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作者&投稿:卓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中三水平六阶段包含内容如下:

一、三水平

(1)前习俗水平(0~9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2)习俗水平(9~15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

二、六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能会作出这样两种不同的反应:赞成者认为,他可以偷药,因为他先提出请求,又不偷大的东西,不该受罚;反对者则会说,偷药会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如他们对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能会有这样的说法:赞成者会说,他的妻子需要这种药,他需要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反对者则会说,他的妻子在他出狱前可能会死,因而对他没有好处。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

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会说,他做的是好丈夫应做的事;反对者则说,他这样做会给家庭带来苦恼和丧失名誉。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

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该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会说,不这么做,他要为妻子的死负责;反对者会说,他要救妻子的命是应该的,但偷东西犯法。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对于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认为,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反对者认为,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总不能采用偷的手段。

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对于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认为,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高于一切;反对者认为,别人说不定也像他妻子一样急需这药,要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



~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答: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

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
答: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是什么 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经过了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皮亚杰关于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认知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

劳伦斯·科尔伯格认为道德的发展过程分为哪六个阶段?
答:哈佛大学的劳伦斯·科尔伯格把道德的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儿童必须经由这个过程才能成为能够完全承担道德责任的人,并且,这个过程是可以测量。这六个阶段分别是:惩罚与顺从取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阶段、人际关系协调阶段、“法律与秩序”取向阶段、社会契约法律取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取向阶段。在...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速记口诀是什么?
答: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 1.水平I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对文化的规则和标记中的善恶是非观念十分敏感,但却是根据行为的实质结果或权利来解释标记的。2.水平Ⅱ 这时个体已内化现行社会规则,即认为规则是正确的,能顺从现行社会秩序、且有维护这种秩序的内在愿望、行为价值是以遵守规则的经济为依据。3.水平Ⅲ...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答: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是依从、认同与内化。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例如:家长看见其他家长给孩子报名补课班,于是也给自己家孩子报名各种补课班,就是一种从众现象。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答:在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还有一个特征是考试的常考点,他们在判断行为好坏的时候,更多看的是结果而非过程。例如:小A在打扫时打碎了10个玻璃杯,小B偷吃东西时打碎了1个玻璃杯,问处在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认为哪个人犯的错误更大,他们会说小A,因为小A打碎的是10个玻璃杯。第三个阶段是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
答:      在这个故事中,海因茨遇到的两难问题是:应该遵守法律,还是要维护个人生命的权利。向被试者提出的问题是:海因茨应不应该那么做,为什么?柯尔伯格根据被试者提供的判断理由,分析其中所隐含的认知结构特点,划分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外在标准控制...

道德自律包括三个环节
答: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2、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3、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口诀是什么?
答: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口诀是如下:惩罚功利前习俗,遵守法规好孩子,契约原则最后述。柯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关于阶段对应的年龄划分,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

管理道德发展的“三个层次六个阶段”是什么意思?
答:科尔伯格提出的二通道的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按照个体道德判断结果的性质分类的)如下:1.前习俗水平(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这以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