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0是怎么来的? 数字0是如何产生与演变的

作者&投稿:邰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零是位值制记数法的产物。很久以前,当人们采用这种记数法遇到空位的时候,就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它的存在。世界上较早采用位值制记数法的有巴比伦、玛雅、印度和中国等,这些地区和民族都对零的产生和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制记数法的是中国人。“零”这个符号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最初其实也并不是为了表示“无”,而是为了弥补十进制值记数法中的缺位。从公元七世纪起,中国开始采取用“空”字来作为零的符号。但是,中国古代的零是圆圈○,并不是现代常用的扁圆0。现在普遍使用的包括“○”在内的印度—阿拉伯数码是在13世纪的时候由伊斯兰教徒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而那时中国的○已经使用100年了。

希腊的托勒密是最早采用这种扁圆○号的人,由于古希腊数字是没有位值制的,因此零并不是十分迫切的需要,然而当时用于角度上的60进位制时,则很明确地以扁圆0号表示空位。可是,托勒密的0并没有作为数参加运算,也没有单独使用的情况。

最先把零作为一个数参加运算的是印度人。

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采用了十进位值计数法。空位最开始是用空格表示的,后来为了避免看不清带来的麻烦,就在空格上加一小点,如用5·8表示508。公元876年,在印度的瓜廖尔地方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的数字和现代的数字很相似,这可能是由小点发展为小圈0表示零的最早根据。

印度人承认零是一个数并用它参加运算可以说是对零的发现的更为重要的贡献。

后来,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印度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并发展成为现今我们所用的印度—阿拉伯数字。但直到1202年,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把这种数字(包括0)传入欧洲,现代的零的概念和印度—阿拉伯数字中的零号才逐渐流行于全世界。



0的出现,是因为位置制的需要。
十进位 位值制记数法 包括十进位和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即满十进一;位值则是同一个数位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如三位数111,右边的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中间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个十,左边的1在百位上则表示1个百。这样,就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演算变得如此简便易行,但是在表示十的时候,个位需要一个符号零来占位;这样才能让1的符号表示10,不然极易让数字混淆。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它对数学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
据考古发现,中国人发明十进制是公元前1400年,这已经是商朝中期的事情了,也就是 说汤推翻夏桀建立商朝的时候还没有发明十进制。公元前1400年到现在就是3400年了
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从现已发现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这些记数文字的形状,在后世虽有所变化而成为现在的写法,但记数方法却从没有中断,一直被沿袭,并日趋完善。
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科学的记数法,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李约瑟所说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大地湾,仰韶晚期房F901中曾出土一组陶质量具,主要有泥质槽状条形盘、夹细砂长柄麻花耳铲形抄、泥质单环耳箕形抄、泥质带盖四把深腹罐等。其中条形盘的容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箕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积约为26082.1立方厘米。由此可以看出,除箕形抄是铲形抄的二倍外,其余三件的关系都是以十倍的递增之数。这些度量衡具的发现也为研究我国古代十进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古巴比仑的记数法虽有位值制的意义,但它采用的是六十进位的,计算非常繁琐。
公元前400年前后墨子还对十进位值制进行了论述。中国早在商代就已经比较普遍地应用了十进制记数法,墨子则是对位值制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的第一个科学家。他明确指出,在不同位数上的数码,其数值不同。例如,在相同的数位上,一小于五,而在不同的数位上,一可多于五。这是因为在同一数位上(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五包含了一,而当一处于较高的数位上时,则反过来一包含了五.十进制的发明,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所说:“商代的数字系统是比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同一时代的字体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零符号的出现,是因为位置制的需要。

十进位 位值制记数法 包括十进位和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即满十进一。"位值"则是同一个数,在高低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不同,如三位数"111",右边的"1"在低位的个位上表示1个一,中间中位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个十,左边高位的"1"在百位上则表示1个百。这样,就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演算变得简便易行。但是低位数字一在表示高位数字十的时候,个位需要一个符号零来占位;这样才能让1的符号表示10,不然极易让数字混淆。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符号〇,对数学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

关于0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观点:

0是极为重要的数字符号,而关於0这个思维的概念在其它地区很早就有。

据历史记载,玛雅人有一个被称为“人类头脑最光辉的产物”的数学体系,玛雅人(或他们的欧梅克祖先)独立发展了零的概念,玛雅文明最早发明特别字体的0。玛雅数字中0 以贝壳模样的象形符号代表。 并且使用二十进制的数字系统;数字以点(·)代表1,横棒(-)代表5。碑文显示他们有时会用到到亿。

