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藏”字有关的古句或偈语,最好是佛经典故 寻几个出自佛经的小故事

作者&投稿:豫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来藏性

  【藏头白海头黑】
  禅宗公案名。又作马祖黑白。即以唐代僧马祖道一与其法嗣西堂智藏、百丈怀海之间的机法为主题之公案。藏指西堂智藏,海指百丈怀海。从容录第六则(大四八·二三○中):‘僧问马大师:“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某甲西来意。”大师云:“我今日劳倦,不能为汝说,问取智藏去!”僧问藏,藏云:“何不问和尚?”僧云:“和尚教来问。”藏云:“我今日头痛,不能为汝说,问取海兄去!”僧问海,海云:“我到这里却不会。”僧举似大师,大师云:“藏头白,海头黑。”’

  所谓白与黑,指白帽与黑帽,本系典故。传说有二盗,一戴白帽,一戴黑帽,黑帽强盗施诡计抢去白帽强盗夺得之物,故黑帽强盗较白帽强盗更显无情而透彻。此则公案中,僧所问之‘祖师西来意’,乃超越肯定与否定,非言语所能表达者,故马祖推委不答,西堂智藏亦推说头痛,意下似谓若非生病,可能有确切之答案。相形之下,百丈以‘我到这里却不会’断然拒绝回答,尤显干脆,故马祖谓:‘藏头白,海头黑。’即谓百丈较西堂更为无情、透彻。

  【会昌法难】
  指唐武宗会昌年中所引起之废佛事件。武宗素信道教,继文宗之后即帝位,会昌元年(841)九月,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宫,于三殿修金箓道修。十月,帝幸临三殿,登九仙玄坛,亲受法箓。二年六月,召衡山道士刘元静入内,任银青光录大夫、崇玄馆学士,与赵归真共居宫中修法箓。三年三月,任命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时帝有废佛之志,敕令两街查录有佛以来兴废之际,有何征应事以进之,又令僧、道于麟德殿对论。沙门知玄登论座,陈理道教之根本,极辩贬道,帝色不悦。五年正月,帝于南郊建望仙楼,召集道士咨禀仙事。时赵归真特蒙殊宠,昵近于帝,谏官数度上疏论之。归真既知涉物论,乃荐罗浮山道士邓元超,迎入宫中。于是,邓元超、刘元静等共图毁释,频进拆寺之议,丞相李德裕亦怂恿之。四月有诏,祠部检括天下之寺院和僧尼。寺凡四万四千六百所,僧共二十六万五千余人。五月下诏,上都、东都各留寺四所,僧各三十人。又天下之州郡寺各留一所,上寺住二十人,中寺住十人,下寺住五人,余者悉令还俗。又毁天下诸寺,其钟、磬、铜像悉委盐铁使铸钱,铁像委本州铸农具,金、银、俞石等像销付度支,士庶所有之金、银等像限一月纳官。八月又下诏,以昭废佛之意。六年三月帝因病崩,宣宗即位,捕归真、元静、元超等十二人。大中元年(847)三月,复天下之佛寺。世称武宗毁释为会昌法难

  【会三归一】
  (术语)佛于法华经说尔前所说三乘之法,为一佛乘之方便,所归者,一佛乘耳。一佛乘之外,无二乘三乘,是为会三归一。法华玄义七曰:‘华合未开,譬隐一乘,分别说三。华叶正开,譬会三归一,但说一乘。华落莲存,譬绝教冥理。’四教仪曰:‘开前顿渐,会入非顿非渐。故言开权显实。又言废权立实。又言会三归一。’

藏垢纳污 藏器待时 藏形匿影 (在辞海里查了几个成语)

藏会

你好!
藏会
打字不易,采纳哦!

偈语怎么读?是ji还是jie,几声?~

偈语读音是 jì yǔ。
1、偈(jié),汉字,偈的本义是“斗士”、“勇者”。偈陀,佛教术语,梵语(Gāthā)的音译,意译为颂,简作“偈”,读为jì。“颂”,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2、偈语是佛法之本,佛经是树干与青柯,偈语是果实与花朵。因为每首偈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成为僧人顿悟的美谈。

扩展资料:
1、偈语,佛经中的唱词Budhist's chant or hymn。偈陀之省。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即佛经中的唱颂词)。
2、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因为多为四句组成,兼具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朗朗上口,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
3、著名偈语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师《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偈语 百度百科_偈

