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有关“黄河象”的资料呢?? 谁能告诉我有关元旦的资料

作者&投稿:原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中。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中。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部分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模。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

黄河象属长鼻真象科剑齿象属,是地球上早已绝灭的一种大象。门齿粗大,平行排列,弯曲度小。头骨正方形,额面平缓,鼻上有一“八”字形槽状韧带窝。枕骨过度缓慢。有7个颈椎,20个胸椎、5个腰椎。背脊单峰,最高点在肩部。四肢粗壮,脚为五趾。臼齿齿冠较低,釉质层较厚。它的各个部位骨胳的骨缝、骨骺均和相邻的骨体完全愈合。它的躯体庞大,门齿粗长,髋臼支前后弯曲明显,闭孔狭长,盆腔面不够光滑,呈梨形。
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因为这具化石是在黄河区域被发现的,所以命名为“黄河象”。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
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
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
黄河象属长鼻真象科剑齿象属,是地球上早已绝灭的一种大象。门齿粗大,平行排列,弯曲度小。头骨正方形...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化石的来历。200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水位很低, 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侧,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动弹了。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200万年过去了,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往日的草原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一条新的大河又从老象安息的地方流过。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中。 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因为这具化石是在黄河区域被发现的,所以命名为“黄河象”。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
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
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
黄河象属长鼻真象科剑齿象属,是地球上早已绝灭的一种大象。门齿粗大,平行排列,弯曲度小。头骨正方形...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化石的来历。200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水位很低, 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侧,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动弹了。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200万年过去了,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往日的草原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一条新的大河又从老象安息的地方流过。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中。 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因为这具化石是在黄河区域被发现的,所以命名为“黄河象”。
注:黄河象,黄河剑齿象的学名是师氏剑齿象。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
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
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
黄河象属长鼻真象科剑齿象属,是地球上早已绝灭的一种大象。门齿粗大,平行排列,弯曲度小。头骨正方形...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化石的来历。200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水位很低, 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侧,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动弹了。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200万年过去了,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往日的草原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一条新的大河又从老象安息的地方流过。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中。 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因为这具化石是在黄河区域被发现的,所以命名为“黄河象”。
注:黄河象,黄河剑齿象的学名是师氏剑齿象。

谁有黄河象的资料???急需!!!~

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中。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中。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部分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模。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

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中。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80042.html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3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在昂首阔步向前跑。

科学家假想了这头黄河象的来历:200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面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水位很低,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么重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200万年过去了,大地起了巨大的变化: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一条新的大河又从老象安息的地方流过。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上级报告。后来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发掘。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
19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陷进

化石
http://www.pep.com.cn/200410/ca542891.htm

元旦,是每个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世间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庚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自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村;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历。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从此,元旦成为我国全国性的欢乐节日。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因此,各国进入元旦的时间各有先后。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一天的地方,自然也就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迎来新年的地方。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迎来元旦曙光的国家.

元旦的由来
2004-12-31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来源: 问天网
--------------------------------------------------------------------------------------------------
http://post.baidu.com/f?kz=7716488

元旦的由来(之一)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 3 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

2 回复:元旦的由来
元旦的由来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这一天,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张灯结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不少单位悬起“庆祝元旦”的巨幅标语,欢庆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们的欢乐节日。

作者: 被鱼欺负的猫 2004-12-31 23:46 回复此发言

3 回复:元旦的由来
[万事由来] 元旦的由来
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日”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南朝文史家肖子云在他的《介雅》中记载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看来那时已将旦为一日的开始,引申为一年的第一天了。
但是,我国古人说的元旦,却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而是正月初一,又称元日。中国历史上的年号并不是公元纪年,而是每个皇帝每个朝代都有单独的纪年,是阴历纪年。现行的公元纪年,是西方历法的体现。是以基督诞生为公元1年。中国只是到了中华民国以后才逐渐改用公元纪年。因此,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既春节比公历的元旦更有节日气氛。

作者: 被鱼欺负的猫 2004-12-31 23:47 回复此发言

11 回复 2:元旦的由来
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据宋《梦梁录·正月》中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新年。”
“元旦”这一名称,据说源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此后,夏、商、周、秦、汉的元旦日期并不一样。据《史记》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到汉武帝时,又改为正月初一为元旦。
我国辛亥革命以后,改用世界通用公历,以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邮编:136100)(吉林 孙睿)

12 回复:元旦的由来
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据宋《梦梁录·正月》中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新年。”
“元旦”这一名称,据说源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此后,夏、商、周、秦、汉的元旦日期并不一样。据《史记》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到汉武帝时,又改为正月初一为元旦。
我国辛亥革命以后,改用世界通用公历,以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邮编:136100)(吉林 孙睿)

13 回复 1:元旦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14 回复:元旦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黄河象化石
答: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中。 黄河象的资料: 黄河象属长鼻真象科剑齿象属,是地球上早已绝灭的一种大象。门齿粗大,平行排列...

有关《黄河象》这片课文的信息
答:作者先写北京自然博物馆陈列的黄河象骨骼化石既高大又完整,以此引起读者的好奇。接下去写假想黄河象失足落水、变成化石的故事,读来生动有趣。接着交代地壳的变化,使故事更具科学性。最后写挖掘时人们亲眼看到的情景,点明了假想的根据。这样安排材料可以收到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课文的四部分内容还...

黄河象是那种象
答: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黄河象.剑齿象

古生物,黄河象资料,急!
答:黄河象的出土,在国内外引起很大轰动,它的发现,对研究黄土高原远古时期的地形、地貌、气候、物种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黄河象化石,经过修复装架,现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兰州、天津,上海等地有复制模型,北京教科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黄河古象》科教片,在全国上映。尔后,国家教委又将这一重大考古...

一个小学五年级19课黄河象,老师让我们写的,我不会.
答:因为课文中说一条小溪从象的身边流过,表明象是在水中死的,还有科学家看到一块石头在象的脚下,可以想象象是踩到了污泥然后从泥中陷下去的,表明科学家的推想是有可能的!参考资料:根据书结合自己的想法

黄河象的中心思想
答:根据一具黄河象骨骼化石想象了这具化石的来历,并且判断了它的科学价值。 通过叙述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特点和科学家对黄河象来历的假想,说明科学家的假想离不开科学的依据,离不开实事求是的分析。

黄河象 板书
答:然后用自己的话语来说明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想象能力。想象的情景虽然不一定是真实的,却有现实的依据,因此应该让学生在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找出作为科学家假想依据的句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

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成因有几种可能?
答:三种,一是它的同伴为了纪念它所以把它的尾巴带走了。二是随着地球的变动渐渐的腐蚀了。三是它的同伴为了救它在救的时候不小心把尾巴扯断了。参考资料:无

谁有黄河象的图片
答:这张就是黄河象 参考资料:http://202.108.43.235/upload/43/65/60/1227436560.4526639.jpg

你认为科学家对“黄河象”陷进淤泥的假想科学吗?为什么?
答:从周围的环境及化石的姿势来看,应该是比较科学的。因为根据资料,这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呈站立的姿势,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和保存的完整性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