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分布及成矿背景 成矿系统背景和时空结构

作者&投稿:夹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本类金矿分布范围较广,但总体上相对集中地出现在辽吉东部、湘黔境内的梵净山地区、雪峰山地区及沅江至湘江地区、桂东粤西地区以及秦岭地区等。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元古界(也有认为属下古生界者)含炭千枚岩系中发现的滩间山等金矿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本类金矿产出的层位较多,几乎出现在从元古宙到古生代各时代地层中,其中以元古宇、寒武系较为重要。古元古界以辽河群为代表,分布于华北陆块北缘东段,产出有四道沟、猫岭等矿床。中元古界以扬子陆块南(东)缘的双桥山群、冷家溪群为代表,分布有黄金洞、杨山庄等矿床。新元古界以板溪群中的矿床最多,特别是沿雪峰山及锦屏山地区成带分布,主要矿床如沃溪、沧浪坪、符竹溪、冷家溪、淘金坪、铲子坪、淘金冲、漠滨等。赋存于寒武系中的金矿,主要产于南华活动带的八村群和水口群中,沿桂东的桂平、昭平、贺县到粤西的怀集一带分布,构成了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主要矿床如古袍、桃花、鸡冠石、陈龙、板梯、金鼓、麦连等。泥盆系中的金矿以秦岭地区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秦岭褶皱系海西褶皱带及部分印支褶皱带中,重要矿床如庞家河、马鞍桥等。

以上主要矿床几乎无例外地处于不同地质发展时期的裂陷槽(坳拉槽)或大陆边缘增生带中。例如赋存于辽河群沉积变质岩中的金矿,其背景是在太古宙古陆核基础上沿辽东吉南的营口-宽甸-老岭一带发展起来的裂陷槽。早期裂陷比较缓慢,表现以陆表浅海沉积为主,形成成分成熟度较高的石英砂岩及粘土岩夹碳酸盐岩。中期随着拉张作用加强,裂陷加剧,形成巨厚的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并发育浊流沉积,同时由于沉积环境的还原条件增强,形成了富炭的岩石组合,并构成这个地区最早的转生含金建造及容矿岩石组合,为后期成矿奠定了基础。

在华南地区,中新元古界赋矿层位形成于扬子陆块东南的裂陷槽中。其基底为太古宙-古元古代的中深变质岩,原岩为火山岩-碎屑岩或粘土岩建造,其中火山岩包括基性、中酸性及酸性组合,具双峰式火山岩套特征。这套岩石构成了扬子陆块的第一结晶基底,并成为这个地区最早的原生含金建造。中元古代的裂陷槽沉积包括四堡群(桂北地区)、梵净山群(黔东地区)、冷家溪群(湘西地区)、双桥山群(赣西北地区)及双溪坞群(浙西地区)等。这是一套以砂泥质沉积为主,夹碳酸盐岩及火山岩的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具浊流沉积特点。其变质程度普遍较低,以低绿片岩相为主,仅局部地区,如安徽的徽城到江西微兴、戈阳一线(即所谓四堡运动结合带)附近为绿片岩相。此外在扬子陆块东缘,还有浙闽地区的陈蔡群、闽西地区的麻源群(下部)、粤西地区的部分云开群(下部)、海南地区的抱板群等,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构成了转生含金建造。新元古界赋矿层位是在扬子陆块再度裂陷而形成的,裂陷早期以泥砂质为主的滨海-浅海-半深海沉积,在裂陷槽发展的强拉张阶段,有的地区出现了中基性或中酸性火山活动,与中元古代相比,虽然其规模和强度已显著减小,但由其提供的成矿组分仍是十分重要的。随海槽发展,大量高密度流发育,碳质含量增加,并有硅质及铁质沉积。在桂北地区为丹洲群,湘西及黔东北地区为板溪群,浙闽地区为龙泉群(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及粤西桂东地区的云开群等。多数是由变质砂岩、千枚岩、板岩(及炭质板岩)夹大理岩等组成的复理石及类复理石建造,不同地区还夹有硅质岩、火山岩等,变质程度普遍较低,仅少数地区达到角闪岩相。在新元古代的赋矿层位中,板溪群是迄今已知矿床分布之最多者。

分布于粤西桂东地区的寒武系八村群、水口群,以及湘赣东南的寒武系,是继震旦纪裂陷槽的发展而形成的,主要由碎屑岩、泥质岩夹碳酸盐岩及硅质岩组成的韵律沉积,属深水缺氧环境,碳含量高。值得注意的是,在震旦纪时期,裂陷槽中不同程度地发育有海底火山活动,其岩石包括细碧角斑岩、基性和中酸性熔岩,它们对寒武系乃至成矿作用(提供成矿组分)不无影响。

