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认为唐明皇是梨园的祖师爷? 莆仙戏的祖师爷是谁?

作者&投稿:冉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的皇帝,文治武功业绩卓著的,大多才学、艺能不显。而才学出众、技艺超群的,却又多半政绩不佳。南唐后主李煜书画俱佳又通晓音律,他的词堪称千古绝唱,成为一代词人之冠。宋徽宗的花鸟丹青、瘦金体书法皆独创一格,成为艺术家、书法家实在当之无愧。只可惜,这几位著名的才子皇帝恰恰都是亡国之君,也许,才子词人是注定做不好政治家的。
综观中国历史,既有辉煌政绩,又有才能、技艺的全才皇帝似乎还只有一位唐明皇能算得上。尽管他也未能善始善终,但开元盛世的功业在历史上是不可泯灭的。
唐明皇是多才多艺之君。史书上说他“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在这多方面的才艺中,他成就最卓越的应该说是音乐,但最享盛誉却是在戏剧方面。
旧日的戏剧界,即梨园行,认为唐明皇对戏曲有开山之功,所以尊奉他为行业神和祖师爷。直至解放前,旧戏班还设唐明皇神位,遇年节庆典或收徒谢师都要礼拜祭扫。“梨园”二字便是由唐明皇是教习训练歌儿舞女的梨园而来。梨园界还流传着很多关于唐明皇的传说、轶事,并由此在戏班中形成了一些规矩套子。传说,唐明皇曾梦见一个长尾巴的老人,领着两个小孩,一个手拿笛子,一个手拿鼓板,老人叫他找些幼年子弟,分成生旦等行当,在请名家编制乐曲,训练他们谈唱歌舞。醒来后唐明皇便封老人为老狼神,封两个小孩为清音童子和鼓板郎君。老狼神就成了戏班供奉的神灵。
其实唐明皇自小就酷爱戏曲舞蹈。早在690年,武则天执政初的一次宫廷舞会上,年仅六岁的李隆基就曾登台演出。他男扮女妆,表演了一曲古代舞剧《长命西河女》,博得满堂喝彩。受到武则天的赏赐。唐桥陵(在陕西蒲城)陪葬区内的《唐代国公主碑》中生动地记载了这件事。

中国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那么戏曲行的是谁?~

在戏曲界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老话是这样说的:“上台不拜老郎神,演什么不像什么。”意思就是说,从古时候到现在,戏台子的后台上都有老郎神的牌位或者画像,如果戏剧演员上台之前不拜一拜这位老郎神的话,他的戏多半就要演砸了。

那么这个被人们画成眉清目秀、白面无须、身穿黄袍、头顶冠冕的老郎神究竟是什么来历呢?原来他就是戏曲演员们都公认的祖师爷,戏曲界通常都认为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原来,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唐玄宗本人很喜欢看戏,也很喜欢唱戏,他就将皇家园林梨园拿来供戏班子们练习戏曲、唱跳歌舞。不仅于此,他自己还会经常编写剧本、排练舞蹈,然后亲自上场扮演剧中人物。

也就是从那以后,戏曲在民间就开始萌芽发展,诞生了以昆曲为代表的诸多地方戏曲,因此,戏曲界人士都将唐玄宗看作是戏曲的祖师爷,唐玄宗开发的梨园也就成了戏曲界的象征。

传说那时候唐玄宗每每都要亲自上阵演戏,在戏台子上演员们不方便直呼其名,又不可以叫他皇上,因此就都尊称他为“老郎神”,这也就是今天戏曲界尊敬的祖师爷老郎神的由来了。
此外,在京剧舞台上,经常会有一个假娃娃假扮婴儿角色,虽然只是个没有生命的假娃娃,但它的地位仅次于祖师爷老郎神,京剧人都叫它“喜神”,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与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是雷海青。就是民间说的田公元帅。


  那就详细给你说说:

