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迁移?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从北到南的大迁移?

作者&投稿:勾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天就与大家一起简单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大迁移,看看当年我们的家族祖先的迁徙轨迹。

第一次:西晋“永嘉之乱”时期

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第二次: 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七年零二个月的时间里主要战场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南方则繁荣依旧。南方重镇如金陵、广州等很多地方,照样有着大批来自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来大唐做生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第三次:两宋末年时期

北宋末年“靖康之乱”,金邦女真人乘宋朝国力空虚,乘机大规模南下,因无非忍受金邦的屠杀和高压政策,山东、河南等地的汉人纷纷跟随着朝廷大批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而到南宋末年,忽必烈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第四次:明初大移民

为了维护统治,朱元璋不得不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移民,命令百姓和士兵去人口稀少之地开垦、守卫。这次移民规模之大,空前绝后。据《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明代初年,长江流域移民700万,华北地区移民490万,西北、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150万,合计1340万,几乎占到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两成。

在明朝后来多数的史籍记载中,往往可以看到“国朝初,人稀少”的字样,但经过这次大移民,华北、华中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到永乐年间,北京、开封等城市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第五次:湖广填四川,“填出康乾盛世”

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顺天府尹张德地擢升为四川巡抚,此时的四川经历了明朝末年以来数十年的战乱,已是“十室九空”,重庆城中不过数百户人家,州县居民也往往只有数十家乃至十几家,有的甚至只有一二户。人口稀少的后果之一是四川境内老虎横行,顺治年间,南充县曾招来500多人开垦定居,被老虎吃掉了228人。

向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在政府的鼓励下开始了。政策上对移民的奖励颇为诱人:移民入川,五年内不用纳土地税。三藩之乱平息之后,清政府还宣布,入川移民可以入籍,可应科举。一对夫妇,给水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有可作为丁壮劳力的儿子,再加拨四亩。每户给银十二两,作为定居的置产费用。

第六次: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到了近代,中国还有同一时期三个不同方向的移民潮,人们习惯称之为“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跟“湖广填四川”不同,这三次移民,都是民间自发的。

闯关东:

关就是山海关,关东也就是今天的东北三省。康熙年间,东北实行封禁,不许汉民进入“龙兴之地”垦殖、采矿,但是私闯关卡,到禁区开垦土地的农民,依然难以禁绝。到了咸丰末年,封禁政策解除,鼓励移民垦荒,关内移民开始大批进入东北。

到民国之后,闯关东的移民潮越来越高涨,每年移到关外的民众多达数十万,最高时,一年有上百万河北、山东的居民举家迁往东北。

走西口:

“西口”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因为中原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常闹灾荒,所以流民经西口,过长城,就可到达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走西口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走西口”流民潮持续了300年。

下南洋:

这一批前往海外的移民,也成为最早拥有近代化思维的一批华人。自清代晚期以来,南洋华人中的杰出人士就不断反哺大陆,开办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慷慨捐助海防,拓展海外贸易,许多南洋子弟都在后来回到中国,投身革命与抗战。

抗战期间,仅在滇缅公路服务的华侨就多达3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牺牲在那里。

中国历史上这六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对促进民族融合、调整人口分布、发展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姓氏源流、谱志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也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就与大家一起简单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大迁移,看看当年我们的家族祖先的迁徙轨迹。

第一次:西晋“永嘉之乱”时期

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第二次: 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七年零二个月的时间里主要战场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南方则繁荣依旧。南方重镇如金陵、广州等很多地方,照样有着大批来自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来大唐做生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第三次:两宋末年时期

北宋末年“靖康之乱”,金邦女真人乘宋朝国力空虚,乘机大规模南下,因无非忍受金邦的屠杀和高压政策,山东、河南等地的汉人纷纷跟随着朝廷大批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而到南宋末年,忽必烈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第四次:明初大移民

为了维护统治,朱元璋不得不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移民,命令百姓和士兵去人口稀少之地开垦、守卫。这次移民规模之大,空前绝后。据《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明代初年,长江流域移民700万,华北地区移民490万,西北、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150万,合计1340万,几乎占到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两成。

在明朝后来多数的史籍记载中,往往可以看到“国朝初,人稀少”的字样,但经过这次大移民,华北、华中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到永乐年间,北京、开封等城市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第五次:湖广填四川,“填出康乾盛世”

