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进行了什么制度?实行导致了什么后果? 刘邦实行的改革政策,都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变化?

作者&投稿:务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伟大事业,可是由于对广大农民的残酷奴役和剥削,很快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始皇开创的事业后来由西汉王朝继承下来,并逐步得以实现。

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建都于长安,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基本上,承袭了秦朝的制度和政策,有些地方也略有改变。那么,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呢?


西汉初年“无为而治“

刘邦当上了皇帝以后,对于秦朝”二世而亡“是很警惕的。他要求陆贾总结一下包括秦朝在内的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为他自己提供借鉴的。陆贾根据黄老学说,又结合当时国家残破经济调弊的情况,写了十二篇论文。主要是说;"事逾烦、天下欲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说这是“长久之术”,也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治”。

刘邦很赞赏陆贾的意见。陆贾的十二篇论文被整合成书,刘邦为之命名《新语》。《新语》的理论和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朝后期的政治和社会实际,结合刘邦的建国思想,在西汉初为成为最高级团的统治指导思想。


郡国并行制

刘邦建国之初,对中央机构完全继皇帝秦朝的制度,在皇帝之下设置三公和九卿,组成中央政权。但对地方的统治方式略有不同,虽然在名义上也实行郡县制,但实际上是郡国并行制。

刘邦早在楚汉战争期间,为了争取项羽的十八诸侯中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以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又为了鼓励本集团某些拥有强大兵力的将帅与他合力打败项羽,他曾封了若干人为王。如韩信为齐王,后为楚王;英布为淮南王;彭越为梁王;张敖为赵王。这些异姓王都非刘邦的嫡系,多拥有强大的兵力,有震主之威,这是刘邦的大忌。有些人兵力虽不强大,但雄踞一方也为刘邦所不喜欢。因此,在数年之中,除吴芮外,其他人相继被杀。


这样情况下,刘邦还是担心他的江山不稳固,他认为秦始皇不分封子弟为候王,致有“孤立之败”。于是在诛除异己的同时,大封他的子弟为王,称为诸侯王。高于列侯,不在二十级爵中。这些诸侯王拥有绝对的权利,在封国内是国君。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同时还有军权和财政权。


当时的郡只有十五个,主要设置在旧秦国的疆域之内。郡下面设有县,郡守和县令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诸侯王国和郡都直属于中央,但诸侯王的地位远远高于郡,诸侯王国的太傅和丞相职位也高于一般的郡守。这种现象,知道汉景帝以后郡和国的地位才真正相当。


汉初赋税制度

西汉也是土地私有制度,实行“有功劳、行田宅”的奖励政策。刘邦成为皇帝以后,大小官吏都分到了许多的土地和宅舍,小部分成为了军功地主。西汉实行的税赋制度主要有田租、人口税和更赋。田租原为“十税一”,后来刘邦减为“十五税一”。

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人每年纳一百二钱(一算),所以叫做算赋。口赋是儿童税。七到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纳二十钱。

更赋是一种代役税。西汉规定,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之间,要服兵役两年。此外每人每年在本郡服役一个月,叫做更卒或卒更。不服役的每个月出钱二千叫做践更。每人每年要戍边三天,不服役的,出钱三百叫做过更。西汉的田租比较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这对无地少地的劳动人民是很不利的。


重农抑商政策。

刘邦即位以后,社会经过长期战乱,城市人口散亡,经济调蔽,商人乘机囤积粮食操纵物价。国家财政也很困难。这种情况对于,对于刘邦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是很不利的。因此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刘邦“重农”政策有:复员军队士卒都给予土地和宅舍,其中的少数成为地主,多数成为自耕农。号召逃亡人口回乡。减轻田租十五税一。下令解放因生活困难而自卖为奴婢的人。这些措施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调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农业生产。


刘邦“抑商”的政策有: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吏。商贾不得拥有私有土地。商贾不得穿锦绣等名贵衣服。不得乘车、骑马、携带兵器。加倍征收商贾的算赋(每人两算二百四十钱)。

刘邦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东汉初年的政治家杜林说:在刘邦采取了上述政策之后,“邑里无营利之家,野泽无兼并之民,万里之统,海内赖安。”



