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地貌产生的变化和影响 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

作者&投稿:望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深圳市土地开发利用对地貌产生的影响

(一)土地开发利用规划

深圳市根据土地资源、地形地貌特点、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制定了深圳市1996~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全市1948.69km2面积的土地划分为农业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组团隔离区、休闲旅游区、郊野游览区、自然生态保护区、远景发展备用区和城市建设区等8个分区。

全市规划期内用于城市建设的控制用地规模为478.73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4.6%。总体要求建立市域范围合理的地域结构和功能布局,促进全市城建的平衡有序发展。

总体规划划定农业保护区总面积为274.95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1%。其中特区内的面积为17.5km2;龙岗区面积为117.04km2;宝安区面积为40.41km2。建立农业(包括蔬菜、水果、水产、畜牧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水源保护区主要包括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铁岗水库、石岩水库、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梅林水库、西坑水库、松子坑水库、赤坳水库、清林径水库、龙口水库、打马坜水库、红花岭水库、大山陂水库、矿山水库、黄竹坑水库、岗头水库、炳坑水库、罗屋田水库和白石塘水库。划定水源保护区总面积565.98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3%。

休闲旅游区主要是指以人工开发为主的旅游、休憩疗养及体育活动场所,主要包括微缩景观风景区、旅游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东部以南澳、大鹏、东部华侨城等为主体;西部以华侨城人文景观区、西丽、海上田园等为主体。控制区范围面积为44.94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

郊野游览区是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区,包括郊野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东部以大鹏半岛、梧桐山风景区为主体;西部以羊台山,凤凰山,内伶仃岛和大、小南山为主体。控制用地面积为248.57k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2.8%。

自然生态保护区是指目前尚无条件开发的森林山体和自然植被区,包括应恢复植被的空地、裸地,是城市外围总体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生态实体,亦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市划定自然生态保护区控制范围面积为629.98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2.3%。

组团隔离区和休闲旅游区、生态保护区等一起用于阻止城市用地的无序蔓延,特别是防止城市建设沿路伸展的情况,防止城市环境的恶化。全市共安排组团隔离区用地面积68.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5%。其中特区古10.1km2,安全区占15.3km2,龙岗区占43km2

远景发展备用区是指与城市远景发展紧密相关的部分可建设用地,全市共划定该备用区面积119.26km2,占全市可建设用地的13%,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12%。其中特区占22km2,宝安区占62km2,龙岗区占45km2

(二)土地开发利用对地貌产生的影响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工程条件,从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出发,结合深圳的地貌类型划分,以大致高程100m,坡度12°为界,此线以上主要为低山、高低丘陵,部分高台地作为不宜建设用地,总面积大概为956.75km2;高程100m、坡度12°以下主要为低台地、阶地和平原,少数高台地等作为适宜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约991.89km2,其中尚有80.97km2已划入一级水源区和农业保护用地。因此,城市不宜建设用地为1037.72km2,适宜建设用地为910.57km2。罗湖区和盐田区不宜建设用地面积102.6km2,主要为区内的几大山系与水体,其中主要包括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一级水源保护区为8.15km2,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24.19km2,梅沙尖三洲田库区约40km2,银湖周边山地约8km2,其他为22.26km2 ;福田区的不宜建设用地面积20.44km2,主要为梅林、鸡公山山地约12.5km2,笔架山公园约1.3km2,莲花山公园约1.7kmm2,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6km2,800m绿化隔离带约1.5km2,其他为0.84km2 ;南山区的不宜建设用地面积90.29km2,主要是两大板块,即大南山、小南山、西丽湖及周边山地,其中大南山和小南山近郊公园为6.61km2,羊台山风景区约15km2,塘朗山风景区约14km2,西丽湖-长岭皮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约5.48km2、滩涂水域19.32km2、西丽湖周边丘陵山地景园林地约30km2;宝安区不宜建设用地面积为302.62km2,主要包括羊台山山地风景区(宝安部分)、凤凰山山地风景区、阿婆髻山地、石岩水库周边山地、燕川山地、吊神山山地、观澜东面-打石坑山地等;龙岗区不宜建设用地面积为521.77km2,其中包括梧桐山、梅沙尖、马峦山、钓神山和田心山等山地,北面的青林径水库周围山地、龙岗、坪地周围山地、坝光笔架山山地、大鹏半岛排牙山山地、七娘山山地及抛狗岭山地等。

