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出现流胶病、茎叶、黄瓜上也有才取什么错失打什么农药有治疗效果? 治黄瓜流胶病的药

作者&投稿:易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细菌性病害:
  黄瓜的细菌性溃疡病、缘枯病是经常造成瓜条流胶脓的主要细菌病害。不易凝固,颜色一般为白色,扩大后成鼻涕状凝胶,病斑叶脉发黑,造成瓜条腐烂,变臭。防治:叶面喷雾细菌药剂,可以选择喹啉酮、中生菌素、塞霉铜等药剂,同时防止植株出现伤口,否则很容易感染细菌病害;降低棚室空气湿度。

  二、真菌性病害:
  蔓枯病一般是褐色的斑点,叶片边缘V字型病斑,叶片内部圆形病斑,茎蔓和瓜条上出现乳白色或琥珀色流胶。
  防治:10%苯醚甲环唑(世高)或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推荐药剂:枯黄120

  ??? 黑星病,发生较少,并且黑星病发生时,在瓜条上出现暗绿色的凹陷斑,病部呈疮痂状;后期有褐色胶状物流出。
  黑星病的防治:腈菌唑+百菌清+芸薹素共同叶面喷雾。推荐药剂:天下无斑

  疫病流胶一般发生在茎蔓上,严重时危害瓜条。茎受害病部呈水浸状,暗绿色腐烂、并明显缢缩,产生流胶。瓜条受害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病斑,棚室内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较快,病部后期分泌乳白色流胶,渐变琥珀色,进而软化、软腐,有时表面长出白色霉,散发恶臭味。防治:轮作,覆地膜,药剂杀毒矾、甲霜灵、增效瑞毒霉灌根。推荐药剂:使用稼稼乐霜疫休800倍液叶面喷雾。

  菌核病的流胶发生部位在花下部,即瓜条顶端,初期有白色或褐色胶状物,后期出现白色的棉毛。叶面喷雾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等药剂进行防治。推荐药剂:稼稼乐炭疽净

  生理病害造成的瓜条流胶一般都是在瓜条的表面出现细小裂纹,然后出现流胶,一般为白色,实际上是瓜条内部的液体流出呈现胶状物。有时这些细小裂纹不易被发现。水果小黄瓜特别严重。

  主要原因有:
  ??? 1、浇水忽干忽湿。瓜条接近采摘期,瓜皮生长速度慢,在长期干旱情况下浇水,会造成瓜条表皮出现裂纹而流胶。
  ??? 2、通风不良。通风突然,或者棚室出现过堂风,会造成瓜条表皮皴皮而流胶。
  ??? 3、激素使用不当。例如长期使用含有吡效隆的成分的生长调节剂,在短时间内促进瓜条快速生长,导致表皮出现裂纹而流胶。调节剂推荐使用稼稼乐直又长,不含激素,有效改善黄瓜品质,起到增直拉长的作用。
  防治方法:同时控制植株长势,避免徒长,浇水时浇小水;喷施稼乐硼、稼乐钙含硼含钙的叶面肥;铺设草苫子控制温度。
  ?
  另外,瓜条如果受外伤,也会引起流胶现象,要小心打秧、摘叶;发生时使用药剂:百菌清

保护地黄瓜结果期主杆叶柄流胶是什么病害引起的~

蔬菜病虫害


一、苗期病害

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为害瓜类、茄果类、豆类及十字花科蔬菜幼苗。

(一)猝倒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种子,胚芽或子叶腐烂,受害幼苗出土后,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绕茎扩展,似水烫状,而后病茎缢缩成线状,幼苗即倒地。空气潮湿时,病苗或土壤表面可出现白色絮状霉层而别于立枯病。

发生特点: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和管理水平。病菌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温度15~16℃。

发病最适宜土温10℃,低温、高湿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一般秋季夜晚凉爽,白天光照不足,苗床湿度大或早春土温偏低,相对湿度大,通风不良或苗床浇水过多,土温15℃ 以下,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播种过密,间苗移苗不及时,施用带菌肥料,长期使用同一苗床土壤等都会诱发加重该病的发生。幼苗子叶中的养分已耗完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最易感病的时期。

防治方法:

1、苗床处理:用50%多菌灵和福美双按1:1混合,每平方米用药8~10克或32%苗菌敌10克加细土10~15千克配成药土,播种时将2/3的药土撒于畦面,再用1/3的药土盖种。

