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庚醉眠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初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唐庚一系列醉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山静似太古一诗的写作背景

【赏析】

从空间上说,群山环抱,一片寂静,好似万物都不存在的远古;从时间上说,无所思虑,无所用心,一天就好像是一年。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一切仿佛都已凝固,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人事的搅扰,没有烦恼的萦绕,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以下就具体写其顺适:春天不是就要过去了吗?没关系,春去春来他本就认为是大自然的正常运行,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照样喝得痛快;鸟啼不是打破了山间的静寂吗?也无妨,在他听来,与树头清风,草中虫鸣也没什么两样,总是天籁,不妨高眠。三、四句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眠”字写。“躲进小楼成一统”,世味进不来,当然也就闻不到,这是饱尝世味之人的辛酸之言,也是他在这特定的时空中所体悟到的价值观。另外,盛夏时分醉卧当然已用得着竹席,但这得到清凉的,哪里只是身体呢?正是由于进入了这种顺适之态,所以即使是作诗这样的超功利之事,他也是无可无不可:“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梦中得句似得而实失,拈笔忘筌(用《庄子》“得鱼忘筌”之典)似失而实得,他就是这样领会了人生哲学上的辩证法。这首诗是作者谪居惠州所作,另有作于同时的《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可以参看:“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其中所透露出的禅意,与此诗正是相通的。

本诗的“诗眼”是“醉”。全诗以“醉”为中心,因为诗人终日喝酒麻木自己,才有了下文“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的感叹。

唐庚此诗造意古朴,对仗工稳,韵味悠长,令人咏叹再三,不忍释卷。诗中描写了诗人在初夏之时的日常起居生活,意境幽美。炎炎夏日,昼长难度。谪居深山之中,面对寂寂青山,少不了独酌花间,残红点点,也足以让人陶醉;好鸟声声,婉转动人,仿佛催眠曲曲,诗人免不了多喝几杯,不觉之间睡意顿生,好在竹凉席是现成的,诗人在这鸟语花香中很快进入了梦乡。在睡梦中,诗人的思绪并未停止,诗兴亦信马由缰,于是佳句亦奔涌而来。然而遗憾的是诗人醒来之后,提起笔想把那些梦中频得的佳句写下来时,却又只剩下片鳞只爪,不知从何写起了。此种境况,即所谓“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大凡诗人都有这种提笔忘言的体会。

可是对于诗后有关“拈笔又忘筌”的注释,笔者认为不甚妥贴,似可商榷。对“拈笔又忘筌”的注释,编撰者主要采用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中对该句的注释。钱钟书是当代学界泰斗,著作等身,令人钦佩,其《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都是学界公认的极有价值之学术著作,其新颖独到之见解,发垄耳振聩,令人耳目一新,笔者也因此获益良多。然智者千虑,有时亦难免一失,在《宋诗选注》中,钱先生注“拈笔又忘筌”句曰:“提起笔来写又忘掉怎样说了。筌借作诠。”细研钱先生对该句的注释,笔者认为钱先生对该句的注释似是而非,值得商榷。“忘筌”一词源于《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现代汉语大词典》对“筌”字的注释是:指用竹或草编的捕鱼之工具。“得鱼而忘筌”即捕到了鱼而忘记了捕鱼的工具,比喻的是达到了目的却忘记了所凭借的手段。“忘筌”即为“忘言”之意。“拈笔又忘筌”也就是说提起笔来又忘记怎样写了。

历代诗人用此典者甚多,如晋嵇康《赠秀才从军》“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唐骆宾王《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诗:“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张正元《临川羡鱼》:“结网非无力,忘筌自有心。”白居易《和李渣州题韦开州经藏诗》:“观指非知月,忘签是得鱼。”贯休《渔家》:“但得忘筌心自乐,肯羡前贤钓清渭。”郭沫若《新旧与文白之争》也说:“我们读书求学的目的,要在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筌。”

以上例举要而言之也说明,“忘筌”即为“忘言”之意。

由此观之,唐庚《醉眠》诗中“拈笔又忘筌”中的“忘筌”,亦如上述诗人一样是用《庄子。外物篇》“得鱼而忘筌”这个典故。“忘筌”,即是“忘言”,而所忘之言,即是上句“梦中频得”之“句”,若依钱先生的解释,“筌”借作“诠”,当“说”讲,表面上看,似亦可通,但细加推敲,所谓“提起笔来写又忘掉怎样说了”,其实是“提起笔来写又忘掉怎样写了”,而写什么呢?显然是上句“梦中频得”之“句”也。