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顺天府尹张德地擢升为四川巡抚,此时的四川经历了明朝末年以来数十年的战乱,已是“十室九空”,重庆城中不过数百户人家,州县居民也往往只有数十家乃至十几家,有的甚至只有一二户。人口稀少的后果之一是四川境内老虎横行,顺治年间,南充县曾招来500多人开垦定居,被老虎吃掉了228人。

向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在政府的鼓励下开始了。政策上对移民的奖励颇为诱人:移民入川,五年内不用纳土地税。三藩之乱平息之后,清政府还宣布,入川移民可以入籍,可应科举。一对夫妇,给水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有可作为丁壮劳力的儿子,再加拨四亩。每户给银十二两,作为定居的置产费用。

第六次: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到了近代,中国还有同一时期三个不同方向的移民潮,人们习惯称之为“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跟“湖广填四川”不同,这三次移民,都是民间自发的。

闯关东:

关就是山海关,关东也就是今天的东北三省。康熙年间,东北实行封禁,不许汉民进入“龙兴之地”垦殖、采矿,但是私闯关卡,到禁区开垦土地的农民,依然难以禁绝。到了咸丰末年,封禁政策解除,鼓励移民垦荒,关内移民开始大批进入东北。

到民国之后,闯关东的移民潮越来越高涨,每年移到关外的民众多达数十万,最高时,一年有上百万河北、山东的居民举家迁往东北。

走西口:

“西口”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因为中原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常闹灾荒,所以流民经西口,过长城,就可到达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走西口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走西口”流民潮持续了300年。

下南洋:

这一批前往海外的移民,也成为最早拥有近代化思维的一批华人。自清代晚期以来,南洋华人中的杰出人士就不断反哺大陆,开办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慷慨捐助海防,拓展海外贸易,许多南洋子弟都在后来回到中国,投身革命与抗战。

抗战期间,仅在滇缅公路服务的华侨就多达3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牺牲在那里。

中国历史上这六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对促进民族融合、调整人口分布、发展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姓氏源流、谱志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也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1.“永嘉丧乱”时期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安史之乱”时期
  
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3.“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4.“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时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闯关东”时期
  
19世纪后期的旧中国,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两国竞相在东北扩张势力,修筑铁路、掠夺资源,需大批劳动力,迫使华北破产,农民移入东北,尤以山东、河北两省农民最多.1923年-1930年间移入东北达300万人,1937年一年就达到70万人。此外,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来自河南、陕西等省的农民。
7.“东南沿海下南洋”时期
欧美资本主义侵入东南亚后,为掠夺东南亚资源,招收中国破产农民作为开发殖民地的劳动力资源,并贩卖中国劳工,致使东南亚人口激增。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在中国古代经常发生,对我国古代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下面从人口迁移的表现方式、原因和影响方面简要分析一下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情况。一.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几种方式:1.由边疆迁往中原:①五胡内迁到今天的甘肃、陕西、山西等地。②南匈奴内迁到今天的河套、陕西、山西一带。③蒙古族、女真族等迁入黄河流域(元朝)。④这种迁移都带自发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主要原因是受汉先进文化影响加上游牧生活不稳定,但有些带有武装掠夺,如匈奴南下、金兵南下等。2.由内地迁往边疆:①秦朝夺取河套地区后,大量迁移内地居民到那里,发展生产,加强边防;在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后,设置桂林、南海、象郡,迁民50万与越族杂居。②唐、元迁民加强边疆管理。③这些迁移是政府有组织的迁移。3.北方人民南迁:①三国时期,北方人民南迁到东吴。②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到江南,给江南带来了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③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人民南迁,共同发展江南经济。④宋、金时期,南宋人民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兵南下,南方个对稳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使江南经济赶上和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南移……⑤这些迁移是人民自发性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中心南移,南方自然条件好等。二.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三种情况:1.政治需要:①秦朝派蒙恬北击匈奴 ②秦朝南征越族 ③西汉设郡县加强对西南的管理 ④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⑤唐朝西亚人入唐定居 ⑥元朝回族的形成2.战乱逃难:①三国时迁民吴国 ②西晋时少数民族南迁 ③五代十国时北民南迁 ④宋时北民南迁3.经济谋生:①东汉南匈奴南迁 ②西晋时期五胡内迁 ③唐朝中原人民入契丹 ④元朝少数民族迁入中原、江南三.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总析1.地主阶级、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和盘剥,土地的兼并,使农民纷纷破产,无以为生,只得离乡背井,到处流亡。2.频繁的各种战争,导致该地区人口的大量迁移。3.为加强边防,历代政府组织大规模的居民向边境地区迁移。4.经济重心南移,人口也相应向南流动。5.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古代黄河多次决口泛多次改道,导致该地区人口向灾害较少的地区迁移。6.对罪人的流放也是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一方面。在内地犯罪被判为流放的,往往是成百上千,到边疆后很少能回来的。四.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1.我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传播了先进的经济文化,促使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人民大批南下,不但给南方增添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在他们的影响下,南方各族逐步学会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2.我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促进了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特别是中原汉族迁居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内迁到内地,使各族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相互融合,丰富了各族的经济文化生活。我国古代往往在人口迁移形成高潮时,民族融合也形成高潮,这大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3.我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使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趋于合理,南方地区土地肥沃、广阔,三国以前人口却极为稀少,随着人口的迁移,江南的开发,南方人口逐渐增多,我国人口的南北分布趋于平衡。总之,我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不仅改变了古代人口布局,使之趋向平衡、合理,而且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平衡了经济发展,开发建设了边疆。