2、种子处理:可用50%福美双3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25%甲霜灵或65%代森锌1500倍液与种子按1:3的比例混配浸种。

3、苗期喷0.2%磷酸二氢钾或0.1%氯化钙等提高抗病力。

4、化学防治:发现病苗及时拔出并喷药防治。药剂有:甲霜灵锰锌或雷多米尔锰锌或杀毒矾500倍液或普力克或龙克菌600倍液或恶甲水剂300倍液喷洒,5~7天一次,连喷2~3次。

(二)立枯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出苗后即可受害,尤以中后期为重,病苗基部变褐色,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稍大病苗发病初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叶片萎蔫不能复原,直至直立枯,病斑初呈椭圆形暗褐色,具有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后期形成菌核,是与猝倒病区别的又一重要特征。

发生特点: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存活可达2~3年,病菌发育适温24℃,越冬后的菌丝恢复活动和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接触幼苗引起发病,播种过密,间苗或分苗不及时,造成幼苗徒长,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土壤水份忽高忽低易诱发此病,从根部、幼茎和伤口侵染发病。

防治方法:

1、苗床处理,参照猝倒病。

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或50%福美双拌种。

3、加强苗床管理,提高地温,通风,防止高温高湿。

4、苗期喷0.2%磷酸二氢钾或植宝素7500~9000倍液。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或50%根病克600倍液或敌克松或绿亨一号1000倍液。猝倒病与立枯病混发时,可用福美双800倍液和普力克600倍液喷淋,一般7天一次,连喷2次。

(三)沤根

症状识别: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幼苗(育苗阶段或定植后)根部不发新根,幼根表面初呈锈褐色而后腐烂,导致地上部叶片变黄,严重时萎蔫枯,极易拔起。

发生特点:地温长时间处于15℃以下,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苗床湿度和地温过低,幼苗出现萎蔫时间长发生沤根,致使生长点停止生长,老叶边缘变褐而干枯亡。

防治方法:

1、合理选地,雨后及时排水。

2、控制地温不宜低于12℃,应在16℃左右。

3、发现轻微沤根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新根生长,必要时喷生根剂或油菜素内酸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瓜类蔬菜病虫害

(一)黄瓜霜霉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是黄瓜最主要的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成株期发病,在开花至结瓜期较重,叶片染病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蔓延,发病初期在叶背产生水渍状斑点,病斑逐渐变为淡黄色或黄色,最后变为淡褐色干枯。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三角形,病斑边缘明显,潮湿时叶背长出灰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全叶变为黄褐色干枯收缩而亡。

发生特点:春季多雨、多雾、多露,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有利于该病发生蔓延,定植过密,氮肥过多,通风不及时,肥力差,地势低的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杂1、2号、中农1、3号、西农58号。

2、选地与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选择地势高燥、通风透光、排水性能好的田块。

3、药剂防治: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或60℅霜疫净 800倍液或安克锰锌或可杀得1000倍液喷雾。

(二)黄瓜(西葫芦)白粉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圆点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白粉状霉斑,病斑可连接成片,布满整张叶片,受害叶片表现为褪绿和变黄,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的小黑点,严重时病叶组织变为褐色而枯。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随气流和水传播,气温16~25℃。相对湿度80%以上,因通风不良,栽培过密,氮肥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合理密植,开沟排水,摘除老病叶,加强通风透气。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药,7~10天一次,连续2~3次,药剂有:40%福星600倍液或50%锈粉威1000倍液或70℅护绿或15%粉锈宁1500倍液等。晴天喷药,喷雾足量、均匀。注意农药交替使用,并根据农药安全间隔期有关规定进行。

(三)菜蚜(包括桃蚜、萝卜蚜、甘蓝蚜三种)

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毫米,体黄色至深绿色。夏季个体腹部多为黄色,春秋季多为蓝黑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夏季黄绿色,春秋季墨绿色。

发生特点:以成蚜及若蚜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作物汁液,瓜苗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瓜苗萎蔫,甚至整株枯.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此外还能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用蓟粉蚜安2000倍液或大功臣1000倍液或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氰戊菊酯1500倍液喷雾,喷药时,喷头应向上,重点喷叶片反面,大功臣对豆类、瓜类较敏感,高温季节慎用。

