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估计敦刻尔克撤退最多3万,结果为何是33万? 敦刻尔克撤退成功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班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太长时间的安宁,仅过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将整个欧洲大陆“占为己有”,仅剩下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在德国人的臆想中,英国一定会迫于压力进行求和。

出乎意料的是,英国并不吃这一套,反而坚称将抗争到底,这让一向感觉良好的德国恼羞成怒,决定继续施压,大不列颠空战开始了。就双方的实力来看,英国除了一条天然屏障和强大的海军外,还有什么可以和势头正劲的德军“叫板”呢?



这还要从法国投降说起。

1940年5月,就在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沉浸于“西线无战事”的美梦时,德军的“闪击战”分三路,突然出现在“马奇诺防线”后方,英、法联军构筑的防御体系瞬间崩塌,哪里还有招架之功,唯一剩下的就是撤退、撤退、再撤退。

如梦初醒的英国人,这才真正意识到靠一条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不可能给英国带来安全,一味的退让和绥靖政策难以满足德国的野心。眼看着法国不济,他们将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张伯伦身上,要求其“辞职”、“滚蛋”的吼声响彻英国。



就当时而言,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是英国上下的共识,张伯伦只是他们的代表。《慕尼黑协定》后,张伯伦返回英国在机场受到众人的热烈欢迎,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今,德国悍然撕毁《协定》,他们又将“罪过”归咎于他,显然不公平。

要知道,曾坚决反对《慕尼黑协定》,坚持抗争的海军大臣丘吉尔,还被支持和谈的议员们赶出会场。现在,他成了能够领导英国度过难关的最佳人选。因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对德国采取强硬手段对抗下去的,只有丘吉尔。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被推举为战时首相,他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挽救岌岌可危的法国?尽管他发表了坚定无畏、鼓舞人心的抗战演说,但丝毫没有改变英法联军的颓势。德军漫天飞舞的“斯图卡式”轰炸机,以及横冲直撞的装甲师,预示着法国必败。

丘吉尔惊诧之余,立刻想到如何依托英吉利海峡,重新建立防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英军主力大都被围在法国的敦刻尔克地区,守卫英国本土需要这支“生力军”。不管怎么说,丘吉尔已经按照最坏的打算,开始进行英国本土的防御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也是丘吉尔最纠结的事。

1940年5月,40万英法联军被德军挤压在敦刻尔克地区,随时都有被围歼的可能。出任战时首相不久的丘吉尔,是一个极富战斗精神的人,但眼下40万人的生死,让他十分地纠结。该不该救?如何救?成了他二战期间最难下定决心的事。

首先,从双方实力看,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是震慑德国不敢随意冒犯的有效力量。但空军只有1200架,与德军的2600架相比,还不到一半,陆军更没有什么战斗力。一旦德军突破英吉利海峡,陆地作战,这几十万陆军有总比没有强。



其次,德军强大的空中力量,对英国皇家海军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也就是说,有了制空权就有了制海权,空军的实力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如果去救这40万人,必须有皇家空军的掩护,而与“守株待兔”的德国空军相比,根本没有什么优势。

更关键的是,按照德军的攻势,被围困的英法联军“朝不保夕”。在丘吉尔看来,如果不救,显然在道义上、政治上说不过去。所以,救是一定要救的,但估计也就能救出3万人。这个时候,他已经将保存空军实力,作为本土防守的重中之重。



也许是“老天开眼”,古德里安的装甲师停止了进攻。有的说是德国元首“网开一面”,留出和谈的空间;有的说是空军司令戈林要抢功等等。总之,难得的喘息机会,给了英国实施“发电机计划”的时间,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了。

为了确保撤退计划进行,丘吉尔要求英国皇家空军,出动一小部分战斗机,采取袭扰的战术,在保证空军实力的同时,尽可能帮助海上撤退。可喜的是,在英国军民的共同努力下,9昼夜共撤出33.5万盟军,是原先估计的11倍。



