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没效率,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的,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时间观念?

作者&投稿:习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eBNdxTGwxo23qosdw3UdA

提取码: 3xik 



《儿童时间管理:不吼不叫根治拖拉》MP3音频 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24sV0PABdj_JA69nEg-lYg

提取码: wtph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有的孩子太贪玩,有的孩子爱看电子产品,有的孩子写作业很慢……TA们总是先玩再去写作业或学习,反正总要拖到很最后一刻才想起来写作业,时间已经不够用了。

父母必须在一边监督,反复提醒,不然孩子作业是做不完的,这样每天陪孩子写作业,陪着陪着,就忍不住开吼、开骂了,把孩子一边泪水连连,一边写作业,效果可想而知,父母既后悔又心疼。结果到了第二天,孩子还是老样子,还是拖,还是玩,父母还是生气,还是催,还是吼,就这样进入恶性循环,孩子磨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时间观念,成了很多父母发火的“导火索”!

想要告别这种“催乱拖吼”一团乱麻的亲子生活,关键是培养出“自动化”的孩子,重点是要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那么,父母如何引导,才能帮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培养出自律性强的孩子呢?


孩子在入学前学会时间管理,影响其一生。

不同年龄的孩子,时间观念发展水平不同。据儿童教育专家表示——

  • 5-6岁的孩子,很容易被分散精力,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时间发展水平差。
  • 5-8岁的孩子,其时间观念发展水平也不会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提高,但在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尤其是正确引导下,可由渐学会。

另外,同年龄的孩子,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比如经常进行一些有节奏的活动,对时间的感知力相对强一些,什么叫有节奏的活动,就是像音乐、舞蹈、戏剧等之类的活动。

这就表明了,学前孩子自身对时间的感知不准确,也不稳定,借助时间管理工具的能力相对差。而入学之前,是孩子一生当中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养成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会影响其一生!


六招,引导孩子入学前,学会时间管理。

学前孩子如果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入学后孩子就会进入“自动化”学习,不用父母盯着,也可以自觉完成作业,从此让父母和孩子告别“催乱拖吼”这种一团糟的亲子关系。这一时期阶段的孩子想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管理时间,父母可以通过六招,耐心引导和培养,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会时间管理。

①建立日常固定活动:感受「常规」的力量。

有研究表明,生活作息制度,对学前孩子建立时间观念,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说明,给孩子建立一个规律的、合理的作息非常重要。作息规律,赋予孩子清晰的界限,让即便是自身能力仍处于发育中的孩子,也能定期按固定顺序做事,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积月累的常规中,会不知不觉地培养出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

比如父母对孩子早晨的时间,进行「常规」管理。比如建立行为习惯贴,用孩子喜欢的贴纸,让孩子有兴趣和力量早起,妈妈就可以避免手忙脚乱,以吼叫的方式来叫孩子起床了。

建立晨间常规,需要用到时间管理工具,做一些微小调整,安排固定的活动和事情,来引导孩子高效执行,让在家的几十分钟形成习惯,不会造成“起床气”,自然而然地让孩子按照贴纸上的顺序完成活动,父母和孩子就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了,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够开开心心出门,按时上班,准点上学,温馨的家庭氛围就这么形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晨间常规活动,须安排每天必须完成的一些固定事件,如果有多出来、或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发生,建议父母跟孩子一同商定,认真思考再行调整,或加或减。有时难免会出现计划被打乱的情况,对此,父母要从内心接受和理解,但尽力按「常规」继续进行下去,慢慢来。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固定的「常规」安排,降低了思考的心理负担和时间成本;二是「常规」化的建立,缓解了日常的亲子冲突;三是父母可以借「常规」的力量,修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②认识时间: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引导」。

孩子最初对时间管理有一个熟悉和掌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花时间来陪伴和耐心引导孩子。

父母要做的,首先是让孩子对「时间」这个词有一个基本概念,即让孩子明白时间过去了就过去了,它不会再回来。父母可以借助绘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对昨天、今天、明天等,有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父母要教会孩子认识时钟,形成对每天每时每刻的时间有意识、有概念,提高孩子对时间的认知能力。