  相传雷海青是唐明皇时的一位民间艺人,精通音律会弹一手好琵琶,是唐乐府里的著名乐师,常入宫随侍于唐明皇和江梅妃之侧。有一次唐明皇和梅妃在宫中看“梨园子弟”演鱼龙百戏时,他看到梅妃神情恍惚,若有所思经过问明知道她正在想看莆田家乡的戏,唐明皇便派雷海青到兴化调回一班荔园戏在宫中演唱。
  荔园戏的舞台音乐特点与其他剧种不同的是大鼓、大吹。戏开始时唐明皇闻大鼓之声,犹如万马奔腾震撼天地,大有皇家的气魄。但听了不久遂觉鼓声滚滚,不安于心连忙说,鼓声要小一点,否则朕的心要跳出来了。雷海青见到戏台边有一只小石狮,就顺手搬来压在鼓面的一角,鼓声果然小了些,唐明皇高兴了。接下来他又听乐师吹“大吹”,一时感到高亢悠扬,也有帝王之家气派。不一会又觉阵阵刺耳,又说这样连续下去会把朕的耳朵震聋的。雷海青连夜改制一支“小吹”来,还比其他剧种的小吹小些,音质清和悦耳,唐明皇听了,连声说“好!”他高兴地把“荔园戏”的名改为“梨园戏”,即后来的莆仙戏。至今莆仙戏后台鼓师所用的大鼓上面,有压着一只小石狮,别的剧种都没有;唢呐有大吹、小吹之分,更是莆仙戏音乐的特色,其渊源就出在这里。
  雷海青为人正直刚毅,平素愤恨安禄山的骄恣。安禄山屡次叫雷海青给他弹奏琵琶,都被其婉辞拒绝。当安禄山叛入长安时,威逼雷海青为他弹奏琵琶,雷海青不屈服于他的淫威,举起琵琶猛向他的头部砸去,被安禄山“肢解示众,其状甚惨。”
  唐明皇知道雷海青死后,遂敕封他为“天下梨园都总管”。从此,自长安城内开始,逐渐遍及民间,广大戏班艺人都奉祀雷海青为戏祖,尊称他为“会乐宗师”,民间还立祠以祀。
  莆田市的莆仙戏和梨园戏的戏班都奉祀有雷海青神像。其神像高约一尺,他是红的脸,嘴上画一只黑螃蟹,打着两条小辫子,身上穿着红色蟒袍,赤着脚,一只脚悬着,一只脚踏着风火轮,戏班相传说他就是雷海青。
  还有传说,雷海青受封后,曾在空中显圣,旗上的“雷”字被云遮去“雨”字头,只见到“田”字,故民间称他为“田公元帅”。莆田黄石镇江东村浦口宫(即梅妃宫)旁边的飞云庙,就是奉祀“田公元帅”——雷海青的。

【原创】戏曲鼻祖的传说
答:文图/李根勇 饰臣走马演皇上,日行千里不出庄。亲生父子非同姓,恩爱夫妻不同床。这是一首形容戏曲舞台的打油诗,也是猜谜语“演戏"的字虎。据说梨园行供的祖师爷是唐明皇。相传,唐明皇既能打鼓,还讹传能唱小花脸,他和大臣们常在宫中的梨园内演唱,娱乐消遣,后来梨园成了戏曲行的代名词。煮海为盐...

“京剧祖师爷是唐明皇”这一说法到底该如何理解?
答:这些音乐虽然主要在歌舞范畴,但随着盛唐歌舞戏的兴盛,音乐演奏也就与戏曲分不开了。从此,这些宫廷乐舞人员便自称梨园子弟。梨园也就逐渐成为戏曲行业的名称,谓之梨园行。唐玄宗李隆基也就被称为梨园祖师爷。此外,另有一些笔记杂文有记载唐玄宗本人除了参与歌舞戏的编排、演奏之外,对参军戏也是痴迷。

被戏曲行业尊称为祖师爷的人是哪个历史人物
答: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被尊称为中国戏曲行业的祖师爷。他设立了梨园,这是戏曲艺术的摇篮,因此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自称为“梨园子弟”。唐明皇对戏曲艺术的贡献,使得他备受戏曲伶人的尊敬。

戏子要拜什么神
答:唐明皇,以其首创“梨园”典故;也有说是董卓的,因其在眉邬纵情歌舞,被认为是中国戏曲的首演。不过一般认为唐明皇是戏神,认为董卓是祖师爷。

戏曲界又称“梨园”,“梨园”供奉谁为祖师爷?
答:李隆基

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答: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明皇曾选乐工三百人,宫女数百人,教授乐曲于梨园,亲自订正声误,名“皇帝梨园子弟”。梨园就这样成了戏班与剧场的代名词。唐明皇因之被奉为戏班子里的祖师爷。可以说,梨园是一个热爱音乐的皇帝,把这个词汇与戏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中国戏剧有很多种。据不完全统计...

杨玉环和李隆基的故事,注意细节
答:唐明皇杨贵妃不在乎礼仪。原来杨玉环出身教坊,也有梨园生涯,她为自己遇到唐明皇这样的知音深感幸运,也为唐明皇开创梨园、发展艺术的业绩所折服。她带头下拜,众梨园弟子随之下拜,在梨树之下,拜认李隆基为梨园祖师爷。??安禄山学过舞蹈,他趁唐明皇和杨贵妃玩得高兴时赶到梨园,表演了拿手的胡旋舞,赢得...

二人转拜大师兄,相声行业拜东方朔,其他行业拜什么你了解吗?
答:梨园也有自己的供奉,梨园供奉的是唐明皇,梨园的祖师爷是唐玄宗李隆基。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杂技届祖师就是吕祖吕洞宾,我国杂技演出人员在演出前“卖口”时经常说到:“天地无所求,拜...

梨园祖师的弟子叫什么
答:梨园祖师的弟子叫梨园弟子。梨园的祖师爷是唐玄宗李隆基,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梨园祖师的弟子称为梨园弟子。

中国古代职业代称戏子—梨园医生—杏林
答:“梨园”一词是戏曲界的代称。梨园由来 溯自唐明皇选曲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为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戏曲界俗称梨园行,演员称梨园子弟。要问缘由,得从过去戏班供奉的祖师爷唐明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