在秦岭地区,最重要的赋矿层位为泥盆系,其次为寒武系、志留系及部分石炭二叠系,它们都形成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裂陷槽中。就秦岭褶皱系而言,其基底在秦岭北侧为古元古界秦岭群,中新元古界宽坪群及陶湾群,前者由混合岩、片麻岩、大理岩及片岩组成,原岩为火山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后二者为各类片岩及大理岩夹白云岩等,原岩为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秦岭南侧为中新元古界郧西群及耀岭河群,均由各类片岩夹大理岩组成,原岩为火山岩-碎屑岩-泥质岩,其中郧西群的火山岩以酸性为主,耀岭河群则以基性占优势,但两者均具有双峰式火山岩套特点。这些岩石构成了这个地区较早的原生含金建造。寒武系及下古生界的沉积,是在晋宁运动之后的古中国联合大陆之上,由于南北拉张作用而形成的裂陷槽中。在秦岭北侧(北秦岭),由于拉张强而切割深,沉降速度快,沉积厚度大,海底火山活动频繁(以基性-中基性为主)。南侧(南秦岭)也处于相同的扩张带中,并位于沉降中心南缘的断阶斜坡带上,由于这些地带是沉积物转换和地球化学矛盾带,因此在一些地段形成了金元素相对浓集的岩系。其沉积物在早期以泥质岩、泥质碎屑岩及硅质岩为主,晚期则以碳酸盐岩为主,并有泥质岩及碎屑岩,其中碳质含量普遍较高。泥盆系则是在北秦岭加里东褶皱隆起的陆前拉张裂陷槽中形成的。裂陷槽发展的早期,其范围较窄,中晚泥盆世随拉张作用的加强,裂陷加大,原有断裂复活,各断裂间呈断块出现,由于应力方向是由南向北,导致断块向北跌落,形成了南浅北深的阶梯状地貌。与之相应,在南秦岭出现了三个特点各异的沉积相带,即通常所称之北、中、南泥盆系,各相带之间由水下隆起(断隆或槽隆)相隔。由于复杂的古地理环境和频繁的沉积物变换,以及地球化学矛盾带的经常出现,在一些地区形成了金含量相对较高的层位,对后期成矿有重要意义。印支运动后的中、新生代时期,构造作用主要是在陆内条件下对前期构造的叠加和改造,其构造变形由前期的韧脆性逆冲推覆转变为以脆性为主的张裂,它们对金矿成矿有决定性的影响。



成矿地质背景及时空结构~

该系统中的成矿作用较集中发育在义敦岛弧西侧德格—乡城—格咱南北向深大断裂带。该断裂具有规模大、活动历史长的特点,它对义敦岛弧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裂东侧是岛弧的主弧带,上三叠统沉积厚度巨大,火山活动极其强烈,而断裂西侧则主要是弧后盆地,上三叠统的沉积厚度明显减薄,火山活动也大大逊色于断裂东侧。这说明德格—乡城—格咱大断裂的存在使其两侧的构造-沉积环境产生了巨大差异。
进入碰撞造山阶段,德格—乡城—格咱深大断裂的活动仍然控制着义敦岛弧地壳的发展,在同碰撞阶段产生的花岗岩基本仅分布在断裂东侧,而后造山花岗岩主体只在断裂西侧的弧后盆地中。

图6-1 甭哥金矿区地质简图

陆内汇聚阶段,岩浆侵入活动基本发生在德格—乡城—格咱大断裂带中,一部分岩体分布在断裂西侧,另一部分岩体分布在断裂东侧。它们均受该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控制。
在陆内汇聚阶段产生的侵入岩可分成两大类:花岗岩类和正长岩类,不同岩类构成了不同的矿化,花岗岩浆侵入活动产生了一些规模较小、矿化甚弱的多金属矿化。碱性岩浆的侵入活动,产生了由斑岩为依托的金矿化,构成了在义敦岛弧中很有特色的壳/幔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甭哥金矿田(图6-1)。