这里提到的零,并不是我们所用的阿拉伯数字符号0,但这应该是最早含有0的概念的数字符号了。

古埃及早在公元前2千年就有人在记帐时用特别符号来记载零。

古巴比伦的文献记载中有0的萌芽。但是与现在不同的是,0的符号是用空位来表示的,例如要表示一百零一,古巴比伦写作1 1。

在中国很早便有0这个概念,许多文献中均有记载。中国古代使用算筹进行计算,在算筹和算盘上,以空位表示0。(而在我国远古时代的结绳记数法中,“零”是在对“有”的否定中出现的,意思是“没有”。)2700年前,公元前700年前的中国筹算数码已经十分成熟了;筹算数码就是十进位值制,和现在的世界通用的十进位置制几乎一样。因为算筹是天然的十进位值制,只是早期在算筹上的空格只是代表零的概念,而没有符号零来对应表示。公元前4世纪,中国数学家就已经说明了负数和零的概念了。

公元1世纪的《九章算术》说:“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段话的大意是“减法:遇到同符号数字应相减其数值,遇到异符号数字应相加其数值,零减正数的差是负数,零减负数的差是正数。”)以上文字里的“无入”通常被数学历史家认为是零的概念。(全文见维基文库的《九章算术》)虽然如此,但是当时并没有使用符号来表示零。筹算数码中开始没有“零”的符号,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〧 〨 "(由于七和八没有对应的符号,用商码代替的;毕竟商码来源于算筹数码)由于七和八没有对应的符号,用商码代替的;毕竟商码来源于算筹数码) "(由于七没有对应的符号,用苏州码子代替的;毕竟苏州码子来源于算筹)。数字中没有"零",是很容易发生错误的。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摆在空位上,以免弄错,这或许与"〇"的符号出现有关。【印度直到7世纪初,印度大数学家葛拉夫.玛格蒲达才首先说明了0的性质,任何数乘0是0,任何数加上0或减去0得任何数。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提到以命位记数法来进行计算的实例.】

不过多数人认为,“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印度文明可远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他们在公元前800年以前是没有数学的。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以后,印度出现了数的记号,典型的的是婆罗门数字。婆罗门数字的出色之处是它给1到9的每个数都有单独的记号,还没有零和进位记法。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o”。

但是据说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婆罗门教最古老的文献《吠陀》已有“0”这个符号的应用,当时的零在印度婆罗门教表示空的位置(按照这个说法,中国远古结绳记数法中,〇是在对“有”的否定中出现的,意思是“没有”。也可以算了)。---个人对最后这段存疑问,如果是真的;那么为何公元六世纪印度人还在用黑点作为"零"的符号,至于何时由点转为圆,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公元718年出书的《开元占经》104卷算法,1089页,译制印度的《九执历》;那个时候印度人的零依然是黑点。)而且这个说法,感觉和我国远古时代的结绳记数法是一个意义,〇是在对“有”的否定中出现的,意思是“没有”。

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古印度人完成了数字符号1到9的发明创造,但此时还没有“0”。“0”符号的出现,是在1到9数字符号发明一千多年后的印度笈多王朝。刚出现时,它还不是用圆圈;而是用一个黑点来表示。至于何时由点转为圆,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直到公元876年,人们在印度的瓜廖尔(Gwalior)这个地方;发现了一块刻有“27o”这个数字的石碑。这也是人们发现的有关“0”符号的最早记载,但是这个零的符号是个比〇小一圈的圆圈o;也不是现代“0”这个符号的样子。

现在普遍使用的包括“0”符号在内的印度—阿拉伯数码,是在13世纪的时候由伊斯兰教徒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而那时中国的〇已经使用一百多年了。

但是如果说符号的话,中国算筹里早已经有空格;后来更是用铜钱在算筹里表示零的符号。此后铜钱演变为〇,作为零的符号;是很正常的事情。在690年时;武则天颁布了则天文字,其中一个字就是“〇”了(比印度的0的小圆圈符号o早出现186年);虽然当时还不是零的意思。而中国古代数学早期记录“〇”时是用“囗”来表示的,这样就可以将数字区别开来。由于我国古代用毛笔书写,而毛笔行书连笔书写的习惯;写“〇”比写“囗”要方便得多。而外圆内方的铜钱在算筹里是表示零的符号,所以零的符号逐渐变成按逆时针方向画“〇”;这就是中国零符号的出现。1180年金朝《大明历》中就有“四百〇三”,“三百〇九”等数字。

