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都喜欢模仿唐诗,为什么晚清开始模仿宋词?

作者&投稿:那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衷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

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被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①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②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③继承者要开拓版图,④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的愈加辽远,⑤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出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末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藉了唐诗,宋代的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许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没有什么特殊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是因为那个时期人们的诗词审美发生了一些改变,所以每一个时期欣赏的诗词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晚清就行文艺范,而宋词刚好符合这一特点,不仅写作难度比唐诗简单,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个是随大众主流的,元明时期研究唐氏的人多,晚清时期研究宋词的人多。

~

晋商文化的发展史
答:李唐起兵太原,定太原为北都,跨汾河两岸,商业繁荣,唐诗人韩愈有诗描绘: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宋代、蜀南、南商、北商等都是有名的地方商人,其占近世商业中坚的山西商人、徽州商人,也大体在这时显出身手。宋代,山西地处北东边防,宋王朝所需战马大都依靠北方的辽来供应,而辽更需要宋的手工业制品。公元996年...

为什么有人说唐诗和宋词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巅峰?
答:安史之乱之后,诗歌的气象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同样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著名诗人,他们在不同的创作倾向中发挥着自身的才华,有险怪的韩愈、孟郊,有平实的白居易,元稹,他们都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到了晚唐时期,李商隐对诗歌美感的独特追求,又为唐诗增添了新的气象。二、“异彩纷呈&...

为什么学唐诗
答:而唐诗宋词在这些经典文化中是最容易和最乐意被普通老百姓接受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喜欢让孩子从小背诵唐诗,因为孩子从小背诵古诗有很大的好处:1、增强记忆力。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2、提高...

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唐”诗 “宋”词??
答:到了唐朝,“诗”的地位愈发提高,作诗成为考取功名的正途,后来甚至不是科第出身的人不能当宰相,所以唐朝文人都必须要会作诗,作诗之风也就在唐朝流传开来。杜甫 唐诗能被世人称颂,自然不仅仅是因为唐朝全民皆诗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唐朝出现了最著名的诗人以及流传最广的“诗”。唐朝鼎盛时期,文人墨客...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什么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答:到了开元、天宝盛唐时期,唐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景象。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我国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而且人才济济。贺知章、王昌龄、王之涣、崔颢、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等名家,都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在创作方法和写作风格上,这一时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

唐诗宋词的来历是什么?
答: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

古诗“嫦娥”前两句什么意思 李商隐写的
答:吕本中:杨道孚深爱义山“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以为作诗当如此学。(《紫薇诗话》) 洪迈: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不感,笔舌之妙,自不可及。(《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高棅:谢云:意谓嫦娥有长生之福,无夫妇之乐为悔,前人未道破。(《唐诗品汇》) 敖英:此诗翻空断意,从杜诗“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唐诗发展历史
答:而模仿陶潜的生活与诗风的王绩,则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到了武后时期,四杰挺出,他们是齐梁中健将,渊源于庾信,才调纵横,气象宏阔,改造了宫体诗,声律及风骨兼有的唐诗正式形成。特别是七言长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是完全正碓的评价。继而有刘希夷的《代悲...

唐朝的诗歌为何这么兴盛?
答:很多初唐诗人其实都是经过了南朝末期、隋朝才进入唐朝的,如唐初的诗人虞世南,就曾做过隋朝官员,虞世南的五言诗很出名,向我们大家熟知的《蝉》诗,他和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他们的诗歌作品中还有南朝齐梁时期的余韵。 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就写出过唐诗中的精品之作...

现代人,模仿唐宋时代的诗词进行创作,有意义吗?
答:创作是建立在功底之上的灵感迸发,没有功底,哪来创作源泉呢?我们只看到李白陆游的成就,洋洋洒洒的诗文流芳百世,可是又有谁知道他们背后读了多少书,研究了多少格律,积淀了多少文化底蕴呢?唐诗宋词只是一个代称,因为在唐宋时期成就最高,才被冠以“唐宋”的名头。后人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模仿。诗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