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封国制。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什么制度?~

同时还施行分封制,是为郡国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国,郡国两制并行。

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中央机构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设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和异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
文帝、景帝时,为消除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文帝采纳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王国,以削弱其力量;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减了几个诸侯王的封区,导致了以“清君侧”为借口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下令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又减缩诸侯王的统治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的等级,使之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基本上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的弊病,到了汉武帝时期又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郡国并行制的作用
汉初政权推行郡国并行制,扩大地方王国的自治权力,中央政府对地方事务不多加干涉,也是当时“无为而治”的表现形式。其时的郡国并行制,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一、增强了各国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主动性。这时诸侯王国封域大多以历史、地理诸因素形成的地域为界,每一王国成为各具特点的经济区域,故为当地政府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诸侯王在国内有治民和财政自主权,大大加强了各国政权发展本地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史记·吴王濞列传》说: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就是说,汉初王国、侯国的诸侯、列侯都对本国的老百姓采取优抚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招致天下亡命,安置流亡人户,使人民积极从事生产,以发展王国经济。吴王刘濞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贱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佗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太史公亦云:吴王能薄赋敛,使其众,以擅山海利.吴王濞就这样通过种种优待国民的办法,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因而促进了吴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便于各国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生产汉初诸侯王国政治、经济权力的扩大,也利于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充分开发各地的自然资源。《史记·高祖本纪》载齐国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故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①。当时齐国政府除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生产外,还专门设有经营盐铁生产的机构,以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十钟山房印举》收有齐国的海右盐丞印。传世的封泥有琅琊右盐、齐铁官长、齐铁官丞、临淄铁丞等。
三、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所以地方王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吴王刘濞经过三、四十年的苦心经营,搞活了地方经济,很快使吴国成为东方的经济强国。《盐铁论·错币篇》记载:吴王擅障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奸滑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吴王濞积累的大量财富为发动七国之乱提供了物质基础。
西汉前期诸侯王国侯国的经济发展较快。当时诸侯王国的总面积占西汉全部疆土的大半,侯国亦遍布各地,因此对整个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汉初分封王国、侯国制度也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主要是增加了大批食利阶层,而且,汉初封建诸侯,广其疆域,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这无疑是导致地方分裂的一个因素。但不能因此否定在汉初特定历史环境中,这一政治经济体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秦末战争结束西汉王朝创立,汉高祖刘邦为了治疗战争给国家造成的创伤,同时也为了能够稳固新生政权,进行了一系列适合汉初发展的改革和政策。“休养生息”就是众多改革政策中的一项。
“休养生息”的出处源于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这里所指的意思是战争之后,给予国家安定、人民发展生产的休整时间,这样才能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从国家政治和军事角度来讲,西汉初年所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其实还有“许其修睦,因以罢兵”的意味。

汉朝初期之所以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能够尽快恢复秦末战争之后的动乱局面。因为这个时期无论是国家还是人民,都急需时间进行休养生息。其实汉初所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还与外患有直接关系。
汉朝刚建立之时周边的突厥、匈奴等国家,都在不断侵扰汉朝边境地区,不仅对国家政权形成了一定威胁,而且对边疆地区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为了尽早稳定统治阶级政权,同时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一直到汉景帝时期,都在不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且这个政策也成为了汉初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基本国策。

一、休养生息政策
从汉高祖刘邦创立西汉开始,就本着发展国力、与民休息的思想,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其实也与统治者推崇“黄老”治术有一定关系。从刘邦开始所采取的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使汉朝的农业生产得以逐渐恢复.
而且在经济基础显著提高的前体下,对稳定汉朝封建统治秩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休养生息政策是汉朝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西汉创立者刘邦开始,历经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也一直在不断坚定的执行休养生息政策。
之所以休养生息政策会受到汉朝历代统治者的青睐,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项基本国策,使西汉王朝赢得了十分宝贵的休整和发展时间。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仅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还增强了国家的实力以及经济基础。