据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的考证,“0”产生于中印文化,是中国首先使用的位值制促进了零的出现。印度是在中国筹算和位值制的影响下才创造“0”的。中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使用了十进制记数法,甲骨文中有“六百又五十又九(659)”等数字,明确地使用了十进位。中国周代(前1046年—前256年)金文的纪数法,继承殷商代的十进制,又有明显的进步,十进数量级符号有十、百、千、万、亿,如西周金文“伐鬼方……俘万三千八十一人”,出现了位值记数,例如“俘牛三百五十五“,其中三百五十五写成“三全XX”,前面的“全”是金文的“百”,后面两个XX是五十五,省去了“十”,出现了位置概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位值制。 公元前400年前后墨子还对位值制进行了论述,这样加上商时期就有的十进位制;十进位值制就正式出现于记载中了。墨子是对位值制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的第一个科学家。他明确指出,在不同位数上的数码,其数值不同。例如,在相同的数位上,一小于五,而在不同的数位上,一可多于五。这是因为在同一数位上(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五包含了一,而当一处于较高的数位上时,则反过来一包含了五.十进位值制的发明,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

而印度一个黑点,又如何演化成〇的符号呢?不知道有没有演变过程的证据?而且古印度是没有十进位值制的,中国是全球最早有十进位值制的。古埃及虽然是十进制,但是没有位置制。巴比伦虽然有位置制,但是巴比伦是60进制;只有中国有同时满足十进制与位置制而来的十进位值制。但是中文文献中〇的符号表示“0”最早出现时间,也是无法考据的。宋代蔡沈《律率新书》(1135一1198)中用方格“囗”表示空缺。1180年金朝《大明历》中有“四百〇三”,“三百〇九”等数字。公元1247年,秦九韶在其著作数书九章中使用符号“〇”来表示零的概念。李冶《测圆海镜》(1248)第十四问中就有“0”的图像。

总之,有关〇的起源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无论如何,0自从一出现就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印度古代既有用字母表示,又有用累积法,到公元七世纪时方采用十进位值制,很可能受到中国的影响。
据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的考证,“0”产生于中印文化,是中国首先使用的位值制促进了零的出现。印度是在中国筹算和位值制的影响下才创造“0”的。中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采用了位值制,甲骨文中有“六百又五十又九(659)”等数字,明确地使用了十进位。

《开元占经》,唐朝瞿昙悉达在开元年间主持编纂的占星术书。整理中国很多有关占星术、天文学的资料。《开元占经》中包含了印度天文历书纳瓦格拉哈历的汉译本《九执历》。他于公元718年将印度数字符号“.”(零)引入中国,以此来代替算筹。曾经亡佚,明末在古佛像腹中又发现抄本。

总之,有关〇的起源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无论如何,0自从一出现就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数字0起源于哪里?什么来源?~

“0”的起源:
印度数码中表示零的“点号”逐渐演变为圆,也就是“0”这一演变过程最迟完成于九世纪。印度876年出土的瓜廖尔石碑见证这一过程。该石碑上有记载无误的“0”,用圆圈表示零,是数学史的一大发明。“0”的出现是数学史上一大创造。
“0”一直被人们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它的诞生地却是在古代印度,它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大乘空宗流行于公元三至六世纪的古代印度。恰正是在它流行后期,在印度产生了新的整数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规定出十个数字的符号。
以前计算到十数时空位加一点。用“.”表示,这时发明了“0”来代替。“0”的梵文名称为Sunya,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0乘以任何一个数,都使这个数变成0。大乘空宗由印度龙树及其弟子提婆所创立,强调“一切皆空”。0的这一特殊就反映了“一切皆空”这一命题所留下的痕迹。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也是解析几何中笛卡儿坐标轴上的原点。没有0也就没有原点,也就没有了坐标系,几何学大厦就会分崩离析。这种认识,同样有可能受了大乘空宗的启发。大乘空宗的“空”,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原点,是佛教认识万事万物的根本出发点。
大乘空宗认为,无论是正面的天堂还是反面的地狱,不管是天神或是魔鬼,都不免入相,脱离不了轮回之苦。天神享尽福报,照样会堕入畜生道或饿鬼道,也有可能走向自己对立面而成为魔。大乘佛教说“空”道“有”,都强调不可执著。
这种说法与0的特殊在数学上表述,在哲学上有其相同之处。公元七世纪中叶,印度的记数法开始向西方传播,公元八世纪末传入阿拉伯国家。印度数字经阿拉伯人改进后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或印度——阿拉伯数字。