1、《六牙白象的故事》
卫国有一位长者,生了一个女儿。奇怪的是,她刚坠地,便讲了一通令人惊讶地话:“我做了不善的事,我做了不孝的事,我做了不知羞愧的事,我做了罪恶的事,我做了忘恩负义的事。”讲到这里,又突然默不出声,众人皆不知这些话的意思。
人们看到这女孩长得十分聪明贤慧,就取名为贤。这女孩渐渐长大后,不爱红装爱袈裟。常常以穿袈裟为乐,不久就出家做了比丘尼。她虽没有跟随佛祖,可她精勤修习,很快就修得了罗汉道。后来她懊悔当初没能跟随佛祖学法,就不远万里跑到佛的身边,向佛忏悔。
佛就说:“我早在以前就接受过你的忏悔。”佛身边的弟子感到奇怪,问傍:“这个比丘尼出家之后从未见过佛,为什么你已接受过她的忏侮?有何因缘?请讲给我们听听。”
佛即讲起了以前的故事:以前,有一头长了六支牙的白象,它有两个妻子,一个叫贤,一个叫善贤。
有一次,六牙白象在两位夫人的陪同下在森林中散步,它突然看到池里有一朵极为艳丽的莲花,就走上前去摘了下来。正当它想将莲花献给贤夫人的时候,善贤夫人一把夺了过去。贤夫人见了,心里十分不悦,她想:他爱善贤而不爱我。
当时,大象住的山中有一座佛塔,贤夫人常常采集鲜花去供养佛。她暗暗许愿:来世我降生于人间,一定不忘今世所受的委曲,一定要拔下它的象牙。随即便走上悬崖,纵身往下一跳,连尸骨都没有找到。
贤夫人跳下悬崖后升入了天国,然后又下凡降生在毗提醯王家做女儿。十多年时间,她就出落成一位美若天仙、亭亭玉立的少女。毗提醯王就将她许配给梵摩达王。
这女人不忘前世的恩怨,在洞房花烛之夜,她娇嗔地对梵摩达说:“你要用象牙为我做一张床,我才能活,否则,我是陪不了你多久就会死的。”梵摩达王即发布命令:国人凡是能搞到可以用以制床的象牙,将获得一百两黄金的奖赏。
消息传开,人们都想得到这份奖赏,可就是想不出猎获大象的办法。有一长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猎手听到了这一消息,十分兴奋,高声喊道:“这下我可以发大财了。”原来他在深山老林里深知大象的习性,有捕猎大象的丰富经验。
几天后,只见这猎人身披袈裟,扛了一张巨弓,背了一袋浸过毒液的箭头,来到六牙白象经常出没的地方。善贤夫人远远看到有猎人来,就赶快跑到六牙白象那里报信。六牙白象问:“你看见那猎人穿得什么衣裳?”善贤夫人回答道:“那猎人穿了一套黑色的袈裟。”
六牙白象就安慰善贤夫人说:“你不要慌张,穿袈裟的和尚都是吃素行善的好人,他们从不杀生,所以绝对不会来伤害我们的。”
可出乎六牙白象意料之外的是,它的话音刚落,猎人的毒箭就射了过来。六牙白象还算敏捷,赶紧往旁边一闪,箭才没有射到自己身上。
善贤夫人见状,就气呼呼地说道:“我让你赶快躲避,可你说和尚都是积德行善的好人。现在你如何解释刚才发生的事呢?”
六牙白象回答说:“这不是他身穿袈裟的缘故,而是他心里有烦恼的缘故。因此,这不是做和尚的罪过,而是他心不静的罪过。”
善贤夫人不听六牙白象的这一解释,想冲上前去踩死那猎人。六牙白象立即上前阻止,并讲了许多道理,坚决不让善贤夫人去伤害猎人。善贤夫人只得作罢。此时白象的五百部众也赶了过来。
六牙白象心平气和地问猎人:“你需要什么东西?为什么要这么狠毒地来射杀我?”猎人哆哆嗦嗦地回答:“我不是一个贪心的人,原来是没有加害于你的心思的,可梵摩达王张榜征募你的长牙,我想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所以就来射杀你了。”
六牙白象听完,顿时明白了什么。它认真地对猎人说:“既然你身负使命,就赶快来取我的长牙好了。”那猎人以为自己听错了白象的话。白象又说:“我请你快点拔出我的长牙,好回去向你的国王交差。”
猎人赶紧回答:“我怎么敢动手拔你的长牙呢?你是这样的慈悲,不但不治我的罪,反而还救了我的命。我如动手拔你的牙,那就是恩将仇报,我的手肯定会烂掉的。”
听了这话,六牙白象就走到一棵大树下,用自己的长鼻拼命将长牙拔出。随后又发誓将来要拔除众生的一切毒牙。猎人捧了六牙白象的长牙回到国都,立即将长牙献给了梵摩达王。梵摩达王见了,不由大喜过望,兴冲冲地就将象牙送到夫人那里。
可这夫人见了象牙,却突然产生了懊悔之意,暗暗想道:我今天为什么要去求这贤胜净戒的象牙呢?真是罪过。此后,她就大修功德,并许愿要修佛学法,建一番功德。不久,她就出家学道,得了阿罗汉道。
佛说到这里,就笑着对弟子们说:“那时的六牙白象就是我的前身,那个猎人就是提婆达多,那个贤夫人,就是今日来忏悔的比丘尼,那个善贤夫人就是耶输陀罗比丘尼。”众弟子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2、《酒翁里的真相》
一对新婚夫妇,郎才女貌,相亲相爱,邻居们都非常羡慕。
不久却发生了一桩意外的事。这天,丈夫从外面办完事回到家中,为了消除疲劳,就对妻子说:“爱妻,今晚咱俩先喝点酒,你到酒瓮里取些酒来。”“好的,”妻子边应答边朝酒瓮走去。没想到她一打开酒瓮。
只见里面有个漂亮女子的身影,气得酒也不拿了,冲到丈夫面前责问:“你这个不知羞耻的男人,把我娶到你家,怎么酒瓮里还藏着女人?你说,这个野女人是哪里的?”妻子突如其来的大骂,令丈夫如坠雾中,他赶紧跑到后间去看个究竟。
一看,大吃一惊,酒瓮里明明晃动着一个美男子的身影。丈夫气不打一处出,边走边骂:“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还想倒打一耙,酒瓮里藏着的分明是个野男人!”顿时,一对恩爱夫妻吵得不可开交,拍桌子,砸板凳,谩骂声、抽泣声惊动了左邻右舍,门口挤满了围观的人。