三、茄科蔬菜病虫害

(一)番茄晚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键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发生特点: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易流行。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借气流、雨水传播,偏氮,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利于发病。是一种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通风,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和清除中心病株、病叶。

2、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效果好。药剂有:50%霜霉疫特净800倍液或25%雷多米尔8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甲霜铜600倍液灌根。

(二)番茄早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园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

发生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密植,选用抗病品种。

2、药剂防治:用杀毒矾500倍液或扑海因或早疫晚疫灵1000倍液喷雾,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7~10天1次,连续3次。

(三)番茄青枯病

症状识别:属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病株中午萎蔫傍晚恢复,2-3天后枯,植株仍为青色,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髓部变为褐色腐烂,用手挤压有白色细菌黏液溢出。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或马铃薯块上越冬,通过雨水或灌溉水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或细胞中毒,病害发生的最适温度为30~37℃,最适PH6.6,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水旱轮作,十字花科蔬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石灰调节酸碱度。

3、药剂防治:可用农用链霉素或可杀得或绿乳铜灌根,每株0.3千克,10天1次共2~3次。或用枯斑黑腐净1000倍液喷雾。

(四)番茄病毒病

症状识别:属病毒性病害,有三种类型,①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多呈花脸状。②蕨叶型,由上部叶片开始或部分变成条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瓣增大,形成花“巨”,植株不同程度矮化。③条斑型: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

发生特点: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长势弱,重茬等,易引起该病的发生,可通过摩擦、打杈、邦架等作业时接蛹传播,也可通过蚜虫,机械传播。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注意田间操作中手和工具的消毒。③种子消毒,用清水浸种4小时后捞出放入10%的磷酸三钠液中浸20分钟后洗净催芽播种。

2、注意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或0.4%的杀蚜素喷杀蚜虫,减少蚜虫传毒机会。或用病毒希克800倍液喷雾。

3、生物制剂防治:田间操作前先喷1%肥皂水加0.2%~0.4%的磷酸二氢钾预防接触传染,在定植后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增强植株耐病性,还可提高产量。

(五)辣椒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主要为害根茎,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缢缩,幼苗倒伏,引起湿腐,枯蔓亡。定植后叶片染病,病斑园形或近园形,呈暗绿色,水渍状,迅速扩大使叶片软腐,干燥后叶片变为淡褐色。叶片脱落,果实染病后,果皮变褐软腐,果实多脱落或失水变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可直接侵染基部,气温27~30℃时发病最快,在日照少,空气湿度大,土壤蒸发量小的条件下,就可浸染发病。浸灌时,易造成严重发病。

防治方法:

1、苗床土消毒处理,用瑞毒霉或百菌清按每平方米8克加10~15千克细土拌匀,将1/3的药土施于床内,后将余下的2/3药土覆盖种子。

2、加强田间管理下,注意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及时拔除病株至田外集中处理。

3、药剂防治:定植后喷代森锰锌60倍液保护,初发病用霜疫灵800倍液或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60%安克锰锌1500倍液喷雾。

(六)番茄(辣椒、茄子)灰霉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发生特点: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易发生,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避免阴雨天浇水,发病后控制浇水和施肥,集中处理病果、病叶,注意农事操作卫生。

2、药剂防治:抓住移栽前、开花期、果实膨大期三个时期用药,移栽前用速克灵或扑海因1500倍液喷淋幼苗,花期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加入0.1%的扑海因或0.2%~0.3%的甲霜灵蘸花或涂抹,结果期用20%惠多丰1500倍液或50%灰霉速净600倍液或40%施佳乐800倍液喷雾。

(七)辣椒病毒病:

症状识别:属病毒性病害,主要有两种类型:①花叶坏型,由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病叶出现不规则褪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症,有的叶上出现褐色坏斑,自叶片主脉沿茎部出现黑褐色坏条斑,造成落叶、花、果,以致整株亡。②叶片畸形丛生,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脉褪绿,皱缩,凹凸不平,呈线状,茎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枝叶呈丛簇状,病果呈现花斑或坏斑,畸形,易脱落。

发生特点:高温、干旱利于蚜虫的发生为害,传毒,可降低植株的抗病毒能力,病毒以接触摩擦,伤口传播(如整枝、摘果等)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选用清水浸种2~3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浸20~30分钟,洗净催芽播种。

