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草莽的朱元璋,有哪些有名的诗句? 都是草莽出身,为何朱元璋可以成功而洪秀全失败呢?

作者&投稿:宋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皇帝,他的人生履历可谓传奇。草莽出身的他最终却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皇帝,更是建立了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虽出身草莽,但他在政治和国家建设上的功绩却是不可否认的。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非常容易被众人所忽视的特点——即朱元璋在文学上也有着一定的才华和造诣,有许多经典的诗句便是出自于这位皇帝之手。朱元璋的文学作品被制成了名为《御制文集》的合集流传于世,其中便收录了一百多首诗词。以下是其中有名的诗句。
01、护霜云外天颜碧,笼水烟边山色青

这两句诗出自朱元璋的《大祀》。简单两句便勾勒出了准备进行大祀过程中作者眼前之景,描绘出了一幅一派祥和,海清河晏的景象,同时通过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当时的国泰民安,从这两句诗中也能感受到作者朱元璋当时内心的喜悦与明朗。

02、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这两句诗出自朱元璋的《庐山诗》。庐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从古至今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所游览描绘的打卡点。来到庐山游玩的朱元璋也不例外。这两句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将”长江“和”明月“比作“玉带”和“金球”,描绘直白却又令人十分有代入感。仿佛此时此刻你我就置身于庐山上,俯瞰着奔涌的长江,眼望高悬的明月,不禁发出由衷的赞美和感叹。

03、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这两句诗出自朱元璋的《咏竹》。和庐山一样,历代描绘歌颂竹子的文人墨客也不在少数。朱元璋的《咏竹》也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篇。整首诗前两句描绘的是竹子的高洁品质与隐忍蓄势。这里的后两句则重在描写竹子厚积薄发后的模样。表明出作者对竹子的赞赏,同时以此来勉励自己。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诗句,朱元璋其实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加了解。



出身草莽的刘邦和朱元璋开国都不容易,要论难度,谁更胜一筹?~

朱元璋与刘邦可以说都是从无人知其名,一步步当上最高统治者,而开国都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他们两个人都做到了,可以说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我觉得如果按把朱元璋与刘邦两个人相比较,开国难度更胜一筹的应该是朱元璋吧。因为刘邦与朱元璋两个人相比,刘邦最起码也是一个有小官职在身的人,虽然只是个小吏,但是也比朱元璋强,因为朱元璋当初可是乞丐,出身连一般的平民都算不上。

而刘邦前期的日子肯定是过得比朱元璋好的,因为朱元璋最早那几年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解决,家乡接连发生了天灾,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收成,除了有一个哥哥以外,其他的亲人都被饿死了,要么就是病死了。而刘邦虽然生活不是特别的富裕,也没有多大的实权在手,但是却可以解决基本的温饱,可以吃饱饭,所以由此可见朱元璋相比较刘邦更困难一点。

刘邦在他刚开始想要做一番自己的大事业的时候,恰逢当时的天下大乱,吴广还有陈胜已经揭竿而起,而赵高当时把持了朝中大权,而公子扶苏还有蒙恬已经都被宦官赵高害死了,所以当时秦朝灭亡已经成为了必定的事;而朱元璋当时也正处于各地起义军不断揭竿起义,而当时朝廷正在四处打压起义,天下当时也是陷入了混乱。

所以刘邦和朱元璋两人当时都拥有很不错的时机,这一点都差不多。但是朱元璋开创了明朝用了17年,而刘邦只用了七年的时间,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个人感觉朱元璋要比刘邦困难一些。

因为内外部环境的不同。
要说整个历史上,能有差不多出身,一样反抗的但是却是不同结局的两个人应该就是朱元璋和洪秀全了吧,这两人都是草莽出身,但是朱元璋却开创了明朝,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却是彻底的失败,沦为笑柄,为什么造成这样的原因,其实很大的因素是因为两个人的内外因素造成的。


第一个外部因素,虽然出身一样的就算是两人出身一模一样,但是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不一样,朱元璋面对的是一个疲惫的元朝,还有差不多一样实力的陈友谅等一波人,而朱元璋在战胜了陈友谅之后,已经把自己的实力提升了不知道多少。

而洪秀全呢则是不同的境地,他不仅面对清朝政府,还要对着洋人,虽然洪秀全也得到了很多的支持,但是面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清政府,加上武器和训练有素的洋人军队,真的是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所以注定了洪秀全的艰难,因为洋人军队虽然少,但是人家精呀,足以弥补人数差距。

