京遗孀刘继红)
答:刘继红望着丈夫,心中充满了不舍,长时间的等待让她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 她每天向上天祈祷,希望罗京能够苏醒。 刘继红终究没有等到丈夫醒来,2009年6月,他还是因病离世,享年48岁。 罗京病逝后,刘继红陷入无尽的哀伤之中,在葬礼上,数次哭昏过去,一旁的儿子也哭得不成样子。 即使在罗京离世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

央视主播罗京的老婆是谁
答:刘继红 性别:女 母校:广院 丈夫:罗京(2009年去世) 刘继红,央视第一主播罗京的妻子,1966年出生,比罗京小5岁,曾在广院上学,是他的校友,由于共同的专业,共同的爱好,他们聊得很投缘,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刘继红后来留校工作。 1985年到1988年,罗京事业大发展的3年,它带给刘继红的...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嫁错人”和“不嫁人”哪一种更加可怕?
答:但是继红没想到,结了婚之后,想像里的美好爱情与婚姻不一样,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她和丈夫相亲认识的,接触了一年有点儿感情基础,她是个离异家庭缺乏安全感的人,因此那时候听闺蜜说:“如果你身旁有一个人你就会觉得没有那么空荡荡的了。”她信了,立刻完婚,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像的那般烂漫,可是...

丈夫抛弃不能生育妻子月明与心机女结婚是什么电视剧
答:并且张继红夫妇帮助下生了儿子方皓,在张继红生下女儿之后不幸离世,临终前将丈夫廖文辉和女儿廖嫣然托付给江月明,从此方皓和廖嫣然命运紧紧连接一起,二十年后已长大成人方皓,就读于北京某医科大学,

惨死狱中的抗日英雄人物简介
答:赵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边不远的广场,旁边是继红小学校。赵一曼死后,丈夫陈达邦并不知道她已经改了名字,电影《赵一曼》播出时他都不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妻子李一超。赵一曼的姐姐还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要求查找曾经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过的李一超。然而,周总理看了这封信之后,怎么也想不起李一超究竟...

鲍蕾个人资料,鲍蕾个人资料
答:鲍莉现任丈夫是《武林外传》中有出色表现的郭京飞。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06470834744987987/answer/4222026999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举报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

2篇100字感动人心的故事
答:杜继红从教12年来,不论是她教过的学生,还是没有教过的学生,都从她那里得到了太多的温暖。哪个学生穿得薄了,她拿出自己或丈夫的衣服为学生抵御风寒;哪个学生家庭贫困,她就给他垫付学费。杜继红还有一个习惯,就是除了晚上休息,其他时候很少锁屋门,暖瓶里从不缺热水,以方便学生去她屋里喝水。...

当代中国民族英雄,极其对立面汉女干卖国贝戎有哪些
答:赵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边不远的广场,旁边是继红小学校。 赵一曼死后,丈夫陈达邦并不知道她已经改了名字,电影《赵一曼》播出时他都不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妻子李一超。赵一曼的姐姐还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要求查找曾经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过的李一超。然而,周总理看了这封信之后,怎么也想不起李一超究竟是谁。直到1952...

感动人心的故事
答: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