第一次:西晋“永嘉之乱”时期

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第二次: 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七年零二个月的时间里主要战场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南方则繁荣依旧。南方重镇如金陵、广州等很多地方,照样有着大批来自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来大唐做生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第三次:两宋末年时期

北宋末年“靖康之乱”,金邦女真人乘宋朝国力空虚,乘机大规模南下,因无非忍受金邦的屠杀和高压政策,山东、河南等地的汉人纷纷跟随着朝廷大批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而到南宋末年,忽必烈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第四次:明初大移民

为了维护统治,朱元璋不得不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移民,命令百姓和士兵去人口稀少之地开垦、守卫。这次移民规模之大,空前绝后。据《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明代初年,长江流域移民700万,华北地区移民490万,西北、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150万,合计1340万,几乎占到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两成。

在明朝后来多数的史籍记载中,往往可以看到“国朝初,人稀少”的字样,但经过这次大移民,华北、华中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到永乐年间,北京、开封等城市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迁徙?~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人口大迁徙,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
1.闯关东
闯关东,是指在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故,在民间有“边里人”、“边外人”的说法。
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 有史以来 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 清朝 顺治年间到 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 山东、 河北、 山西、 河南及皖北、苏北等地的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2.走西口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四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西口,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

3.蹚古道
“蹚古道”:陕西商人有三大历史贡献,一是“丝绸之路”,与中外商人开辟通往世界的商业大道;二是陕康藏定茶马古道之行,民间称为“蹚古道”;三是去蒙古做生意称为“走西口”。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稳定和开发边疆意义重大。关陕商贾“蹚古道”的历史无人提起,几至挤进历史的夹缝被人们淡忘,庆幸的是近年来引进了学术界的重视。
陕商通过“秦蜀古道”走向巴蜀(主要是康定,有的商人走向新疆等西北地区,还有的走向印度和东南亚。在康定分成2条路线,一条向西经昌都、拉萨走向国外,一条经大理、腾冲走向国外。),因是在古道间反复行走,称为“趟古道”,而“趟”的异体字是“蹚”,“蹚”还有踩山踩水路,试探、随大家一起之意,所以书面上写成“蹚古道”。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用词的巧妙。

4.下南洋
南洋指东南亚较深区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为主的区域,也包括斯里兰卡等等。阿拉伯海以东的属于南洋(中东和东非属西洋)。中国人去南洋区域活动(官事、经商、打工、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或走南洋。郑和下西洋(前期是下南洋)之前,官员和老百姓走南洋是小规模活动。元朝时期有过元爪战争。
欧洲列强统治南洋各区域时期希望引华人去开发,加之中国几次大乱,讨生活的移民出现了洪流。明末、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人去东南亚经商(海上丝绸之路)、打工、乃至迁徙到东南亚(起初的主要动因是建立和统治印尼的荷兰当局来华南招工),规模巨大,纳土纳群岛就是华人建国的。


扩展资料:《汉书》里说:“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然而,纵观两千余年的历史,几乎在各朝各代,中国人都有过规模相当大的迁徙。
中国人口的迁徙,在近代以前,其大方向主要是由北至南。北人一次次南迁,造就了南方文化与经济的繁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客家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迁徙