就在英国上下为之欢腾,将其视为一场胜利的时候,丘吉尔严肃说道:“没有一场胜利是靠撤退获得的,这次救援行动的关键是靠空军……我们将具有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正所谓狼烟起,江山北往,而。所谓的英,法,英,法一直称霸着欧洲,对其他的诸侯小国进行了打压,特别是在一战后。对德国进行了羞辱式的丧权辱国的签订了条约,使德国丧失了主权,丢失了领土。侮辱了他的民族,更加埋下了德国人以犹太人的矛盾的种子。进一步造成了二战爆发的导火索,而英,法,英,法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也属于各怀鬼胎。所以说这造成了二战的团结,而加上英国的张伯伦采用的绥靖政策造成的。英国,法国。的联盟的进一步到位的大溃退。敦刻尔克是英国跟法国为了保持自己国家的战斗力而组织的大规模向英吉利海峡以及英国本土撤退的。呃大战略。而希特勒看着英法的溃退而没有采用追击的战术,所以说放过了他们,使他的进一步能够。完整的撤退到英国本土而进行二战后的持久抗战。



简答敦刻尔克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5月26日至6月4日历时九天,实际上是5月26日、6月2日和3日共三个晚上,5月27日至6月1日共五个全天,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但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只不过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而已,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 在撤退中,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还有2.8万余人死伤,这些伤亡人员中,有的是在抗击德军进攻坚守至关重要的防线时战死的,有的是在海滩等待上船时丧生在德军空袭和炮火下,还有的是在海上随着被德军击沉的船只而葬身大海。撤退中的联军 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 英国空军为了掩护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有力抗击了德军空袭,英军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 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仍撤出了33.8万余人,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这一奇迹的产生原因主要有: 在撤退的这几天中,敦刻尔克地区大多是阴雨天,大雾、小雨以及弥漫的硝烟,使得德国空军只在5月27日、5月29日下午和6月1日,进行了两天半的大规模轰炸,其余时间里,要么是3、5架飞机的小编队扰乱性空袭,要么干脆是没有出动。而海面上,素以风大浪高著称的英吉利海峡在这几天中,出人意料的是风平浪静,使英国很多内河船只都能加入到撤退中,发挥了不小作用。 敦刻尔克松软的沙滩,德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弹片难以有效散飞,杀伤力大大减低。 首先是后卫部队英勇抗击着德军的进攻,掩护主力撤退,特别是最后的后卫部队法军第1集团军,在明知自己已难以脱身的情况下,依然拼死战斗,守住了阵地;英国空军的飞行员竭尽所能,为部队提供掩护,有的飞行员一天出动三四次,使敦刻尔克海滩上空自始至终都有英军飞机,给予来袭德机以沉重打击;撤退部队的官兵,在等待上船和登船的时间里,保持了严格的组织纪律,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争先恐后的混乱,使整个撤退过程非常顺利;撤退的组织者,那些海军军官以杰出的组织才能,统筹协调数以百计的各种船只,利用一切方法和器材,将33.8万人安全撤回英国。 如果,英国远征军主力无法撤回英国,对于英国而言,如此惨重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尽管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为以后的战争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敦刻尔克的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正如丘吉尔在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而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到:“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阵亡将士。这是后人对于那些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士的敬意!

这是一个目前有很多说法,争议也很大的问题。通常的说法有3种,
1,希特勒轻信了戈林关于空军即可消灭盟军的说法。但是我认为意希特勒的判断力,以他对戈林喜欢吹嘘的个性的了解,还有就是希氏身为步兵出身对最后还需陆军出马才能最后解决对手的基本常识的掌握等几点来判断,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希特勒不会因此下令的。
2,希特勒始终幻想和英国实现英德和解,不想逼英国太迫,更不想因为歼灭30万英国远征军而和英国结下死仇,因而故意放英国一马。我认为这一点也说不通。谁都知道,只有让对手输光了本钱,才可以让他认输,靠放对方一马是不可能使他感恩戴德而坐到谈判桌前来的。
3,德国装甲突击部队经过长时间不间断地突击,已经是强弩之末,不得不停下来整补,希特勒下令纯属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是可信的。德国2005在德国电视二台(ZDF)为了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播放了一系列电视记录专题片。其中在谈到敦刻尔克时,引用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龙德斯泰特等人的回忆录,约德尔的战时日志,以及德国总参谋部的文件。这些都证明,德国突击部队高速不间断地进攻,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跟不上,有的坦克师只剩下不到40辆坦克还可以开动。特别是南线法军向德军侧翼,尤其是向色当,梅斯方向的反击力度越来越来强,给德军造成很大的威胁。本来希特勒寄希望于可以一鼓作气地攻进港口把盟军撵下大海。可是在敦刻尔克外围没能突破法军的防御而陷在的沙地里。所以希特勒在很多将领的再三强烈要求下斟酌再三终于下令停止进攻。其实下令让空军接手不仅是给老朋友戈林和空军一个面子,搞一下军种平衡,而且可以骚扰延缓盟军从海上撤离的进度,希特勒压根也没指望可以仅靠空军就能把这三十多万盟军给收拾了。只是他和整个德军统帅部都没有想到英国的动员能力如此之强,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就把33万人接运出去,也过于轻视了在敦刻尔克外围防御掩护的8万法军的抵抗是如此强烈。战后当初那些曾经强烈请求希特勒下令停止的德军将领,特别是古德里安等都缄口不提自己当年的行为而一股脑吧这个责任推给了希特勒。
我认为德国纪录片的观点是真实可信的,也算还了希特勒一个公道。