按照深圳市1996~2010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现时城市建设发展情况,深圳原有的地貌形态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譬如西部地区大体依照原始地貌类型的分布轮廓,从平湖、布吉、沙湾、罗湖、福田、南头、西乡、福永、沙井至光明以及中部的观澜、龙华、坂田等的部分低丘陵、台地、海岸平原,包括海成堆积阶地、海河混合堆积平原、河成堆积阶地,已开发建设成为近似环形的城市平原区;其间基本保留下来的部分高台地、低丘陵、高丘陵、低山等山地地貌多已成为山地旅游风景区,如羊台山风景区、凤凰山风景区、石岩温泉度假村、塘朗山郊野公园、南山公园等等,至于原有的生物成堆积滩地,则成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部地区的西区横岗排傍(坐标方格128-32)、荷坳(坐标方格128-36)、龙岗、坪地、南面的西坑(坐标方格128-28)、南约(坐标方格140-36)、同乐(坐标方格140-36)、坪山、坑梓及东南的葵涌(坐标方格152-28)等河流谷地阶地、台地及部分低丘陵已开发建成城市平原区;基本保留下来的山地地貌或滨海地貌带,则有梧桐山森林公园、仙湖植物园、梅沙尖三洲田、东部华侨城旅游区、马峦山风景区以及田心山、排牙山、坝光笔架山等山地。东南区则从沙头角、盐田、大梅沙、小梅沙、溪冲、上洞、下洞、迭福、南澳、东冲、西冲、大鹏澳等海湾,已分别建设成大港口、汽油库、码头、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湾城镇建设区等。东部的大鹏半岛山地海岸地貌,其东北角有大亚湾核电站,南半部则为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

全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与地貌的改造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的效益。从土地总体生产率来看,深圳市每平方公里土地可创产值3940万元人民币。据2004年有关资料统计,全市完成国土基金收入121.8亿元人民币,每平方公里土产出G D P1.7亿元人民币,居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

二、人类活动使地貌改变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人类各种经济和建设活动对环境地质产生的影响,表现在某些地区地貌的改变,引发地质环境剧烈的变异,出现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甚至形成地质灾害。例如据不完全统计,区内出现的滑坡、崩塌和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大多发生在山地低丘陵区,少数在高丘陵或高、中台地附近,这是由于城市建设从平原、台地开发区向丘陵区扩展,大规模的各类工程活动加上环保意识的滞后,破坏了植被及自然边坡,使岩土裸露并遭受风化剥蚀,引起边坡不稳定,在雨水的侵袭下,加速了岩土体出现滑坡、崩塌、土壤侵蚀等地质灾害;又如东部地区分布在河谷平原之下的隐伏岩溶区,自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城市建设以来,因隐伏岩溶发育导致岩溶塌陷不下30余处,其中包括龙岗、坪山石井、坑梓、横岗西坑、葵涌等都发生过岩溶塌陷,因塌陷造成的损失大小不一,有的发生楼房倒塌,基坑涌水被掩,也有因塌陷导致道路局部破坏,民居房屋墙体开裂,民井井口悬空以及农田下陷等等。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有建筑物外加荷载、振动荷载、抽排地下水、开挖隧洞突水等;西海岸平原和台地丘陵区,在长期人类经济活动的作用下,原始森林植被大部分已受到破坏,植被的覆盖率已不足10%,其生境趋向干旱,一方面土壤受冲刷严重,自然生态失调,再加上城市建设初期过量抽吸地下水,滨岸鱼塘及陆地海产养殖,由于在滨海平原地下水泄流区附近,有一个海水与地下水混合的过渡带,当滨海地带地下水位下降后,海水向地下水含水层侵入,使地下水咸化。另一种因素是在潮汐作用下,潮流沿滨海河谷上溯,并向河流两侧渗入补给地下水,并使其咸化。如宝安与东莞交界的东宝河潮流上溯,从河口到远至20km,据公明一带钻探揭露,大致以燕山至马田一线为界,东面为淡水区,西面则为咸水或微咸水区。深圳海岸出现地下水咸化,以矿化度划分大致可划分为3区,矿化度大于10g/L为咸水区,矿化度为3~10g/L为半咸水区,矿化度为1~3 g/L为微咸水区。西海岸深圳湾北岸,从沙头一带往西沿深南西路以南为咸水区或微咸水区。南头、西乡一带海积冲积沉积层为微咸水区,西乡至福永一带为半咸水区,沙井一带为咸水区。东海岸大鹏及盐田的陆域顺河方向物探电法剖面探测,反映了咸淡水界线距海边1.2km左右。实际上东海岸的海湾及澙湖沉积层水质大部分已咸化成为咸水或微咸水区。