在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期间,还出现了西汉王朝比较有影响力的“文景之治”,这种盛世其实都与休养生息政策息息相关。文景两帝又在休养生息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同时,这一系列改革和政策也为后继皇帝汉武帝,攻打匈奴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二、由休养生息了解汉高祖的改革政策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在他起兵反秦之前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每天无所事事的与朋友们厮混,他之所以起兵反秦其实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有很大关系。首先秦末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各种农苛捐杂税、兵役、徭役不计其数。
老百姓要想安生的过日子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而刘邦虽然身为秦朝末年泗水亭长,其实这也只是一个不入品的小吏。身为底层人士的他十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而且他也曾面对“失期当斩”的危局,所以才“斩白蛇”起义。

打败了秦朝和西楚霸王项羽之后,面对民生凋敝的国家他必须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而休养生息政策就是在这种航前提下诞生的。其实,纵观历史历代王朝的改革,其实最主要的目的都是让国家快速恢复。
刘邦所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其实目的也在于试图通过改革赋税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并最终能够有效巩固自身统治。

在西汉初年刘邦即位之后除了实行了休养生息制度之外,还以国家的名义奖励农耕、桑蚕,同时招抚流亡给予他们土地和田产,同时实行积极地减租减息政策。汉高祖刘邦以休养生息政策为基础,大力实行以农为先的政策。这其实对汉初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
从经济角度上来将这些改革和政策,让汉朝的粮仓堆积如山,钱库充盈就连穿铜钱的绳子都烂掉了。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前后约七十年的时间“休养生息”政策让汉朝的国力大增。不仅国库充裕、粮仓堆积如山,而且从财政角度来讲也足以达到强国富兵的目的。
从政治角度来讲由于刘邦以及后继的统治者们,一直都大力贯彻休养生息政策,尤其是文景二帝又在休养生息政策基础上,提出了“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等措施。这不仅让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得到大力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巩固王朝统治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尤其是在汉初的时候突厥以及匈奴不断侵扰汉朝北部边境,这不仅使老百姓无法正常生活,同时也耽误了农业生产。但是随着汉朝国力增强之后,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一定控制。
四、汉高祖刘邦的改革政策
西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为了能够尽快改变不利的局面,积极与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他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同时在政治上开始设立“三公九卿”制。任用自己的同乡,也是一起打天下的萧何为丞相。
刘邦确立“黄老”思想为治国之本,而由这种思想衍生出来的“无为而治”,也是当时汉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为了能够让国家与人民得到休养生息的时间,在外交政策上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这对于当时的汉朝来说,虽然多少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但通过“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边疆统治。

分封制有什么意义?
答: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分封制使得各诸侯在自己领的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权,这为西周的衰落埋下了隐患。3、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答:诸侯封有土地,建定名分,于是各得其所,天下太平。这就是封建制的由来。影响:制(分封制)是邦国制的第一大特点,所谓“封建”即封国土建诸侯。封建的具体做法是在国与国之间犁一条深沟出来作为国界,将土翻在两边,并在土上种树,这个动作叫做“封”。在指定的一块土地上指派一个国君建立一个...

封邦建国的沿革
答:在秦灭六国之战后,秦朝废封建,置郡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制度。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

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答: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

为什么说西周的政治特征是分权?
答:秦始皇统一中国後,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

中国不同时期的分封制,详细一些比较好
答:秦始皇统一中国後,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

秦朝统一实行郡县制,郡县制又是在哪个朝代废除的?
答:唐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州县制取代了郡县制。隋开皇三年 (583)﹐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大业三年 (607)﹐又改州为郡﹐郡置太守。唐武德元年(618)﹐复称为州﹐州置刺史。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改州为郡﹐郡置太守。后又改回。自此﹐郡极少设置。至元﹐郡名完全废弃,郡县制改为州...

历史、秦始皇的生平简介。
答: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政治制度转变
答:2)实行刺史监察制度。公元前106年,汉廷正式颁行刺史制(由秦朝监御史演变而来)。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交、朔方、并、幽、凉、益、扬、荆、青、徐、兖、冀、豫。每州领若干郡国,设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属郡国。这对地方的控制大大的增加了;3)增加郡国数目。从汉武帝时代起,原来中央与...

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的措施是什么...
答: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的措施是:1、实行郡县制 2、加强中央集权 3、设立九卿、丞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