2、注意用10%吡虫啉或0.4%杀蚜素防治蚜虫。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8%爱多收600倍液0.004%云大120水剂1500倍液,叶面喷施,提高植株抗病力,化学药剂有20%病毒A或1.5%植病灵或病毒希克等。

(八)茄子绵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受害多以下部老果较多,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果实内部变黑腐烂、易脱落,病果落地后,由于潮湿可使全果腐烂遍生白霉,最后干缩成僵果,病叶有明显轮纹。

发生特点: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传播,发病适温为28~30℃,湿度在85%以上发病快,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过密,定植过迟,偏氮,重茬,长果形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增施磷、钾肥,提高抗性,在田外集中处理病果,与瓜类、豆类轮作。

2、药剂防治:初期喷药保护。用25%甲霜灵8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或20%惠多丰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续2次。

(九)侧多食跗线螨

形态特征:系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虫体较小,肉眼难以发现,为害症状和病毒病或生理病害有些相似。

为害特点:可为害茄子、辣椒、番茄、瓜类、豆类、萝卜等。成、若虫集中在寄主幼芽、嫩叶、花、幼果等幼嫩部位刺吸汁液,尤其是未展开的芽、叶和花器,被害叶片增厚僵直、变小、变窄,叶背黄褐色,油渍状,叶缘向下卷曲,幼茎变褐,丛生或秃尖,花蕾畸形,果变褐色粗糙,无光泽,出现裂果,植株矮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压低越冬虫口基数,搞好保护地害螨的防治,清除田边地头的枯枝残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发生初期用73%克螨特或15%哒螨酮或1%阿维药素1000倍液喷雾。注意喷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嫩茎、花器、生长点及幼果等部位。

四、豆类蔬菜病虫害

(一)豇豆锈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或淡黄色小点,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即夏孢子堆,周围有黄色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

发生特点: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气流传播,发病适温为23~27℃,湿度为90%以上,开花结荚期到采收中后期最易感病,田间高湿、多雨有利于发病,连作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与非豆类作物轮作。

2、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高畦栽培,增施磷、钾肥,增强长势和提高抗病力。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40%福星1000倍液或70%护绿或15%粉锈宁1500倍液或50%锈粉威800倍液喷雾,并注意安全间隔期,如粉锈宁7天,福星18天。

(二)豆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3毫米,翅展24~26毫米,暗黄褐色。前翅黄褐色,前缘色较淡,在中室端部有一个白色透明斑,在中室内及中室下方各有1个白色透明的小斑纹。后翅白色半透明,内侧有暗棕色波状纹。前后翅均具有紫色闪光。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18毫米,体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上有黑褐色毛片6个,排列成两排,前列4个较大,各具2根刚毛,后列2个较小无刚毛;腹部各节背面具同样毛片6个,但各自只1根刚毛。

发生特点:该虫发育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80%以上,成虫期7~10天,卵期7~3天,幼虫期6~8天,蛹期7~9天。成虫以夜间活动为主,卵产在含苞欲放的花蕾或花瓣上,初孵幼虫蛀入花蕾,可在花蕾中取食一直至老熟幼虫,然后脱落土地中化蛹,或被害花瓣黏在豆荚顶部或脱落黏在豆荚上,蛀入豆荚为害,3龄幼虫开始大量排粪。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在花期进行防治,从第1次花期每隔5天喷1次药,重点喷花蕾、嫩荚和落地花,在晚上6时后喷,药剂有:30%迅猛1500倍液或全杀2000倍液或5%抑太保1500倍液或2.5%敌杀3000倍液等。

(三)美洲斑潜蝇

形态特征:(略)

发生特点:以幼虫蛀食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组织,形成干褐区域的黄白色虫道,蛇形弯曲,无规则,虫粪线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产量、质量,使蔬菜失去食用价值,世代重叠,可为害多种蔬菜。

防治方法:

1、黄板诱杀,成虫盛发期,用黄板诱杀,每亩15~20个诱杀点,2-3天换板一次。

2、药剂防治:一般4~6月底发生轻,7~9月发生重,当作物每叶平均有5头幼虫时,在2龄幼虫期前(虫道0.3~0.5厘米)喷药7天1次,连续2~3次,药剂用1%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2.5%敌杀或75%灭蝇胺3000倍液或10%万斯3000倍液喷雾。