因此,对该区地貌环境变化历史研究和对未来地貌环境变化趋势预测与对策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地貌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 地貌形成的营力——内力和外力。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夷平地表。
2, 构造运动形成的地球表面的形态,叫做构造地貌。按照构造地貌的空间尺度,可以将构造地貌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区域构造地貌和局地构造地貌。
3, 岩性对地貌发育有显著影响。岩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抗蚀力,因此,同一外力作用区,岩性差异也可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另外,岩石的节理、片理和层理,岩石的可溶性等因素对地貌发育也具有重要影响。
4, 时间因素。在其他相同条件的情况下,作用时间长短不同亦会出现不同的地貌形态,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5,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岩石风化、土壤形成、水土保持及生物遗体经过地质作用后形成具有生物活动痕迹的各种地貌景观。
6, 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动力都受气候因素的控制。气候水热组合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7,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地球上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形态和地貌过程,从而克服不利地形条件,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例如,平整田地、修筑梯田,可使土地利于耕作,减少地表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海塘可起到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的作用;填海造陆、开山筑路、挖河修渠、建造水库、植树绿化等活动,都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对人类产生着明显效益。
但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也常会产生消极有害的作用。例如,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自然植被,促使地表加速侵蚀,加重水土流失,从而加速河床、湖泊和水库的泥沙淤积,并使沿岸港口发生淤塞;在山区还可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我国黄土高原地表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就与几千年来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的破坏有密切关系。再如,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不合理的垦殖和过度放牧,会造成土地荒漠化。据估计,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在过去数十年间吞没了大约65万平方千米宜农宜牧土地。因此,人类必须很好地认识自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使地表形态的改变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举个例子,如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1. 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状况。
答:该地地质构造的特点,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以及上覆岩层的形成等。
2. 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提示: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三种
答: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指: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以及人类活动。

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3.矿产开采:矿产的开采和采石业会导致山体的塌陷和开采区域地表的破坏。综上所述,地球表面的变化涉及地壳运动、地貌演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这些变化会对地球的地理环境造成影响,从而改变地表的地貌、水文系统、生态环境等特征。了解和监测这些变化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造成沧海桑田的力量有哪些?
答: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化、战争、移民等,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影响,导致了极大的地貌和生态变化。总之,沧海桑田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自然力量、人类活动力量、生物演化力量和地质力量等,这些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和演化。

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2.人类活动对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的影响有哪些
答:人类活动对岩石圈:岩石圈作为化石燃料和矿物原料的大仓库,人类开发它们,必然要改变原有的地质地貌,破坏岩石圈的原貌;从中获取自己所需之后又要排出废物,岩石圈与其他圈层都紧密相连,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必将间接影响到其他圈层。

凸岸堆积还是凹岸堆积
答:1、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凸岸堆积和凹岸堆积是河流地貌形成与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河流的不断侵蚀和沉积,河床的形态和宽度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河流的水流速度和泥沙搬运能力,还会影响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2、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修建水库、...

影响陆地上地形地貌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答:维持地形的稳定性。动物的活动也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如蚂蚁洞穴的形成、动物足迹对地面的破坏等。5、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人类通过开采矿产资源、修建水利工程、进行土地开发等活动,会改变地形地貌。此外,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也会加剧地形地貌的变化。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
答: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无疑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学习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高中阶段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分析
答:而人工挖掘形成的坑洞、山体露天矿等都是人类活动对岩石形态造成的改变。总之,岩石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受到了地壳运动、水的侵蚀、风化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模样。这些岩石的改变不仅对地貌和景观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变化。

简述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貌的影响
答:2、岩浆活动能形成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两种类型,其中喷出岩可以形成火山,如: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等.侵入岩可使地表隆起,有一定起伏.3、变质作用能形成变质岩,主要在地壳深处进行,对地表形态影响较小.4、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5、风化作用使地表...

人类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貌,自己家乡的哪些方面对地表有影响,有哪些危害...
答:修建运河,修建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