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历史上一共签订了多少不平等条约?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不平等条约?

作者&投稿:呈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2.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3.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4.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中国与英国,签约地点:北京)5.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6.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7. 广州湾租界条约(或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注: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8.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注: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9.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10.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 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11.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12.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13.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14.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15.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16.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887年(光绪13年)12月1日,与葡萄牙,北京)17.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18.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19.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20.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21. 北京条约a)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b)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c)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22. 天津条约a)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b)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c)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d)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23.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24.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25.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26.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27.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28.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29.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1] 唐蕃清水盟约唐德宗在大历十四年即位以后,面对强藩割据、外患频发的现状,决定与吐蕃议和,先平定藩镇。因为唐德宗在安史之乱中曾为雍王兼天下兵马大元帅,与回纥在陕州会晤时被侮辱,随从被打死数人,因此嫉恨回纥,决定联合吐蕃。公元783年唐政府与吐蕃签订了《唐蕃清水盟约》。盟约大意为“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左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渡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渡水之西南”。到了唐宣宗大中年间,唐朝政府收复秦州、原州、安乐州三州之地,稍后,陇右豪杰张议潮发动起义,很快去住了吐蕃人,到了咸通年间,唐朝政府收复了河西陇右直到庭州,彻底击败了吐蕃。澶渊之盟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圣宗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宋的都城。警报一夜五次传到东京,赵恒问计于群臣。副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准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定必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赵恒听说辽兵势大,又想退兵。寇准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河北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百倍,后退则将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敌人乘机进攻,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赵恒才勉强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远近各路宋军见到皇上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士气大振。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经过寇准的坚持和使者曹利用到辽营一再讨价还价,于12月正式议定由宋朝送给辽以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换得辽军撤走。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一个不完全平等的条约,但宋朝有限度的妥协让步又是明智的最佳选择,也基本符合封建历史时期中原王朝与游牧友邦交往的惯例,而且,盟约的签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其进步意义是值得肯定的。难怪清朝藏书家、史学家席世臣在评论《契丹国志》时候,说:“(《契丹国志》)至于宋、辽之交,尤多微意,若澶渊誓书、关南誓书、地界之议、礼物之数,皆详载无遗”。事实上,具载原文为后人保存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材料,其价值受到后世学者的推崇。庆历和议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西夏皇帝李元昊对宋方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庆历四年)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称北宋为所谓的“兄长”。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宋夏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宋每年以"赏赐"名义给夏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茶两万斤。关南誓书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的关南誓书,这是对宋辽两国议定“澶渊之盟”的继续,宋对辽岁币增加到银20万两,绢30万匹。绍兴和议中国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进行反对。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绍兴和议的历史背景。这一投降条约签订于抗金战场上捷报频传,金兵节节败退之时。公元1140年,金兵又一次大举南侵,可是各路军队连遭失败,在顺昌(今安徽阜阳)之战中,宋军以少胜多,击败了金军。接着岳飞率领岳家军又取得郾城大捷,打败了金军的主力,先后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城。这时,金兵打算撤至河北,南宋举国上下要求收复北方的呼声很高,抗金形势一片大好。可是,以妥协苟安为国策的宋高宗,既害怕宋军的胜利影响他的求和,更害怕岳家军从金营迎回徽钦二帝,从而威胁自己的帝位。于是,高宗和秦桧商定,命令各路军队班师,并在一天内连下十二道金牌逼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地说:“十年之力,毁于一旦”。由于各路宋军退兵,等于将已收复的国土又拱手让给了金国。公元1141年,宋高宗为了向金国表示议和“诚意”,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帅的兵权,撤消了对金作战的专门军事机构。随后,高宗派使者到金求和,在使者叩头哀求下,金国以“必杀岳飞”为条件,答应和议。经过一番交易后,双方签订了绍兴和议。这一年里,岳飞被害死,当金获知岳飞已死,连连摆酒庆贺。接着,金便册封高宗为宋国皇帝。从此,南宋小朝廷开始了长达1个半世纪的偏安残喘。
记得采纳啊

中国历史上一共签订了多少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中美《望厦条约》,又称《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7月3日签订。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中法《黄浦条约》,又称《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10月24日签订。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中英《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中美《续增条约》
中葡《天津条约》
中俄《伊犁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中法《中法新约》
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交收辽南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平等条约,但是主要的不平等条约是近代鸦片战争以后签订的。主要有:《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烟台条约》、《中法会议简明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辽南条约》、《辛丑条约》等。
1.《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江宁条约”、“万年和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1843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又先后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将协定关税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实,并使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益。
条约影响:《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美《望厦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也就是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3.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10月24日签订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14日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也为外国侵略者利用传教权利进行公开的侵华活动埋下了第一块基石。《黄埔条约》与《望厦条约》一样,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关税、领海的自主权。
4.《天津条约》1858年6月13日签订

《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5.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5月签订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沙皇俄国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
6.《北京条约》1860年10月24日-11月14日签订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7.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2月24日签订