有位邻居觉得十分奇怪,这对夫妻平时如胶似漆,今天怎么闹翻了,于是进屋想问个究竟。这位邻居听了他们各自的诉说后,很是奇怪,就跑去看酒瓮。嘿,里面确实藏着一个跟自己模样相似的男人。他一语不发,出了屋门,把自己的所见和疑惑告诉了那些急于探听的邻居。
恰巧有个比丘尼来化斋,夫妻俩只顾一个劲地争吵,根本没注意到。比丘尼径自进门相劝,问为何事这般吵闹。夫妻俩互相指责对方,女的说:“他偷野女人!”男的说:“她偷贼男子!”比丘尼越听越糊涂,围观者指点说:“他们家的酒瓮里装有人。”
比丘尼半信半疑前去察看,果然发现酒瓮里有个尼师,她转身就走,口里念着:“罪恶!罪恶!”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行脚僧,听说有这等怪事,心头生出一团疑云,他也进屋走到酒瓮旁,低头一看,原来是人在酒中的倒映。他感叹人世间居然有这样愚昧的人!随后对众人说:“你们都跟我来!”只见行脚僧端起一块石头,砸碎了酒瓮,还如此这般解释了一番。
那对夫妻听了真是无地自容,悔恨不已。
3、《“双头鸟”的善与恶!》
从前在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嗏”,另一个头叫“优波迦喽嗏”。这只两头鸟两个头轮流休息,若是有一个头入睡,另一个头必然醒来。
一次,迦喽嗏睡着了,优波迦喽嗏醒过来,这时一阵风过,把旁边一棵摩头迦果树的花吹到两头鸟的身边。
优波迦喽嗏想:“我现在虽然独自吃下这朵花,但吃到肚子里,我们两个头都可以免除饥渴,长精神增气力。”于是他没有叫醒迦喽嗏,独自把花吃了。
过了片刻,迦喽嗏醒过来,觉得肚子很饱,不由得打了个饱嗝,问优波迦喽嗏:“你从哪里找到这香甜、美妙的食物?吃了教我觉得浑身舒服、精神愉快,连发出的声音都是这样优美。”
优波迦喽嗏回答道:“你睡着时,一阵风把不远处摩头迦果树的花朵吹到我身边。我想虽然是我独自吃它,但我们两个都可以除饥解渴,增长精神气力,所以没有把你叫醒,就自己吃了它。”
迦喽嗏听到这番话,却十分不高兴,心想:“他吃到好东西,竟然不叫醒我,独自享受美味。以后我碰上好东西,也不愿告诉他。”过了一些日子,两头鸟在一个地方看见一朵毒花。迦喽嗏想:“好吧!让我把这朵花吃了,让我们两个一起死去吧!”
他就对优波迦嗏说:“你先睡吧!我来看守。”于是优波迦喽嗏就放心睡了过去。迦喽嗏见他已熟睡,就偷偷把毒花摘下,一口吞了下去。
过了片刻,优波迦喽嗏醒过来,感到浑身难受,打一个呃,觉得口气中都带着毒气,就问:“刚才我睡着时,你吃了什么不好的食物?我怎么浑身难受得要死?”迦喽嗏说:“你睡着时,我吃了那一朵毒花,我希望我们两个一起死。”
优波迦喽嗏听了这番话,实在大惑不解,问道:“你做事怎么这样鲁莽啊?怎么做出这样的事?”说完哀哀唱道:当时你睡眠,花落我身边。我吃美味花,你反把我怨。但愿从今后,不同傻瓜住。损人又害己,同住没好处。
4、《年少比丘因造恶口,五百世堕为狗身》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息。狗儿趁着商人不留意时,便将放在一旁的肉给刁去吃了。商人发现后,生气地拿起棍棒将狗儿的腿打断,并将它丢弃在路旁。
此时,舍利弗尊者以天眼看见断了腿且饥饿不堪的狗儿,便着衣持钵入城乞食,然后以神通力飞至狗儿的身边,将乞得的食物拿给它吃。狗儿欢喜地用完食物,舍利弗尊者便为其开示说法。狗儿命终后,则投生至舍卫国的一户婆罗门家。
一天,这位婆罗门看见舍利弗尊者独自入城乞食,便上前询问:“尊者没有沙弥随行吗?”尊者回答:“我没有沙弥随行,听说您有一子,可否随我出家?”婆罗门说:“我有一幼儿,名叫均提,现在甚为幼稚,待其年纪稍长,再让他跟随尊者出家修行,是否更好?”
于是等到均提七岁的时候,婆罗门便带他到祇洹精舍出家修行。均提沙弥不断地勤修佛法,精进用功,最后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果。均提沙弥思惟今生能得遇圣者、悟道证果,必是过去的因缘,便以神通力观见自己过去世为一只饿狗,蒙舍利弗尊者慈悲救助。
今日方能为人并获圣果,于是均提沙弥发愿:“我蒙尊者之恩,得以脱离诸苦,今生应当终身随侍于尊者。”便终身求作沙弥而不受大戒。
当时,阿难尊者见此因缘,请示佛陀:“不知此人曾造何种恶行,受此狗身?又曾造何等善根,蒙尊者救助而得解脱?”佛陀告诉阿难:“迦叶佛时,有一群比丘聚集一处修行。当时僧团中有一年少比丘,音声清雅且善于梵呗,人皆乐听。
另一位年长比丘,音声浊钝,不善梵呗,但因功德具足,已得阿罗汉果。这名年少比丘自恃好声,便嘲笑老比丘的声音犹如狗吠。老比丘心知年少比丘种下恶果,便慈悲地对年少比丘说:我已得证阿罗汉果,功德悉备。
年少比丘自知罪行,心惊毛竖,惶怖自责,便赶紧向老比丘忏悔自己的罪过。”佛陀告诉大众:“当时的年少比丘就是今日的均提沙弥,由于恶言果报,五百世常受狗身;也因出家持戒清净的功德,得以见佛而后悟道证果。”
诸大比丘们闻佛所说,欢喜信受,顶戴奉行。由此可见,一切因果皆由心之造作。可是我们凡夫俗子只知重视追求眼前的结果,却不慎守因果的规则,如此即是因果颠倒。我们应该相信因果的规律,其规律是非常顺序的。
因为人的生命不仅是今世,而是经历了生生世世的流转,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在过去世流转的过程中曾做过什么样的业,所以今世行善、做好事,却不一定会带来今生的幸福与快乐。同样的,现在所造的恶业,亦不一定会马上报应遇到痛苦和不幸。
但这并不代表现在所造恶业的果报在将来不需要承受,只不过“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而已。