最后,父母要有意识地跟孩子一起玩“时间游戏”,让行为和意识并举,在确保孩子认知时间的同时,实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时间能力的提高。比如父母可以规定孩子在1分钟内,完成从房间内抱出自己玩具的任务;规定孩子在5分钟之内,把牙刷干净;规定在10分钟之内,让孩子自己穿鞋等等。通过这些点滴的日常,通过父母全程陪伴和引导,并一起操作,孩子自然就会明白1分钟-1个小时,到底可以做到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时间一长,孩子自然能够学会珍惜时间,并意识到时间宝贵,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家长在表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几分钟之后,我们将出发,而不是模糊地说一会儿我们就出发;二是让孩子自己承担磨蹭的后果,比如说几分钟之后出门,如果孩子没有准备好,就不带孩子出去,让孩子知道自己承担后果,吸取经验教训。

想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要让孩子重视珍惜时间,不要让孩子过多的沉迷在一些娱乐方面的事情,要让孩子多做一些积极正能量的事情。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没有良好时间观念,该如何纠正孩子呢?~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eBNdxTGwxo23qosdw3UdA
提取码: 3xik

孩子做事磨蹭缺乏主动性,怎么办?求解答
答:孩子知道,自己的作业永远都是做不完的,即使自己做得很快,家长也还会增加,不到时间是不能休息的,更不可能有玩的时间,那还不如边做作业边玩,这样家长就没办法增加作业了,而且还能有玩的时间,虽然这样玩的不痛快,但毕竟还是能玩的。家长这样的做法实在是得不偿失:“培养”了孩子做事磨蹭的坏...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怎么办呢?
答:4. 设定奖惩机制: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任务。奖励可以是小奖品、特殊活动或其他激励。同时,设定合理的惩罚机制,以强调任务的重要性和责任感。5. 提供榜样和指导: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示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时间管理技巧。身体力行地指导他们如何有效地处理任务和克服拖拉磨蹭的习惯。6. 培养...

心理学:孩子做事磨蹭,多半自我价值感不足,这4个小妙招要知道_百度知 ...
答:为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往往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潜力,来自内心的驱动会让他们更快完成一件事情。给孩子安排计划一定要鼓励孩子,哪怕没有完成也不要严厉的批评,以防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另外一就是在制定的时候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孩子,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做事有效率而且不拖拉。

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答:孩子拖拉磨蹭也可能是存在畏难情绪,也就是说对接下来的任务有着过高的心理压力。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减轻心理压力。⏰缺少时间观念如果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起事情来也是拖拉磨蹭。家长不要一味催促,而是做好榜样,也就是说家长自己要有时间观念,做事情不能拖拉。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

很多家长对孩子做事拖延束手无策,怎样才能解决孩子拖延症的问题?_百 ...
答:培养孩子时间观念,孩子做事儿总是喜欢磨磨蹭蹭,就是因为他时间观念并没有意识,不清楚时间的价值,慢慢吞吞一直消耗时间,也不觉得遗憾。做什么事没有规划,也没有方向。因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时间观,做事需有方案,需有既定目标,这样才会会让孩子遵守纪律,提升孩子的工作效率。,仅有小孩懂得...

孩子刚上一年级,做事磨叽,该如何帮他建立时间观念让他告别磨蹭呢?
答:孩子有了这样的改变,就说明他的时间观念也会越来越强烈。父母想要让孩子有时间观念,还可以带孩子到商场买一个小闹钟,送给孩子。当然,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闹钟的款式,这样孩子就会更加珍惜闹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时间概念,就算做事情拖拉,当时间快到的时候,孩子也会有紧迫感。时间久了...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答:孩子做事拖拉,多源于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对于做事拖拉的孩子,不少家长总是心急如焚,一味地批评甚至打骂绝对不是好方法,孩子的慢性子并不是天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症下药,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进而帮孩子改掉...

改掉写作业拖拉、磨蹭的坏习惯,学生需要怎么做?
答:序言:有很多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非常的拖拉,在白天的时候,会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玩耍上。等到夜晚的时候再做作业,小编觉得这种做法是完全不正确的,如果一直这样做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养成拖拉的坏毛病。在改的时候,就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小编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做事情特别墨迹,总是慢吞吞的,家长应如何引导?
答:高中孩子磨蹭的原因:    一是没有养成学习的兴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缺乏自信,不负责任。二是“慢性子”,本身做事情就很慢,磨磨蹭蹭,再大的事也紧张不起来。三是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如何更好的运用时间。四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被其他事情吸引或打断。五是没有掌握正确...

孩子拖拉磨蹭应该如何管教?
答:1、对待孩子的拖拉,催促方式不可取 孩子是非常敏感而聪明的,如果家长凡事都要跟在后面不听的催促安排,那么孩子就会形成一个负面的想法:我不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安排负责,只需要通过父母的情绪来判断我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了。想到这点,我不禁后怕起来。如果培养成这种思维方式,那么在没有我的情况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