2. 醉眠的注释译文

⑴太古:远古,上古。《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故不抇也。”唐韩愈《原道》:“曷不为太古之无事。”

⑵小年:将近一年。用以形容时间之长。清查慎行《虞山钱劬谷属题采药图》诗:“小年长日正迟迟,算是樵柯欲烂时。”

⑶馀花:残花。馀(yú):剩下的。南朝齐谢朓《游东田诗》:“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⑷不妨:表示可以、无妨碍之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

⑸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唐韩愈《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⑹时光:时间;光阴。唐张祜《破阵乐》诗:“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簟(diàn):竹席。便:适宜。

⑺得句:谓诗人觅得佳句。唐周贺《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谏诤余。”

⑻拈(niān):用手指拿东西。忘筌(quán):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通“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晋何劭《赠张华》诗:“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山上一片寂静,好像太古时候一般;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过一天就好像度过了一年。

暮春依然还有些花朵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03130开放,使我还可以在醉酒时赏花;鸟儿婉转的啼鸣,并不妨碍我安眠。

尝尽了人世滋味后,我掩上了门扉,这时节躺在竹席上非常适宜方便。

经常在梦中想出优美的诗句,可当拿起笔时,却又忘了该用什么语言。

3. 醉眠唐庚抒发了什么感情

《醉眠》

[宋]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1、“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一联,表达了厌恶官场的世态炎凉、追求恬淡的心境.其中,“世味门常掩”表明作者对“世味”(官场世态)的厌恶,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后句“簟已便”是因为正值盛夏时光,诗人醉卧竹席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

2、《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唐庚的诗师承苏轼而自成一家,形成细密工致的独特风格.但唐庚为诗,重推敲锤炼,近于苦吟,与苏轼的快意放笔又大不相同.这首诗是作者谪居惠州所作,正体现了这一点.

首联领起全诗,语意淡白,却又韵味十足,虽未写“醉”,却处处显出意境苍茫、神态优游的“醉”意.连绵起伏的山势,一如绵延不断的“太古”,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一切仿佛都已凝固,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人事的搅扰,没有烦恼的萦绕,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

颔联笔锋一转,由宏大转向微观,转而写个人生活中“余花”与“好鸟”.春意阑珊,花已凋残,但诗人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照样喝得痛快;鸟啼打破了山间的静寂,也并不妨碍诗人午后酣眠.诗人融情入景,又不露痕迹.

颈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眠”字写.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的舒适;其实说的是心清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心气平和的写照.

尾联与首联呼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得句”正表明诗人平日不管吏事俗务,而专于文字之癖中自得其乐.“忘筌”,一语双关:“筌”通“诠”,“忘筌”即“忘言”;“忘筌”又暗合庄子“得鱼忘筌”的典故,梦中得句似得而实失,拈笔忘筌似失而实得,他就是这样领会了人生哲学上的辩证法.失去的是“梦中句”,得到的则是无所为、亦无所求的悠然忘我之境.句中不见“失”的遗憾,只有“得”的欢欣.

本诗将旷达、逍遥的意味蕴藏在简淡的诗句内,读来颇具深意.

4. 戴逵文言文全篇翻译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yóu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居住在山阴,一次晚上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5. 玄石醉酒 文言文翻译

玄石戒酒

1、原文

昔有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若熏灼,肌骨如蒸煮,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友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满月,同饮者携酒至,曰:“试尝之。”始而三爵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玄石忘其故,卒死于酒。性之所耽不能绝者,皆为玄石类也,悲夫!

2、译文

从前有一个叫做玄石的人喜爱喝酒。(他有一次)喝醉了,五脏如同被烧灼火烫,肌肤骨头如同被蒸煮得要断裂,没有什么药可以解救,三天后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

他对别人说:“我这才知道酒可以喝死人,我不敢再饮酒了!”过了不到一个月,他的酒友来到,劝他说:“试着少喝点酒。”于是,他喝了三杯。第二天他喝了五杯,再后一天喝了十杯,再后一天改用大杯了。(玄石)忘记了之前差点醉死的教训,最后还是因为酗酒而丢了性命。

玄石这样的酒鬼,嗜酒如命是他的本性,因此让他戒酒根本办不到。

扩展资料:

该篇出自(明)刘基《郁离子》卷七

1、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2、《郁离子》

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思想内容以道为本兼与儒家相结合。立意与行文变幻奇诡,颇得庄子精髓。嘉靖丙辰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合刻於开封。

刘基认为万物有道,道不可逆;二、物有两极,对立统一;三、理一分殊,探其本质;四、智胜于力,知所未知;五、以物以理,取象思维。思维深得道家思维的精髓。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

沉衣中流文言文
答: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比较二者不同的情感。 4. 次非斩蛟的文言文解释 楚国有个名叫次非的...

