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临终绝笔写了什么内容,读完过后让人黯然泪下? 李白死前曾写下一首歌,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投稿:离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的临终绝笔主要写了他自己一生所思所感,以及最后要即将去世时候的遗憾。李白作为一个大文豪,最终在要去世之前写了这样一篇让人读起来十分悲伤难受的诗,所以能够使人读完过后潸然泪下。而且我们也都觉得李白一生如此的豪放,在晚年的时候竟然写出这样一篇让人十分伤心的文章,觉得有英雄迟暮的感觉,就算是大文豪也有即将老去的时候。


李白的这首诗中主要提及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大鹏,一个是孔子。他提及大鹏的时候是说大鹏鸟想要扶摇而上九万里,但是在半空中的时候却因为力量无法达到而下雨而归了,所以说即使是这样,他依然想要扇动他的翅膀,继续的飞向天空,去寻找属于他自己的天空,去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天。


所以说李白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将他自己比作是那个大鹏鸟,虽然多次的想要获得功名,或者说是获得官职,但最终却没有办法得到任何的一官半职,或者说得到了过后也很快的就失去了。但是他仍然不甘心,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志向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大鹏鸟,所以他不可能在困难面前随随便便地就退缩。他是想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无论遇到任何的困难,任何的艰难险阻,他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执着的坚持与追求。


其实我觉得之所以李白的临终绝笔写得使人读完潸然泪下,其一是因为它的内容的确是比较的悲凉,但是从中也能体现出李白的那种生而为人的倔强。与此同时,因为这是李白的临终绝笔,所以大家联想到李白在写完这首诗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可以说是对大文豪李白的一种怀念吧。



李白临终绝笔写着临路歌,这首歌写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读完后让人黯然泪下。

李白临终绝笔时写下。临终歌。关于李白的死有各种各样的传闻,说明说李白是一个有带有国家抱负但是始终未完成心愿的一个人。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人以大鹏自比,那展翅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被摧落了,孔子已死,还有谁为大鹏的摧落而流泪呢?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责问,充满了对自己一生而悲愤的心绪。
李白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渴望凭借自己的才能为祖国做一番事业。从青年时代起,直到临终前,他一直在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奋斗。然而,那个社会给了他什么呢?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迫害。最后他抱着遗憾,在寂寞和贫困中悲愤而去!
关于李白的死,后人有各种不同的传说。唐代的项斯在诗中说:“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旧唐书》也说李白是饮酒过度而死的。五代王保定说李白是醉游采石江中,入水捉月而死的。这些传说,后来都成为后人对李白的怀念。
饮酒,是李白生活中的特殊爱好。醉死的传说,突出了李白傲岸不羁的性格。入水捉月而死的传说,更加富于浪漫气息。因为月亮在李白的诗中,是高尚,光明,纯洁的象征。他常以明月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表现了他对光明纯洁的向往。关于李白醉后入水捉月而死的传说,正好表明了他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也表明了他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临终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也就那样吧,感触深的时候读什么都能读出泪来,感触不想深的时候,也就那么一回事。全看你心意!

李白死的时候写的一首诗是什么?~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人以大鹏自比,那展翅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被摧落了,孔子已死,还有谁为大鹏的摧落而流泪呢?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责问,充满了对自己一生而悲愤的心绪。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

【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济。虽被摧折,其余风啊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啊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看了CCTV10的李白之谜系列,感触颇多,李白一生放荡不羁,追求功名,却始终未能如愿步入仕途,反而在生活刚有好转的时候,总是出现转折,诗人多次陷入困境,其中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该属安史之乱,然后李亨登基后,李白作为败兵李麟的部下被流放,随后诗人开始了流放的艰苦生活。对这位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是在感到惋惜,也正是诗人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在诗作上的辉煌。

在李白的诗集当中,有一首《临终歌》,相传是李白临终前写下的最后的绝笔:《临终歌》唐·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意思大概是:说自己想要想大鹏鸟一样展翅飞翔去天涯海角,但是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被道中所折翅。虽然翅膀被折断,但是残留下来的一腔热血可以激励后生,我遨游在扶桑树旁不幸被挂住衣服,但是在我死了之后,人们会像对待孔子一样将我的实际口口相传,但是孔子已经死了,谁又能为我哭泣呢?

想要理解这首诗的真正思想和情感,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白晚年时候的生活状况:李白一生都挥金如土,到了晚年即使腰缠万贯,但是也被他自己挥霍的差不多了,最后生活窘困,只能去投靠自己的叔叔李阳冰,让他帮自己完场自己最后的遗愿。

李白诗中的扶桑指的是天子,李白在朝中时因为直言不讳,口无遮拦而常常遭到小人陷害,最后即使唐王十分喜欢李白也只能被驱逐出朝廷,使得自己无法向皇帝进谏金玉良言,无法报效国家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别看李白平时活得逍遥快活,感觉超凡脱俗,但是他内心之中时时最想要报效国家的,为了国家燃烧了自己最后的激情,但是此时的大唐已经被安史之乱动摇了根基,李白报国无门。

最后总结一下,《临终歌》表面上十分慷慨激昂壮志豪情,但是实际上表达了李白晚年之后依旧无法报效国家的后悔和自责。

李白临终前写了什么诗?
答: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 绝笔 是哪篇?
答:李白绝笔诗《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对这首诗的题目历来都存有疑问,后人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又联系到唐代李华所作的《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关于李白临去世时的记载"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认为《临路歌》...

李白一生的最后一首诗
答: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唐伯虎的绝笔诗全诗是什么?
答:唐伯虎才气横溢,诗、书、画并称‘三绝‘,同当时的名画家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唐寅画谱》传世,是一位有才华、有成就的艺术家。唐伯虎一生遭遇坎坷,生活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甚感世态的悲凉,只活到54岁就辞世而去。他临终所写的绝笔诗表露了他内心留恋...

百团大战张自忠临终那份绝笔信
答: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这是张自忠将军在1940年5月1日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牺牲前写给部下的一封绝笔信。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能让慈禧看完之后嚎啕大哭?
答:内容主要是自己重病难愈,感谢朝廷的赏识,没能亲眼看见国家的复兴,空留遗憾;对国家大事的建议;以及交代自己子孙后代都会为国家出力。我个人理解大意为:我因为病生命垂危,自己知道我已经好不了了,所以口述了这份奏折,希望圣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情。以前我身体向来很健康,一直能吃苦耐劳,当官40多年,...

瞿秋白是一位怎么样的人
答:、《新经济政策》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他向学生们讲授了几乎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武装了学生的头脑。瞿秋白的 《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社会哲学概括》以及稍后所写《唯物论的宇宙观概说》,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开创中国无产阶级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呢?
答:纵横学过最抒情的文章应该是李密的《陈情表》,每每读来总是热泪盈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每一个字都直戳人的内心,感受那份亲情。近来读了李鸿章的临终绝笔,虽然字里行间没有李密那样娓娓道来,却也将自己为大清国操劳半生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