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作者&投稿:宗政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对于第一起故意杀人罪的行为认定,鉴于当时他未满14岁,所以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其监护人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受害人的损失。(计算应当以作案时的年龄为准)。
2“当晚,在外逃途中又盗窃”。由于当晚依然属于未满14岁(而且依照《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对盗窃也不承担刑事责任。况且当时他连14岁都未满)。所以依然不对盗窃行为负责。但是其法定监护人应当赔偿被盗人员的损失。
3 在04年8月时,纪某已满14岁未满16岁,还是依照《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人对抢劫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是由于当事人还属于未成年人,所以其属于法定的从轻处罚对象。

综上所述,纪某只构成抢劫罪,而且由于是未成年人,他还属于法定从轻处罚的对象。如果在抢劫过程中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重伤的,应该在3年以下量刑。

第一,纪某因为未年满14周岁,虽然其杀人属于恶性案件,但是只能送到少管所,杀人部分,纪某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其监护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外逃途中盗窃,时间不明确,但是以满14周岁算,因为满14周岁,故应当承担部分刑事责任,但是盗窃5000元不属于严重刑事案件,故纪某应当以教育挽救为主,故纪某不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纪某最后一次抢劫,是属于恶性刑事案件,属于14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而且纪某属于外逃,且多次犯罪属于情节恶劣,故抢劫纪某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三罪并处,死.

纪某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行为,但是其案发时未满14周岁,根据刑法我国《刑法》第十七条: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因此纪某不构成犯罪。

其随后的盗窃行为由于年龄不满14周岁仍然不负刑事责任。

而纪某随后的抢劫行为已经构成抢劫罪,因此案发时纪某已经年满14周岁。根据刑法我国《刑法》第十七条: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基本同意帝国づ月长石 - 大魔导师 十二级的回答,他的回答的第二点不完全准确,对于纪某的盗窃行为的时间提问者没有说清楚,但可以推断应该在16周岁之前,而法律规定未满16周岁不需要对盗窃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所以纪某只需要对抢劫罪承担刑事责任。因为纪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属于未成年人所以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纪某不会被判处死刑的。

只需要承担抢劫的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

关于戊某的行为可以从过失犯罪,正当防卫来分析。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的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的行为。

按该案性质分析应该应用正当防卫,而正当防卫相关的防卫过当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上,必须同时具备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限度条件等五个条件。
而戊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丙丁系行凶,则戊某不构成犯罪。