5、《一掬水的多寡》
在《法句譬喻经》里,记载着商人波利与海神之间,一段很有智能的对话:有一次,大商人波利与五百个商人一同入海寻宝,船行驶到海中央,忽然间海神从海底冒了出来,手捧着一掬水问波利说:你看是海水多呢?还是我手上的一掬水多呢?
波利从容地回答:当然是一掬水多啊!为什么呢?海水虽然多,不一定能挽救得到那些饥渴的人;一掬水虽然少,遇上了饥渴的人,却可以救护他一命。
海神听了波利的答话,不禁欢喜赞叹,立刻解下身上所配戴的璎珞装饰,以及各种奇珍异宝送给他,并且护送商人们安全地返回国中。
从这一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世间事物的价值,不一定从表相上的大小、多寡去衡量,有时候也要看它的作用为何。有些东西看起来虽然不起眼,却有很大的功用。
例如,小小的沙石可以建筑房舍,供人居住;小小的种子,可以生长蔬果,供人食用;短短的一句话,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让人由迷转悟;少少的施舍,可以助人燃眉之急,让人脱离困境。
甚至一个人的智慧开启了,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从一朵花中,就可以看见三千大千世界;从一片叶子中,也能看到如来清净法身。
佛教里有一种修行法门,叫做回向。像是给人一个面包的同时,如果你能在心中发愿,希望天下的人都能解除饥饿,那么,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布施,但是普天下之人也都可以获得这个功德了。所以,世间的功德,就看你发心的大小,发心有多大,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力量。

