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谷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驹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关于原谷的文言文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译文】

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 ”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做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父亲很是惭愧,后悔(做那样的事),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

负义:违背道义。

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章中的原谷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使父亲幡然悔悟。

2. 愚公之谷文言文及翻译

西汉·刘向《愚公之谷》白话释义:

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老人家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他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

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老人家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就把小马牵走了。

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说:“老人家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夷吾的愚笨。

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

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他们尚且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原文: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 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刘向初以父荫任辇郎,后擢任谏大夫。宣帝时选为儒俊材,曾应诏献赋颂数十篇,官至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任散骑宗正给事中,因屡次上书言事,弹劾宦官弘恭、石显及外戚许、史,曾两度下狱,被免为庶人,闲居十余年。

成帝即位后被启用,拜中郎,使领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刘向多次上书,建议削弱外戚权力,甚为成帝嘉许,但终不能用。

夜观星象,常常通宵达旦。刘向喜言五行灾异之说,并据以论证现实政治。其学问渊博,曾奉诏整理五经秘书、诸子诗赋近20年,对古籍的整理保存作出了巨大贡献。

撰成《别录》,为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又集合上古以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衍行事,以类相从,撰成《洪范五行传》11篇。

文学上以辞赋和散文见长,《汉书·艺文志》载有其赋33篇,今多散佚,唯存《九叹》系拟屈原《九章》之作,在追念屈原之辞中寄托身世之感。

其散文今存部分奏疏和点校古籍的叙录,著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其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对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响。

内容简介:

一位聪明的老人故意假托解释地名,讲了一个傻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讽刺齐国司法的废乱。然而齐桓公信以为真,把寓言当成了真实的事情,没有参透老人的真正目的。

名相管仲理解并接受了老人的讽谏,改进治理,下大气力解决司法公正问题。显然,作者的用意在劝诫治政者应善于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治理好国家。

3. 陶侃惜谷的古文翻译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4. 莱芜谷文言文翻译

[注释]①知:掌管。

②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③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

④监生:此指儒生。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

这是骂人的话。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

⑦摔(zu6):揪住。⑧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

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⑨无算:无数。

译文:郑板桥,乾隆年间担任山东潍县知县。正逢连年受灾歉收,郑板桥开展积极的抗灾救灾,招募远近受灾的饥民,修整受损房屋开凿河道,以饥民工作代替对他们的救赈,又劝说城里的富裕人家,打开粮仓煮粥救济饥民,使饥民轮流得以饮食。

对囤积居奇的粮商全部查封,责令他们平价出售粮食,遇有诉讼的事件,则维护穷弱的利益而抑制富商。用钱捐的监生以事求见,则立即坐在衙门大堂,召他们进来,睁着愤怒的眼晴大骂着说:“驮着钱的骡子有什么要说的?”或者命令衙役摘掉他们的冠帽,踩在脚下,或者敲打他们头部刺击他们面部,然后赶出云。

一时间豪绅富人都很害怕,而贫苦人民得以存活下去的很多。

5. 关于描写三峡的文言文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

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

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

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

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

自重文赋名,荒淫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

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

文言文中与粮食生产有关的词有
答:后以五谷为谷物的通称,不一定限于五种。 谷:通“谷”。庄稼和粮食的总称;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谷,百谷之总名。从禾谷声。百谷者,稻粱菽各二十;蔬果助谷各二十也。”《尚书·太古誓》:“五至,以谷俱来。”郑注:“盖牟麦也。”《诗经·豳风·七月》:“亟(同“急”)其乘...

《巢谷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答: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句读之不知 B.予以罪谪居筠州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不拘于时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

为稻粱谋是什么意思?
答:子曰:“三年学,不至①于谷②,不易得也。” 【注释】 ①至:这里指意念所至。②谷:古代以谷米为俸禄(类似今天的工资),所以“谷”就是指“禄”。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三年而不想望当官吃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读解】 所谓“学而优则仕”,(《子张》)一般读书人想望当官吃俸禄是无可非议...

沙骆破瓮文言文翻译
答:4. 杀头破瓮 文言文的译讲 此语出自《百喻经》,原文如下: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能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

文言文《原谷孝敬》译文
答:出处:元·郭居敬《二十四孝》原文: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弃之。谷年十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弃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弃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

《疑邻窃斧》全文翻译是什么?
答:变的不是邻居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心态。变的原因也没有其他,是被偏见所蒙蔽。原文:人有亡斧者①.,意其邻之子⑤。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②. ,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⑥.而不窃斧也③.。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④.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意思
答:【注释】谷:古代以谷作为官吏的俸禄,这里用“谷”字代表做官。不至于谷,即做不了官。【译文】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评析】孔子办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古时一般学习三年为一个阶段,此后便可做官。对本章另有一种解释,认为“学了三年还达不...

关于家风家训文言文
答:握粟出卜,自何能谷?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今译】斑鸠鸟儿小又短,高高飞起上云天。 我的心里多忧伤,相信从前...7. 文言文《家训》翻译 江端友《家训》译文: 大凡人在饮食时知道物的由来,五谷食物是农人经过播种收获的艰难过程,在天地间风调雨顺时才长成的,再把生...

昔子反毙于谷阳什么意思
答:”徐邈同郡人韩观,字曼游,有鉴别人材的才干和能力,名气与徐邈相等,而在孙礼...邈对曰:“昔子反毙於谷阳,御叔罚於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火星人)5797

文言文种谷的翻译
答:凡是田地就要早种晚种兼施,有闰的年份,节气就会推后,适宜晚些种。但是总体要早种,早种的田比晚种的田产量多出一倍。2. 种谷罔与勿文言文翻译 《种谷》原文:罔与勿析土而农,耨不胜其草,罔并薙以焚之,禾灭而草生如初,勿两存焉。粟则化而为稂,稻化为稗,胥顾以馁。乃得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