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因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人之一,他创立的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那么,这样一位科学巨子的童年时代,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1882年,爱因斯坦来到这个世界已经3年了,却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爱说爱笑。他总喜欢静静地坐在客厅里,歪着脑袋认真地倾听从母亲的指间流淌出来的优美动人的音乐。母亲看着他那聚精会神的憨样,开心地笑了,说道:“瞧你一本正经的模样,简直就像一个教授!嗨,我的小宝贝,你为什么不说话呀?”爱因斯坦动了动嘴唇,没有回答母亲的问话,但他那对亮晶晶的眼睛却扑闪扑闪地不断眨动着,显示出快乐的光芒,他的内心已经体会到音乐的优美流畅,但他却说不出口。 爱因斯坦的父亲喜欢郊游,经常兴高采烈地带着全家人到野外去游玩。小爱因斯坦十分喜欢这种活动,那美丽动人的湖光山色,那耸入云霄的参天大树,那颂歌般的松涛,那金色的阳光,都使他沉醉,然而,他却不爱说话,不能用语言把这一切表达出来。而比他小的妹妹却象一只百灵鸟,一路上欢快地唱着、叫着。 邻居家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小家伙们在一起尽情地唱呀、跳呀、叫呀,可这里面却没有爱因斯坦的身影。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客厅的角落里玩搭积木,一玩就是老半天,然后默默地坐着,忘情地欣赏自己的杰作。就这样,小爱因斯坦已经四五岁了还不大会说话,这时,父母有点儿着急了:“难道他是低能儿,是个傻子?”父母亲赶紧为他请来了医生,却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 小爱因斯坦在常人眼里,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大会说,一方面则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大人们甚至怀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碍。人们无法理解,这个幼小孩子所提出的貌似可笑无知的问题,原来出自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求知欲。爱因斯坦那被人误认为平庸低能的小脑瓜里,充满了对这个陌生世界的苦思冥想、百思不解,几乎没有安宁的时候。 在爱因斯坦四五岁的时候,一天,爸爸送给他一件小玩具——罗盘。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小爱因斯坦为此心花怒放,立刻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 罗盘中间有一根指北针,尖端一头涂着红色,颤巍巍地抖动着,总是顽固而坚定不移地指向北方。爱因斯坦小心翼翼地转动盘子,想偷偷改变指针的方向,但无论他怎样转来转去那根针就是不听指挥,红色的那端依然牢牢地指向北方。小爱因斯坦急了,猛的一转身子,从朝北转向朝南,心想:“这个指北针总该跟着我走了吧?”但是定睛一瞧,他不由大吃一惊:红色的一端依旧指着北方! “太奇怪了……”爱因斯坦不知所措地喃喃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想去向父亲询问,可灵机一动,他马上自己做出了解答:“对,这根针的旁边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所以它能永远保持一个方向。” 于是他翻来覆去地研究罗盘,想在指针周围找出那神秘的东西。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什么也没找到。这个童年之谜就此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也许,爱因斯坦日后对电磁场的深入研究,其灵感就是源于童年时代那谜一样的小玩具罗盘呢。 爱因斯坦的童年本来就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如今有了罗盘这个有趣的伙伴,他整天精神恍惚,越发沉默不语,父母还以为这次他是真的病了呢。 这件有关罗盘的童年往事,给爱因斯坦留下深深的印象,甚至在许多年后,他还常津津有味地回忆。 到了上学的年龄,与同龄孩子相比,小爱因斯坦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动作迟缓呆笨。在班上,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每次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便呆头呆脑一句也念不出来。同学们私下里都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差劲的落伍生”。爱因斯坦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他虽然很愚笨,然而却很善良、虔诚,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老实头”。 6岁时,爱因斯坦迷上音乐,开始学习小提琴,小提琴奏出的优美音乐将他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音乐曾一度使他着迷。然而,练习小提琴时机械、重复的弓法和指法又令心生厌倦。就这样,小爱因斯坦以平淡无奇开始了小学生活,又以平淡无奇而结束。此时的小爱因斯坦与同龄人相比,不仅没有超长之处,反而多几分笨拙。 10岁那年,小爱因斯坦告别了小学,成了一名中学生。此时的德国军国主义思想如洪水猛兽般到处泛滥,到处横冲直撞。在学校里也不例外。那些老师像军人一样将希腊文、拉丁文一个劲儿地往学生头脑里塞,而学生的职责就是背、背,整天都是背。对这种学习方式,小爱因斯坦烦透了,有意无意间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了自学数学上,数学成了他中学时代的最大的业余爱好。 爱因斯坦的叔叔是一个工程师,对数学也很喜欢,有一次在纸上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写了AB2+BC2=AD2,并满脸神秘地爱因斯坦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两千多年以前的人就会证明了,你也来试一试。”12岁的爱因斯坦此时还不懂得什么叫几何,但他被这个定理迷住了,决心试一试,他一连几个星期苦苦思索,寻找着证明的方法,到第三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时,竟然被他证明出来了。他第一次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他的创造才能萌动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爱因斯坦的眼界逐渐开阔,能使他产生兴趣的事物也变得越来越复杂。12岁时,爱因斯坦得到一本硬皮精装的几何教科书。他怀着兴奋神秘而又略带恐惧敬畏的心情把书翻开,从头一页欧几里德的第一条定理读起,越看越入迷,竟然一口气把全读完,深深为几何定理的精密、明确和严整所折服。对一些定理,他反复地进行琢磨和思考,有时还尝试着撇开已有的论证方法,另辟蹊径,自己来重新证明,爱因斯坦总会高兴得欣喜若狂,他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发现真理的巨大快乐。 爱因斯坦幼年时代的好奇心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他的自信心也逐步增强。不久,他又自学了高等数学,中学里的老师已不是他的对手。当他的同学们还在全等三角形中跋涉时,小爱因斯坦已经遨游在微积分的天地里了。 爱因斯坦在数学王国里成绩卓著,而其他学科引不起小爱因斯坦的兴趣,成绩就很差,不少老师对他这种学习态度都很看不惯,并多次责备过他。一次,小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学校里的教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这位老师竟直言说道:“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这位老师对小爱因斯坦的成见非常深,认为他是一块朽木,已再无雕刻的价值,竟勒令他退学。就这样,爱因斯坦15岁那年就失学了,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爱因斯坦自幼养成了爱读书、爱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有一段时期,他对《大众物理科学丛书》这本通俗科学读物着了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这本书带在身边,时时翻阅。正是这本书,不但使爱因斯坦破除了宗教权威的迷信,而且引导他立下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宏图大志。 在少年爱因斯坦的身边,还总是带着一个小笔记本,那是为随时记下灵感的火花而用的。16岁那年,又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占据了他的头脑:假如某种光的接收器,比如:人的眼睛或者是摄影机,跟随在光的后面,用光速飞奔,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形呢?他把问题捕捉住,记在本子上。但正确的答案又去哪里寻找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又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新的难题、新的挑战。 正是这个令爱因斯坦日思夜想的高难问题,孕育了未来相对论的神奇萌芽。也许,这可以看作是小爱因斯坦向科学堡垒发起的第一次勇敢进攻。 小爱因斯坦日后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与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他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他是十分宽容的。他的父母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所扮演的就是保护他的气质与性格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当爱因斯坦的“天才”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显得很笨拙的时候,他的母亲很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一无所成,而他的父亲则说道:“不用把此放在心上,孩子只是不能适应学校的规则,及学校机械的教学罢了。等他长大了,了解了周围的一切后,就可以顺利适应了。”父母没有将他视“弱智儿”,没有因为功课不好、被学校开除而责打他,而是给他一个很宽松的环境,循循善诱地帮助他成长与发展。 1895年的秋天,16岁的爱因斯坦离开了亲人,独自登上开往苏黎世的列车,开始了人生新的里程。
选我为最佳吧!

