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期琉璃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清朝老琉璃怎么鉴别

作者&投稿:邲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代早期,琉璃的制造和统筹使用已经为国家统一管制。由于清前三代,社会处于休养生息阶段,对于工艺品的生产并没有过多的发展。但自康熙开始,琉璃技术重新开始大步发展。

在康熙皇帝的倡导下,清廷宫中专门设置了宫廷内务府造办处,并且引进了大批西方的传教士,对我国现有的琉璃制造工艺进行改良,并设立专有的“大清琉璃厂”,派官监制料器和琉璃制品,专供内宫玩赏和使用。

康熙时期的成就表现在创造套料,并使单色玻璃器的制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器型完全摒弃了唐宋以来的薄胎瓶、简单的杯、碗造型,而是兼采玉器、瓷器等其他工艺品类的优秀器型,创造出全新的琉璃形制,例如玻璃水丞、鱼缸、笔筒等。

从颜色上讲,康熙朝琉璃色彩丰富,色度纯正、艳丽。制造工艺有套彩、刻花等,并从此时起,开始出现刻款,一般为“康熙御制”双直行篆书阴文款,采用跎

如有一件带“康熙御制”刻款的琉璃水丞,通高7厘米,口径2.8厘米,水丞由透明白玻璃吹制而成,圆形平底,下阔上敛,小口有盖。腹外切磨出8个平面,似莲瓣围绕一周。盖的表面切磨成六角形连锁纹。器底阴文篆书“康熙御制”四字款。此水丞运用了西方切磨宝石的技法,质地纯净透亮,造型端庄,装饰新颖。

康熙时期还出现了大批量的陶瓷仿青铜器型的装饰用品。如清蓝琉璃刻花烛台,通高28.5厘米,盘径6厘米,这件烛台是用蓝色琉璃制成的,上下分为几部组合而成的,最上面是圆形小碗,正中有一铜制蜡扦,其下有一圆管形立柱,柱下为大口径浅盘,浅盘下又有一圆短柱,管形,最下面是覆碗式高足,造型周正稳重,比例匀称。

清代的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琉璃及鼻烟壶等成为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如康熙白琉璃十二棱弦纹大罐,高30.5厘米,口径11.8厘米,腹径25.2厘米,底径14厘米,罐吹制而成。直口,丰肩敛腹,外底心凹入。通体呈白色半透明琉璃,腹部自上而下饰凸起的螺旋纹12道。螺旋纹等距排列,均匀流畅,富有节奏感。

大量精美绝伦的清代琉璃厂琉璃器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直接。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各种技术艺人的社会地位。雍正时以琉璃代替宝石成为典章制度,琉璃器也作赏赐大臣之用。雍正朝注重琉璃颜色的调配研究,能仿玛瑙、翡翠、琥珀、蜜蜡等色,且都呈色精妙。

这一时期的款识为“雍正年制”4字楷书款,其排列方式有双直行阴文和横排单列阴文等形式。如雍正黄琉璃橘瓣式渣斗,高9.9厘米,口径9.7厘米,此器喇叭状口,大而外侈,向下内收成束颈,腹部橘瓣状隆起,腹与足连接处内束。通体橘黄色,以凹凸手法塑成16瓣橘瓣状,造型典雅,色泽鲜艳。底部中心双线方框内阴刻楷书“雍正年制”双直行款。

这件渣斗的颜色艳丽,俗谓鸡油黄,色度均匀、纯正、洁净,呈色难度很大,不愧为清早期琉璃器中的佳作。

琉璃是我国古代文化与时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琉璃,沉积历史的华丽,她穿越3000年的时空,以内敛的丰富保留着不可磨损的色彩。

道光绿琉璃渣斗

咸丰琥珀色琉璃直口瓶

透明蓝琉璃竹叶纹盖罐



琉璃的历史~

琉璃的历史: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
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明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 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
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嘉靖前后,增加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产品的生产。到万历年间博山琉璃生产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由徐应元等发起建起博山炉神庙。



扩展资料:
琉璃的种类:
A类: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
1、琉璃石:一种有色水晶材料,《天工开物·珠玉篇》:凡琉璃石与中国水精、占城火齐,其类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隐现于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渐稀缺,尤为珍贵。
2、琉璃母: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改善。《钱围山业谈》载:奉宸库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钱滓然,块大小犹儿拳……又谓真庙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状,青红黄白随色,而不克自必也;
B类:台湾琉璃,由西方玻璃艺术演化而来。工艺脱胎于[pate-de-verre],起源为古埃及“费昂斯”工艺。《中国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费昂斯”中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与中国周朝时的琉璃差异明显。但由于二者形态近似,有人称其为西洋琉璃;
C类:水琉璃,现今常见的仿制琉璃,以不饱和树脂材料制成,其特点是重量轻,敲之没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变、混浊,无收藏价值,不过价格奇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琉璃

鉴别方法一:

古法琉璃的品质鉴别可以参照玉石,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1、色 好琉璃的色泽艳丽,表面光可鉴人、流光溢彩;而成色差的琉璃表面黯淡,光泽度和鲜艳程度都差。
2、透 好琉璃通透,不同角度注视有不同的观赏效果;而品质差的琉璃不通透。
3、匀琉璃鉴别中的“匀”指的是琉璃不同颜色之间的过渡,好琉璃过渡匀称;色彩过渡生硬的琉璃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都差。
4、形琉璃形态的优美程度,决定了琉璃价值的高低,形态优美、做工好的琉璃方为上品。
5、敲两件琉璃互相轻敲,有金玉之音,声音越脆品质越好。
6、照在普通灯光照射下,品质好的琉璃婀娜多彩,熠熠生辉;而成色差的琉璃反光不够靓丽。

鉴别方法二

鉴赏琉璃的关键:

1、琉璃与水晶,玻璃截然不同.琉璃与水晶(西方水晶玻璃)有什么不同。

A、在史书上有明确的区分

金刚经上就有类似的记载。在中国所有的佛经中,佛家七宝的前五类是公认的,即金、银、琉璃、砗磲*一种软体动物*玛瑙,后两类有说是水晶的,有说是水晶的,有说是琥珀、玻璃的,不一而足,这说明琉璃是公认的佛家宝物;琉璃与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

B、化学成分不同

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当代国家级的权威专著《中国古琉璃研究》记载:古埃及“费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硅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国周朝时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仅仅是略大于90%(通透)。这9%的区别就是琉璃与水晶最大的不同。

C、成份详解

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的,琉璃石是一种有色水晶材料,的主要成份应该以二氧化硅为主,琉璃母则是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的不同。明代的药玉应该是琉璃母的配方上有一些不同,所以明代的药玉色彩少变化,也不通透。琉璃的等级实际上取决于琉璃母的原料与配制方法,这是自古以来的不传之秘,正是因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中国古法琉璃与水晶乃至西方的水晶玻璃“费昂斯”在成份上有了9%的不同。

我国使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
答:中国古代制造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只不过那时人们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国家的玻璃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钠钙元素组成的,而中国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铅和钡.据文献记载,琉璃一词产生于古印度语,随着佛教文化而东传,其原来的代表色实际上指蓝色.中国古代宝石中有一种琉璃属于...

在明代琉璃瓦是怎样发展的?
答:在明代,琉璃瓦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明迁都北京,为北方地区带去了建筑琉璃瓦的制作工艺。虽然传说中隋唐时期始建的大明宫,不仅屋顶全部使用琉璃瓦,还使用了表面雕刻莲花的绿釉琉璃砖,其规模之大影响了整个北方建筑的整体风格。如建于明初的代王府前的大同九龙壁通体使用琉璃砖,长45.5米。基座为...

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发展经过是怎样的
答:中国古代玻璃的名称很多,琉璃是其中最常用的,其他名称还有璆琳、流离、琅轩、药玉、陆离、瓘玉等等。玻璃这个名称最早使用在南宋,是称西方进口的玻璃器。个人还是习惯称中国古代玻璃和传统工艺玻璃为琉璃。中国古代玻璃不同于西方玻璃钠钙玻璃的品质和体系,化学成分有所不同,当属于铅钡玻璃。当然中国也...

琉璃的历史来源
答: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明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 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景泰年间,...

琉璃从哪个朝代被视为皇家御用
答:琉璃从西周被视为皇家御用。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

唐朝的琉璃器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代,陶瓷业得到极大发展,南方青瓷、北方白瓷成为日用容器的首选。而宫廷多用金银器皿,琉璃器也同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唐朝元稹《咏琉璃》中描写“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就传达出当时琉璃灿烂如玉的诱人风采。如陕西省乾县南陵村唐僖宗靖陵发现的龙凤纹琉璃璧,直径10....

明代的琉璃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答: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当时琉璃制作的全过程。根据明.曹昭《格古要论》记载:“罐子玉,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内烧成者。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可见是将琉璃称为“罐子玉”。如一件明代的琉璃釉大罐,高20厘米,口沿9.5厘米,底足14厘米,器形规整,琉璃釉色纯正,满身的开片...

琉璃瓦从哪个朝代开始使用?
答:从传统琉璃瓦演变发展而来的西式琉璃瓦最先在日本和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一些国家得到应用,它将筒瓦、板瓦型制合二为一,结构合理,挂装简便,有效覆盖面积大,屋顶承重小。釉色丰富达百种以上,同时,它没有铅釉瓦釉面反铅影响装饰效果的现象。因此,西式琉璃瓦在现代建筑上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瓦当是兼...

古代的"琉璃圭"一般起始于什么年代
答:琉璃是如何制成的?琉璃产品是运用PATE-DE-VERRE水晶粉脱腊铸造作为基本创造技巧,分工细腻且精密,需要有极大的耐性。首先从构思设计开始,经过制模、灌石膏、脱腊、高温淬炼、后处理等20多道繁琐工序才能完成其特点之一为一只模具只可烧制一只产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每道工序均有不定的变数,必须具备...

琉璃发明于什么时期?汉朝的琉璃都有哪些用处?
答:琉璃发明于西周时期,当时生产的琉璃制品多为琉璃珠、琉璃项链等装饰用品,也有一些制品用于镶嵌器物和用具,琉璃也因此很受人们喜爱。随着时间都推移,琉璃的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到了汉代,琉璃制作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应用范围也扩大了。汉代的很多明器,也就是陪葬器物,便是用琉璃制作的。有的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