人口大迁移是历史上的大事件事情,每每人口的大迁移都意味着政局有大的动作调改,百姓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动摇。这些导致迁移的原因大多是不良的因素,当然人口经过大规模的迁移往往会带来经济上的发展,政治的变动,文化的融合。据我所知,我国古代的中心地段一直位于北方,但到了宋朝以后,南方居然无论是经济和政治以及文化都远超于北方,追根揭底这一切主要的原因在于北方人口多次大规模迁移到南方,那问题来了: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从北到南的大迁移?其实是有三次人口从北到南的大迁移,分别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南宋时期。
一、东汉末年三国的人口迁移《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可里面不仅记载了各位枭雄的雄心壮志,也记载了当时的格局是如此之混乱。三方势力的不断敌对,受害最深的永远是处于底层的老百姓,战争频繁,农业发展处于停滞地位,百姓生活是食不饱、衣不蔽体。当时的战争位置主要出于北方,所以引起百姓纷纷冒着生命危险,拖家带口的往南方地区逃跑,渐渐的逃跑人数的增加就造成了第一次的人口大迁移。
二、唐朝安史之乱期间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的时间,特别是后期的安史之乱,为了打败潘王,和外族合作,外族在收复地盘的同时,对百姓进行惨无人道的烧杀抢虐,在这次期间,北方的百姓真真是民不聊生,再加上之前政治上遗留下来的土地兼并问题尚未解决,导致百姓的土地不断减化,这些都促进了北地百姓再一次迁移到南方。
三、南宋时期的人口迁移在唐朝时,南方的经济发展势头就很猛烈,到了南宋时,政局动荡,北方土地被外族人侵略,占据北地,导致当时的国都南移。这样的政治局面更是迫使人口再一次大规模的从北方往南方迁移。
纵观历史上的大迁移都不是什么好的原因造成的,但南方的开发都是得益于多次的人口迁移,它极大的促进了南北两地的交流,平均了两地的实力。

我国历史上有哪几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答:中国有多少次人口迁徙 和中国有多少次战争一样是个难以解答的问题。只能计算比较大的了:五胡乱中原一次,隋灭陈一次,五代十国一次,元灭宋一次,明朝朱元璋强制徙民一次,湖广填四川一次,开发东北一次,共计7次。其他小规模的就没法计算了。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哪些
答:我有更好的答案邀请更新 2012-07-03 最佳答案 中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 1 、先秦时期的人口迁移 黄帝为诸夏部落群结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他自己的氏族———有熊氏,兴起于关中平原中部的岐水流域上,逐步发展,东迁到嵩山之外,一度定居在新郑一 带,与活动在大野泽(鲁西的沼泽地带) 周围的蚩尤氏发生了...

中国历史上有哪两次人口大迁徙
答:在这一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五胡”。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

中国(古今)的人口大迁移有那些次 包括范围 原因 影响,简明扼要点的_百 ...
答:北方人民南迁有三次高潮:(1)三国两晋南北朝。(2)五代十国(3)南宋。3、中国古代内地居民向边疆地区迁移往往发生在统一王朝;迁移有由政府组织和老百姓自发进行两种方式;通过迁移,把内地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传到边疆地区,促进了边疆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巩固了边防。4、清代人口比明代人口...

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移
答: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

中国近代史上有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答:民国十八年、民国三十一年三次大灾荒导致大量内地居民向东北迁移。- 下南洋:由于与东南亚的地理接近和往返便利,以及福建、广东两省人民与海相处的习惯,使得这两省的人更容易前往南洋发展。- 走西口:山西人口众多,生活困难,加之晋商在内蒙边防的需求下发展,吸引了部分人前往口外从事商业和贸易活动。

我国历史上有那几次重大的人口迁移?
答:我是高三文科生,这是我们背的笔记。两晋,五胡内迁,中原人口南迁。唐安史之乱,北民难迁。北宋,靖康之变。就这三次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都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2)“安史之乱”时期 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3)“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入浙江...

中国历史上四次人口大迁移
答:此外,人口迁移的规模与各个朝代采取的政策也有关系。受以上因素影响,在中国人口迁移史上大致形成了以下几次高潮: (1)秦代和西汉 秦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皇朝,它统一中国后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有一些在中国的人口迁移史上,是属于先驱性的,对以后历代的移民政策影响很大。除政治...

我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
答: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时期,根据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估计,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中国第二次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1127年北宋的靖康之变及宋室南渡导致了中国第三次...