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诡异的道德难题,至今也无人能够给出最佳答案,快看看是什么?

作者&投稿:蔺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道德绑架。

面对不给老人,孕妇让座的青年,人们总会站在道德高度上去谴责他,而却忘记了帮助他人是情分,不帮助他人,自己也并没有做错什么。

实际上,道德绑架的本质就是逼迫他人服务于自己的思想价值体系。

但往往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道德绑架了,甚至认为是自己的原因。

这里有四道诡异的道德难题,当你身处于这个情境之中,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中最经典的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设想了以下的情景:这里有两组孩子,第一组有五个孩子,另一组只有一个孩子。

这五个调皮的孩子在正在使用的轨道上玩耍,而另一个孩子在旁边废弃的轨道上玩耍。

此时,一辆按照正常的行驶路径行驶过来,眼看就要碾压到那五个调皮的孩子。此时你的手中有一个遥控器,只要你轻轻一按,就可以选择让火车行驶到另一个废弃的轨道上,你会按吗?

这道题让许多功利主义者选择牺牲少部分的人的利益来成全大部分的利益。

即使那一个在废弃轨道上玩耍的孩子没有犯下任何错,他们会选择牺牲这一个孩子来保全其他五个孩子。

这种选择有一点法不责众的意味,如果你总是站在大多数人的那一方,那么你的危险性会更小,这就是为什么人人常说“枪打出头鸟”。

社会中还有一种现象叫做“中国式过马路”。

一群人在一起同时过马路,即使闯红灯,只要身边有一群人,内心就会有充足的安全感——他们都在闯红灯,不止我一个人。这样的想法会让自我负罪感减轻。

在之后我们也可能会变成那种支持其他人牺牲自我而成就集体,但是我们也同样需要思考:如果你成为了牺牲的小部分人,你该怎么办呢?

空地上的奶牛

空地上的奶牛是认知论领域的经典问题:一位农民饲养了一只奶牛,这只奶牛需要每天在空地上吃草。

但是农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放养它,担心奶牛在空地上容易跑丢,农民每次在远处工作时,就会望向那片空地,如果空地上有着黑白相间奶牛的颜色,农民便觉得奶牛真的存在。

可有一天,当农民结束工作向空地走去之后,发现空地上并没有奶牛,只有一张黑白相间的纸。

这张纸从远处看来和奶牛从远处看来一模一样。真正的奶牛却在隔壁的树林之中。

这是由于人们知觉的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人们往往对真理坚定不移,即使通过错误推断得出了正确的结果,人们依旧会接受这个正确结果的沿用。

炸弹难题

炸弹难题是道德良知领域的经典问题:如果你已经确定你身边有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你无法确定炸弹的位置。

此时你抓住了一个知情人士,他知道炸弹具体位置,但却不会告诉你。

你是否会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用非人道主义的手段逼问他来获得炸弹所在位置的情报呢?

这个难题十分考验我们的人性,人性具有弱点,在面临自身危险时,大多数人会愿意舍弃他人的性命来保护自己的生存。

但如果这位知情人士是我们的亲人,很多人便无法下手。

由于我们共处于群体之中,当群体利益受到他人威胁时,我们会对自己熟悉的人有更多的恻隐之心。

特修斯之船难题

特修斯之船已经行驶了数百年,并且将可能永远的行驶下去。假定它可以无限更换自己的零件,从此便可以永久的航行。

那么问题来了,这艘船与之前最开始出发的船还是一样的船吗?

如果他已经是不一样的船了,那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这个难题强调了整体与部分关系的领域,人类全身细胞大约七年会更换一次,而七年后的你,是否还是从前的你的这个身体呢?

以上这四个难题让人不断的进行思考,却无法给出具体的定论。

心理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如此,它可以让人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并且它也同时告诉人类:世界上很少有非黑即白的东西,也很少有真正能够确定的东西。



第一件事是电车难题,在不同的孩子数量中选择;第二件事是空地上的奶牛;第三件事是炸弹难题;第四件事是特修斯之船难题!

电车问题,是伦理相关问题中的经典。空地上的奶牛是认知论领域的经典问题:一位农民饲养了一只奶牛,这只奶牛需要每天在空地上吃草。炸弹难题是道德良知领域的经典问题:如果你已经确定你身边有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你无法确定炸弹的位置。特修斯之船已经行驶了数百年,并且将可能永远的行驶下去。假定它可以无限更换自己的零件,从此便可以永久的航行。

1.电车难题。是否让电车不撞五个小孩儿而撞那一个小孩儿。2.空地上的奶牛。农民通过判断黑白色来判断是否有奶牛。3.炸弹难题。是否为自己的性命而逼问他人。4.特修斯之船难题

~

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
答:智者安提丰问他:“哲学家理应教人以幸福,你却吃最粗陋的食物,穿最褴褛的衣服,岂不是在教人以不幸吗?”他答道:“正相反,一无所需最像神,所需越少越接近于神。” 不过,他虽然鄙视物质,却十分注意锻炼身体。其实二者都是为了做身体的主人,使它既不受物欲牵制,又能应付严酷的环境。每天早晨,他都去体育场...

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答:“道”并不是指人,也不是指一件东西,而是世界的本真,自然规律。 再来论述何为“德”。 何为“德”就是德性,品德,就是一个人的天性,禀性,就是正直的本心,本性。老子《道德经》中把“德”分为“上德”与“下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不是有意地表现出德性,...

道德究竟是什么
答:[1](P7、46)其实质实际上还是把道德的本质看作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然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又是属于社会的第二性的思想关系和社会上层建筑,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制度服务的,那它必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我们研究伦理学的方法也始终是怀抱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意识,不是把伦理学看作是一种科学和学术,而是...

物质充裕的时代,道德始终下滑,究竟问题出在哪?有什么方法补救?
答:一、残酷社会现实与工作压力让人无暇顾及道德层面的东西 社会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可能有些人工作十分轻松,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工作很劳累,而且工资还不高,庞大的压力低下,让他们养成只顾自己,只为自己着想的心理暗示,这也是为什么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工作繁忙区的地方很少有人能够帮助的一大...

一道物理学难题,至今无人能解,答出者我愿悬赏100,说道做到!
答:物理学难题?还无人能解?不至于吧。法拉第发现的是电磁感应定律,是规律,是一个自然界的现象,而不是发现了个公式。电磁感应定律是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的,这个肯定对,不用怀疑也不容怀疑。但是,法拉第数学不好,是别人在他的思想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来的数学表达式,仅是个表达式。总之,电磁感应定律是...

...道德沦陷现象,思考儒家思想的传承对当代人的道德修养的意义与作用...
答:孔夫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要懂礼、讲礼。礼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内心修养,具有强制性。孔夫子非常赞赏周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包括《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为“三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所以说实践起来很难。实践道德,却要放掉到手的鱼,就的放弃个人利益。例如 捡到钱包,交给失主,还是不交。交,自己就没钱了,不交,就是道德问题。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无论是别人在眼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中国自古流传的三本“天书”,至今无人能解开其中奥妙吗?
答:世界上的事情基本上算无遗漏,这是很神奇的本事。他就是习得了奇门遁甲之术才如此厉害,但是中国几千年,也就出现了这么一个人,可见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的。天书之所哟称之为天书,乃是因为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神奇之处,要么威力无穷,要么无人能懂,神奇,诡异,变化多端,此谓之天书也。

老子的故事
答:一日,商容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子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

苏格拉底有趣的故事
答: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