如何写教例分析
答:李镇西老师《祝福》教例分析 延安教育学院 王玉彪 李老师执教的《祝福》是有很高研究价值的课例,我不揣冒昧,试作一下简单的分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李老师的教学过程好像无迹可循,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八股”式的教学模式)。但却实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

怎样举例分析
答: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等11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举例子(举例说明法)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市场营销成功案例详细分析
答:案例分析是以提高营销效益为目的,依据一定的理论原则,采用科学 方法 ,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资料,提出解决问题建议的一种科学方法。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场营销 案例分析3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一 黄太吉:从“煎饼果子”到“外卖”,3年3变为哪般? 时...

案例分析怎么写?
答:初一历史教学案例分析一则 hmmar 发表于 2006-12-22 7:46:00 初一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课题: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例2、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原因是什么? 例3、史书《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话:魏王发布诏令,认为“北方...

实例分析
答:我们以热红外遥感数据中反演的地表温度为例,利用模拟的点扩散函数,将原分辨率的地表辐射温度向上尺度扩展到不同的空间分辨率,通过与常用方法尺度扩展结果的统计特征和自相关特征进行比较,评价基于点扩散函数的尺度扩展方法。然后通过分析原图像的变异函数的结构,评价地表辐射温度所代表的地表热景观的尺度效应,确定最优分辨率...

管理学案例分析问题
答:根据你描述的情况,证明张正对公司的现状已经做了一些调研,但是还不够充分具体,应再进一步的进行调查了解确保掌握的情况客观具体,然后可从下列工作入手。一.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充分、合理、可操作的体系文件,建立新的管理机制。文件中必须明确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划分、以及部门职责。二.根据建立的体系...

论文中的算例分析和实例分析的区别
答:算例是通过数字来计算的例子而实例更加侧重于现实存在的可能性。

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典型错误例析
答:例如,不少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就是这种情况,虽然看了很多文献,但是,依然可能不知道怎么写才是恰当的。下面以我评阅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选择其中的若干典型错误,进行描述、分析、讲解和提示,希望对有关的人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有所裨益。为了避免伤及论文作者,我做了一定的技术处理。按照惯例,先...

个案分析
答:幼儿园个案分析 篇1 班级:小二班 幼儿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4岁 教师:初梓然 一、案例背景 经过观察该幼儿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存在。总是推迟吃饭时间,每次吃饭都比别的小朋友晚。吃饭前总会有各种事情。不是要去上厕所就是还有东西要玩,不能做到按时吃饭。二、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