《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是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是清朝与沙皇俄国在圣彼得堡签定的有关归还新疆伊犁地区的条约。根据条约及其子约,中国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8.中英《烟台条约》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

《中英烟台条约》又称为《滇案条约》、《中英会议条款》,是1876年(光绪二年)9月13日清朝与英国在烟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签订结束了“滇案”,但也使英国得到了入侵中国西南边境“条约权利”。
9.中法《会议简明条约》1884年5月11日签订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是1884年5月11日李鸿章与福禄诺签订的条约。主要是: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2、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该条约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且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等。
10.《中法新约》又称《越南条约》,1885年6月9日签订

《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或《越南条款》,又称《中法和约》、《李巴条约》,是1885年(光绪十一年)6月9日清朝与法国签订的关于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中法和约》的签订,使法国打开了中国的“后门”。此后,中法之间又相继签订了《越南边界通商章程》、《续议界务专条》、《续议商务专条》等条约,具体确立了法国的侵略权益,使中国西南地区逐渐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11.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签订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日本透过《马关条约》从中国手中获得了2亿两白银(赔偿军费2亿两,赎辽费3000万两,威海卫守备费150万两),分8次偿还,附有利息,实际上4次还清。按当时的汇率,这笔赔款相当于3亿6000万日元。
12.中日《辽南条约》1895年11月8日签订

亦称《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中日条约》由李鸿章和日本全权代表林董(日本语:はやし ただす)于公元1896年11月8日在北京签订。条约规定:日本交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偿付日本库平银三千万两作为“酬报”;交款后三个月内日本从辽东撤兵。
13.《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 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扩展资料:
不平等条约是指有损国家主权的、在缔约国间权利、义务分配不公的国际条约、协定。根据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1)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强迫一国缔结的条约绝对无效;(2)条约的缔结与一般国际法强行规则相抵触的无效。
不平等条约,权利多倾向于强国,义务偏重于弱国,实质上违反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国际上遭广泛谴责。1949年前的中国被迫与外国缔结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外交交涉陆续予以废止。
不平等的条约的概念最先在1920年代由中国国民党提出:
1.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其中有“与各国立不平等之条约。至今清廷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之地位矣。”
2.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订了政纲,在对对外政策方面,提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偿还外债”的政策。
3.1924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了“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4.1924年9月18日,发表《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其中包括“要求重新审订一切不平等之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与平等条约相对而言。平等条约一般是指签约各主权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自愿商定的权利义务对等的条约。而不平等条约是指最后缔结的条约,对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对等。最常见造成这情况的原因是其中一方(或多方)使用了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强压另外一方(即强加条约)。但亦有人认为,不平等条约的缔结不一定牵涉武力,只要是条约内容是对各方并不对等即可。在这扩大的定义之下,不平等条约可以包括以下各种情况:
1.条约内容本来对双方平等;但由于未能预见的改变,造成实际执行上双方义务出现不平等。
2.条约内容本来对双方并不平等;而无论实际效果如何。
3.使用或威胁使用经济压力或武力来达至第一种情况。
4.使用或威胁使用经济压力或武力来达至第二种情况。
5.条约内容平等,但是使用经济压力达成。
6.条约内容平等,但是使用武力达成。
参考链接:
南京条约-百度百科
望厦条约-百度百科
黄埔条约-百度百科
天津条约-百度百科
瑷珲条约-百度百科
北京条约-百度百科
中俄伊犁条约-百度百科
中英烟台条约-百度百科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百度百科
中法新约-百度百科
马关条约-百度百科
中日辽南条约-百度百科
辛丑条约-百度百科
不平等条约-百度百科

中国近代史一共与外国签订了多少个不平等条约?
答:除去十月革命后苏联等国签订的三十四项条约需予具体分析外,各帝国主义列强及其附庸强加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一项。其中:英国二百三十六项;日本二百一十七项;美国一百四十四项;俄国一百零四项;法国一百零三项;德国五十八项;这些占了条约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这几个国家,正是近代历史...

清政府共签订了多少不平等条约?
答:1、由于吏治的腐败,导致海关走私严重,鸦片贸易猖獗,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的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朝战败,被迫求和。1842年,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2、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

故祖国屈辱的历史的不平条约的故事
答:《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名称:《南京条约 》 签约国:中国、英国 清廷代表:钦...

...请回答:(1)这是近代史上中国和日本签订的一个不平
答:(1)《马关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胜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4)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事件
答: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2、第二次鸦片...

...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
答:(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2)洋务运动;公车上书。(3)辛亥革命;孙中山;100周年。(4)新文化运动。(5)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也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

1840-1900年列强侵略中国发动了哪四次战争,结合不平等条约了简要说明...
答: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汗华丽”战舰上签署了和约。南京当时称江宁,南京条约又被称为《江宁条约》,今人惯称为《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2.五口通商。

祖国的屈辱历史
答: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答:除此之外,中国还在此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废除1915年中日协定说帖,并说明该约完全是日本以恐吓与威逼方式所签订,“论其性质,应视为一种单方面之条约”,亦即无效条约。这是中国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首次要求。中国虽然因为对德宣战,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

香港历史
答: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