写关于汉字的诗句有哪些
答:8.汉语的字是美的,汉语的音是美的,汉语的灵魂是美的,汉语的一切都是美的。9.世界上最具有艺术性和表现性的语言之一。上至仓颉造字,下经历朝 6.形容字的诗句有哪些 赞汉字 汪竹柏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古今中外有关“药师佛文化”的偈语,诗词,对联有哪些?
答:药师佛,在佛教文化中,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佛门教主。在佛国世界,中央娑婆世界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与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影响最大的两方圣主,有着较多的信众。在西方的世界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被尊为西方三圣;在东方的世界里,药师如来、日光菩萨和...

诗偈的经典诗偈二十九首
答:(予在关中,阅《宗镜录》三七日毕,偶有省发,偈语如流,曾录呈十章请示。师以为与妙峰法师事相类,即以蒲王开示妙法师偈寄予,以作最决烈之训诲。其偈云:者片臭鞋底,封将寄与汝,不是为别事,专打作诗嘴。)四宏誓愿励初学,六字弥陀传净宗,最是令人难忘处,普陀三次谒慈容。怜才知我眼还青,诏诫频频不...

关于佛家的诗句
答: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大师的偈语就是经典 7,不可说——不落言筌,道可道,非常道 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教的宇宙观 9,唵嘛呢叭咪吽——佛教最著名的咒语,六字真言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篇末的这句佛偈,很有意境啊 ...

十大经典的佛语解读
答:本文给大家解读最常见最经典的十大佛语。 佛家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经典佛语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关于佛的佳句
答:2. 有关佛像的好词好句好段 地藏赞 地藏菩萨妙难伦。化现金容处处分。 三途六道闻妙法。四生十类蒙慈恩。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 累劫亲姻蒙接引。九莲台畔礼慈尊。 南无九华山幽冥世界。地藏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灵感歌 南无地藏王菩萨。昔为慈孝心。弘愿渡母娘。 诸佛前弘愿广...

金刚经四句偈语是哪四句?
答:意思是:一切有为的法(即一切存在),如同梦幻和泡影,如同露珠和闪电很快就消逝,应该保持这样的正确观念。偈语是佛经中的唱词,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即佛经中的唱颂词)。偈语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因为多为四句组成,...

关于汉字文化活动的主题诗句
答:抱歉,只有几句是写汉字的! 3.有关汉字的诗歌 横平竖直显功力, 一字多义添神秘。 奥妙皆在“六书”中, 浩繁体现“形音义”。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

...小说、典故、歌词、民间谚语、名人名言、偈语等等)
答:求自有一番境界的名句或篇章(可选自诗词、文章、小说、典故、歌词、民间谚语、名人名言、偈语等等) 50 大家可从以下着手,也可另辟溪径1、情到极处自感人2、谈抱负、理想如遍览群山,让人胸襟开阔3、谈孤愤、失意却不坠其志4、友情义气滔天,爱情生死相许5、谈无奈、抒悲情“奈何桥边莫回... 大家可从以下...

古今中外有关药师佛文化的偈语,诗词,对联
答: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与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影响最大的两方圣主,有着较多的信众。在西方的世界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被尊为西方三圣;在东方的世界里,药师如来、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则被尊为东方三圣。药师佛信仰流行起于唐代。由于我国汉、藏两地的许多佛教寺院都设有专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