五、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

(一)白菜软腐病

症状识别:属细菌性病害,田间植株从包心期开始发病,常见症状是在植株外叶上,叶柄基部与根茎交界处先发病,初水渍状,后变灰褐色腐烂,病叶瘫倒露出叶球,俗称“脱帮子”并伴有恶溴,另一常见症状是病菌先从菜心茎部开始侵入引起发病,植株外生长正常,心叶逐渐向外腐烂发展,充满黄色黏液,病株用手一拔即起,俗称“烂疙瘩”,湿度大时腐烂发出恶臭。

发生特点:病菌在土壤堆肥、害虫体内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昆虫、通过自然裂口和虫伤口侵入传播。

防治方法:

1、品种与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避免与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蔬菜连作,提前翻犁、促进病残体腐烂分解。

2、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水位低,肥沃的地种植,增施有机栏肥,及时拔除病株后用生石灰消毒。

3、防治害虫:及时防治黄曲条跳甲,猿叶甲、小菜蛾等害虫,减少害虫为害和田间作业造成伤口。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或枯斑黑腐净1000倍液或加瑞农750倍液,5~7天喷一次,连续3次,重点喷洒在病株茎部及近地表处,铜制剂对白菜敏感,不宜在白菜上使用。

(二)白菜类黑斑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结球白菜,普通白菜等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多从外叶开始,病斑为圆形的褪绿斑,后变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周边有黄晕圈。

发生特点:高温、高湿发病重,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冬,借雨水从表皮气孔侵入,先从下部老叶侵染,逐渐向上部向内部叶片发展,发病适温15~20℃,相对湿度75~85%,春季雨水多,田间湿度大,秋季露水重,肥水管理粗放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的0.3%的50%扑海因或50%福美双拌种。

2、加强田间管理: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增施有机栏肥,消毒田园,深翻晒垡,收获后清除病残体。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抗霉菌素2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或枯斑黑腐净1000倍液70%叶斑叶霉净800倍液等喷雾。

(三)菜粉蝶(菜青虫)

形态特征:其幼虫称菜青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发生特点:幼虫食叶,1~2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一层清而透明的表皮,3龄后可食整个叶片,轻则虫孔累累,重则仅剩下叶脉、叶柄,虫粪污染蔬菜,虫伤易引起软腐病的发生,喜食甘蓝和花椰菜。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处理清除老叶、残株、杂草,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在幼虫2龄前施用三虫剪1500倍液或2.5%敌杀3000倍或菜蛾宝1000倍液或迅猛等药剂喷雾。

(四)黄曲条跳甲

形态特征:成虫为黑色小甲虫,鞘翅上各有一条黄色纵斑,中部狭而弯曲,后足腿节膨大,胫节、跗节黄褐色,成虫善跳跃,高温时能飞翔,中午前后活动最盛,趋光性强。

发生特点:成虫食叶,以幼苗期为害最重,出土的幼苗,叶被吃后整株亡,造成缺苗断垄,在留种地主要为害花蕾和嫩荚,幼虫只为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白菜受害,叶片变黑亡,并传播软腐病。以成虫在落叶、杂草中越冬。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残株落叶、杂草、消灭其越冬场所和食料基地,深翻晒土,造成不利于幼虫生活环境,盖膜、避免成虫产卵在根上。

2、药剂 防治:成虫发生期用跳甲绝1500倍液或跳甲全杀净1500倍液或锐劲特2000倍液喷雾。

药剂防治 
在定植时带药定植。利用蘸根的方式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蘸根定植。在发病前期或初期,可选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每隔5-7天喷施1次,连续喷3-4次,必要时还要增加喷药次数。也可在发病初期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7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2-3次。药剂应轮换使用,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由于黄瓜是连续采收作物,收获时应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黄瓜流胶是什么原因?
答:进入冬季以后,棚内湿度增大,加上阴雨雪天气增多,许多棚室内通风不及时,造成棚室内黄瓜瓜条或者蔓上出现流胶现象。能够使黄瓜产生流胶的病害有很多种,如镰刀菌枯萎病、炭疽病、蔓枯病和黑星病等都会引起瓜条或者是茎蔓上流胶。 病害的区分、识别: 镰刀菌枯萎病,一般情况下,只是在茎蔓上流胶...