第二点内部因素,朱元璋自从起义之后,严明律己,不给自己的内部贪污腐败,所以所过之处,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欢迎,但是洪秀全后期的时候,内部开始腐朽分化,自己内部已经不稳定了,加上外部的压力,所以最后失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虽然朱元璋和洪秀全出身一样,但是结果不同也是可以理解了。

中国历史上气魄宏大的诗词有哪些?
答:昔时辉煌似微尘……一并六,始\君临天下;大汉唐,曾\威震四方;蒙古铁骑,纵横亚欧大陆……山河为之变色,日月亦惊颤……可勘谓豪雄?否,真笑惭叱咤当年!无非区区家国,汗青百年传。哪有今朝,平天绝纪元!正气豪气大气,骨气志气霸气,侠气义气勇气,九气皆备,然后能为大事!

在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打油诗?
答:所以才然老百姓们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戏杜甫诗》唐·李白 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这首诗呢,打油诗里毕竟著名的,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李白这首打油诗也是充满着乐趣的,这首诗幽默风趣,有点调侃杜甫的味道,还有表现了两...

描述明孝陵的经典语句
答:1. 关于明孝陵的经典诗句 关于明孝陵的经典诗句 1.描写“明孝陵”的诗句有哪些 1. 《过明孝陵》 田牧 梅花园外接桃花,十里香尘漫紫霞。已道名山僧占尽,林深更有帝王家。 2. 《游南京明孝陵感怀(七绝二首)》 田牧 百花依旧诉春秋,不老青山葬古丘。岁月犹如溪谷水,奔流向海不回头。 千秋帝业成春梦,万古江...

《我是人间自在客》:自在的人生,需要有艺术地折腾
答:林逋却道:“声名远扬,不过是虚名;身处官场,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名利怎么比得过威严耸立的山峰和澄澈如画的湖水。人这一生,只要舒适自得就好。”送上门的荣华富贵,他不要。自己随心所作的佳诗名作,他亦淡然地将之焚烧。面对他人不解其为何不将作品整理成册,以流芳百世。他奕奕然道:“我隐居...

关于朱元璋的资料
答:据说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以后写的一首诗,表明他的辛勤。朱元璋的确是个勤于政事的皇帝。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阅公文,晚上还要工作到深夜。他经常换上百姓的衣服,出外私访。有一天,他跑到罗复仁家,想看看这个陈友谅(陈友谅,元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将领,后成为地方割据势力。1363年,为朱元璋大败于鄱阳湖,至九江口中箭...

我要名句啊
答:(明)朱元璋《题寺壁诗》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清)秋瑾《鹧鸪天》 人物篇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李延年《佳人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白居易《琵琶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唐)李白《清平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回眸一笑百媚生,...

求一段好的诗词。最好多来点。意思要好的。谢谢拉!!!
答:山僧不识英雄主,何必哓哓问姓名?(明)朱元璋《题寺壁诗》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清)秋瑾《鹧鸪天》人物篇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李延年《佳人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白居易《琵琶行》云想衣裳花想容。(唐)李白《清平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

朱元璋是文盲吗?他什么时候学习读书认字呢?
答:朱元璋尽管出身寒微,没有受过孔孟的诗书礼乐的教育,但他并非仅仅是一个草莽英雄,在戎马生涯中也写过诗词,并有《御制文集》传世,集中就有朱元璋的一百多首诗词。其韵律意境自然不及李白苏轼,但豪情壮志却也有相当的艺术震撼力。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朱元璋神明天纵,默契书法。朱元璋书法行笔自然...

为什么朱元璋这么牛呢?
答:由于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明初皇帝的力量比较强大,到了明朝中后期则文官的力量变的强大起来。朱元璋利用特务机构,派出大量名为“检校”的特务人员,遍布朝野,暗中监视。有一次,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宋濂昨天在家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听后满意地说:“你果然没有骗朕。”...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能够成功,朱元璋却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答:朱元璋出身布衣草莽,他之所以起身反抗朝廷就是因为地主权贵的冷漠和当官的横征暴敛,欺压百姓。他当上皇帝的政治理想,就是要扫清环宇,革新政治,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然而要是通过“纵容权贵”的方式来达到自己集权的目的,将天下百姓置于不顾,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