该系统的成矿作用较集中发育在甘孜-理塘断裂带,该断裂带是在原板块结合带基础上、经长期活动而发育起来的,北起德格三岔河,向南经玉隆、甘孜、理塘至木里,后转向西沿哈巴雪山,玉龙雪山西侧至剑川,在乔后北与金沙江断裂带交接。断裂带宽数至数十公里,延长数百公里,呈北窄南宽向北东凸出的反S弧形带状。沿断裂带分布有洋脊型拉斑玄武岩、苦橄玄武岩、镁铁质与超镁铁质堆晶岩、辉长岩、辉绿岩墙、放射虫硅质岩及被动陆缘复理石等各类复杂地质体,后期有燕山期酸性岩浆岩侵入。从其组成表明,甘孜-理塘断裂从三叠纪晚期以来,经历了洋壳俯冲、陆弧碰撞和陆内汇聚等一系列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构造岩浆活动特点,为构造带中分散的Au、Ag、Cu等元素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中以金矿化最为突出,目前发现的金矿集中分布在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构成义敦岛弧带重要的金矿集中分布区(图6-2)。

图6-2 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金矿分布图

成矿演化的制约因素
答:为此,笔者建议加强对成矿历史演化的研究。除系统研究成矿演化的总趋势外,还应研究矿化在时间上的突变性、继承性、节律性等;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矿种、不同矿床类型在地质时间上分布的不均一性。图8-4 不同构造背景和超大陆旋回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 (据Goldfarb等,2010)在我国各成矿期的研究中,...

金属矿床时空分布特点
答:从金属矿床(点)的空间分布特点看,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一带及邻区可以划分为5个Ⅳ级成矿区(带),它们分别是:①阿拉盖乌拉-楚鲁-温都尔努家铜和金成矿带;②努和适-白音宝力道-查干淖尔铁、金和铜成矿带;③巴苏格德日图-奥尤特-小坝梁铜和铬成矿带;④沙麦-吉林宝力格-朝不楞铁、铜、钨和铅-锌-银成矿...

巴尔喀什成矿区铜金多金属矿床类型和时空分布
答:根据矿床的含矿主岩和成矿作用方式,金属矿床基本上可划分为下列类型:斑岩型铜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火山岩型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和石英脉型金矿床(表7-2),其中斑岩型铜矿床的数量和储量在中亚成矿域中居首位,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沿巴尔喀什晚古生代弧形火山-侵入岩带分布(李锦轶...

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和基本特点
答:这也是目前成矿规律研究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划分方式。此外还可根据矿产资源类型种类不同,分别探讨其成矿规律。在这样的前提下,通常也会按照不同的层次加以讨论。在区域尺度上,强调全局性和整体性的综合研究,着重讨论在相应的区域尺度上,全部或主要的矿产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及其间的相互关系(物质成分组合...

区域构造-岩石-成矿背景分析
答:通过1∶50万遥感解译地质编图研究发现,制约研究区Cu、Au、Pb、Zn、Ag等多金属矿产源出(矿浆/析出)—运移—沉淀—富集—就位—改造/剥离这一成矿全过程的区域构造-岩石-成矿背景,主要包括板块缝合带及其二级构造带、赋矿岩系、岩浆岩条件、矿化与蚀变类型等方面。 一、赋矿地层 三江地区地层含矿性较好,对铜、...

我国成矿模式研究简况
答:梅燕雄(1994)指出,矿床成矿模式是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形成环境及其成因机制的高度综合和概括,它是反映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表达矿床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一个完整的成矿模式应该包括大地构造环境、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其物质成分特征、矿石的结构和构造、围岩蚀变类型...

铁矿时空分布
答: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相关。事实上,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又可以形成相同类型的铁矿床,显示出铁矿床的形成及成矿类型还取决于成矿地质背景。晋冀北缘-辽西铁矿重要成矿带内基本保留了太古宙以来各种岩系...

我国的稀土矿藏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国稀土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我国稀土矿床大多数与稀有元素共生在一起的,矿床形成于从元古宙至中生代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在 兴安—内蒙古、东秦岭、黑吉辽胶、华南、康滇等成矿区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稀土矿床时空分布基本概况是: 前寒武纪是稀土矿床的一个重要成矿期。如位于内蒙古成...

矿床基本特征
答:另一类是硅酸镍矿床,即以剖面下部腐泥土带及风化基岩带为主的矿床,镍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表生的含水硅酸盐矿物之中,如新喀里多尼亚、俄罗斯及巴西的一些矿床。 图12-1 红土型镍矿床理想剖面图 二、时空分布 在形成时间上,红土型镍矿床不像岩浆硫化物型镍矿床,红土型镍矿床的成矿时代均集中于中生代和新生代。

区域岩石圈各时期构造环境中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分析——以长江中下游...
答:众所周知,各类矿床是区域岩石圈各种构造环境中所形成主岩的一部分,在某个时期一定的构造环境中,由于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而形成了时间、空间和成因上相近的岩石和矿石。人们之所以把矿床形成环境与构造环境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认识在各种构造环境中所形成岩石的含矿潜力,以确定各构造环境中成矿的有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