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有什么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

作者&投稿:用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子兵法》中谋略制胜思想主要表现在“庙算”制胜、“诡道”制胜、“不战而屈人之兵”三个方面。

(1)“庙算”制胜。是指靠战前充分周密计划取胜。因古代用兵之前的施谋定策是在祖庙里讨论决定,故称之为“庙算”。它强调战争指导者要“经之以五事,较之以七计”,即以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因素“道、天、地、将、法”为基础,从敌我双方七个方面进行计算比较(称“七计”),全面分析判断各方面的情况,周密充分筹划制胜的有利条件。孙武认为,计划充分周密,胜利条件多,就可以取得胜利;计划不周密不充分,胜利条件少,就不能取得胜利(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庙算”制胜是贯彻谋略制胜思想的首要条件,其实质是先求运筹于帷幄之中,然后决胜于千里之外。

(2)“诡道”制胜。是指以诡诈手段胜敌。《孙子兵法》明确指出:“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的原则,认为用兵是一种诡诈行为,打仗是一种诡诈行动,要依靠诡诈多变的战法取胜。兵不厌诈,古今常理,孙武强调示形用谋,欺敌用诈,并列举诡道十二法(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这既是诡道的具体内容,也是谋略的具体运用。

(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指不采取直接交战的手段而使敌人屈服,取得胜利。孙武认为,百战百胜,还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因此他主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要求战争指导者用全胜的计谋争夺于天下,不用直接交战而使哉人完全屈服,这样,自己军队不至于受到损失和挫折,又可以取得完全胜利。这实质是谋略制胜思想的最佳结果——不战而胜。



孙子兵法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

分析如下: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五个:
1、战略运筹。
2、作战指挥。
3、战场机变。
4、军事地理。
5、特殊战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兵书》、《孙武兵书》、《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一共十三篇,共有六千字左右。主要有五种军事思想:
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一篇《始计篇》:
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第二篇《作战篇》: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第三篇《谋攻篇》: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军形篇》:
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篇《兵势篇》:
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军争篇》: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
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
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第十三篇《用间篇》: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孙子兵法的传播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
据史书记载,在公元734年,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位兼修文武的饱学之士,在离开繁华的唐朝都城时并没有携带什么丝绸珍宝,而是用唐朝廷赏赐给他的钱来买书,将大批记载中国兵学阵法知识的书籍捆载而归,回到故乡后传授给日本的文士武将。
而据一部名叫《续日本纪》的日本古书所说,吉备回国后的第26年(公元760年),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弥关城等6人到太宰府跟随吉备学习《孙子·九地》、《诸葛亮八阵》以及结营向背等方面的知识。这说明吉备所带回的这批典籍中确实包括被人们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如果这一记载准确无误的话,那么《孙子兵法》传入日本至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日本著名兵法史学者佐藤坚司却认为,说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时间过晚。按照他的推断,中国兵法传入日本是早在公元663年以前的事儿。
这一年,来自朝鲜半岛百济国的几位兵法家到达日本,在那里领导修筑了几座城池,并因为精通中国兵法被授予荣誉勋位。佐藤推测很可能是这几位百济兵法家把中国兵法(当然包括《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
他的证据是,在57年之后成书的《日本书纪》中,出现了“倏忽之间,出其不意,则破之必也”这样的话,这与《孙子兵法·计》篇的“出其不意”以及《虚实》篇的“趋其所不意”,在文字和意思上是相同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巧合,是因为该书的编纂者舍人亲王、太安麻吕已熟知《孙子兵法》上的话,所以用这些话来描述神武天王时代的战法。
佐藤的推断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时间向前推了70多年,而且可能由此改写该书传入日本的路径,即:《孙子兵法》不是借扁舟孤帆之力,从中国大陆循海路直达日本,而是先传入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代的朝鲜半岛,然后才由百济兵法家们传入日本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孙子》十三篇,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世界上最早的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全面阐释军事活动的规律的军事理论专著。

在第一篇《计篇》开宗明义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指出战争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要谨慎,不可莽撞。这是《孙子》的总纲。
《谋功篇》中,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能保全自己而后破敌,不战而令敌人屈服,才是最高的用兵境界。这是精髓。