文言文风潮
答:1. 文言文开除的句子 开除 kāi chú 1. 廓清。 ●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被九天以开除兮,来云气以驭飞龙。」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省牲之夕,载旸载阴,将事之夜,天地开除,月星明穊。」 ●宋曾巩《诸庙祈晴文》:「百姓之困甚矣,惟神得无念乎?尚其开除山川,相导出日,俾岁无害,为民之休...

...简介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答:静坐时看松鼠饮,醉眠不碍山禽浴。唤仙人、伴我酌琼瑶,餐秋菊。书锦堂 [作者] 刘子寰 [朝代] 宋代 上缺思纵步,时自驻篮舆,策杖荒郊。为有柔荑可坐,野菜时挑。思忆家山行乐处,片心时逐野云飘。歌长铗、遥寄故人,归路赋隐辞招。花发沁园春·呈史沧洲 [作者] 刘子寰 [朝代]...

跪求大师算命
答:这就是成了伤官生财的八字,日时甲庚相冲,甲弱庚也弱,则代表自己觉得自身不是当官的料而且也对当官不感冒了,丁未当旺,则甲木认为赚钱发财才是硬道理了。 以运程来看,甲木当前处在已酉运,甲已合土意在取财,但酉金泄了伤官之气,你该感到挫折带来的泄劲与恼火,何总已土见酉而去生,而已土又是薄土,这财...

叶飞文言文作文
答:又若芳草留春,翠裀堆锦,我当醉眠席地,放歌咏怀,使花片历乱满衣,残香隐隐扑鼻,梦与花神携手巫阳,思逐彩云飞动,幽欢流畅,此乐何极。西泠桥玩落花 三月桃花,苏堤落瓣,因风荡漾,逐水周流,飘泊孤踪,多在西泠桥畔堆栈。粉销玉碎,香冷红残,片片似对骚人泣别,豪举离樽,当为高唱渭城朝雨。

论琴高濂文言文
答:3. 鼓琴不问的文言文翻译 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 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 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

叶飞获奖文言文
答:又若芳草留春,翠裀堆锦,我当醉眠席地,放歌咏怀,使花片历乱满衣,残香隐隐扑鼻,梦与花神携手巫阳,思逐彩云飞动,幽欢流畅,此乐何极。西泠桥玩落花 三月桃花,苏堤落瓣,因风荡漾,逐水周流,飘泊孤踪,多在西泠桥畔堆栈。粉销玉碎,香冷红残,片片似对骚人泣别,豪举离樽,当为高唱渭城朝雨。

哪个韵母表是怎么排的
答:• 求助《钴鉧潭记》全文翻译 • 关于描写读书的文言文 • 谁能帮我写首昂头诗头四个字是我爱房璐? • 《我们多么幸福》朗诵词 更多>> 订阅该问题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已解决懂近体诗的高手进...

北宋诗人唐庚简介,代表作有《醉眠》《斗茶记》等
答:庚为文精密,通于世务,作《名治》、《察言》、《闵俗》、《存旧》、《内前行》诸篇,时人称之。有文集二十卷。子文若,自有传。庚兄弟五人,长兄瞻,字望之,后改名伯虎,字长孺。治《易》、《春秋》,皆有家法。元v三年(1088),其父游泸南,伯虎兄弟居母丧于丹山,伯虎夜半蹴(cù:踢,...

男八字壬申 庚戌 己卯 庚午
答:换骨成仙格 到处为家未是家,山是最好作生涯,月从海上三更静,雁过云边万里赊。休休浓芳嫌旖旎,重重疏影喜横斜,醉眠惊觉身无梦,自汲寒泉煮嫩茶。基业 南园北宅闲风月,人遇重山始见金,住处不如当运处,水边人自万家春。兄弟 远历天边鸿雁过,南来各自宿芦花,梧桐凋尽秋风恶,月落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