扩展资料:
“数字0”等阿拉伯数字介绍:
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发明,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拉伯数字

0的产生与演变:

0的发现始于印度。公元左右,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吠陀》已有“0”这个符号的应用,当时的0在印度表示无(空)的位置。约在6世纪初,印度开始使用命位记数法。7世纪初印度大数学家葛拉夫·玛格蒲达首先说明了0的0是0,任何数加上0或减去0得任何数。

公元733年,印度一位天文学家在访问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期间,将印度的这种记数法介绍给了阿拉伯人,因为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久就取代了在此之前的阿拉伯数字。约1500年前,罗马学者从印度计数法中发现了0,使0传入了西欧。

怎样打出汉字的零(就是一个圆圈,请千万不要说打出字
答:〇(拼音:ling)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零怎么写?
答:古埃及没有零这个概念。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便开始有数字的发明,从最简单的一到十、百、千、万都有一定的写法(如下图所示)。和象形文字相似,古埃及人用各种各样的符号和图形来代表各个数字,因此,这套古老的数字书写系统被人们成为“象形数字”。

古代中国0怎么写的?
答:就是一断横“- -”。长横“—”表示1 这是易经里面的,学术界的“0”有点知识的人在古代记账一般用汉字,自然写成“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古代使用0的频次远不如现代这么多。现代银行表示一万,就是10,000,古代直接“万”,连一都不要。

在c语言中字符与数字的有关问题:0与‘0’的区别
答:一、数据类型不同 1、0:代表数字0。2、‘0’:代表字符0。二、计算能力不同 1、0:具有计算能力。2、‘0’:是不具计算能力的文字数据类型。三、内存存储不同 1、0:由数字、小数点、正负号和字母E组成,用字母N表示。数值型数据的取值范围是:-0.9999999999E+19+到0.9999999999E+20,包括...

0的大写是什么?
答:0大写是零。中文数字对照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圆)、角、分、零、整。历史渊源 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

“0”只表示没有吗?
答:但在我国古代文字中,中文的“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但中国古代并没有0这个字体,只有中文的字体零来表示。随着阿拉伯数字的引进。“105”恰恰读...

在正规文章行文中“零”用哪个符号表示?是“0”还是“〇”?最好说明...
答: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参照其中的0,创造了汉字数字中的“○”。“○”不是由汉字的传统笔画构成的,也就是说,不是传统汉字。因此有人认为“○”不是汉字。但是,人们在使用汉字数字时常用到它,特别是用汉字数字写年代的时候,使用很普遍。从书写来说,写“○”比写“零”要方便得多。因此...

“0”这个字符,表示什么也没有,为什么还在用它?
答:因此任何时代,任何 社会 的人对于0字的实用就会都不可能缺少的现实才能是最正常、正确的了! 如果不用0,那么用什么来表达没有呢?例如,桌子上有二个苹果,拿走一个苹果,用数学语言就是2-1,等于1就说明还有一个苹果在桌子上,那么,如果再拿走一个苹果呢?1-1=?没有?所以,0这个数字符号就是用来表示没有,不用0...

数字0大写怎么写?
答:2、古埃及早在公元前2千年就有人在记帐时用特别符号来记载零。玛雅文明最早发明特别字体的0。玛雅数字中0以贝壳模样的象形符号代表。3、标准的0这个数字由古印度人在约公元5世纪时发明。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4、在东方国家由于数学是以运算为主(西方当时用印度人的9个数字,加上...

罗马数字0是怎么来的?
答:2.大约2500年前,罗马人还处于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当时他们用手指作为计算工具。为了表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物体,分别伸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手指,意思是五个物体伸出一只手。意思是十个物体伸出两只手。这个习惯人类一直沿用至今。人们在交谈中经常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数字。3.当时罗马人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