《孙子兵法》从政治、经济、外交,从指挥、地形、间谍等等全面的论述了用兵作战方法和利害。是中国后来各朝各代进行军事斗争和军事理论研究的指导灵魂、理论基础。中国自战国后二千几百年中,丰富多彩的战争艺术和军事理论,无不彰显着这部军事著作的光辉。
孙子兵法的用兵精髓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兵法十三篇谋略出招:其中有"man天过海"知己知比,百战不dai,"孙兵最利害的就是能用运兵法13篇,的谋略战胜了谋害他的小人庞娟,主要是运用装疯卖傻的策略大获全胜,谁想到亲同手足的帅兄弟,为了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设费心机的谋害师兄,可师兄可不把他当外人,老不认为师弟有害他的心,当他失去双腿闭门思过时才发现庞娟要灭他,这才开始了还击以装疯装傻,的策略大获全胜。这件事告诉人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意不可无。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主要有那些方面?
答:《孙子兵法》从揭示战争中“利”和“害”的矛盾运动规律出发来确立自已对战争的根本态度,从而决定其军事思想的功利主义的主导倾向。在这种形势下,孙子的重战和慎战思想,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为人们认识多极形势下的军事斗争,驾驭局部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孙子兵法》阐述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答:一、《孙子兵法》阐述的主要军事思想观点 1、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 (一)国家至上,胜利第一(价值判断)《孙子兵法》认为,决定战争现一不战最根本的依据是国家利益;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对于国君错误的指令也可以不执行,执行国;与否的最高标准是唯民是保,安国全军。要维护、扩大国家利益,就...

孙子的军事思想有哪些?
答:1、重将思想。《投笔肤谈·军势第七》指出:“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并且认为,“大将,心也。士卒,四肢百骸也”。我们现代所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2、选将思想。在古代,选将标准有五,《孙子兵法·计篇》中明确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3、用将思想。古人认为,将帅...

孙武的军事思想有哪些?
答:战争目的: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不是为了破坏敌方的军事力量。因此,他提出了“制敌于不战”的思想,即利用谋略和战术手段来制约和迫使敌方,以达到政治目的。战争中的谋略:孙武的兵书《孙子兵法》强调谋略的重要性,认为谋略是战争胜利的关键。他提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

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
答: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是重战而又慎战的思想。一、《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由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

孙武的《孙子兵法》体现了哪些军事思想?
答: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孙子兵法》译成本国的文字。这些国家的军事理论家们,对《孙子兵法》都赞不绝口,认为它的内容“闳廓深远”“诡谲奥深”,是“最早最优秀的著作”;称道孙武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奠定了古代中国军事科学的基础”,亚洲的许多国家,甚至把《孙子兵法》规定为军官训练的必修...

《孙子兵法》有哪些主要思想观点?
答:孙子的军事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战略战术原则也是备受人民推崇的。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对于战略战术的总结主要有: 1.避实击虚。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指出,战争中兵力的布置是战争指挥者依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其兵力必定是有强有弱。我方在作战中应当避开敌人兵力强大的部分,而重点进攻敌军兵力薄弱的部分...

孙子兵法的主要精髓是什么
答:孙子兵法的开篇为“始计第一”讲到在军事上必须“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体现出孙子用兵之道乃“以计为首”。现代社会战争已较为少见,但“商战”却愈加无情与惨烈,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样是“不得不察也”。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经济处于卖方市场,很多商品均呈现...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
答: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包括:重视战争策略、强调以智取胜、注重兵民结合、主张以防御为主。1. 重视战争策略:孙子兵法强调在战争中要运用策略,指出战争不是简单的力量比拼,而是智慧与计谋的较量。孙子提出了诸多战略性的思想,如“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主张通过灵活多变...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孙子军事谋略思想有哪些?
答:这些也是《孙子兵法》对战争问题的可贵见解。 二、关于战略原则问题 《孙子兵法》中关于战略原则,包括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作战指导等,都体现了军事谋略思想。 在作战方针上,《孙子兵法》主张进攻速胜,强调“兵贵胜,不贵久”(《作战》),认为“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作战》)。这反映了地主阶级在上升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