我家黄瓜嫁接口遇到流胶病该怎么办?
答:黄瓜茎基部主要有两种情况:1、水浸状、软化缢缩,严重者表皮完好,内部腐烂发臭,微管束不变色,多发生于嫁接口附近;2、侵染嫁接口,流出琥珀色或者白色胶状物。第一种情况主要病因为疫病。第二种情况主要是蔓枯病、枯萎病侵染所致。蔓枯病流白胶,枯萎病通常出现琥珀色胶状物。我也曾经遇到过,你应该...

大上这几种药瓜秧上流胶了那位大仙给瞧瞧咋回事
答:黄瓜流胶病的原因很多:1、细菌性病害,李宝聚研究员多次实验发现,最新在黄瓜生长点以后3-5叶处流胶和黄瓜瓜条流胶为细菌性病害,可喷释细菌性药剂叶枯唑、春雷霉素、喹啉酮进行治疗;2、黄瓜蔓枯病也会引起流胶的发生,可以认识百可得、甲基硫菌灵、溴菌腈进行喷雾治疗;3、黄瓜缺钙缺硼等微量元素...

如何提防黄瓜流胶病与蔓枯病?
答:该病主要是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即病株的果实和茎蔓等受害部位会流出胶状物,又称‘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和蔓枯病混发。该病预防效果比较理想,早期防治有一定效果,严重发病后药剂很难控制。1、种子消毒种子带菌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之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大幅度减轻初始侵害。同时,...

黄瓜秧歪头还流胶是怎么回事啊
答:炭疽病和蔓枯病都会使瓜条或者茎蔓上出现流胶,蔓枯病在叶片上表现的症状为出现圆形或者自叶缘向内呈“V”形的淡褐色斑,后期易破裂,病斑上会出现黑色小斑点。另外,瓜条如果受外伤也会引起流胶现象,这是黄瓜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黄瓜出现流胶现象该怎么办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降低大棚湿度...

瓜上流胶是怎么回事
答:黄瓜流胶病,既有生理性原因、也有疫病、蔓枯病、细菌性病害引起的问题。在保温,阴天增加光照的前提下用辛菌胺或者多菌灵或者甲基硫菌灵或者络氨铜等药涂抹防治、同时喷施烯酰吗啉加农用链霉素加腐霉利加苯咪甲环唑等药防治

黄瓜新叶发黄,瓜条发黄且流胶是什么病?
答:黄瓜疫病、蔓枯病等都可以引起此现象的发生。黄瓜流出的胶,是黄瓜由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它可以引起黄瓜瓜条畸形,形成“畸形瓜”或者“烂瓜”。黄瓜疫病感染初期,叶片呈现水渍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浅黄色、黄色,最后发白、叶片霉烂、干枯。严重者会造成茎蔓、瓜条出现流胶现象。对于疫病...

黄瓜流胶流脓什么病
答:黄瓜茎蔓流胶后,其上方逐渐萎蔫直至死亡,瓜条流胶后,其商品性差,甚至出现畸形或软腐而无食用价值。轻者减产20%--30%,重者绝产,严重影响瓜农的经济效益。流胶是黄瓜叶片的光合产物,是黄瓜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植株发病后,韧皮部的输导组织被切断,导致光合产物溢出而产生流胶。黄瓜出现流胶...

黄瓜杆上流胶什么病
答:黄瓜流胶病,用辛菌胺乙酸盐涂抹流胶的部位,用咯菌腈或甲霜铜或络氨铜锌或恶霉灵或枯草芽孢杆菌或氯溴异氰脲酸或敌磺钠或五氯硝基苯淋灌根部,用噻菌铜或噻森铜或喹啉铜喷洒叶面,三管齐下进行防治,效果很好,每5~6天一次,连续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黄瓜叶烂后叶茎流胶是什么病?
答:剖开茎蔓用手挤,从横断面上溢出白色菌脓。 黄瓜蔓枯病症状:开始在茎蔓上产生椭圆形或梭形、白色病斑,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生,后期病茎干缩,纵裂呈乱麻状,有时长出许多小黑点。病害严重时茎节变黑,腐烂、折断。 解决办法: 黄瓜细菌性枯萎病:要加强田间管理,降低大棚湿度,去除田间病株,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