1940年6月4日,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
答:其中英军22万人,法军8万多人。这些部队后来成为反攻的骨干力量。在撤退过程中,英法联军有数万人死亡,4万多人被俘,243艘大小船只被击沉。英国远征军10个师的武器装备及车辆全部成了德军的战利品。这就是被称之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3艘大小船只被击沉。英国远征军10个师的武器...

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为何止住了脚步,让英法有机会撤走了33万人?
答:抛开希特勒对同为日耳曼人的英国人的感情不说,希特勒有理由认为,法国崩溃后,英国没有道理独自支撑,尤其是他的和平条件非常“宽大”,但是他想错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我们将看到希特勒与他的纳粹德国是如何错误估计英国人的顽强心性。而且在之后几天时间里,不仅天上大雾弥漫,海上还是风平浪静,仿佛...

二战中在敦刻尔克进行的大撤退事件,究竟是何原因导致?
答:因此,丘吉尔下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解救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近40万联军。救援联军的计划很快出来,然后立即采取了行动。根据计划的计划,英国从其家乡跨越英吉利海峡派出了大量军舰和船只,分别到达加来,布鲁恩和敦刻尔克这三个港口。据估计,每个港口每天至少要撤离10,000人,因此大约十天左右即可完成任务。不幸...

敦刻尔克大撤退,盟军凭什么9天救出33万人?
答:随着撤退的命令传达到各个部队,汇集到敦刻尔克岸边的盟军越来越多,而西部、北部的德军加强了攻势,防御圈也在不断地收缩。盟军高层对以现有的力量,撤出大量部队均不抱太大希望,但都在尽力地挽救,各部门的协作精神空前一致。首先,精心选择撤离路线。距离敦刻尔克港最短路线仅需2.5小时,却在德军的...

英法盟军的敦刻尔克奇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答:1940年5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40万英法联军主力,在德军的重重包围下开始全面从法国的敦刻尔克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法联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时候撤退并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成为反败为胜的关键转机。在德军陆空火力的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只用了九天时间撤出33...

敦刻尔克战役,德军没停止前进,将英法联军歼灭,对二战局势有什么影响吗...
答:这个时候英法联军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那就是保存有生力量,选择撤离法国大陆。当时40万英法联军,全部朝着敦刻尔克撤退,背后的英吉利海峡,几乎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希特勒的命令,给了英法联军生还的希望。当40万英法联军进入敦刻尔克的时候,德国的装甲部队,也分三个方向朝着敦刻尔克逼近...

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在什么地方?
答: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在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

敦刻尔克大撤退具体损失有多少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
答:但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只不过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而已,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在撤退中,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

战争史上的奇迹,怎么样的撤退能比德军的闪电战还快?
答:但幸运的是,还好因为受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撤退期间大多是阴雨天气,德军的飞机不好起飞,只能在晴天行动。 (敦刻尔克撤退期间,德国飞机只在5月27日、5月29日和6月1日起飞过。) 但仅仅是27日德军飞机一天的轰炸量就完全打乱了拉姆齐的排期。 在计划之初确定好的“Z路线”没有水雷,距离也短,但这条路线上的...

历史上的这一天:5月27日——敦刻尔克的奇迹
答:Music,Feed),以及 二战档案:鸽子制导导弹和蝙蝠在日本投降29年后,一名日本士兵继续与二战作战,因为他不知道在二战中用剑和弓作战的那个人,轴心国和二战中的盟国是如何得名的,二战中爆炸的反坦克狗扩大了范围以供参考,敦刻尔克撤退,敦刻尔克撤退,敦刻尔克撤退,开始从纳粹手中抢走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